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79|回复: 0

闭关法喜反思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主题

1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20
发表于 2010-7-19 10: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闭关法喜反思记

高七师



昨日翻阅九十年代初的修行日记,不禁想起了那次与《圆觉经》修法有关系的闭关,想从修行体验觉受的角度来一次回顾反思,希望于后学能有所帮助。


发心



作为当时的一个生产单位技术员,我工作不多,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看经典。两个月读完了《大智度论》《圆觉经》等书籍,觉得只读不修还是不行的;受《大智度论》的思想感染,我忽然生起发心出家修行的念头,就“心血澎湃”地背着家人和朋友,跑到了黑龙江鸡西的净土寺,在那里住了两天。

寺中的主持是原市里的政协委员,因为身体出现异常现象:总是能听到别人的心里话而产生烦恼,最后选择了出家;出家后把极乐寺恢复得宏伟、壮观。法师给我作了很多开示,他认为我现在不应出家,特别是在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自己要在世间发心为众生服务。我当时不理解,心里想,你出家可以,我出家当然也可以。现在当然明白了方丈的指点是对的,自己当时年轻,偏激了些。

有一次上茅房,正好一位师傅和我邻位;他是另一个寺院的方丈,我们谈了这些问题。哈哈,他原来是这个寺院的知客僧,当初因跟这里的方丈意见有分歧,就到密林自己建了寺院。现在觉得那时自己不对,还是老方丈正确。没有当方丈,就不知处方丈位的境界、想法,所以,真修行人,要思常人之所不思,想常人之所不想。

他对我指点:我的法缘在南方,不在北方。希望我能到南方去,他可以送我出鸡西。

我还半信半疑,世间浑浊,出家的寺院清净,是最好的修行地方。即使不能出家,我还是闭关修行一段时间。

但有一件事的发生,让我明白了这里的师傅非同一般。

同我一个寮房住的一个居士精神不太好,类似于洁癖吧;总是拿个手巾不是擦自己的衣服,就是擦自己的边身的座位。别人用手碰过的地方,他马上去擦(方丈初外),弄的大家心里很是不自在。特别是他那件又旧又破的上衣,本来很干净,但他总是觉得衣服上有灰尘,不时的用毛巾沾水去磨,越磨越花,真要命。

但是,寺院里的这个疯子的行为,里面常常有很多的寓意。

我可以想,他是在提醒我要时时拂拭心中的灰尘吧。

话虽这样说,不过,和他住在一起,我还是很不舒服。于是不得不修秽迹金刚法,心想染净不二的秽迹金刚,能对治他的身病和我的心病吧!

他擦得勤,我修的也勤;没想到这个疯子真成就了我。在第三天傍晚,忽然眼前一亮,一个五六米高的秽迹金刚显现在我的眼前,是一种光影,透明的,更像是我眼中投影出来的。只要稍一心静,影像就能显现;这种显现对我是一种指点,因为秽迹金刚总是显现在我的南方。那时比较执著和迷信境界,于是我下决心,又去找方丈,他笑着说,你想好了吗?我说想好了;那好,我送你一程……方丈给我开示了很多…..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益众生….自我修行以净土为归……



闭关



到哪里去呢?我曾听一个大学老师说过,云南有个地方是专门念佛号的,每年的初五有个法师会到寺院给大家示现出来西方三圣。可惜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修禅宗没有用心听老师的话,忘记了在什么地方。车到北京站我犹豫不决,心想我的大学是在四川读的,那里或许有我的前世佛缘,到成都吧!



下火车到成都的汽车北站时,我仍然不知所去。但这时秽迹金刚在我心中更加清晰明亮。转机来了,我在一个客车的挡风玻璃上,发现了司机贴上的一个法师照片,我兴奋地问这位开车师傅;他说,这你都不晓得,这是济尘法师,我们四川的高僧。

“他在哪里?”

“在银厂沟的寺院,闭关已经30多年了。”

那时我并不知道济尘法师是秽迹金刚法的大成就者,只觉得他或许就是我要去找的法师。

于是,奔波了两天,拜见到了济尘法师,并被安排在寺院开始闭关,位置在法师的侧房。没有几天,法师就被别的寺院居士“抢”走了。呵呵,名气大了,徒弟们就开始抢师傅了。师傅没走几天又被我们寺院的居士“抢”了回来。法师常年闭关,90多高龄,肤色唇色如八九岁的儿童般,人见即生欢喜心,很多出名的演艺界名人多皈依他。

每天早上听法师念经之后,我就回自己的房间自修,日中一食。大体是按照圆觉经的闭关思路,先念佛号消障一周,之后时时了知自己当下的自心、觉知,念念常明。

当修到一周左右,我可以不用自己念佛了。而只要觉知当下就可以了。因为我只要心静下来,耳边就响起佛号,是天音般的女音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一开始我还以为我的念佛机没关呢,当我找到念佛机,发现根本没有打开的,我才明白,这是天人护法来助我修行闭关。佛号由他们念,我只一心觉知当下即可。

这种简单了明的修法,让我很受益。

说句实话,身心不二,显宗的修行的方法是从心入手,其实身心本是不二,身体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但是自古以来,大修行人看不起这个臭皮囊,因此这方面的记载不是很多的。我自然能感知到自己的身体变化,当我在二十多天时,感到“嘭”的一下,自己的左边好像全部通了,也同时,三圣佛微笑着,出现在眼前,当然我按圆觉经中的要求“非我所求的境界,不取”,只是有种那个“外面的佛”是我,在看着“这个修行的人”的意境。又过了一天,又是“嘭”的一下,自己的右边身体好像也通透了,随之一种轻安快乐猛然升起;特别是我似乎可以真的很客观地来分离自己,才知道这种“返”,是一种修行境界。

