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30|回复: 0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八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6

主题

95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702
发表于 2012-11-5 19: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八集)  2010/7/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8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九十八面第五行看起:
  「又净影曰: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为神异,故名曰神。无壅曰通。所谓身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与漏尽。故知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一段没讲完,今天接著再讲一遍。神通已达,达是通达。在佛法里面讲这六种神通,这六种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时候印度是宗教之国,宗教最发达,也是学术水平最高的一个地区,在全世界来讲。所以佛出现在那个地方非常有道理。佛没有出现在中国,出现在印度,就是印度的文化水平比中国高。其实,佛也在中国出世,不是以佛的身分,我觉得咱们孔孟老庄、尧舜禹汤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我过去曾经问过李炳南老居士,请他来证实一下。他听了之后就笑起来,告诉我,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事上没证据,理上讲得通。这六种能力现在我们叫它做特异功能,其实是我们的本能,一切众生个个具足,谁没有?统统都有。为什么现不出来?这是有障碍障住了。这个障碍一般讲业障,总的来说,烦恼。烦恼有三大类,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的东西把我们的本能、把我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相好统统障碍住。所以佛在大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六种是德,是属於能力,六种,也障碍住了。相是相好,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福报,这福报在佛家讲是相好,都被障碍住了,原本都是平等的。
  这六样东西,最早发现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谁发现的?婆罗门教,就是现在的兴都教。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我能够相信它,我跟他们有往来。好像我们这个大楼下面第三楼是印度教。他们不重视历史,所以没有历史的记载,相传一万多年。现在世界上研究历史的人,承认他们至少有八千五百年。佛教照中国古代的记载,像虚云老和尚他们一代人都是用中国古时候的纪年,释迦牟尼佛出生相当於中国周昭王二十四年,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中国的典籍上都这么记载的。如果以这个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到今天,应该是三千零三十七年,今天三千零三十七年,跟外国人的说法差不多相差六百年。这些事情咱们用不著去考据,那个毫无意义,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世尊当年出现在印度,印度已经有这样高的文化,婆罗门教居然这五种神通他们都有,只有漏尽没有,前面五种他都有,所以我们都不能轻看它。想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出生在那里,有道理。
  这种本能在凡夫如何得到?现在这种特异功能有两种,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大概一般人在小时候你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可能都有,天真,心地清净,没有被染污,这个能力有。我们细心观察婴儿,你会发现,你看婴儿睡在摇篮里面,有时候他自己会笑,好像是很多动态你去看到,好像有人在跟他逗、在跟他玩,真的,他能看见,他能听见。逐渐长大了,与生俱来的这种特异功能,最普遍的是天眼、天耳,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他能看见,我们一般人听不到的,他能听见,这两种最平常,也最容易恢复。与生俱来有这个能力的,我们叫它做特异功能,它会不会失掉?会。我曾经访问过二、三个人,具有这个能力的,二十几岁,我问他会不会失掉?会。他二十几岁这个能力他就比不上十几岁,十几岁他的能力强,二十几岁弱了,大概到三十几岁就没有了。为什么?他头脑东西太多了、太复杂了,能力就失掉了。所以我们知道。另外一种是修道的人,佛教之外,几乎所有印度宗教都修禅定,禅定能够得到。得到大小就看你定功功夫的浅深,功夫深,能力就特强,功夫浅一点,能力也就浅一些,与你修行功夫成正比例。你看古印度的婆罗门,看到六道轮回,这六道轮回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佛说的、不是佛教的,是婆罗门教说的。他怎么知道?他在定中看见了。定,人在禅定的这个状况之下,空间维次突破了,这是科学家证实的,确实有不同空间维次存在。那空间维次到底有多少?在理论上讲,没有数量,但是在事实上来说,现代的科学家肯定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
