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09|回复: 11

[疑难问答] 空氣污染嚴重怎麼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2-16 07:42
  • 签到天数: 48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5]胜妙罗施食村善思同修

    8

    主题

    319

    帖子

    110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积分
    5339
    发表于 2015-3-3 19: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希望各位師兄有時候修完法後,可以回向空氣清淨,污染消除
    看可不可改善這個共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6 06:09
  • 签到天数: 72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6]胜妙罗施食村善修同修

    10

    主题

    160

    帖子

    143 小时

    在线时间

    禁止发言

    积分
    955
    发表于 2015-3-3 23:3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5 11: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57

    主题

    411

    帖子

    63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275
    发表于 2015-3-4 16: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听说与众生邪淫有关,大家可以持八关斋戒,并施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主题

    117

    帖子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88
    发表于 2015-11-27 13: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生壳 发表于 2015-3-4 16:21
    我也听说与众生邪淫有关,大家可以持八关斋戒,并施食

    空气污染都可以和xie淫扯上关系?难道你们不知道中。。国的空气和煤燃料有关吗?百年前英国用煤,结果也是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

    帖子

    21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5-11-27 14:1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zang 于 2015-11-27 15:15 编辑

    因果的道理——异熟果、等流果与增上果浅说/益西彭措                      如果我们能够停下追逐外物的匆匆脚步,聆听诸佛菩萨的教言,认真思维因与果的关系,就会知道随着业识的投胎,每个新生命都携带着过去世所有的业而来到今世。这些业几乎决定着有情此生的一切:从内在的心理个性、生理状况,直到外在生存的环境。过去世的业会在今世逐渐显现出它的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与增上果。如果今世没有造重善或者重恶的现法受业,那么今世所显现的人生遭遇,几乎都是由过去世的业感召而来。当然这一生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便只能按着既定的时序次第显现。懂得这些之后,对于人生我们不会有太多的狂想和失落感,能安于命运而不怨尤,会冷静地分析导致今世缺陷的原因,从而断恶行善,为今生与来世的幸福创下生机。以下依次分析世间的果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

    帖子

    21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5-11-27 14:1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异熟果   根据经论的开示,造上品的杀生等十恶业,每一种业都将感生于地狱之中,造中品十恶业,每一种业会感生于饿鬼之中,造下品十恶业,会感生于旁生之中。   无论十不善业中的哪一种,如因嗔心而造,会堕于地狱中;如因贪心而造,会堕入饿鬼道;如因痴心而造,会转为旁生。   在十善业方面,行持下品善业会转生于人间,行持中品善业会转生于欲界天,在行持善业的基础上如修四禅八定,会转生于色界、无色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

