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60|回复: 4

普勸持誦梵音準提咒 \普光 整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0 20: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23

    主题

    404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7570
    发表于 2011-4-29 23: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梵字來源略說:
    梵字本源相承有「法爾」、「隨緣」二種,「法爾」常恆之相承係依《大日經》之說,「隨緣」相承有四種:

    (一)梵王相承。梵天所創。
    (二)龍宮相承。龍樹菩薩入海得大乘經所傳之悉曇
    (三)釋迦相承。為釋尊宣說經典中所示之悉曇。
    (四)大日相承。乃大日如來所說之悉曇。指《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之五十字、《大日經》之「具緣品」、「同字輪品」之五十字等。由金剛薩埵結集,龍猛菩薩入南天鐵塔得之而傳誦流通。

    若由梵天所創造,舉證如下: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云:「詳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則,四十七言也。寓物合成,隨事轉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詳正,辭調和雅,與天同音。氣韻清亮,為人軌則」。詳《大正藏》第五十一冊頁876下。

    ◎宋‧法雲編《翻譯名義集卷‧第二》:「二禪已上無言語法……佛於三藏中,但說初禪有『大梵天王』者。以初禪內有覺觀心,則有『語言法』,主領下地眾生為便」。詳《大正藏》第冊頁1077中─下。

    ◎遼‧道殿《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上》載:「西天梵字法爾本有,但世界初成時梵王傳說。不同此方字是蒼頡等創製」。詳《大正藏》第四十六冊頁996中。
    若由龍宮得之,舉證如下:

    ◎唐 智廣《悉曇字記》:「『南天』祖承『摩醯首羅』之文,此其是也。而『中天』兼以龍宮之文,有與南天少異,而綱骨必同」。詳《大正藏》第五十四冊頁1186上。

    二、為何需以梵音持准提咒?

    (一) 必須重視以梵音誦咒的理由:

    佛陀在世時曾以「六十四種語言」宣講佛法(詳《普曜經‧卷三》、《佛本行集經‧卷十一》、《大莊嚴經‧卷四》),而當佛要宣講咒語時,根據藏經記載都是用「梵音」的,舉證非常多,如《大正》十九冊頁182上、623中、640上、二十一冊174上、892上等等。

    試舉《佛頂尊勝陀羅尼》載:「夫誦陀羅尼,務存『梵音』,但取其聲,不取其義。比來多失本音,良由『翻譯文字』有異,遂使學者多疑不決……今所翻者,稍殊往譯,應合『彈紐』,具注其側, 幸請審看,萬不失一。不應『彈紐』而『彈紐』者,是陀羅尼之大病也。若無側注,不假紐聲,但依其文,自當周正。所有『口邊』字者,皆須彈舌而言之,側注平 上去入者,依『四聲』而紐之。所注『二合』者,兩字相和,一時急呼,是為『二合』也……一切佛部陀羅尼真言,一切菩薩金剛等陀羅尼真言,悉皆如是……如擬學梵音念誦者,先須學梵音」(詳《大正》十九冊389中)。

    宋‧贊寧大師云:「又舊翻祕咒,少注合呼,唐譯明言多詳音反,受持有驗,斯勝古蹤」(《大正》五十冊725上)。文中強調學陀羅尼者一定要「務存梵音」,而且「但取其聲,不取其義」。唐譯密咒多用「反切」去詳注「梵音」,所以才能「受持有驗」,這都是要求要用「梵音」持誦咒語的明證。

    劉繼莊的《新韻譜》曾言:「自明中葉,『等韻』之學盛行於世,北京衍法五台,西蜀峨眉、中州伏牛、南海普陀,皆有韻主和尚,純以習韻開悟學者」(見《趙宧光及其悉曇經傳》一書,新文豐),可見歷代祖師早就有以「悉曇聲韻梵音」之學來教導學人,在當時甚至以「參禪」為大悟之門;「唱韻」為小悟之門,可見以唱頌「悉曇梵音」的法門是為進入「開悟」的重要方法。