  这是早年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他是个研究科学的,对佛法造诣很深,我们今天学的这本注解就是他作的。我跟他往来很多次,是老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他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传人。从这个注解里面,我们能看到老居士,佛学的底蕴相当深厚,跟佛的缘分无比的殊胜。要照中国一般来讲,那他不是普通人再来的,他跟夏老居士也应该是有使命而来的。就是把《无量寿经》重新整理,编成一个完善的本子,留给末法时期往后九千年一切众生学佛一生得度,就靠这部经典。夏老会集完成,就让他的学生黄念老为这个经做一部注解。这个经会集成功之后,夏老讲过几遍,黄念祖居士从头到尾都听过。他告诉我,他那时候有笔记,可惜写这个本子的时候,他那些笔记资料都丧失了。而且是在病中,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非常受感动。
  所以这六种,佛告诉我们这是本能。天神他的五通是报得的,你生到天上自然就有,还有鬼神也有这五通,也是报得的。说老实话,人也有这报得的五通,就是因为烦恼习气太重,所以丧失掉了。我们的心愈清净,它就恢复。你看这个经题上,学佛学什么?虽然讲是八万四千法门,那是方法,方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很多很多,不止八万四千,你看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真的,它没有限量的。修什么?不管是哪个法门,在我们这个经题上,都是修的「清净平等觉」,就修这个。那我们今天采取的是净土宗持名念佛的方法,这个方法方便,没有任何拘束,行住坐卧都可以修。真正修到功夫相应,说实在话,也不亚於密宗的三密相应,净宗持名跟密宗没有两样。心里面观想,我们念佛心里要有阿弥陀佛,这是心观想。口里面念,出声不出声都可以,默念,或者是金刚持,所谓金刚持是口动没有声音。手结印,我们手用念珠也是结印,不用念珠也是结印。所以这个方法非常方便,非常善巧。
  要念到什么?要念到清净心现前,这要知道。天天念佛,一天念几万声,心里还乱糟糟的,这个虽然念,没功夫。最重要的是功夫现前,你看《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讲的是「一向专念」,这个清净心可以现前。清净心现前,这六种本能就渐渐恢复了。所以,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怎么出现的?我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家也了不起,逐渐逐渐跟佛法讲的愈来愈近。可是,世尊在三千年前没有科学仪器,他怎么知道的?他「天眼」看到的,他「天耳」听到的,他在定中现量境界,不是比量。今天科学家发现的东西还多半是比量,现量的观察那是精密的仪器,不用仪器看不到,那是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细胞,观察原子。现在愈看愈细密,看到量子,量子也叫小光子,发现粒子怎么来的?小光子累积起来的,成为一个粒子。粒子累积起来成为原子,就愈来愈大,这微观世界。
  「他心」是别人心里面动念头他知道,这很厉害,有没有这个事情?有。早年我在台湾,那个时候初学佛还不久,已经出家了,乐观老法师,现在这些法师都不在了,老一辈的。台湾有个煮云法师跟我是老朋友,年龄他大我五岁,也都不在了,他写了一本书《金山活佛》,就是中国大陆南京江天寺,就是金山寺,在长江里面一个小岛,这是很有名的禅宗道场,金山活佛就出现在这个地方,他的法名叫妙善,妙善法师。那个行迹很像济公,也是很邋遢,一年到头就穿一件长衫,里面一套小褂裤,外面一个长褂,不修边幅,春夏秋冬就是这个打扮,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热。他有他心通。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住过四个月,崇拜他的人很多,乐观法师就常常想,看看他有没有破绽能被他发现,很注意看他。好像起心动念的时候,金山活佛都知道,他在说话当中就把他心里想的全给他揭露出来。这法师告诉我,他真有他心通,真有他心通。你看这个法师,一生不洗澡,衣上这个领子都是油腻、都是黑的,但是你闻闻是莲花香,这是他亲自见到的。煮云法师很羡慕,是到处打听他的一些故事,把它写成一本书;以后乐观法师也写了一部,乐观法师是亲自跟他住了四个月,对他有相当的了解。确实这些能力在他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能看到,他心。
  「宿命」,宿命是知道过去一世、二世,佛说阿罗汉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能知道过去未来,这是宿命通。「神足通」,神足是变化,他能分身,他能变化,像小说孙悟空七十二变,实际上,阿罗汉不止七十二变,孙悟空跟他相比差太远了。「漏尽」是见思烦恼断了,那就是证阿罗汉果,这是在小乘。这是举出神通,通常佛经上讲的六种神通。这六种神通,除了漏尽通之外,在印度其他许多宗教,甚至於学派,他们都修禅定,多少都得到一些。所以佛出世在那个地方,我们能够想像而知,是应该的。在中国虽然学术也很发达,但是中国人疏忽了修禅定。也修,修身养性也讲,但是没有达到这一个程度,神通没有发现。这在佛门里面称之为修定,叫未到定,他是在修定,功夫没有到;功夫要到了,神通就现前,这个功夫一定是从断烦恼来的。
