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29|回复: 2

五戒十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发表于 2005-10-22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般人认为宗教不外乎是劝人修善,因此只要心存善念即可,不一定要修行学佛。然而,世间善恶的标准不一,随着时代、民族、文化、宗教、思想的不同,对善恶的判定也有所不同,莫衷一是。所以佛垂慈训,以五戒十善为做人处事的准则,以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进而超凡入圣。<BR>  <BR>【五戒】 <BR>  佛陀制戒,目的在防非止恶。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为一切佛戒之基石,不论出家或在家皆应遵守。若欲来生得保人身,今生就须净守五戒。受持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法善神守护,若能受持满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护法善神守护。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就,即可解脱。因此持守五戒,具有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成佛种智之殊胜功德。 <BR>  一、不杀生<BR>  「生」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论胎卵湿化,大小贵贱,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杀则夺其生命,仁者所不为。故《诗经》称赞文王,德及鸟兽昆虫;孔子亦言「胜残去杀?」;佛法以慈悲为根本,视一切众生如己子,故主张戒杀,不但不杀生,亦不教唆他人杀生,更不从事贩卖猎具一般人认为宗教不外乎是劝人修善,因此只要心存善念即可,不一定要修行学佛。然而,世间善恶的标准不一,随着时代、民族、文化、宗教、思想的不同,对善恶的判定也有所不同,莫衷一是。所以佛垂慈训,以五戒十善为做人处事的准则,以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进而超凡入圣。<BR>  <BR>【五戒】 <BR>  佛陀制戒,目的在防非止恶。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为一切佛戒之基石,不论出家或在家皆应遵守。若欲来生得保人身,今生就须净守五戒。受持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法善神守护,若能受持满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护法善神守护。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就,即可解脱。因此持守五戒,具有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成佛种智之殊胜功德。 <BR>  一、不杀生<BR>  「生」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论胎卵湿化,大小贵贱,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杀则夺其生命,仁者所不为。故《诗经》称赞文王,德及鸟兽昆虫;孔子亦言「胜残去杀?」;佛法以慈悲为根本,视一切众生如己子,故主张戒杀,不但不杀生,亦不教唆他人杀生,更不从事贩卖猎具、鱼网等间接助杀之行业,并且积极护生、救生,令一切众生皆能远离怖畏,获得安乐。 <BR>  二、不偷盗<BR>  不与而取,即为偷盗。凡非吾人所有,一针一草悉皆莫取;若不与而取,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即是偷盗。学佛之人应当布施,济助一切众生,岂能贪心不舍、损人财物?是故佛法戒偷盗。<BR>、鱼网等间接助杀之行业,并且积极护生、救生,令一切众生皆能远离怖畏,获得安乐。 <BR>  二、不偷盗<BR>  不与而取,即为偷盗。凡非吾人所有,一针一草悉皆莫取;若不与而取,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即是偷盗。学佛之人应当布施,济助一切众生,岂能贪心不舍、损人财物?是故佛法戒偷盗。<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不邪淫<BR>  男女交合,谓之淫欲。佛门四众弟子中,出家众冀求无上圣道,应断欲绝求,故不淫欲。若在家众,除了夫妇关系以外之性行为,即为邪淫。凡为邪淫因缘的舞榭歌场、娼寮妓院皆应避免涉足。男女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如谈话共语时,要心住正念,方能免离邪淫的过失。<BR>  四、不妄语<BR>  以欺诳心,说虚妄不实之言语,谓之妄语。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曰:「民无信不立。」是以儒家君子尚且不妄语,修行学佛之人,更应不发妄语。若未证禅定,而妄言已证,未得道果,妄言已得,则为大妄语,必将招感无间地狱罪报,受苦无量。<BR>  五、不饮酒<BR>  饮酒能乱性,令人昏醉无智而造作诸恶。古时仪狄造酒,禹因痛绝;纣作酒池,国以荒乱;昔有优婆塞,因酒而破戒;世间许多罪恶,无不以酒为媒介。且饮酒过量,易造成慢性中毒,违害身心。故不论从自利或利他而言,都应当戒酒。<BR>  受持五戒得生人道。若受持下品五戒,虽得人身,但是衣食困难,相貌丑陋;受持中品五戒,即得五官端正,衣食不虞匮乏;受持上品五戒,即得六根殊胜,大富大贵。凡此皆因造作之善业、恶业深浅不同,故招感不同的果报。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善】 <BR>  十善是五戒的开展,从身、口、意三方面分为十项。一切善恶诸事,归纳起来,不外此十种,犯之则恶,守之则善。<BR>  一、身三业<BR>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此已于五戒中述及。<BR>  二、口四过<BR>  口有四种过失: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修行学佛,应经常检讨反省是否有此四种口过。 <BR>  不妄语:则言而有信,说真实语,不说虚诳语。 <BR>  不两舌:见到张三说李四不好,见到李四说张三不好,挑拨离间、说他人是非的行为,就是两舌。不两舌,即不说引起争斗、是非等离间之语。 <BR>  不绮语:专讲绘淫绘盗之语,使人心生淫念,或是戏论、取笑他人等散乱无益之语,皆是绮语。不绮语,即不说散乱、巧佞之辩。 <BR>  不恶口:凡口出恶语秽言,或骂人,或骂风咒雨、怒骂畜牲等恶言,皆属恶口。不恶口,即不出丑恶之语毁辱他人。 <BR>  三、意三业<BR>  贪、瞋、痴在佛法上称为三毒,是一切恶业的根本,若无贪、瞋、痴的意念,就不会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的语言,也就不会有杀、盗、淫的恶行。 <BR>  不贪:「贪」即贪着五欲,迷恋不舍。不贪,即心不生贪恋、执着。 <BR>  不瞋:「瞋」是不顺己意,便生怨恨。不瞋,即心无怨怼,平静安详。 <BR>  不痴:「痴」是迷惑颠倒,不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不知道缘起性空,即是痴。不痴,即须了解佛法真理,破除痴迷。 <BR>  持守十善,不仅现世光明吉祥,来世必生人、天,获福无量。修行虽非求生天获福,但仍是以十善为基础,修善断恶,才能得获解脱。 <BR><BR>【结论】 <BR>  五戒十善有消极和积极二面。身业方面,不仅不杀、不盗、不淫,进而能护生、布施,即获身业清净。口业方面,不仅守口如瓶,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进而能以诚实语、和诤语、质直语、柔软语,待人接物,规过劝善,即获口业清净。意业方面,不仅防意如城,不贪、不瞋、不痴,进而广行布施,慈悲济世,体解因缘、心性妙法,即获意业清净。 <BR>  五戒十善是修行的基础。禅宗祖师说:「有一些些,还有一些些。」心中有一些些贪、瞋、痴,杀、盗、淫的念头,就感未来的生死。所以无论在家、出家,若能净守五戒十善,三业清净,必能超凡入圣,进趋菩提佛果。<BR><BR>【批注】 <BR>  《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胜残去杀,指感化凶残的人,使其去恶从善,则可以废除死刑。<BR><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2-22 09:4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