    帖子

    21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5-11-27 14:1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等流果   (一)同行等流果   我们可以观察:同一父母、同一家庭环境,但孩子却性格各异:有的仁慈,有的残忍,有的坚强,有的懦弱,有的开放,有的保守……这些个性在幼年时期、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开始显现。在兴趣爱好、举止言行方面也无不如此。是谁赋予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个性呢?   佛在《百业经》中说:“因为行持不善业的串习力,会延续于后世,也会依不善的业,而转生作不善者。”当然,若行持善业,结果是相反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延续着过去世的习气,习气坚固难移的就称为性格。所以一举一动、一念一行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都是在以往业习的推动之下而作的。比如:牛呞比丘常作牛呞,乃因多世作牛,从牛转生而来,所以今生仍有此习气;一比丘虽已得漏尽通,但却常自照镜,因他多世作过淫女,从淫女转生而来;目犍连虽已得神通,仍然常常戏跳,也因前世作过猕猴,从猕猴中转生而来。   所以,如果前世是以杀生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偷盗……这都是由前世造恶业的串习力在今世显现的同行等流果。再看动物世界,鹞鹰喜欢杀生,老鼠喜欢偷盗,恶狼凶残,蛇蝎狠毒,鸳鸯淫重,猪牛痴钝……动物各异的习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恶业所带来的。反之,善业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则是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根不断增长。   《百业经》中有一则公案:   一日,世尊到城中化缘。有位施主供养叫“拉达”的美食,不远处的婆罗门子见后,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略作思索后对他说:“你先说‘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婆罗门子迫不及待地照说后得到了世尊慈悲赐予的“拉达”。一旁的给孤独长者见状,立即劝婆罗门子:“世尊圆满一切功德,施主供养世尊的食物,凡夫不能受用,假若你将‘拉达’还给世尊,我可给你五百嘎夏巴涅。”贪心的婆罗门子闻言喜出望外,马上将‘拉达’还于世尊,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中取了五百嘎夏巴涅。   回到精舍后,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都说‘给我!给我!’?为何世尊初时不给,令说‘我不要’后再给?唯愿开示。”   世尊告诸比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千百世中无论见到什么食物都说‘给我吧!’,从未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将来山王如来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婆罗门子一次又一次地说“给我!给我!”,这种索取的心理和行为一直不断地重复,延续了好几百世。在这一世,佛陀慈悲善巧地在他的识田中播下一颗善根种子,这种子只能在遥远的未来成熟而转化他的贪求心态。如果没有佛陀的善巧度化,在无对治力的情况下,他的行为只会随着原有的习性一次次地重演,除了要长久地感受贪心所带来的贫贱果报之外,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摆脱恶行等流的束缚。无数次串习只会引发日益坚固的恶性等流习气,他的灵性将被这恶业的僵化惯性所埋没。   在炮烙地狱中,有一幕这样的情景:众生由于强烈的淫欲习气,看见地狱中的火柱都是美女。于是,情不自禁地紧抱柱子,炽燃的火焰将他们焚烧得昏死过去,但复苏之后,仍见柱子为美女,又奋不顾身前去拥抱,而后又昏厥在地,如是反复感受巨大的痛苦。   迷乱的恶习如此强烈,地狱众生已经完全丧失了觉知,只有任凭习气的摆布连续不断地冲动,愚痴冥顽的可怜众生何时才能迷途知返,截断这恶性等流的循环之索呢?   不象恶道众生只能被动地受业力的支配,我们已得人身,具有觉悟的能力,具有难得的闻思修行机缘,这时该好好反观内照!自己的心理、行为是不是也象婆罗门子和地狱淫欲众生那样,一直在反复加强着过去已形成的某种行为习惯?如果此时恶行的等流习气现前,我们不应再随宿业继续流转,而应痛下钳锤、逆流而转,将过去的恶习扭转过来,转恶行等流为善行等流。相反,如果善行等流习气现前,就应随喜自己,使善的等流不断增上、坚固、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

    帖子

    21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5-11-27 14:1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感受等流果   站在山巅高声一呼,山谷之中自然回声响应。只要余音未尽,回响就不会断绝。报应之理也是如此,在业还未消尽之时相续必感受现报、后报以及余报。如造杀生之业,剥切脔luán 截、炮熬蚶蛎,飞鹰走狗射猎众生,就会堕落在屠裂斤割地狱之中,因为杀生的重业在地狱中穷年极劫备受剧苦。受苦完毕,又堕在畜牲中,作猪马牛羊驴骡鱼鸟,为人所杀,不得寿终,还须以身肉偿还杀债。在畜牲道中,又须历经千生万死。凭着微善,一朝得脱畜道而获人身,由杀业未尽又有住胎而堕、出生即亡,或者十岁、二十岁就夭折而死的。这短命的恶报就是杀生的感受等流果。   依此类推,造作十恶业中的任一种,在三恶道中受尽痛苦而脱身为人时,因余业未尽,还需感受此种恶业的等流果报。佛经论典如是开示了十恶业的感受等流果:因为杀生,感得多病、短寿;因为不与取,感得资财匮乏且与怨敌共用;因为邪淫,感得眷属不调、妻不贞洁;因为妄语,感得常遭诽谤、受人欺诳;因为离间语,感得眷属不和、眷属鄙恶;因为粗恶语,感得闻违意声、语成争端;因为绮语,感得语不尊严、辩才不定;因为贪欲,感得贪欲炽盛、贪不厌足;因为嗔恚,感得损害于他或遭他害;因为邪见,感得见解恶鄙、谄诳为性。   相反,过去世的十善业会给今生带来幸福圆满。十善业的感受等流果是:   断除杀生,长寿无病;断除不与取,受用具足、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寡少;断除妄语,众人称赞、心具仁慈;断除离间语,眷属敬爱;断除恶语,常听悦耳之语;断除绮语,言语有力;断除贪心,常满心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