在这几天里,过去的佛教理论、概念,已不再枯涩,而变得真实、具有生命力。概念在禅修法水浇灌下,由种子变成了果实和泪花。对人无我的认识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不是理论上,我的“人无我”有多高,而是过去的理解变成了一种体会。如闻人说糖是甜的,与自己亲自把糖放在口中来尝到甜味的区别一般。出关后,法师给我念经加持,后嘱咐我四个字“缘起起缘”。



感悟



即便把我体验的写出来,但是,这时的概念是无力的。我既不可能描绘得很清楚,别人也不会太理解我想说的是什么。不过,我还是把日记中的最简单的一段写出来,后来那些玄像等有机会再晒吧。



感悟法喜是同时升起的,人身心是合一的,但“人”“我”是分离的。只有到某一阶段,才能体验“返”“观”“照”“了”的不同的差别。比如,观与能观分离,才能解悟和体悟什么是“人和我”。一般的人只是在概念上明白观与能观的二元性,实际上是被混淆了的,更别说空了。

万法唯幻,我来是佛,不用解脱五阴,五阴本无,我本无故,佛本无故,无我无佛故,才方便说我本是佛。但重点在于:

“我是我”,

“高七师是高七师”

“高七师不是我”,

“我要渡化高七师”,若是读者能明白这几个绕来绕去的概念,就差不多知道我所悟的是什么了。

既不让“那个高七师”来与我混为一谈,(过去是“这个”高七师)。

高七师,“他”,是一个众生。把这个如幻的众生,送到了极乐世界就大功告成了,所以出关后,第一个要度的人是“高七师”。

修行的入手处,可从高七师的幻有起修,也可以从“我”的幻无起修,所以就有顿与渐的区别了。

一旦突破了这一关,自我修行即告结束,性质发生变化,我是高七师在修行,变成“我”“渡化”高七师的修行行为了。但这种剥离和客体化,不是口头上的,是一种体悟。

这是一种解放、解脱,伴随无限的快乐、轻安。



反思



下山后,法喜轻安一直持续五到七天,慢慢地才消失,完全保住很难。以至于我自己也常常反思,若是为了求轻安,上山闭关到底作用有多大,意义有多大?

放下思想上的进步不说,只以身体而言,这种快乐享受是不长久的,自给的,自在的,然而是封闭的。

是的,无论外境如何,我都可以一个人在那里独自享受内心的快乐,然而这在别人眼里,跟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又如,这种内在获得的快乐,与吸食兴奋剂的区别在哪里?这就是我后来写《禅定与毒品》文章的缘起。

对于居士来讲,禅悦不是居士的食粮

禅悦是不是出家众的食粮,这是个更让人深思的问题。

出家人,要有从禅定中获得快乐的能力,这叫做以“禅悦”为食。

这种“快乐”的自得自利,可以让修行人,对外物的追求降到最低,是“出世修行”的基础。

多数出家人,若对于戒得定修得不见成效,没有获得禅悦为食的能力;自然会暗中去追求另一种快乐,名、利、身体的享受等等。这也是现在大乘佛教的出家人,出现诸多问题的一个原因吧!?——没有享受禅定之乐力,只能用世俗的快乐来代替。如此,我们对他们要理解,人们明知名利是虚幻的,但仍然去追求,是因为它们能给人们带来快乐。



深化



快乐,是“我”所不需要的,但是“高七师”需要。怎么办?要在内外安抚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是中庸之道。既不为外物所累,又不失去生活事业的动力。

这种人我的分离是不断深化的,在随后几年的不断修悟中,“我”执之见不断被深入认识。

下面是每隔几年的反思:




我执波旬在我们心中
他射出嗔箭时
我们有妙法可以觉知
当外缘合和时
呼吸粗重有变化
于是知嗔识要发生
观一切无常后即可降伏波旬嗔箭



高七师于2001年9月08日



经过“伪装的抄袭”我们称之为自我
已被戳穿
在相续的缝隙中放大心性的自由
分别的习气经由止观的禅修渐渐平息
过去、现在、未来已如眼前的流水

在流动中真识显现


高七师于松原市20040121



自以为可以戏行于世间
其实早已被自我所戏弄
粗重的贪嗔痴较易发现
而七种慢心在背后随佛知
的增长而滋生
若不是善知识的慈悲断喝
真不知是修佛还是修罗
七识中深细的我执挖出时
深知定慧资粮是般舟双桨
不可偏失



当然我个人认为,现在学院的三元心理学理论,对人无我的解构更加有实际应用价值,希望有缘可以学习到。



升华



信仰大乘佛教的在家居士,可以追求四种不同境界的快乐——身体的快乐,心里的快乐,事业的快乐,志业的快乐。

比如,当我用准提咒治好了一个临危病人时,他的身体离苦得乐,我心中的快乐更加神圣而且能长久,即使过去很长时间,当我想起此事,身心马上可进入轻安的境界。显然这种“慈悲”心之乐,是高于禅定的轻安的。

当准提宗派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准提事业的进程变得缓慢时,我百思千研,终于在经典和太虚法师的论述中,找到突破口,当下的法喜真是感到大地振动,人天共喜。

而把准提法门推广作为我一生的志向,此志业,让我恒久住于无边的快乐中。

当你为广大的佛法志业、事业献身时,即使身心疲惫,而灵魂的安逸是无人能理解的。就像一个为正义而去牺牲的勇士,个人的得失早已被使命与理想所代替,渺小的个体就会在精神层面上得以升华。这是与道合一的快乐。


以佛教为志业,即如如不动。< bod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26 03:4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