    宋‧鄭樵《通志‧六書略》第五論云:「今梵僧咒雨則雨應,咒龍則龍見,頃刻之間,隨聲變化。華僧雖學其聲,而無驗者,實音聲之道有未至也」。 這是說任何宗教都有一種神祕的加持功力,咒語即是其中一種,但須依照它的「原音」來持誦,才能顯現出咒語的神祕力量。如果聲音不準確,距離所謂的「原音」 太遠、或太離譜,那麼咒語本來所蘊藏的神祕力量就不能百分之百發生它的功效。換句話說,我們持咒全憑一念的「真誠」與「精進」,不管它的音準不準,當然還 是會有感應的,不過很可能只是「事倍功半」。

    持誦真言必須重「聲相」分明準確的經典說明:

    《加句靈驗佛頂尊勝陀羅尼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唐開元中,五臺山下,有一精修的王居士。連續念《佛頂咒》六年都不曾見已亡的父母,疑咒無驗,欲生退心。忽見一老翁儀容。甚異。語云:「非是咒無靈驗。亦非君不盡心。斯乃去聖時遙。翻譯多誤。咒詞脫略,遂失其徵」。老人即口授,令依此文句持誦。……後即見亡父母遂來……云:已乘兒精誠功力,近得生天(詳《大正藏》第十九冊頁386上─389中)。

    一、《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19》 T20, p0900b載:「彼真言行人或求成就,用『音聲相』作成就法,依彼『五音』,離諸『訛略不正』言音,若得『言音具足』方為圓滿,乃得相應成就。若不依法及『聲義不全』,於諸真言不得成就。」

    注意:五音指「喉、顎、舌、齒、唇」,如ka行【喉音】、ca行【口蓋音】、ta行(下面有一點)【反舌音】、ta行【齒音】、pa行【唇音】。

    二、《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2》 T18, p0725b載:「持誦真言不依法則,及不供養,已不清淨故。真言字句,『或有加減』,『聲相不正』,不獲廣大諸妙悉地。亦復如是。」

    三、《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10》 T39, p0688b載:「又當觀想字字句句真言之聲,如前次第相續輪環不斷,一一『聲相明了』,如鈴鐸風梵之音,次第不斷,而入其身遍其體內。以此因緣,能令身心掃除垢濁。」

    四、《妙臂菩薩所問經‧卷2》 T18, p0751c載:「二、真言者。以所持誦本部真言之時,當令『文句滿足』,『聲相分明』,所有欲求成就之法,皆悉具足不得闕少。又須得諸佛菩薩先所居處,得是處已如法持誦,決定獲得意願滿足。

    五、《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2》 T18, p0726a載:「真言文字,勿令『脫錯加減』,『聲相圓滿分明』,所成就法皆悉具足。於佛菩薩所居之處,如法念誦。即便當獲意樂成就。

    (二) 寓言故事的錯解

    有個寓言故事說一個老太太既使持錯咒音,也有感應及咒力,後來遇到一位大師矯正他的咒音,因此老太太失去信心,神力感應遂消失。這樣的故事,也以不同的面貌,在密教徒中流傳著。這是寓言故事,因為每次主角持的咒,會因不同上師演述的而有所不同。

    這寓言最主要的是要強調信心的重要。然而,有些人卻把他拿來當作可以念錯咒音亦無妨的藉口,既是如此又何必要上師來傳咒?

    沒錯,既使念錯咒音也會有感應,這是因為來自於一心虔誠、繫念不亂所產生的定力,周離槃陀只念掃塵除垢也一樣能證果,也是心的作用。又念錯咒音也蒙佛菩薩救度,這是因為念咒時,其實也憶念著本尊,所以會產生聯繫感應之作用,這屬於意密,無關乎咒音對錯。

    然而咒音,是屬於語密,對身心法界,有其一定之作用,嚴格而言念錯的咒音也是犯戒的。更何況,對於不正確的咒音尚且能有信心的修持,那麼為何對於正確的咒音卻沒有信心,也不願意修正呢?這豈不是有矛盾之處?