  你看佛门里面,这本经前面我们学过,见思烦恼就是执著,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执著放下了,就得清净心,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六种神通都具足、都出现,这是阿罗汉的境界。证得阿罗汉,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印度宗教虽然修定,他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六道最高处,他出不了六道,原因是他烦恼习气没断。如果真的断掉,他就超越。所以阿罗汉修的是第九定,你看四禅八定,世间禅定就到这个地方,第九定超越了,超越六道轮回,在佛法才算是你修行得了小果,这个小果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超越三界,超越六道。再往上提升,那要把尘沙烦恼断掉,尘沙烦恼在《华严经》里面称之为分别。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分别比执著微细,这也得断掉,你提升到菩萨、提升到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在这个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修行,必须把根本无明放下,根本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这是最极微细。你看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透了这个信息,细到什么程度?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把这个微细念头放下,你成佛了,那你就超越十法界。什么境界现前?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人讲一真法界,现前了。
  诸位要晓得,十法界有生有灭,一真法界里头没有生灭,这个境界现前,在《华严经》初住以上,圆教初住以上。到究竟果位还有四十二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还有四十二个位次。我们学《华严》的时候明白了,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等级?怎么又有四十二个阶级?有四十二个阶级就不平等,不平等出不了十法界。於是我们真的明白了,确确实实那是平等法界,没有阶级。没有阶级为什么世尊要说四十二个位次?这让我们明白那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详细,确实他是断了,习气没断。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无明习气不碍事。那个见思习气是很碍事的,那会造业的,尘沙习气那就比较薄一点,无明习气不碍事。所以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圆满的佛果可以说没有两样。这在大乘经上我们看到,他能够在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有缘的众生,众生有感他就能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甚至於应以花草树木得度他就现花草树木身,真正叫得大自在!这种应化的能力是平等的、是圆满的、是毫无差别的,那是这六种本能圆圆满满的恢复了。这是神通我们要了解,不稀奇,是本能,我们自己是业障把它障住,业障消除了,能力就恢复了。
  下面简单解释神跟通的意思,神是神奇、不测,超越我们的常识。昨天也跟诸位分析,通达万事万物的真相,佛经上讲的诸法实相,通达诸法实相这就叫神,在中国人叫圣,神跟圣是一个意思,都是通达明了。底下通是没有障碍,神就是通达没有障碍。底下,「达者,嘉祥曰:达者言证」,这个意思是证。「证六通三明等是也」,这个三明还是六通,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就是说这三种能力达到究竟圆满。实际上讲,这三个达到究竟圆满,六个都是究竟圆满,在如来果地上称为三明,在菩萨称为六通,也就是功夫程度上差别的名称。
  「阿难当时,虽未得漏尽」,阿难在世尊在世的时候,他示现的是须陀洹,只证初果。为什么?因为多闻,喜欢多闻,也就是说,定功差了一点。别的同学都是专心修行,都能证到四果以上,阿难还是须陀洹这个身分。怎么他也能称大圣?这里讲虽没得漏尽,「但以当机,应须并列」。因为阿难要传释迦牟尼佛的教,世尊传法的两个人,大迦叶尊者传禅,传宗门,阿难传教下,多闻第一。实际上都是大权示现,这个大权就是法身菩萨,甚至是古佛再来。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们在舞台上的身分不一样,背后都是了不起的诸佛如来。这把他也列在大圣。下面《净影疏》有个解释,「阿难增上利根,虽居学地,未得无学果位」,无学是阿罗汉,这小乘四果四向,阿罗汉这个果位是无学,就毕业了。阿难才初果,初果在八个阶级里面属於第二个。「而成无上胜妙功德,故曰大圣」。这就是他增上利根,我们中国人讲一闻千悟,他的记忆力跟理解力非常好,不但在世尊座下这些阿罗汉比不上他,很多权教菩萨都不如,都比不上,法身大士就不必说了,权教菩萨都比不上他。所以也把他列在此地,称为大圣。「於神通中,解了毕竟」,解了毕竟特别用个括弧就是「彻底了解」,叫「已达」。「是故阿难亦得名列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所以这个赞叹,阿难也包括在内,这是把叹德简单介绍出来。
  这下面列了五位尊者,这五位都有代表性的,每一位含义都非常的深,明白之后才晓得一切经典里面所列的人,他一定是代表这个法会的殊胜。就好比我们这个世间会议,你看看参加会议的是些什么人,你就了解这个会议是什么性质,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请你看看这些人,你真正了解他,你就知道这部经是代表什么,谈些什么。实际上,世尊每一会这些弟子都参加了,为什么结集的时候要提这个名字,不提那个名字?表法的。用意在此地。「其名曰,尊者憍陈如」,这是第一个。「尊者」,这是我们中国文字,梵语称「阿梨耶」,阿梨耶翻成中国意思是「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乃阿罗汉之尊称」。现在我们中国习惯的也是称这个,在中国大陆很普遍,尊敬的某某人,这个「尊敬的」就是尊者,这是最尊敬的一种称呼。中国很多谈话之间用的这些词,很多都是出自於佛经上的。所以从前赵朴老常说,中国人如果不要佛教,话都不会说了。这个话很有道理,就是你说话里面很多言词全部都是出自佛经上的,「尊敬的」就是出在佛经上的尊者。有德可尊,故曰尊者,这是有道德、有地位的。「《会疏》曰: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这解释这两个字,他的德行、他的学问、他的地位、他的贡献都是有特殊的,所以在社会上被大众称之为尊者,所谓尊敬的。