    帖子

    21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5-11-27 14:1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增上果   据说古代仁王执政时,天下百姓普皆行善,便有风调雨顺、日月清明之瑞相。而到众生恶业深重、天下大乱之时,往往流星飞殒、江河泛滥、饥馑灾荒、瘟疫流行。人心即是天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本来就有着难以分离的密切关系。人类所造的共业直接决定着外在环境的状况。生存的环境不会离开我们所造的业而另有其独立存在的自性,它确实只是我们每个人所造的业共同叠加起来而在外部形成的结果。   曾经有位藏地的大成就者,在安住于深秘境界之时,通过手中的脉相即能得知何时将有日食的出现。当时许多人不信,最终他的预言完全得以证实,没有丝毫的差错。密乘时轮金刚密续中将世界归纳为密时轮、内时轮、外时轮三种,密时轮决定了内时轮,而内时轮决定着外时轮的运转。真正有成就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境界改变星际的运行,可使太阳定位于虚空之中。   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业是如何决定我们的生存环境的:   摧残生机的杀伤业力反过来使得感生的自然环境中,所有的饮食、花果等都少有光泽和生命力,所结果实难以养人,反而促生疾病。由此因缘,生存于其中的无量有情都未尽寿量中道夭折。肆意掠夺、欺诈、窃取的不与取恶业会导致自然界植物果实鲜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土地上生长的庄稼常常遭受霜雹旱涝的侵袭,再加上虫害,等待我们的只有饥馑的荒年。欲海横流、邪淫增盛,不清净的染污业恰如其分地制造了泥粪臭秽、风雨恶劣、尘埃遍布的外在环境。妄语业则使得农作、行船种种的事业都不会兴盛广大,与人也不能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常常互相欺骗,多诸怖畏恐惧因缘。离间语破坏和合,导致人心的矛盾,这种业反过来使得大地高下不平、丘坑间隔、凹凸难行。而粗恶语出语不柔、唇枪舌剑,伤害人心,由此感生之地瓦石沙砾,粗涩难触,而且所在之处枯槁干涸,无有池沼河流,干地卤田,丘陵坑险,充满了怖畏恐惧的因缘。绮语遭致的果报,则是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果,时不结实,未熟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可乐极少,充满怖畏恐惧因缘。贪欲心的炽盛,使得一切的盛事,或经一年或历一月,有些仅一日之间即已渐趋衰微,唯减无增。嗔恚烦恼所带来的是疾疫的流行、灾横的扰恼、怨敌的惊怖,以及狮子虎蛇、蝮蝎蚰蜒、毒暴药叉、恶贼强盗等等不吉祥之物。邪见猖獗则使器世间黄金、宝石等所有第一胜妙之物的生源,都隐没不现,种种不净之物看似清净,苦恼之物看似安乐,人们生存在不蒙三宝之光照临的边地,身心得不到救护,在无依无靠中找不到真实的皈依处。   这些就是十恶业成熟于外境上的增上果报。与此相反,十善业成熟于外境上,具足圆满的功德。   有个传统的例子是这样的,有六道众生同时来到了河边,这时人道的众生看到眼前是水,可以洗涤、灌溉;地狱的众生把它看成熔化的岩浆;饿鬼众生看到的是脓血;对鱼类来说,这河流是它的家;天神把它看成是带来喜悦的琼浆玉液;而阿修罗则把它看作是泪水。   所以同样的河流,由于六道众生的业不同,而显现出各异的景象。当地狱众生的业障渐次清净,逐渐向上转成饿鬼、鱼、阿修罗、人、天人时,相应地,所见的对境就会从岩浆变成脓血、宫殿、泪水、水直至甘露,业障的逐渐减轻带来的是外境的不断清净。   所以净化生存环境最根本、最关键的还在于净化我们每个人的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

