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95|回复: 3

古大德关于念佛着魔的开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47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704
QQ
发表于 2010-6-18 23: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古大德关于念佛着魔的开示

[转帖]

   前言:关于念佛人"念佛未得一心不乱前,切不存见佛之想".印光祖师上面的警告,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其实密宗黄教敏公上师就说过:未证空性之前,所见到的本尊都是不可靠的.                当然了,临终或临终前一段时间遇到阿弥陀佛通知接引的时间,这个阿弥陀佛是可靠的.但如果不是临终那段时间的话,念佛未到一心不乱的念佛人,千万不敢贪图见佛呀.近代和当代念佛着魔的例子太多了,印光祖师批评民国期间精进修49天般舟三味的某某法师被天魔附体.而当代许多念佛非常精进的大法师最后也念佛着魔,弘扬某些邪见,真的是令人痛心,我刚刚得知,净土宗内部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修行人,在前两年念佛出偏入邪见了,放弃他原先对净空法师的依止开始弘扬某种邪见.下面转贴几段祖师关于为何会念佛着魔和如何避免念佛着魔的相关文章:  

黄教金刚上师智敏上师法语:若没证空性,而说见本尊,是不可靠、成问题的,可能被魔鬼所现的佛菩萨等本尊形象蒙骗障碍、误入歧途。  


印光法师《复某居士书》三十九  

某人岂念佛所误乎?以彼心存速证,故得魔鬼附体。从兹妄造谣言,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彼之学者,皆以彼为****,故彼有百日成佛之说。凡去见者,有时预知其心,有时面受人欺。足知彼之神通,乃魔鬼作用。鬼来则有,鬼去则无。凡亲近彼者,有得心地清净者。有未得谓得,妄自称尊者。亦有发狂不能令愈者。世之矜奇好异者多,故彼得售其技。使一切人皆能恪守本分,则彼之巧技无得而施。  

《念佛着魔辨》 清.省庵大师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仗他力,故承佛护念,魔事不生,有诸否乎?」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参禅念佛,论其难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论魔事,二俱不免。」或者曰:「敢问何谓也?」曰:「魔事之来,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觉察。今夫人适千里之路,苟不按舆图,又不逢引导,复不识前路通塞,莽莽然而进,吾知其难免于错误之患矣!参禅念佛,譬如行路,经教如舆图,善友如引导,觉察之心如识路通塞,虽两条途路,夷险不同,俱不免错误之患。参禅且置,只如念佛,或有厌平坦而好奇特者,或有舍直截而求纡曲者,或两路兼行两路具失者,或以途中为家舍、平地为高山者,如是错误不可胜举,皆教理未明之过也。  
  
念佛一门,极圆极顿,至易至难,只如弥陀经中「一心不乱」四字,浅言之,愚夫愚妇皆可为;深言之,大圣大贤终不能过。今初心行人,或暂得轻安,自谓已得事一心者;初开浅解,复自谓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细念犹生者。或勇猛过分,精进倍常,不知心外无佛,速求取证,不达善巧方便,急欲舍身,魔鬼因之遂入其体,为风为狂都不觉知,此善友不遇之过也。  
  
夫众生生死,以我见为本,我见不除,修行无益。然我见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发干,无处不有;是故,见地高则我见俱高,工夫进则我见亦进,若不时时检点,刻刻提撕,则念念发生,心心增长,随逐行人,虽死不离。是故,学人心不虚,则自不觉察;不觉察,故我见增长,少有所得,则生憍慢,讥嫌同学,诽谤行人,虽有修行,终成魔事,此自不觉察之过也。」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祗贵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则决定往生,何藉善友经教?」省庵曰:「是何言欤!世间小技,尚不可无师,况念佛为出生死要门。若无善友经教,从何开发?谁为引导?观经下三品,皆是临终善友开发,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则不必言矣!须知从凡至圣,由易至难,莫不以善友经教为根本,汝不因经教,何由而知净土法门,而生信向耶?」  
  或曰:「若因经教而知念佛,则弥陀一经足矣,奚以多为?」曰:「上根则可,中下根人,须沩阅净土诸书,备识信行愿三差别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内以虚心觉照,庶几免于魔事,而后念佛之功可日进焉;否则不为魔事,终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觉,遂成沦坠,其祸可胜言哉!」  
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岂不垂护念?如其护念,魔事何从?」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乱,则佛护念不虚;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轻安为禅定,浅解为深悟者,随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则自取过愆,非如来咎。是故吾言善友、经教、觉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觉察之心尤为最要,不可须臾暂离,若一念不觉,则一念颠倒;念念不觉,则念念颠倒。颠倒既起,魔事兴焉,毕世工夫,一朝唐丧,可不畏欤!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土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宗可不自勉焉!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涂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方,亦不可一念生颠倒心也。」

净空法师开示: 念佛时常出现各种境界,应该如何对待?  

答:《楞严经》上讲,凡是修行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稍稍得力,一定有境界现前。境界现前如何对付?佛教我们一个原则:不要去理会它,就是好境界;要是理会,起分别、执着,这个境界是魔境界,障碍你的清净心。禅宗所说‘魔来斩魔,佛来斩佛’,‘斩’的意思就是统统不理会,魔来也好,我不理;佛来也好,我也不理。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就对了。
下面是有关魔王波旬的提问。

问:为什么魔王波旬欲障碍众生成佛?

 (净空法师,下同)答:魔王喜欢他的眷属多,一个众生成佛,他的眷属就跑掉一个,(他不愿意)这就是自私自利,贡高我慢,想控制人,这么一个原因。

问:魔王破坏正法久住,使众生不闻正法,多劫沉沦,请问这对他有什么利益?

