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7|回复: 0

[佛经入门] “正勤”财施,让福德最大化且果报纯善安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8

主题

448

帖子

382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769
发表于 2025-4-5 14: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5-4-5 14:37 编辑

复次,三事因缘生檀:一者、信心清净,二者、财物,三者、福田。心有三种:若怜愍,若恭敬,若怜愍恭敬。施贫穷下贱及诸畜生,是为怜愍施;施佛及诸法身菩萨等,是为恭敬施;施诸老病贫乏阿罗汉、辟支佛,是为恭敬怜愍施。施物清净,非盗非劫,以时而施,不求名誉,不求利养。或时从心大得福德,或从福田大得功德,或从妙物大得功德。第一从心,如四等心,念佛三昧,以身施虎,如是名从心大得功德。福田有二种:一者、怜愍福田,二者、恭敬福田。怜愍福田,能生怜愍心;恭敬福田,能生恭敬心,如阿输伽王(此言无忧)以土上佛。《大智度论》


云何应知施物圆满。谓所施财物非诳诈得故。所施财物非侵他得故。所施财物非秽离垢故。所施财物清净故。所施财物如法所引故。是名施物圆满。依此义故经作是说发起正勤所得。财物者此显施物非。诳诈得诳诈得者谓不起正勤。而得财物于自住处他所寄物。谋诈得故运手臂力所得财物者。此显施物非侵他得。侵他得者。非自运动手力而得。他所勤。苦种种方便获得财物。侵陵取故离污垢物者。此显施物非秽离垢。由所施物远离污垢染污故。如法财者。此显施物清净。远离刀毒酒等非净施物。故如法所得者。此显施物如法所引。远离伪斗称等邪命财故。《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慧法菩萨白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宿世作罪今世未得道。当何以知之。佛告慧法。先世借他人财布施。若窃人财。若劫人财。若遗地物用布施者。今世为人虽得大福。财物不久过手便去。或逢怨家诸恶。责主为人所劫。盗贼所诈。诳人取钱。常当忧怖。遭逢悬官水火盗贼。《佛说决罪福经》


  问曰:此布施福云何增长?
  答曰:应时施故,得福增长。如经说,饥饿时施,得福增多;或远行来时,若旷路险道中施,若常施不断,或时常念施,故施得增广;如六念中念舍说。若大施故得福多,若施好人,若施佛,若施者、受者清净故,若决定心施,若自以力致财施,若随所有多少能尽施,若交以物施,若以园田使人等施。《大智度论》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迦摩饿鬼(迦摩两卢波此言欲色)。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若男若女。若黄门人。著种种衣。而自严饰。服女人衣。行淫女法。若人欲发。与之交会。因此事故。而得财物。施与凡人。非福田处。不净心施。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欲色饿鬼之中。受鬼身已。种种严饰。随意所念。皆得从心。欲善则美。欲恶则丑。若其欲作。爱不爱色。悉能为之。或作男子。颜容端正。或作女人。姿首美妙。或作畜生。相貌殊异。能作种种上妙庄严。能遍游行一切方所。若得食饮。能食无患。少行施故。能以微细之身。盗入人家。以求饮食。世人说言。毗舍阇鬼。盗我饮食。或作人身。入他节会。或作鸟身。食人祭饭。其身细密。人不能见。此鬼如是。随意能现种种众色。世人皆名如意夜叉。或作女身。与人交会。如是种种庄严诳人。行于人间。在鬼道中。乃至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生死苦。人身难得。如海中龟值浮木孔。若生为人。堕技儿中。著种种衣纵逸游戏。以求活命。自以己妻。令他从事。而求财物。以余业故。受如斯报。《正法念处经》


 复次,菩萨布施时,能分别知:不持戒人,若鞭打拷掠、闭系枉法,得财而作布施,生象、马、牛中,虽受畜生形,负重鞭策,羁靽乘骑,而常得好屋好食,为人所重,以人供给。《大智度论》


尔时,世尊语毗耶娑大仙人言:“汝听施报,复有施分。何义布施?既布施已自食自净,施已报转故名布施。以何义故名为施主?如是问者,大仙当听!若人有物彼信心生,信心生已以财付人遣向他国,彼人将物向他国施;彼人布施,财主得福,非施者福。彼所遣者,虽持物施而非舍主。若人自物自手施者,则是舍主亦是施主。
《毗耶娑问经》


“若复有人,为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净心,同得施福。若复有人见他布施,心生随喜,亦得施福。若人劝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毗耶娑问经》



感言:诸多经典皆有强调,所布施财物需来源清净。如在《大智度论》中言“施物清净,非盗非劫,”,明确指出所布施之财物非是偷盗劫夺所得。且于《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中对施物圆满也有着清晰界定标准,即所布施之财物,非是欺骗诈取所得、亦非侵占他人所得、且不涉及杀生、邪淫等恶业。清净如法,如不适宜布施刀剑、毒、酒等助恶之具,要保证财物来源正当合法等。能以如此财物布施,方得清净无染之大福。

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对所布施物品来源有两个字高度精准的概括,即为“正勤”二字。“正”则言述强调其布施财物来源之正当性,正当合法,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勤”则突出,所布施财物来源,是以自身勤力劳作得来,凝结了自身的辛劳付出,是在个人业力层面粘黏性、关联性最深厚之财物。