    帖子

    21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5-11-27 14:2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修行中的五种果:异熟果、增上果、等流果、士用果、离系果(济群法师) 现在所说的五种果,它主要从修行的角度,从修道的角度所成就的结果来作说明。五果是依法修行所成就的,它不同于一般的五果。五种果也就是:一异熟果;二增上果;三等流果;四士用果;五离系果。这五个名称大家要记住。 这个用几个比较特殊的概念来解释五种果。比如说,用“器”来解释异熟果。用“力”来解释增上果,用“爱乐”来解释等流果,用“增长”来解释士用果,用“净”来解释离系果。 五果在修学佛法中,又具有因果次第义。由异熟果为因而有增上果;由增上果为因而有等流果;以等流果为因而有士用果;以士用果为因而有离系果。这五果,前前各为后后之因,后后各为前前之果,各作增上之因,体现了因果的相对性。所以,根据这些次第来解释五果。 “论曰:器谓随顺善法异熟。”“器”释异熟果。异熟有三种含义:一、异时而熟;二、异类而熟;三、变异而熟。异时而熟指因果不同一个时间;异类而熟指因和果的属性不是一样,比如说因是善恶果唯无记,这就是异类,类型不同;变异而熟,从因到果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变化的话,果就不能成熟。比如说现有的色身,生存的器界,以及社会环境,这一切都属于各人的异熟果。但是,异熟果在这里主要指随顺善法所产生的结果。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到八种无瑕人身。瑕满人身是学习佛法的基础,瑕满的人身是六根具足,善根深厚,生活在有佛法的社会环境中。 “力谓由彼器增上力令诸善法成上品性。”“力”释增上果。良好的人生异熟果,是修学佛法的重要基础,以此作为增上力量,能令所修善法,所修的法门,成为殊胜的结果。 “爱乐谓先世数修善力今世于善法深生爱乐。”“爱乐”释等流果。等是平等,流是流动,等流是相似相续的延续。一期生命的延续,它具有自身的一贯性。这一生具不具有慧根,善根深厚不深厚,这要取决于过去生。因为前生有良好的基础,延续到今生,才有今生的结果。这是生命的一种沉淀,一种积累。这点很重要,因为前生的好基础,所以这一生的根基才会特别好。同样,在佛学院的四年时间里,如果能够好好地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良好的基础,将来走出校门去讲课、讲经,备起课来就容易了。以“爱乐”释等流者:因为过去学习佛法所积累下的深厚基础,这一生看到佛法就能深深爱乐,接受佛法的教导感觉到很欢喜,而且能够学得特别好。这等流果的作用。 “增长谓现在数修善力令所修善根速得圆满。”“增长”释士用果。士用果是一种作用的结果,士用是一种比喻,就象农夫在田地里种了菜之后,然后不断地浇水、施肥,小心地培植,菜很快长起来。同样,修学佛法,如果有良好的基础,再加上不断的持戒、修定,就能够使善根快速增长,快速成就。所以,士用果是建立在等流果的基础上。 “净谓障断得永离系。”“净”释离系果。离开束缚,离开烦恼障的系缚,让烦恼障永远消失,所成就的果就是离系果。它必须建立在前面所说的异熟果、增上果、等流果、士用果的前提上,然后才能成就离系果。“此五如次即是五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

    帖子

    21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5-11-27 14:5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zang 于 2015-11-27 16:12 编辑

    按:因果报应可以说是自然界的铁律,在认为“一切如梦幻泡影”的佛法中,亦有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论断,可怜唯物主义者竟认为其只是迷信。但是,即便是相信因果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包括没有学过因果律的佛门弟子,也并不清楚因果报应究竟遵循哪些定律,不知道定业(果报)与不定业之区别,尤其不知道如何消业改变果报甚至完全避免果报。本文大部内容转载自白玛喜饶法师的博客,对我们了解因果报应的原理或机理非常有用。