  下面说他的名字,「憍陈如梵文全名,作阿若憍陈如。阿若是名,憍陈如是姓」,这个姓翻译出来是叫「了本际」,或者叫「知本际」,简单一点,是「已知」、「无知」,有这几个意思。老居士很用心,为了便利我们,他把无知加以解释,「无知之义,非无所知,是知无之义」。这个意思可能初学的人还不太懂,《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无知就是根本智,知道无。他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第一个开悟证阿罗汉的人,也就是《涅盘经》里面所讲的故事,歌利王割截身体。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是在修忍辱波罗蜜,一样一样修,一般人称他叫忍辱仙人。这一天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暴虐,是个暴君,不是一个好的王,遇到这么一个人,被他割截身体。问他,你在山上山洞里头住,你修什么?他说修忍辱。好,我试试看,看你能不能忍,割你一刀,能不能忍?能忍。再割一刀,一直把他凌迟处死。歌利王说,试试看,你还生不生气?有没有怨恨?没有怨恨。最后在死之前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憍陈如尊者就是当时的歌利王,说话算数,真的第一个度了他。所以他是世尊第一弟子,成就第一之人。这代表什么?代表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第一部经,依照这部经修行就是释迦佛第一弟子,表这个意思。这个法门就是释迦牟尼佛普度众生第一法门,把他摆在前面。你们看看,很多经典有没有憍陈如的名字放在前面的?没有,只有《无量寿经》上把他摆在这里,这不是容易事情。
  知无,这是真正了解诸法实相,正如同《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叫根本智。真的明白了、肯定了,你说他还有什么放不下?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他就证果,证什么果?无上正等正觉,他成佛了。成佛也许习气还没断尽,这个佛的果位就是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他不是圆满佛,分证即佛。分证即佛跟圆满佛理上有差别,烦恼习气没断完,在相上、在事上毫无差别。因为他这个习气不是见思烦恼,不是尘沙烦恼,见思、尘沙烦恼的习气有作用;无明习气,那叫起心动念,无明习气那个不碍事,对於自行化他都没有障碍,所以他能够遍法界现身。
  《净影疏》里面说,「阿」,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你看阿弥陀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或者翻作智,这个名号要用中文来翻不是不能翻,尊重不翻,含多义不翻,它这两个意思,还是用音译再加以注解。「若之言智」,翻成中国意思是智,合起来是无智,无智是什么意思?「证无成智」,就是无所有智,真正了解一切法无所有,「故名无智」。「无,是一切诸法本性」,所以「名为本际」,本际就是本性。本性,我们在大乘教学了这么多年,虽然不是自己的境界,听佛在经上讲,听的遍数多了,也略知ㄧ二,也能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说明白。可是不是自己的境界,为什么?起心动念没放下。大乘经教上佛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了本际,本际就是本性、真心。《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你要能参透,你的心定了。一切法心现的,就是自性现的,也就是本际上现的。
  本际,本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什么现象都没有,但是它能生能现。惠能大师当年见性说了五句话,形容见性的样子,让五祖忍和尚给他证明。他第三句是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末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两句你合起来看,自性不起作用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你不能说它无,因为它样样具足,样样具足是样样都不现,它起作用的时候它能生万法。所以不现的时候,这是隐,现的时候是显出来,隐显不二。隐的时候,不能说它无,现相的时候,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就像现在我们看电视的屏光幕,你看电视屏幕里面,你频道一打开,相就现前,现前不能说它是有;频道关起来的时候,现相没有了,不能说它无。我们用这个比喻,这个比喻很粗,容易了解,自性就像这个样子。为什么它会现?这佛经上讲得很多,大乘经上常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阿赖耶。阿赖耶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本际就是本性里面就起了一个阿赖耶,这个阿赖耶没有理由的,你可不能问他为什么他会一念不觉?为什么会有阿赖耶?你自己好好去想想,你这个一问,你看你分别出来了,执著出来了,你愈迷愈深了。你怎么能了本际?了是明了。所以科学家跟这些大圣不能比,这些大圣能见性,科学家不能见性。为什么?他会问,发现「为什么有这个,为什么有那个」,加多少问号。你看看从起心动念变成分别,分别是从起心动念来的,执著是从分别来的,愈陷愈深。
