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21|回复: 0

在家菩萨戒的意义与功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4

主题

2656

帖子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于我闻名见身者,悉愿严持佛禁戒

积分
41455
QQ
发表于 2010-7-10 08: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2-21 11:54 编辑

在家菩萨戒的意义与功德


菩萨戒及其戒本简介
 
  菩萨戒,乃发大心修大乘菩萨道的行者所受持之戒律。又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
  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
  大乘菩萨戒的经典来源可分四类:
  1、北凉昙无谶所译之菩萨地持经,凡十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
  2、姚秦鸠摩罗什所译之梵网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3、菩萨璎珞本业经,凡二卷,姚秦竺佛念译,又称璎珞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4、)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之三种菩萨戒本:
  (1)菩萨戒本,全一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地持戒本,系自上记菩萨地持经卷四之方便处戒品别录出之戒条,以利受持诵读。
  (2)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为地持戒本之同本异译。求那跋摩另译有菩萨善戒经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
  (3)菩萨戒本,全一卷,唐代玄奘译,又称瑜伽戒本,系玄奘所译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之别出戒条。
  以上律典,综合起来又可分为梵网与瑜伽二类,璎珞经与梵网经同属梵网戒本,其余皆可摄属瑜伽戒本。此二大系统之戒典,最大之区别为:
  (1)梵网戒本为释尊所说;瑜伽戒本为慈氏弥勒所说。
  (2)梵网戒本具明十重四十八轻,为道俗兼摄之顿立戒;瑜伽戒本则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通摄道俗,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故为一种渐立戒。
  (3)梵网戒本较为严格繁琐,受者应绝对依教奉行,善守律仪,遮止一切轻重垢染;瑜伽戒本则较方便善巧,通权达变,是染非犯,有开有遮。
  我国汉传佛教最早以瑜伽戒本为主,后来梵网戒本较为盛行,于近代,太虚大师则专倡瑜伽戒本,以为四众弟子行持之依准。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藏传佛教则一直受持瑜伽戒本,而罕持梵网戒本。
  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1)十方诸佛愍念守护。(2)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3)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4)功德多聚,戒度成就。(5)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家菩萨戒序
 
  菩萨戒者,诸佛之心地,菩萨之规范,九界众生不受持菩萨净戒,无以圆成佛道。在家居士,发菩提心来受优婆塞戒,稀有难得,居士居家恶因缘缠绕,发菩提心难,行菩萨道难,要难行能行,只有实践菩萨道,才能成就殊胜的佛果。
 
  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菩萨戒传入我国,真谛三藏欲请菩萨律藏来入本土,南海上船,船将沉,减它物,还将沉不起,唯除菩萨律藏方进。真谛叹曰:菩萨律藏汉地无缘,深可悲矣。
 
  昙无谶[chèn]尊者于西凉州,出家沙门法进等人,向昙无忏受菩萨戒并请戒本,昙无谶尊者曰:震旦国人善根劣,不堪菩萨道器。不传授菩萨戒法。法进等人哀求,不遂愿,法进等人,于佛像前,发大誓愿,受菩萨戒法,七日才圆满,梦见弥勒菩萨亲与受戒并授戒本。并皆会诵。法进等人再见昙无忏尊者,看相已改变,叹曰:汉地有大乘菩萨种姓啊。译戒本。与法进等人诵本一样。今别行地持戒本首安归敬偈者是。
 
  本土弘传菩萨戒本之始,后秦时西域鸠摩罗什三藏,菩萨戒者分两种本,顿立戒:《梵网经菩萨戒本》;渐次戒,《瑜伽菩萨戒本》。《梵网经菩萨戒本》是梵网经一百二十品,菩萨心地品。汉地有缘众生颇多,得利益者甚广。遂为普遍受持;《瑜伽菩萨戒本》(昙无忏法师所译),《瑜伽师地论》地持品里的,流通于汉地,受持者寡。
 
  《梵网经》云:“欲受国王位时,受转轮王位时,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出自《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今时法弱魔强,戒律松弛,学佛者怠惰,不思修学戒法,学戒者甚少,几无人问津。佛法之衰,端于戒律之荒废。果能严持戒律,正法将久住。余昔添列学戒,实无所学所修,不揣愚陋,来写在家菩萨戒释义,错漏之处,还望十方大德批评指正。还望后贤,勇猛精进,弘传戒法,使正法久住于世间,是为至祷,为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菩萨戒仪》云:“庄严法身,以戒为璎珞。破除烦恼,以戒作清凉。三皈五戒得人身。十善八斋生天报。持十戒、具足戒,出烦恼之爱河,得罗汉之圣果。”