    三、梵音持准提咒持誦倡議

    現今已有梵音之準提咒出現於世,如印度籍梵音教授穆克紀博士、果濱居士、圓烈阿闍黎,他們的版本基本上都相同。另外對照藏音準提咒,也與梵音無甚差異,只有百分之零點幾的發音稍異,由此更可證明目前梵音準提咒之無誤。

    當時開元三大士必然是以梵音來持準提咒的,另外,印度佛教史中持準提咒登上王位的瞿波羅王,他是印度人,也必然是以梵音來持咒。

    只是後來中國因為政治因素,導致官方語言改變,使得當初譯的咒字跟官方語言對照不上。若按照當初的譯字用北京話(滿洲話)發音,將會使咒音相去甚遠,甚至差之千里,面目全非了。若以閩南話或廣東話、河洛話來發音就相當的接近梵音,可知唐朝時的語言並非現在的普通話(國語)。

    國語的準提咒,念得快速的話基本上聽起來跟梵音頻率大致相同,但仍不及梵音來得抑揚頓挫、鏗鏘有力、聲相明了,如鈴鐸風梵之音。

    如果您是念藏密傳承的準提咒,那就不用說了,因為跟梵音是一樣的。所以持梵音準提咒沒有傳承上的問題。
    若您是以國語來持準提咒,雖然不排除也可能有感應成就,但應該還是以梵音才是究竟之道。
    若是您對國語有信心卻對梵音無信心,這應該是觀念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習慣一時無法更正。
    梵音準提咒已經是非常容易念誦的咒音了,並沒有所謂的彈舌、頓音等,應該沒有轉換上的困難。
    這是因為當初世尊入三摩地宣咒就是用梵音,那要與這樣的境界相應,當然要使用那樣的音聲來證入,而不是以相差甚遠之音。以錯的咒音修持事倍功半,以正確的梵音修持則事半功倍。
    若能用梵音必然能更加相應於當初世尊入三摩地所說的境界,進而滅罪、得福、證果。

    本文最主要倡導以梵音來修持準提咒,目的在於恢復唐朝及最初世尊宣咒的念音;正確咒音的顯現,這也說明了準提咒在末法興起之兆,導正了幾百年來用北京話(滿洲話)念誦的謬誤,這是值得欣喜之事,也應該為我們能念梵音而感到慶幸。
    倡導梵音準提咒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於能建立一個標準化的咒音,較不會因為地域口音的關係,導致有不同口音的發音出現。因為若只是照字面的翻譯,而用個人不同的方言去念,就會有千差萬別的咒音出現,這樣只會更加混亂。
    無論從河洛音(唐朝時的官話)或藏音來交叉比對,都可以證明梵音準提咒其正確性幾乎已經是定論了!目前我們念的梵音準提咒正是印度時、唐朝時所流傳下來的讀音。
    這正是準提法末世大興之徵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29 16:2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30

    主题

    339

    帖子

    3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4958
    发表于 2011-4-30 19: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梵文难道这几千年下来没有变么?很难说吧,语言语音是经常变化的,梵文在印度当时也是有方言阿,何况印度大陆当时是好多国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0 20: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23

    主题

    404

    帖子

    8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7570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23: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自性本净于2011-04-30 19:26发表的  :
    您说的梵文难道这几千年下来没有变么?很难说吧,语言语音是经常变化的,梵文在印度当时也是有方言阿,何况印度大陆当时是好多国家的。

    可参照东密的准提咒 基本是梵音 安乐妙宝里 (本站普隆木师兄的帖子)
    藏音也接近梵音

    所以持藏音或梵音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29 16:2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30

    主题

    339

    帖子

    3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4958
    发表于 2011-5-1 0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印度的梵音也不是释迦佛传法时的梵音了,都有改变的。
    最好还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持咒,平时的做事做人当中能安心的,依据五戒十善的标准去做,能够发起菩提心,我看念什么音都能成就,否则即使佛陀在眼前又有何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23 13:30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376

    主题

    1746

    帖子

    29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7523
    发表于 2011-5-1 0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量念准。不要找×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天前
  •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11

    主题

    2047

    帖子

    55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3437
    发表于 2013-5-1 2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把梵音准提咒写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主题

    170

    帖子

    6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愿遇善友善知识

    积分
    2887
    发表于 2013-5-4 19: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说说哪位高僧大德是持诵梵音准提咒而成就的?
    另持准提成就的高僧,发音与梵音的区别请比较一下。
    不光准提咒,任何咒都同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6-8 11:07 , Processed in 0.1557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