  这桩事情佛在大乘经上说了,这是三千年前说的,他跟我们讲八识,讲每一个识的作用。阿赖耶,用我们现在来讲,记忆,我们经历的事情为什么会记得?过去生中的事情记不记得?还是记得。怎么知道你记得?你看现在外国的催眠术,能够把一个人,让他回去过去好多世。我看到一个报告,大概那是很不容易的,他回到过去八十多世,每一世的情形他都清楚。八十世,那个时候四千多年,还住在洞穴,没有房子,他能够说出那个时候的生活状况。他怎么会记得?阿赖耶是个资料库,我们生生世世经历的事情、资料都保存在那里。你看催眠能够把这个资料调出来。再来就是正常的是定功,你在禅定里面能够把过去生生世世的这些记忆全部调出来。阿赖耶是记忆,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前五识只有照见的作用,没有其他作用。我们眼见、耳听就好像照相机一样,眼就像照相机,把外面的色相收进去,它的作用在此地。眼识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第六意识怎样见的?第六意识没有见到外面,见到眼识照的那个影像,第六意识缘眼识的相分,这个相分是从外面照进来的,缘这个相分,在这个相分里面起了分别。第七识又缘第六识的相分,从第六识的相分它起执著,虚妄!没有见到外面真正境界,外面境界只有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它是现量境界。
  所以,六识、七识,阿赖耶所缘的,阿赖耶有现量境界,六、七识没有现量境界,它真的是从比量上,那是虚妄。你看看它在那里起分别、起执著,还不就是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从电视的形相起了分别、起了执著,那不是现场。什么时候能到现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你就见了现场了。你没有转识成智的时候,你没有见现场,我们现在以为这是现场,错,不是!不是现场。唯识心理学高,现在大学里面心理学系跟唯识一比较,那就差太远了,它讲得真微细,讲得真有道理。所以我们天天人造业,你说造得多冤枉,它不是现场。真正见到现场,不造业了。现场是什么样境界?你就看到真相,佛经上讲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非常难得,现在量子科学家他发现了,跟大乘教愈来愈靠近,他发现阿赖耶的三细相。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有四分,心所也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见分。这是佛法大小乘里基本的常识,你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就没有方法作观,那个止观你就无法修。止观这个修行方法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要了解事实真相。
  现在科学能够把世尊跟弥勒菩萨这个谈话他搞清楚了,弥勒菩萨讲,这是佛问「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动个念头,心里动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多少微细念头显现出来的?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相分,有几个见分?见分就是识,相分就是形状,我们讲物质,所以相分就是境界相,见分就是转相。为什么?它能转变,唯识所变就是讲的转相,它能变。弥勒菩萨回答,「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今天我们的科学是用秒为单位,时间用秒为单位,一秒钟我们弹指能弹几次?我弹的大概还不够快,我相信有比我快的,我能弹四次,我相信可以弹到五次。一弹指,我们把它算起来,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那要算一秒钟弹五次的话,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微细念头。这个念头出现什么?出现物质现象,也出现精神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永远分不开的,科学家发现了,他说这个物质现象无中生有,速度太快,好像一生马上就灭掉。我们现前看的物质现象是什么?就是意念的累积连续发生的幻相。这是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的,跟弥勒菩萨所讲的真的是不谋而合。佛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说这回事情,就像我们在电视频道一打开,屏幕上现的相,就这个样子。你看我们屏幕上现相,是小光点连结起来的、组成的,不是真的。每一个小光点不就跟弥勒菩萨讲的一样,一秒钟闪光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钟,哪里是真的?我们眼看花了,误以为是真实的,还在里面起分别、起执著,在造业,你说冤不冤枉!而不知道这些圣者他们看得很清楚,「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现相你可以欣赏,你千万不要去执著它,别要起个念头去控制它、去占有它,那你全错了。根本就没这回事。
  那我们就得学诸佛菩萨,应该怎样看这些现象?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这是态度,决定不执著。用什么心态?用纯净纯善的心态来看宇宙,宇宙完全保持正常的现象。这个正常,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最健康的、最圆满的、最善的,中国人讲止於至善,纯净纯善,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就是宗教里面讲的天堂,佛门里面讲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其实华藏跟极乐跟我们有什么两样?给诸位说,一样的,一点差别都没有。可是世尊给我们介绍,差别很大。差别怎么来的?差别是心想不一样,差别就大了。你心里面想善,这个世界就样样都美好;你心里面想贪瞋痴慢,想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这个世界就没有一样是善的。佛在经上讲得好,相随心生,境随心转,你的念头可以转变世界。量子力学,在我想顶多三年会普遍全世界,大众都能接受到之后,我们这个居住的地球会改变,为什么?人了解了,事实真相明白了,只要我们念头善,地球上所有灾难都没有了,因为它是境界,境界是心现识变的。