    佛典中所说的因果报应,遵循的是因果律,大略包含5个定律: 一、善恶业因必生同类果报 亦即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杂乱,也不可能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 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因果报应的铁律都是宇宙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众生所造的业必定遵循这不变法则,同类因必生同类果报,善业必生善报,恶业必生恶报,善恶杂造业(黑白业)必生善恶夹杂果报,有漏业必生有漏果报,无漏业必生无漏果报……无有错谬,丝毫不爽。 善恶因果,主要依众生的相互关系而建立。对他人于自己之损益恩怨施以报偿,是一种本性。这种本性相似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物理定律。“业”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称为“业力”,为佛经所说世间四种不可思议力(佛力、神通力、龙力、业力)之一。四种不思议中,神通力、龙力都没有业力大,佛家说:“神通敌不过业力”。在业力面前,多大的神通也会失效。《南传弥兰陀王问经》载:弥兰陀王问神通与业力之不可思议孰为大,龙军罗汉答道:“于此不可思议中,业之成熟力非常猛烈及更强大。”就是佛力,尚不能随意卒消定业。只要身在众生生死界,造了善恶业,便无法摆脱所造业力的束缚,无处逃避善恶业果报的追逐。 有一个故事:有四个仙人,各各神通自在,以天眼看见将受恶报而死,力图以乃尽其所能,上天入地,赴雪山,入海底,结果仍无法摆脱如影随形般的业报(见《增一阿含经》卷二三等)。善恶业必生同类果报,还意味着:一个人若既行善又作恶,则其善恶各自生果报,不可能互相抵消,不可能用行善的方法消灭恶业之恶报,而恶业再大,也不能消灭起所作善业的善报。《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佛言: “夫人修福,不与罪合,不共和故,要须方便,令得灭罪。” 谓善恶各有其果报,不相混合,若要消灭恶业罪报,必须用能消灭恶报的方法(修学智慧等)。 二、自作自受,不由于他 众生既然以自我为中心而造业,有一个造业的“俗我”,其所造业的果报,按因果决定不杂乱等缘起义,只能由造业主体的相续变化来承受果报。而众生现在所承受的业报,必定是自己前生宿世的业力所感。就象饮食睡眠,不能由别人替代,就是至亲如父母子女,也不能互相承受业报,只能是自作自受,不必怨天尤人。《泥犁经》载佛言:“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无量寿经》佛告诫世人:“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三、业因多类,果报五种 众生所造能生必然果报的业,从作为生果之因的角度,佛典作了二因、三因、六因、十因等多种分类。 二因:贪淫等多作则淫欲愈益增长,如渴饮咸水,愈饮愈渴,这样的业因叫做“习因”或“同类因”。善恶业因能生后世的果报,这样的业因叫做“报因”或“异熟因”(异时异地而成熟)。 三因:生因(异熟因)、习因、依因(识等之所依)。 六因:见《俱舍论》。能助成或不障碍果报出生的业因叫做“能作因”;互相依存而生果的业因叫做“俱有因”;能出生同类果报的业因叫做“同类因”;同时相应而生的业因叫做“相应因”;无明、身见、邪见、见取见、疑等能遍生一切烦恼惑业的业因叫做“遍行因”;有漏善恶无记业能生来世成熟于五道中的果报,这叫做“异熟因”。 十因:见《瑜伽师地论》卷五。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引发、相违、不相违三因。引发因,谓三界有漏的善业不但能引发自界的有漏和无漏善业,还能引发其余二界的有漏无漏善果,如多行好事容易坐禅入定,这当属间接引发;所以很多的佛教修行者都把行善作为修行的助行来做,这是很有道理的。反过来看,有的人长期静坐也不能入定,正是缺乏善因的引发。相违因与不相违因说明:果报将生时,若有障碍之缘现前阻挡,便暂不得生。 诸种业因出生的果报,有五种: 1、现法果(或士用果)。指当前现世就可得实际的果报,如世俗的学习及经济活动等,现世便得到果报利益。《瑜伽师地论》卷九说两种极重的善业和五种极重的恶业必得现法果报:极重善业指于佛法僧正信、正解,以佛法为指导作大善行,能于现世获得福寿安乐等果报;五种极重的恶业指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含劫夺僧寺财产和诽谤大乘佛法)等,得现世恶报。 2、等流果。就是同类因果相续,有如同一河水相续而流。如杀生者喜杀,修禅者喜清净,布施者仁慈等。 3、异熟果。果报成熟于来生后世,使人流转于六道。佛经说人一日一夜有八万四千念,每一念都可能牵引出一生乃至多生的异熟果。人一生多造无数业,死后如何受异熟果呢?《阿毗达摩杂集论.决择谛品》中回答说: “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数习者,或最初所引者,彼异熟先熟。” 谓极重业、临死时现前的业(近死业、临终业)、一生常作成习的业(习惯业)和宿世积累但未生果报而于临终、死后最先成熟的业(累计业、储备业)四种业,决定死后最先受的异熟果,亦即决定死后的去向。四种业中数极重业与临终业对决定死后去向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业道经》云:“业道如秤,重者先牵。”佛书有云:“临终片刻,能胜多时。” 4、增上果。指主体的业行对其生存环境发生的作用。佛法认为众生的生存环境——包括地域、时代、气候、物产、人缘等条件都是众生业力所感,为业报的一部分,与主体“正报”相应,称“依报”。行善,会感得好的生存环境,生于富强文明之邦;作恶业,会招致不好的生存环境。《增一阿含经》卷四三佛说十恶而导致十种“外物衰耗”。《业报差别经》佛言: “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5、与他增上果。指一众生所作的业对他的亲属、他周围的人乃至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如常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则全家人脸上无光。众生,尤其人类,是社会性的存在,生活于众人、社会、自然界乃至动物界的缘起关系中,互相关联,按五果中的增上果、与他增上果二义,则一人所造业的果报,可波及于他的生活环境(社会、自然界),而众人共同造的业(共业),则感得众人共同依止享用的或好或坏的生存环境。按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贫富强弱、先进落后、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社会心理氛围、生存环境等,是这个社会群体所共造业的果报,由社会群体“自作自受”。r>四、果依众缘,报通三世 业因虽然必定生果,但“因”仅为缘起果报诸条件中最重要的一种,尚须待必要的一切条件齐备,才能生出果报。按《中论》等说,缘起一个现象的条件,有因缘(因)、所缘缘(外境)、增上缘(起关键作用的其它条件)、等无间缘(因果相续中间没有停顿)四种缘。 具伦理、社会性的业因出生果报,须视造业主体和业所作用的对象之间的因缘际遇等而决定,有一种条件不具备,便不得生果,就象植物的种子,不一定即刻便能落地发芽,要等到一定的时候,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条件时,才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众生所造业的果报,也未必都能现前或今生现世便能见到,也许要经历长时或到来生乃至极久远的后世才能成熟。