以“勤”财行施而言。在《大智度论》中发问探讨“此布施福云何增长?”时就有指出“若自以力致财施,”,在此点明,若以自身勤力所致财物行施,如此得福便得增广。且在《毗耶娑问经》中提及,若财主生于信心,交付财物与施者遣向他国以行布施,如此财主得福,非施者福。”,财主,即所布施物品之权属者、归有者。施者,即是执行财物交付受者之行为者。财主,就像是种树之人,翻土播种,辛勤培育,日复一日浇水施肥,耗费了自己大量心血,终结硕果。而路人,喻受施人,可以纳凉,所享受甘甜美果,无不是种树人勤劳心血所凝结灌溉之物,而施者,更像是传递果实之人,奉种树人之心意,将甘甜美果递交于经行之路人。故而经典结论,财主得福,非施者得福,施者虽参与其中,然于受者而言,所受用之物,皆是种树人辛劳心血凝结灌溉之物,故种树人,也即财主得福最大,施者得福不及财主。

当然,《毗耶娑问经》亦有言云“为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净心,同得施福。”若执行布施者,能发净心,存有对此次布施行为的发心,由心因缘亦可得福。但若单论“物”因缘,因财主是所施物之权属者,因以勤力所谋之财物,凝结了财主种种辛劳付出,且财主亦存布施发心,在业力层面乃财主业力权属之财物,故而因此得福最多。故若以此自勤力之财施,得福最多最丰厚。

以“正”财行施而言。勤力正当之财,如此财施,所感果报坚牢,不遭险难侵夺之厄。相反,若以窃盗、侵占、欺诈造恶等手段所得之物,或借他人之财,或地上他人遗失之财。若以此“非正”之财行施,所感果报不坚牢,往往伴随无妄之灾,容易被意外之险厄侵夺流散。如经所云:“财物不久过手便去。或逢怨家诸恶。责主为人所劫。盗贼所诈。诳人取钱。常当忧怖。遭逢悬官水火盗贼。”,如此来源“非正”之财施,其果难安,经手而散,易逢劫夺窃盗之厄,容易被他人诓骗,或遭遇官司、水火灾险等不可抗力所侵夺,如此“非正”之财,所感果报不牢固,正所谓“来路不正,其路必歪”,非义之财施,亦以“逆义”而散。故而保证所布施物的“正”“勤”性,即保证了所布施物品获取福德的最大限,亦保证了所感果报的牢固性、安全稳妥性。

且“非正”之财施,果报亦存恶。如上段所言,窃盗非法之财行布施,亦感被窃盗等无妄之灾。亦如《正法念初经》所例,若以色相邪淫所谋利之钱财,以行布施,其果报亦兼含有邪淫业力特性,如于经云:生于欲色饿鬼之中。”“世人皆名如意夜叉。或作女身。与人交会。”“若生为人。堕技儿中。著种种衣纵逸游戏。以求活命。”,由此邪淫不净之财物、兼非清净心行施,果报亦兼含邪淫业力特性。如堕夜叉与人交会,后世常行淫欲法,业尽转世为人,常常取悦他人为生,逼迫妻妾同行此业,果亦不佳。而在《大智度论》中言:“不持戒人,若鞭打拷掠、闭系枉法,得财而作布施,”,因不持戒故堕畜生身,以如此“非正”所得财物布施,如鞭打拷打折磨他人、囚禁他人等违反法律道德,以作恶之途所得钱财,以行布施。未来虽得良居充食,亦会遭受背负重物、遭受鞭笞,被缰绳束缚、以供他人骑乘之业果。


从以上可知,布施物品获取的非正当性,尤其是通过偷盗、邪淫、鞭打强迫恶行所得物品,以此行施,其布施果报也会存有相似的业力遭遇,如以窃盗之财物施,其果亦遭被窃盗之遇;以行淫之财施,果亦存邪淫业性;以鞭打拷打囚禁所得之财施,果亦有负重、遭受鞭笞、缰绳捆缚之遭遇。

正因如此,在《十善业道经》中言,布施要兼有十善性。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云:“助伴者:谓更广修习余福业事,共相摄受。” ,指出善业之间有互相增广助力之效用,故而布施善行兼持十善业,如此果报才能相得益彰,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如例,若布施行兼修不杀生行,如此果报不仅有“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之富足之报,还含有“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兼含长寿无患之果。


《佛说布施经》同云:“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以此言明布施之人,具备慈心正见、持戒亲善、平等利他,如此得胜妙福报。《大智度论》言若施者、受者俱有德故,得报增多;”如此经典表明,布施者本人德行,也是促进布施果报增长趋于殊胜的重要因素。此篇单论“物”因缘,不论及心,故于物中择选者以行布施,以“正勤”之财布施,获福颇多纯善安稳。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
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十善业道经》


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复得十种报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而得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妒。人所喜见。亲友和睦。不堕贫贱。颜貌端正。智慧相应。获报如是。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说此法已。皆大欢喜。作礼而退。《佛说布施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 21:58 , Processed in 0.1072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