答:便利他的统治,便利他控制他的人民(他所统治的人民)。因为你学佛一觉悟,你超过他,他有嫉妒心,他希望你都不如他,你要超越他,他就受不了,嫉妒心很重。

问:欲界天是修上品十善而成就。魔王波旬住在第六层他化自在天,他也是修了上品十善吗?

答:佛给我们说,他不算上品,他修的是什么?他修的是下品十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福报?他修的大。这个状况是相当复杂的,他修大善。修大善为什么不能算上品?他有嫉妒心、他有傲慢心、他有好胜心,有这三种心,修上品十善也变成下品。就好像什么?这个杯子里面装的是醍醐,醍醐是最好的饮料,里面有一点毒药,醍醐是上品十善,加上一点毒药进去就变成下品,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你要晓得,嫉妒、瞋恚、好胜、傲慢都是毒药。你加了多少种毒药在里头?

譬如在我们这个道场,你在这个里面,无论是做义工也好、是职员也好,或是里面领导也好,如果你在这个工作里面也有傲慢、也有嫉妒、也有权力,那都是里头加了毒药。本来是上品十善的,现在变成下品,下品将来到哪里去?到魔道去了,修罗、罗刹就是属于这类的。但是在魔道里头,他这个毛病习气断不掉,到魔道,他的傲慢、好胜、好争的习气会增长。所以做了魔,魔也有很大的力量、福报,他用这个福报去做坏事,去伤害很多众生。他享福,再下一世他就堕阿鼻地狱,他福没有了,罪报完全现前,叫三世怨。这些佛在经上都讲得很清楚。

问:法师在讲经中提到,在临终时除了本尊来接引外,其他的都有可能是魔王幻化菩萨形象来引导亡灵到三恶道。既然魔王居住在上品十善之地,这样的行为不是与十善业背道而驰吗?

答:刚才说过,魔有瞋恚心,魔有报复心,你前世跟他有过节,得罪他,你学佛,他来破坏你,你想往生,他把你往地狱送,这是他的报复。报复、瞋恚很难化解,这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做人,人的一生真正觉悟了,不跟一个众生结恶缘,别人跟我结恶缘,我不跟他结恶缘,这就是真的觉悟了。别人无缘无故来毁谤我、来侮辱我,不生气,那是什么?那就是你的功夫,你真的学到佛了。如果遇到这个情形,你还是很生气,还是怀恨在心,还是有报复,你没有学佛,佛法对你没有发生作用。纵然在佛门,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到临命终时还会发脾气就完了,一生修学的功夫全都失掉了。

问:如果往生者跟他去,也会到欲界第六天吗?

答:那要看你有没有欲界第六天的福报,如果没有福报就去不了。要修的大福报,你就到那里去了,那就不能往生,真是上大当了。这个问得很好。

问:请问魔王波旬是从哪里来的?是属他力,还是自性变现?

答:自性变的,自性之外没有一切法,一法不可得。魔王从哪里来的?魔王是自己烦恼变现出来,给诸位说,就是从贪瞋痴慢疑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佛跟魔是一不是二,一体的两面,你清净心现出来的是佛,是佛菩萨。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的因缘无量无边,他跟我们讲无量的因缘,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就值得我们深深的去体会,佛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你想想什么是平等?你心里动一个念头就不平等了。像水,水不起波浪才平等,稍稍起一点波浪,就不平等了。所以什么是平等?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平等,这时候佛现前。《华严经》上讲得太多了,佛就现前了,佛现前就是自性现前,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中国禅宗讲得好。菩萨是什么心?六度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常常存这个心自行化他这,菩萨。辟支佛十二因缘心,阿罗汉四谛心,天人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慈悲喜舍。人道五戒十善心,下面饿鬼道贪婪、贪心,地狱道瞋恚心,畜生道愚痴心,这贪瞋痴。阿修罗道十善里面夹杂着贡高我慢,好胜、好斗就是阿修罗。所以你就想佛跟魔都是自性现的,可以说自性善现的是声闻、缘觉、佛、菩萨、天人;自性恶就现这些罗刹、魔王。

问:为何魔王波旬不怕果报?叫他的魔子魔孙来破坏佛法,是否另有用意?

  答:魔王波旬,他不怕果报,他也没有办法脱离果报,他造的恶业,来世必堕阿鼻地狱,这肯定的。魔王他修的福很大,过去生中布施供养,为什麽会变成魔王?知见不正。佛在经里告诉我们的,他烦恼习气没有断,最严重的是嫉妒障碍。看到别人做些好事,他心里就不舒服,这样的人学佛,积功累德,将来果报都在阿修罗道,阿修罗、罗刹。有福报,瞋恨心很重,所以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业;福享完了,罪果现成,就堕阿鼻地狱,道理在此地。有些人也明了,但是习气他控制不住,境界现前,自己做不了主,难在这个地方。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印光祖师开示)

    又现在见佛之志,可谓真切。然此事颇不容易。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一心不乱,为决定主宰。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

    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

    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不见固能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

    光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补书所以耳。永明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例其词曰:“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知此,当能致力于心与佛合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3 12:05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0

    主题

    40

    帖子

    25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642
    发表于 2010-6-20 13: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修《地藏经》,消除业障。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万法唯心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27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416
    QQ
    发表于 2010-7-10 1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5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原本无我人,谁在贪嗔痴?

    积分
    57
    QQ
    发表于 2010-7-14 20: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之要,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

    南无阿弥陀佛!末学一心顶礼印光大师!“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印祖所示正是我们末法时期佛子们的良药啊!
           另如《楞严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皆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后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杀、盗、淫、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
             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一切皆考验,看尔怎么办? 睹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17 09:0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