  为什么从前环境那么好,科学发达之后,灾难会这么多?也就是以前人心淳厚,欲望很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几乎没有欲望,一生过著最简单的生活,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是他老人家一生做给我们看的。什么都没有,他什么都不要,每天讲经教学,身分是什么?老师,用我们的话来说,职业教师。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教学,一天不中断,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经上常讲,老人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讲经的会就像我们现在办班教学,他办班办了三百多次,时间有长有短,小的,几个人、几个小时;大的,有好几年,讨论一个大的专题。这样大大小小的法会很多,他给我们所示现的,丝毫没有执著,非常开放。有国王大臣有花园、有别墅,请他到那里去,住在那里讲经,他也答应,他也不是一定要,我一定要住在山上,他不是的,他随缘,非常随和。经讲完了,别的地方有人请他去了,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多活泼,多自在,丝毫拘束都没有。
  这些我们要深深去观察、去了解、去学习。所以他老人家真做到随缘自在,一丝毫欲望都没有。为什么?他真做到无我,所以无我才是佛教真正入门。你看须陀洹,身见破掉,不再以为身是我;边见破了,边见破了就再不会对立,边是二边,对立,对立才有矛盾、才有冲突。所以这统统没有了。成见没有了,见取见、戒取见都是属於成见,成见说二种,佛讲得比较细一点,一个是因上的成见,一个是果上的成见,二种;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末后一种是邪见,错误的看法,那叫邪见。这些东西统统放下,统统断掉,证须陀洹果,在《华严》大乘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这就是圣人,这才入门!入门很难,入门之后就容易了,真的叫一帆风顺,步步高升。
  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跟出家人接触,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知道这里头是大学问,高等哲学,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章嘉大师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契入了。真的,他没有说假话,第一天和盘托出,学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功夫用的什么?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样东西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从哪里开始?先从放下开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你从这里下手。你不从这里下手,你没有办法看破。看破之后,帮助你更深的放下,这个功夫相辅相成,这是佛法里头的秘诀,没有别的,说穿了,一点都不稀奇,超凡入圣。今天量子科学家说一切法都属於无中生有,生时就灭,生灭同时,这是我们了本际所说的,这就叫了本际。
  「憍陈如於世尊初转法轮,度五比丘时,首先悟道」。他证阿罗汉果,首先证阿罗汉果的就是他。《法华文句》里面说,《法华文句》是智者大师作的,「是释迦法中第一弟子」,这句话很重要,这个经典上如果放的有他的名字在里头,表法的,那就是这个经是释迦度众生的第一经,他表这个意思。「《增一阿含经弟子品》中,佛称之为: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这是释迦牟尼佛对尊者的赞叹,就像孔老夫子赞叹他的学生里面的成就,夫子常常赞叹颜回,颜回最难得的是「不贰过」,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这叫真忏悔。声闻弟子当中第一比丘,第一个证阿罗汉的。宽仁,宽宏大量,仁慈博爱;又好学,博识是好学,我们讲知识渊博。善能劝化,他教学非常成功,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在当时没有现代这个科技,佛要普度众生一定要这些弟子们帮忙。他的这些学生每天出去托钵,都是教化众生,托钵的时候一定要给斋主说法,不能说托了就走的,没这个道理。人家是以财布施,布施你一钵饭,出家人对他回答是法布施。如果他有问题来问,你一定要帮他解答;没有问题的时候,你要懂得观机,给他说法,就是无问自说,你要给他说法。如果都没有,最后至少要给他祝福,我们讲祈祷祝福,要给他祝福,你才能接受人家这个供养。没有说接受供养白接受了,后头都没有,这不可以。所以那就是机会教育,普世的教育。
