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7|回复: 0

[佛经入门] 大量聚集财物一次性顿施好,还是多次应缘布施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8

主题

448

帖子

382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769
发表于 2025-5-15 15: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5-5-15 15:48 编辑

云何菩萨清净施。当知此施有十种相。一不留滞施。二不执取施。三不积聚施。四不高举施。五无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不向背施。九不望报恩施。十不希异熟施。云何不留滞施。谓诸菩萨见来求者正现在前。速疾惠施不作留滞。非来求者疾望得财。如诸菩萨速希惠施。云何不执取施。谓诸菩萨不以妄见执取于施。或执此施空无有果。或执杀害而行惠施以为正法。或执唯施极净圆满是世出世究竟清净。云何不积聚施。谓诸菩萨不于长时渐渐积集聚多财物然后顿施。何以故。非诸菩萨现有施物。见来求者正现在前。堪能不施。不见不施是称正理。云何积财而不速施。又诸菩萨不见积财。后方顿施。是能生长多福之门。又正观见若别若总求者。相似渐施顿施财物平等。何缘而执福有差别。又诸菩萨见积聚施其施有罪。见随得施其施无罪。何以故。若积聚已然后顿施。是则先时有来求者。其数或百而不施与。令生嫌恨不忍不信。后有一类或不希求。畜积珍财强而顿施。是故菩萨不积聚施。云何不高举施。谓诸菩萨于来求者。谦下心施。亦不与他竞胜而施。亦不施已而生憍慢。谓我能施我是施主余则不尔。云何无所依施。谓诸菩萨不依称誉声颂而施。体达世间称誉声颂虚妄分别。文字所起唯是虚音。系属妄向。譬如世间[禾*肙][麥*弋]叶聚。云何不退弱施。谓诸菩萨施先意悦施时心净施已无悔。闻诸菩萨广大第一最胜施时。不自轻蔑恐怖退弱。云何不下劣施。谓诸菩萨于诸施物。勤数简择最胜最妙饮食车乘衣服等物。持用布施。云何不向背施。谓诸菩萨其心平等不随朋党。于怨亲中悲心等施。云何不望报恩施。谓诸菩萨悲心愍心而行惠施。终不于他希望反报。但观求乐爱火所烧。无有势力。性苦众生。深心悲愍而行惠施。云何不希异熟施。谓诸菩萨修行惠施。终不希望当来所得财宝圆满自身圆满施果异熟。观一切行性是虚伪。观大菩提最胜功德。由此十相菩萨所行布施清净最极清净。
  如是菩萨依止九相所行惠施。圆满施波罗蜜多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瑜伽师地论》



感言;为何菩萨不聚集财物,然后一次行布施呢?一是,不利于解脱众生当下即时的需求,众生需求当前,自己也有现成之物,可即时当下解脱众生之需求,无有不现在此刻行施之理。何况,对众生的施舍长期滞后,众生急切盼望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众生也是在长期困顿于贫乏之苦,身心倍感煎熬,这与布施精神相悖,菩萨以慈悲为怀,以拔脱众生之困苦为己任,未有迟迟不施之理。长久聚集财物的过程,也是相当于长久延长众生困苦的过程,菩萨不忍,与慈悲相悖,心为诸法本,福从慈悲来,也是福报获取之理,践行“慈悲精神”应时布施,即时尽早解除众生贫乏之苦,也是洪福之举。何况,对于施者而言,果亦不佳,长久拖延对于众生的布施,或许,当施果临至之前,富果也是迟迟不来,施者也是长久等待、倍感煎熬。

再者,聚集财物一次性布施,跟多次应缘布施相比,其布施的总金额是等同的,没有任何差异化,富果并未因此增多,也不会影响布施的总体效果。并且,多次应缘布施时,能即时解决众生的急需困苦,最大限度的解决众生的贫乏之苦。然而,若在长久大量聚集过程中,势必会搁置很多众生的渴求,拒绝众生诸多需求,这不是布施之正理,会障碍很多善法行为。同时,在大量聚集财物时,在一次性顿施时,当前此刻急需之人并不充足,可能存在施大于需的尴尬现状,所施物品禳解众生的渴求程度并不充分,并且在聚集财物长久过程中,会拒绝众生之需求,会令其对菩萨产生厌恨心,结下恶因缘,妨碍未来对于众生的救度因缘的建立,非常没有必要。

同时,在长久聚集财物之中,也会增长菩萨对于财物的悭吝心、贪执之心,增上对于财物的眷恋之心,不利于培养菩萨施舍之心,舍离财物爱执之心。同时,在聚集财物中,也有诸多守护财物的烦务,恐其流散失亡,故而没有必要。

从施者本人角度而言。同样数额财物,多次布施,或是一次性布施时,对于施者而言,多次布施,意味着会有多次修习施心的过程,施心的不断修习,也会促使施心不断增上、施心不断浓厚的过程。但是一次性顿施的话,就仅有一次修习升起施心的过程,施心发起次数少,容易形成悭吝之习气,不利于形成好善乐施的善法习性,难以形成来生浓厚的善法意愿,不利于来世布施行为的接续修习。

多次布施,应缘布施,未来福果相续,人生的命运比较平稳。多次布施,多次植种,未来就会多次花开,就好比于春夏秋冬,各季植种,来年四季各季花开,美不胜数,四季丰收,岁岁有余。但是若,偶有一次布施,极其形成起伏不定的人生曲线,偶有一施,施果将熟,突然命运时来运转、柳暗花明,飞黄腾达。但是待此果尽,又无余果承接,命运又复到走途无路的困窘地步,命运容易跌宕起伏。

且多次应时布施,正解众生贫乏之苦,如久旱逢甘霖,快乐无比,带给众生的喜悦感幸福感最浓厚,如此得福增多。那么对于施主而言,其未来的果报也有“及时雨”之效,正当自己困穷时,如获至宝,病疾逢良医,无衣得锦披,无食得妙食,雪中能送炭,来的正好,正合所需,妙不可言。而长久聚集财物的过程中,就搁浅的众生的需求,众生需求没有被即时解决,故而其果报有拖延滞后性,犹如雨后送伞,姗姗来迟,令人不美。




时施无留难  明解修福惠
  少求多所获  
常得应时物《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经》


若人施不恒
中间致贫匮
  若常修惠施  富乐无穷已《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经》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佛说业报差别经》

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尔时,文殊师利谓纯陀言:“善哉!善男子,应如是知,如来常住无为,非变易法。汝善男子,有是智者亦能如佛隐覆有为方便示现,汝今不久当成佛道。如此胜妙奇特功德,唯佛世尊乃能叹说。复次,纯陀,应时施及法施,出于一切众施之上应时施者。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远行来,若在道路,随其力能疾应所须,是檀波罗蜜种子生大果报纯陀,汝今随其力能为佛及僧施最后供,宜知是时,世尊灭度垂至.”《大般泥洹经》


复次,施得时故,报亦增多。如佛说:
“施远行人、
远来人、
病人、
看病人,
风寒众难时施,是为时施。”
《大智度论》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五福时布施。何等为五福。
一者远来布施。
二者为欲去布施。
三者病瘦布施。
四为谷贵时布施。
五为尝新未自食。
当为上与持戒者仁者。从后自食为福。从后说绝。黠人时与信行无有悭意。时与贤者净意无有疑。福德无有量。佛说如是。比丘受欢喜。——《佛说七处三观经》


佛赞五施得福无量。
所谓施远来者。
施远去者。
施病瘦者。
于饥饿时。施于饮食。
施知法人。

如是五施。现世获福。《贤愚因缘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 21:58 , Processed in 0.0938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