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3|回复: 0

[佛经入门] 拾金不昧、物归原主心不贪利者,感得生生中财物虽失而终能复得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5

主题

387

帖子

338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374
发表于 2024-8-18 14: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普陀花 于 2024-8-18 14:16 编辑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以何因缘毗舍佉母不失钱财?佛告诸苾刍:“汝等应听!乃往古昔迦摄波佛涅槃之后,有一老母奉持戒行。时讫栗枳王,宫人游戏园中遗璎珞具,时彼老母得此璎珞,系竹竿头欲求本主。时王遣人寻此璎珞,于老母处得已奉王。王见物喜怪其奇异,嗟叹老母问曰:‘既有好心理合嘉赏,今何所欲?’老母白王:更无所欲,不求现利,愿以此缘于未来世所生之处得不失财报。’由昔净心今受斯果,往时老母者即今毗舍佉母是。由于往时不藏他物,发愿力故,于生生中虽失珍财终还获得。是故苾刍!得他物时,勿盗藏举,如是应学。《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佛言人于世间。不取他人财物。道中不拾遗。心不贪利。从是得五善。何等五。一者财物日增。二者不亡遗。三者无所畏。四者得生天。天上多珍宝。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保守其财产。县官盗贼不敢侵犯取其财。今现有保财至老者。皆故世宿命不敢取他人财物所致也。亡无多少令人忧恼亡遗不如保在。如是分明。慎莫取他人财物。《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言人于世间。偷盗劫人。强取他人财物。求利不以道理。欺诈取财物。轻秤小斗短尺欺人。若以重秤大斗长尺侵人。道中舍遗取非其财。负债借贷不归。抵触以行互人。从是得五恶。何等五。一者财物日耗减。二者王法所疾。觉知当辜。少有脱者。三者若身未尝安归。常怀恐怖。亦自欺身。四者死后。魂魄入太山地狱中。太山地狱中。考治数千万毒。随所作受罪。五者从狱中来出。随所负轻重偿债。或有作奴婢偿者。或作牛马骡驴骆驼偿者。或作猪羊鹅鸭鸡犬偿者。诸禽兽鱼鳖之属。皆是负债者。经言债不腐朽所谓也。今见有下贱畜生之属。皆由故世宿命贪利。强取人财物所致也。畜生勤苦如是。见在分明。慎莫取他人财物。《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6 05:5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