  佛所讲的怎样宣传到一般群众耳朵里去?让一般群众都听到佛的教化来依教奉行,那这些弟子,一般经上都讲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经上讲比丘众一万二千,一万二千人,这多了,跟《法华经》是相同的。所以你就晓得佛陀当年在世,佛教是什么?是教育,道道地地的教育。佛没有变质,一直到他圆寂七十九岁,完全是教学,这我们要知道。今天佛教变成宗教,我们这一代的后来这些学生是大不孝,怎么把老师搞成宗教、搞成迷信!就凭这一点,我们就该堕地狱,我们怎么能对得起老师。所以今天我们有使命,要替老师平反,怎么替他平反?我们自己以身作则,我们走向佛陀教育,让大家看看我们不是宗教。宗教里面有神,佛教里头没神,我们跟很多宗教接触,宗教都说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我们说真神是本性,真心是自性,宇宙是心现识变这么来的。他说真神造宇宙、造万物,心现识变,我们给他这样讲,他能接受,很难得。所以希望信仰宗教,好好的学习宗教教育。宗教这两个字用中文来讲,好极了!外国语传到中国,当年那时候我们中国人真的是有智慧、有学问、有德行,用宗教两个字来翻,翻得太好了。宗怎么讲法?你们去查查字典,三个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合起来看,宗教连起来是什么?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我们拿这个名词的意思,在世界上对各个宗教给他说明,没有一个不欢喜。
  经不是叫你念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经本,我们知道经从什么时候来的?释迦牟尼佛往生之后,学生从过去听老师教诲,记忆当中记下来变成文字留传给后世这叫经典,经典是这么来的。老师当年教学都是口说的,连个讲稿也没有,大纲也没有。你听明白了、听清楚了,要去照做,去落实,依教奉行。每一堂课最后的时候,那都是依教奉行,信受奉行,常常用这四个字,对老师讲的相信不怀疑,完全接受,接受就照做,这叫学佛。光念经,不能够把经里面的教训义理落实,这叫迷信,那这种宗教对社会有什么好处?我上个月,六月初,随同马来西亚的宗教访问团访问梵蒂冈,跟教宗、跟教廷里面一些主教做过交流,听他们的报告。陶然枢机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时代,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他们有统计,不信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他们很忧虑。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我也有谈话,我也做了报告,我说为什么当年教主创教的时候,有那么多人相信,有那么多的信众、学生都能够依教奉行?好的教育!你看,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谁不欢喜?世世代代绵延到现在,天主教在全世界拥有的信徒超过十亿,要跟基督教合起来,他们是一家,合起来超过二十亿,这是世界上宗教最大的。伊斯兰教估计,至少他们也超过十三亿,佛教少一点,大概六、七亿的样子。这是世界上大宗教,这三个宗教合起来人数占全世界的人口三分之二。
  现在看到衰退的现象,为什么会衰退?以前的宗教是教学,上课。特别是佛教,佛教传到中国,寺院庵堂是学校,不是庙,庙是祭鬼神的。佛教称寺,大家晓得寺的来源是什么?政府办事的机关,直接归皇上管的叫寺,寺在政府办事机关里地位是最高的,而且永久设立,不能变更的。诸位如果有机会到北京故宫去看看,你看故宫里面九个寺,九个办公室,牌子都挂到外面,办事的机构。属於宰相的称部,部是可以撤换的,是可以增加、可以增设的,也可以取消的。寺不可以,寺是永久设立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帝王那么样的尊重,把它的机构命名为寺。所以皇上底下十个寺,也圆满,以前九个,加上一个佛寺,十个,圆满。皇上带头,老百姓尊敬皇上,所以佛教教育比儒道的教育普及得快,全国到处都是的,影响很大。寺里面都是教学,释迦牟尼佛教一辈子,所以寺院里面那些出家人有德行、有学问,真教!教哪些人?多半是读书人,所以从前没有学校,国家没有建学校,学校很少,一般喜欢读书的人到哪里去?到寺庙。你看中国历代,这些状元宰相多少,全都是在寺庙念书的。范仲淹大家知道的,典型的,他书在哪里念?在寺庙。寺庙为国家培养人才,书念好了参加考试,那考试就是考到学位。从前学位,县,秀才,省,举人,中央那叫殿试,进士。就像现在的博士、硕士、学士一样,考取功名,那叫功名,功名就是学位,拿到这个学位,政府就任命你为国家服务,分配职务给你。所以它是学校,儒释道都是学校。
  我这一次参加他们的活动,因为听到这些信息,当时我就说:宗教一定要恢复到教育,对社会就真的有贡献,不再是迷信了。搞形式不行,光有这些仪规没有教学,肯定要走上灭亡的道路。人家不相信你,祈祷有没有用?有用,但是人家说你那不合科学,你是迷信。一定要教学,耶稣当年在世教了三年,他被人害死的,穆罕默德当年在世教二十七年,释迦牟尼教四十九年,哪一个不是教学!都是非常好的老师,真有德行、有学问,这我们一定要知道。走释迦牟尼佛这个老路就是教育的佛教,现在寺院里这些超度仪规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完全没有,连早晚课都没有,你自己怎么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天天就偕大众在一块上课,你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在佛经上有一问一答的。所以要维持宗教的存在,一定要重视宗教教学,宗教教育。今天由於科学技术发达,交通便捷,地球已经变成一家人,不能像过去老死不相往来,那个时代过去了。所以现在必须要想想这些圣贤,大圣大贤,他们教化众生,我们现在明白了,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方法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接触每一个宗教的经典,取同存异,来丰富我们现前教学,帮助自己提升境界,帮助这个社会解决问题,特别是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世界和平。这样宗教对这个世界、对人类做出最大的贡献,谁不拥护你!谁不赞叹!衍生的一些事业可以并存,宗教的佛教也可以存在,也不必去改变它。现在在我们中国还有观光旅游的佛教,学术的佛教早就有了,一般大学用佛教经典去开课,这是学术的佛教。