业力果报,要从整个生死轮回的漫长过程去观察,不能仅局限于眼前和今生。 按佛经说,业因之果报,按其成熟的时间,分成三种报应形式: 一是现报(现世报),果报在现前、今生便会成熟,这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如学习工作,现前便见成效(士用果);信修佛法,不久便身心获益;犯罪违法,先前便遭法律制裁、众人唾弃等。《中阿含经》卷五三《痴慧地经》佛言:造恶业者,现前身心要受被人责骂、蔑视、抛弃,受国法处罚及临死时畏惧堕入恶道等三种忧苦,而行善者则现前受被人尊重、无所畏惧、坦然善终三种喜乐。 二是生报,今生造业,来生受报,而今生所受果报的因,自然要追溯于前世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主要指异熟因、异熟果而言。异熟果,当指生来既定、不容自己选择的诸条件,如所生的时代、地域、家庭,天生的身体、容貌、智力、性格等禀赋。 《瑜伽师地论》卷七言:“或有诸业,唯用宿作(宿世所造业)为因,犹如有一自业增上力故,生诸恶趣及贫苦家。” 谓生诸恶趣及贫苦家庭等异熟果报,唯由前世的业决定。 三是后报,谓今生或宿世所造的某些业,由于诸缘未具,要在多生后世,乃至极为久远的未来,才会诸缘齐备,果报成熟。但不管受后报的时间多长,即使长到多劫之后,只要已经种下业因种子,便会出生果报,没有不受报的道理。《大宝积经.入胎藏会》有偈子说: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法句经》偈云:“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大般涅盘经》卷九说,人间虽然不乏“作恶不即受” 的现象,然而“如乳即成酪”,总有果报成熟的一天,犹如灰覆火上,似乎无火,愚痴之人贸然踏过,只会招致烧足之祸。不能因为只看到社会上有好人受罪、恶人享福的现象,便轻易说善恶无报。好人受罪,受的是他前世所作恶业的果报;坏人享福,享的是他前世所作善业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佛学还分众生所造业为定业、不定业两种。定业,谓果报已经决定,难以转变。《大般涅盘经》卷三一解释说: “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 定业,指以决定心、深重心所造的重业,作后没有后悔,其善者如发愿供养佛法僧等,其恶者如五无间业、杀人等。定业的报应,又分三种:一种报定,肯定会有果报;二者时定,受报的时间已成定数;三者报定而时不定,要等到时机成熟才受定报。除定业外,其它非以决定心作,作后反悔改正者,属不定业,不一定必受果报。《优婆塞戒经.业品》就定不定,分业为四种: “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 当然,不定业之不定,只是所说业的力弱,或有可能因其它强大障缘而难得生果,如植物种子成熟得不太好,或有可能会被破坏,便不一定能发芽生长,并不意味业因无报。五、业由心生,转消有道
    这是因果律的第五条定律,说的是若依佛法看破业之本质的智慧,则已造有漏业可以转变,业力可以摆脱,这是佛教因果说的真谛所在。若仅见及前四条业必生果的属于世俗谛的法则,而未见及于此,则失去了佛法的神髓。《华严经》所载佛言甚至说:
    “以我所说世间正见、顺生死理、业缘果报可戏论法为上智慧,是人则为毁谤如来及如来法!”
    《大般涅盘经》卷三一佛言,谓认为诸业定得报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眷属!”为什么?因为若一切业皆须受报,“则不得有修习梵行、解脱涅盘”。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云:“因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如果业力因果决定不可转、消,则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造业无量,只能业果相续、生死不休,不可能摆脱业力之束缚,至多是行善生于人天,报尽还堕,岂有横渡生死之流、到达涅盘彼岸的可能性?何况因果报应,并非佛家孤发独明,是婆罗门教等也都宣扬的世间学说,非佛家独有的、核心的出世间之说,以此为最上真理,当然是贬低了佛法,要被斥为谤佛谤法了。因此,佛典中多处宣说:业报可转,并非决定。《大般涅盘经》卷三一佛言:
    “非一切业悉定得果,虽不定得,亦非不得。”
    “当知作业有定得果,不定得果,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
    有智之人以智慧力,能令地狱极重之业现世轻受,愚痴之人则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而且:“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受报。”
    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具有大智慧大福德者,虽然作恶,能“不令堕地狱,现身而轻受。”比如佛经中所讲一位名鸯掘魔罗的外道,杀过许多人,有曾想谋害生母和佛,罪大恶极,堕地狱无疑了,然而竟闻佛说法,得大智慧,悔过修行,现身证阿罗汉果。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说:佛经和戒律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是对缺乏佛法之智慧、不知消转业报之道者而言,若有大智慧,得佛法转消业报之道,“则虽定当受果,亦能清净。”这是《小品般若经释》中所说。
    转变乃至消灭已造业之恶报,唯靠如实彻了业报真实本性的智慧,由依佛法修道。经中把依佛法智慧修道可转变、消灭恶业果报,比喻为能治百病的妙药“阿伽陀药”和一种据说一擂便能消除诸毒的“除毒鼓”。
    业报为什么可依智慧而消而转?首先,若以智慧掌握因果法则,则可利用因果律“果需众缘”方能出生的定律,创造条件阻碍业果的出生,便可转移业报。现代高僧太虚大师《真现实论》说:
    “虽佛亦不能超越及改变于因果律,然若了知于因果律,则能创造善业,和集善缘,生于善果。因不值缘终不生果,故因亦非必能生果。或远其助缘,或别造强因,借可使此因之果暂不生起,或终不生起。”
    如人因前世杀生业报,命中本应遭遇车祸夭折,若特别注意乘车安全(远其助缘),依佛法发菩提心,努力护生、放生(别造强因),便能延寿乃至长寿。
    其次,依佛法的智慧观察,则业、因果缘起无自性,本性是空,空故可转,就象一张白纸好随意图画。如果业有其不改变的自性,那便没有可消可转的道理了。而且,业由心造,心之为物,在佛家看来是世间最为灵妙、最不可思议、力量最大者,业力虽大,虽不可思议,但不及心力之不可思议。心,无形无相,却具有创造一切的奇妙能力,潜具诸多不可思议的功能、智慧。《禅经》中说,地火水风四大元素中,水的力量大于地,火的力量大于水,风的力量大于火,比风更为轻巧无形的心,其力量大于风。心力虽大,心性本空,与本性空相契合的智慧心,即是真实、绝对,超越时空,不生不灭,超越了因缘生灭的因果界,具有消融一切的巨大力量。
    《永嘉证道歌》说: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还有,已证实相的佛菩萨,依实相成就了转、消众生业报的巨大能力,众生依虔诚信心的净因,通过礼拜、供养、诵经、持咒、念佛、忏悔等修行,仰仗佛菩萨的“加持”作强大增上缘,也能转、消恶业果报。关于业随心转的道理,清代彻悟禅师语录中的论述颇为精辟:
    “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则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则能缚心。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又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缚心,即前境来报,不定而定。”