菩萨戒弟子
  菩萨戒,乃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受菩萨戒的佛弟子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得戒和尚,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和尚,弥勒菩萨为教授和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尊证阿阇黎,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为同学伴侣。
  我国菩萨戒的弘传始于魏晋南北朝,其中在家菩萨所受持的六重二十八轻戒出自于昙无谶所译之《优婆塞戒经》。南朝梁、陈二代,在家居士受菩萨戒之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均为菩萨戒弟子。梁武帝曾造戒坛,太子、公卿、道俗、男女求受戒者四万八千多人。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菩萨戒,炀帝从智顗受菩萨戒,唐朝宰相房融,及清康熙、雍正皇帝等历朝王公将相,多是虔敬三宝的在家菩萨戒弟子,护持佛法不遗余力。《梵网经》云:“欲受国王位时,受转轮王位时,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
持守净戒 神王护佑
  从前有一个持净戒的男居士,一天路经深山,四顾不见村落住家,夜幕降临,急于找寻落脚处借宿,忽见前面不远处一间小屋油灯闪闪,遂前往敲门借宿。谁知屋内只有一位妇人,待说明来意后,妇人说:“我丈夫是一个山妖罗刹,每夜回来。你住这里会被他吃了。”居士说:“我是一个受过戒的佛弟子,有护戒神王保护,可请放心。”妇人于是安排他住在隔壁室中,居士这夜一心清净虔持戒法,到了次日天亮,安然无事,遂告别前行。居士边走边想,认为妇人说有罗刹丈夫是故意欺骗他,应当不会有这种怪事,想着想着竟起了恶念,走了一段路后又转身折返,不怀好意地要求再借住一宿。这位妇人原是被罗刹所强掳来的,因昨夜罗刹未回,她心想:“这位居士是个善良持戒之人,昨夜住此,便不见罗刹回来,或许正能制邪。”就答应了居士的要求。不幸的是,居士当晚存心不良,动了淫念,正想侵犯妇人之际……只听得阴风一阵,罗刹破门而入,怒火炽燃。此时,又惊又怖的妇人问罗刹丈夫:“你昨夜到哪里去了,为何未回家?”罗刹说:“我昨夜回来,见门口有神王围绕守护,且房舍一片光明,不得已只好暂住他处。今夜回来,既没见到光明,也没有神王出现,所以能安然进门。”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陀亲制的戒法,近能保护佛弟子,消灾解厄、遇难呈祥;远能作为清净三业得道证果的基石。受持戒律,顶戴奉持,真心敬信三宝,功德果报如是殊胜不可思议。《璎珞经》云:“有戒可犯名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菩萨修因,众生逐果。受持菩萨戒,能成就菩萨因地的发心,依戒而行,圆满无上菩提,达至佛果,所以持戒是助道的因缘,修行的根本。
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利益
  《梵网经》载,受持菩萨戒得五种利益: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依灵源长老所撰著《佛说梵网经集义句解》,释此五种利益如下:
(一)佛护益
  戒是十方诸佛所证所说之心地。故持戒者,诸佛常守护也。佛尚守护,则一切天地神鬼无不宗奉此人,自然进道无魔,得绍佛种。
(二)善终益
  戒是诸佛慧命,故持戒者,命将终时,正见慧命中,略无一毫人欲之私,纯乎一体故,心生欢喜,远离颠倒梦想无恶境现前。
(三)好侣益
  戒是生生世世、在在处处之良友,故持戒者,恒为诸大菩萨所友,以无恶党混同。
(四)德备益
  戒是一切世、出世功德所囤聚处,故具足戒者,度生死、得解脱,六度彼岸从此而成就矣。一切法无碍自在。
(五)道成益
  全性起修故福由慧满,全修显性故慧由福成。故持戒者,具足福德、智慧两足尊。此世他生于道易悟,福慧俱全。
  大乘菩萨戒法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为佛弟子应受持、应读诵善学。受持“五戒”正人格、得人身;受持“八关斋戒”种出世因;而受持“在家菩萨戒”是更进一步尽未来际的菩萨发心。在家菩萨受此心地妙戒,依此最胜菩提心为根本,行六度万行,必能自他俱利,诸事圆满!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2-29 21:58 , Processed in 0.1455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