现在听说还有搞企业的佛教,都行,都可以并存。但是教育的佛教是根,原始佛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中国人最重视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从前是家,大家庭,家庭里面最重要的是教育,家教!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是大家庭,一个家庭像《红楼梦》里面所写的那是普通家庭,这一个家庭的人口大概都是三百人左右,这正常的。人丁兴旺的,六、七百人,很衰的也有一、二百人,大家庭。所以,没有教育不行,一定重视教育,重视规矩,《弟子规》是家规。所以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齐家就能治国,你把家管好,你就能管国家政府的事情,扩大就是了。我们现在可怜,没有家了,中日战争之后,我们最大的损失不是生命财产,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家被打掉,没有了。抗战之前有,抗战之后找不到了,这是让我们最痛心的一桩事情。但是中国的家对於几千年来社会的长治久安,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全世界找不到的,它发挥好大的效果,这个东西太好了。所以人爱家,他就爱乡土,他自然就爱国;家没有了,你要谈孝亲尊师,谈爱护别人,很困难。
  我今天早晨起来,我不看报纸的,几十年不看报纸,但是我们现在住公寓房子,门一打开,隔壁就是另外一家,他们那个报纸白天就放在门口,我走那里经过看一下门口的新闻,第一条是什么?十五岁的小孩把妈妈杀掉了,把妹妹杀掉了,这成什么话!天天都看到这个东西,这在以前可不得了。李老师以前讲经给我们讲过一桩事情,好像是清朝时代,有一个县城,出了一个不孝的儿子把父亲杀了。朝廷知道了,这个大事,报到朝廷,县长撤职了,知县撤职了,这个知府记大过二次,巡抚(就是省长)记过一次。另外还怎么样?从前城墙,城墙拆掉一个角,拆掉一个角,羞辱,你这个城怎么会出这么一个坏人!你看现在这种新闻,杀母亲还得了!自古以来有听说杀父亲,没听说杀母亲的。今天的社会到这种地步,这什么原因?人不懂得伦理,不知道道德,不知道因果,这现在全世界都缺乏。这三种教育正好是宗教把它承担过来了,任何宗教经典里面都强调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高级宗教里面,有哲学的教育,有科学的教育。宗教能把这个教学肩负起来发扬光大,自己认真学习,感化众生,那宗教对於社会就真有贡献了。早年,创教的这些教主如是用心,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是讲到憍陈如尊者善能劝化,这个善能劝化最重要的以身作则,自己没有做到,叫别人做,人家不相信,自己先要做到。将养圣众,这个将是带领,你看他做示范,他带头,带领这些同学,确确实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释迦牟尼佛这个团体没有组织,你看优秀的这些学生都是一般学生的好榜样,不失威仪。这是《还源观》上四德里「威仪有则」。
  「今经首列尊名」,你看这部经,上首第一个就列他。「正表能闻受此经法者,皆是第一弟子」,这都是两重意思,第一个是你能听到,听到这部经是什么人?是释迦如来第一弟子。你能够接受,依教奉行,那你的身分就跟憍陈如一样,是憍陈如一类的人物。「本经《非是小乘品》曰」,经文上有这么一段,「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这是举本经来作证,证明憍陈如在上首里面列名第一所含的意义,这都不是随便摆上去的。这一句经文重要,你看得闻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名号多不容易,闻要能解其义,你才能够修行。闻听到这个名号,名号意思不懂,也种善根,阿赖耶里面也种了种子,但是在这一生当中不容易起现行,也就是它不容易起作用。
  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听经比什么都重要!释迦牟尼佛当年讲了四十九年,这些常随弟子一堂课都不缺,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是一堂课不缺。我们自己这一生的经验,我出家的因缘,是接受章嘉大师的劝告,他老人家劝我出家,而且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听话,我真的就走释迦牟尼佛的路子,一生学习,教学。我学习七年,开始教学,学习七年出家,一出家就教佛学院,也就接受外面邀请讲经,开始教学,五十二年。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我走了很多国家地区,没有退转、没有变坏,靠什么?靠经典,每天不离开经典。不离开经典就是不离开释迦牟尼佛,天天跟佛在一起。外缘尽量把它断绝,外缘诱惑人力量最大的,电视,我们那个时代没有网路,现在有网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这些媒体我一概拒绝了,几十年不接触这个东西。人家问我,我觉得这世界不错,每天都太平,都没有事情发生,不闻不问,天天接触释迦牟尼佛,天天接触诸大菩萨。所以,喜爱佛陀教育的心天天增长,法喜充满,真的是常生欢喜心。体会到古人所讲的「世味哪有法味浓」,六道人间天上的滋味比不上法味,你要真正能尝到,你就会生欢喜心了。皈依瞻礼,如说修行。一定遵照佛陀的教诲,把我们自己毛病习气行为,不善的统统修正过来。这是讲净宗。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这是净土法中,这不是其他法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记住,憍陈如他的表法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6 23: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