    佛典中不但说转、消业报之理,而且设计有多种转、消业果之道的具体操作方法,《菩提道次第略论》卷三总结大乘所说清净业障罪报之法为依四种力:
    1、依能破力,指忏悔。佛经中多处讲,内心对所犯过错深自忏悔,决心悔改,具有消灭罪障、转变身心的强大力量。《增一阿含经.马血天子品》载佛言:
    “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日悔无懈怠,罪根永已拔。”
    《金光明经》卷二说:
    “千秋所作极重恶业,若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重罪,皆悉消灭。”
    《四十二章经》忏悔灭罪如有病出汗,渐至痊愈。
    《大集经》比喻忏悔灭罪如“百年垢衣,一日而浣,可得鲜净”。
    佛教诸乘诸宗,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忏悔又分事忏、理忏。
    事忏,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诚恳坦白发露过错,表示悔过,“所未作者,更不敢作,已作之业,不敢覆藏。”(《金光明经》卷二)。
    大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如《法华忏法》、《金光明忏法》、《药师忏法》、《华严忏法》、《礼念弥陀道场忏法》、《梁皇宝忏》、《慈悲水忏》、《大悲忏》等,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诵念其“百字名”(咒语)而忏悔,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四加行”之一。事忏忏至罪障消除,有严格标志,称“见罪净相”。依《准提陀罗尼经》所说,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光明,或梦见听闻佛法,吐恶食,或吐或饮乳及酪,或梦见日月、空行母、猛火、水牛、黑色人、僧尼、乳树、象、牛王、山、狮子座、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又名“实相忏悔”、“无相忏悔”,即依佛法真理,观业从心起,由自心妄想而生,妄想依缘而生,即生即灭,无实自性,本来是空,如空中风,无所依止。《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偈云: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因与绝对真理——本来空性相契合,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对治现行力。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如读诵大乘经,观空、无我,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及以虔敬心、忏悔心塑画佛像、供养佛和佛塔,礼佛、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密乘经典中,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金刚经》说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观无量寿经》说临终者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观想佛的形相、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大悲心陀罗尼经》说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持诵此菩萨“大悲咒”,一宿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也“一切重障恶业,并皆灭尽,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然“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与众生虔诚敬仰心、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遮止力。指严格遵守以“防非止恶”为旨的佛教戒律,谨言慎行,不作诸恶,奉行诸善,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依止力。指皈依佛法僧三宝,发普度、普利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随心转、消,但是否转、消,须具严格条件。如前所述,事忏须修到“见相”,方算见效;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与空性真实相契,《永嘉证道歌》曰:
    “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指明了自心佛性,证见空的本面,其境界相当高深,非可轻易达到。若不能“了”,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偿还宿世所欠的债。可消可转之业,主要指非决定心作、作已有悔的“不定业”。《优婆塞戒经.业品》说: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或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佛典中说,以佛力之大,亦难卒灭定业,但也非绝对不可灭,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智者大师《法华文句》卷十说:“若其机感厚,定业亦能转。”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可以转、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虽可奏效,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两者大有区别。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说,若破犯杀、盗、淫、妄(语)的“根本戒”(性戒),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重新受戒,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僧尼戒条规定,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僧团不接受其悔,非驱逐不可)的。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今天先尽情作恶,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等副作用。
    野孤禅”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流传着一则著名的“野孤禅”公案(参禅故事),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故事说: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每日上堂,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听毕随众僧散去。有一天,众僧散去后,老人独自留下来,百丈乃问:“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老人回答:“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曾住此山为大禅师,有学禅者请教:‘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被因果律束缚)吗?’我答:‘不落因果。’因为答错,遭受恶报,堕为野狐,已经五百生,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百丈说:“你只管问。”老人便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百丈答:“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说:“金也脱野狐身,住在山后,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百丈乃命维那师(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敲钟召集僧众,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迦叶佛(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时的一位大禅师,因为答徒众所问,一字之差,修行一世,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此事的确发人深省。这禅师答错的,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依佛法修行,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禅师的答案,究竟错在哪里?如果说他答错了,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因果律,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是铁的自然规律,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不得随意超越。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受“金枪马麦”(被木片伤足、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之报,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尽管已证阿罗汉,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被人打死、杀死。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优婆塞戒经》说,依佛法修行,只有修到阿那含果(第三果)和阿罗汉果,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轻业不受,不是一修行便可转、消业报。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忽略了可转、消宿业的条件,未能将真、俗二谛统一(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堕于“恶取空”的边见、断见,会起使人纵心放任、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令学人智眼不明,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因此应堕于畜生道,受痴暗无智之报。然毕竟善根不浅,五百世后,得遇百丈禅师说法,当下解脱。百丈回答“不昧因果”,与“不落因果”虽然只一字之差,但这个“昧”字非常关键,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只能如实认识,“不昧”,与常人的“不明”有别,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现前心通,前后生事犹如对见”(《传灯录》卷二八)。据说摩诃目犍连、狮子尊者,不是不知宿业果报,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所说的“刹那灭去阿鼻业”、“了则业障本来空”,是从真谛的角度,肯定证会实相(空性)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修行者观修实相,当达见道前“四加行位”的第二位“忍位”时,便已转、消重业,不堕恶道,继而入见道位以上,便永断恶道之因,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禅宗说的“证实相”与“了”,一般指见道,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若未达“了”,对不起,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去偿还宿债。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大乘的菩萨,则于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叫做见道)
    “野狐禅”公案因而被禅门重视,用以憼惩未得真“了”而无视因果业报的假开悟者,以后又被人加以引申,变成了对未得真正了悟的“狂禅”之贬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17 20:05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9

    主题

    278

    帖子

    85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46
    发表于 2015-11-27 15:0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then1980 发表于 2015-11-27 13:27
    空气污染都可以和xie淫扯上关系?难道你们不知道中。。国的空气和煤燃料有关吗?百年前英国用煤,结果也 ...

    《佛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

    注:《佛说业报差别经》说,众生所作所为,不仅影响自身,还能影响身外世界。经中说到,有十种行为让外界呈现各种恶果,若有众生经常做出十种恶劣行为,就会感得身外各种物资不能圆满具足(出现缺憾、灾难)。今天先举其中三种恶果:一是众生犯下杀生恶行,会令外界出现恶报,如让大地泥土变成咸味(类似于盐碱地),不再适合植物生长,药草之类难以存活或无药力。二是众生犯下偷盗恶行,会让外界出现霜冻、冰雹、蝗灾、虫灾等等灾害,导致粮食减产,世人饱受饥荒之苦;三是众生犯下邪淫恶行,会让外界出现狂风暴雨,乃至沙尘暴雾霾天等等恶劣气象。《佛说业报差别经》共一卷,具名《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隋瞿昙法智译。释迦牟尼在此经中论述业报种种差别,详解造成业报种种差别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30 14: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