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57|回复: 2

被别人指出错误,而别人又正确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发表于 2006-12-9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被别人指出来错误,心情总是不好的,当别人自身所指的也是个错误时,还可来个绝地大反攻,而别人偏偏是正确的时候,就多少有点难受了,心里总有个小疙瘩。</P>
<>  生活中我们往往碰到这样的事情:若一个人你曾得罪过他,无论有意无意,那么尽管后来你又做了很多挽救措施,道歉啊,赔礼啊,或又做了不少 可以挽回损失甚至远高出原先过错的事,但在长期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发现原先的事还是很难释怀,疙瘩就是疙瘩,不会因为你以后做了多少就可以改变的。所以经常有老一辈的人告诫:人啊,你要是帮了他99回,有1回没让他满意,你99回都白帮了。</P>
<>  这是生活中的事情,在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个智慧的化身,是我小时候最崇拜的完人,可当魏延提出奇袭曹魏这一英明策略时,被诸葛亮否定。因为魏延太直接了,他指出了托孤大臣/丞相的错误,而他又偏偏正确,挑站了智慧权威,结果魏延也没落个好下场。很多人可能不认同,故再多啰嗦几句。</P>
<>  在当时的背景下,奇袭可说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其他选择要等以后的专家来发现了),因为据当时刘晔的文献记载,当时魏国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七,蜀、吴两国合起来才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三,那时候,北方魏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人口的主要积聚点。冷兵器时代,人口的重要性勿庸置疑。当时魏国兵多将广,人才辈出,统治阶级相较其他两国,也不算腐败,领导也算英明。这个时候诸葛亮不采魏延奇袭之策,而是五出祁关,每次都按即定路线和魏国打消耗战,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怎么耗的过魏国,魏国输几场没关系,但蜀国的资源人口实在是和魏国没法比,最后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P>
<>  这里面的奥妙诀窍,历史上多少能人都没看出来,但毛泽东看到了,可见老毛还是有水平的,能高度把握住宏观,站在一个很高的视角上,把问题分析的十分透彻。老毛曾指出过诸葛亮从隆中对三分天下时就错了,后来更不应分兵,关羽不能分出,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P>
<>  后来历史证明,老毛是对的,尽管开始老毛的兵比蒋介石少,但老毛能营造出这么个环境,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战役里,老毛打仗用的兵是就比蒋介石多,以多打少赢面大,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别看我兵少装备差,具体打的时候可一点都不少,一点都不差。虽说老毛也有不少以少胜多的经典,但多数战役并不是靠奇迹来取胜的。</P>
<>  说了这么多,是想说明老毛够英明的了,无愧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之称,老毛打天下的时候中国有够乱的了,派系林立,还有空前的各种国外强大势力,国内他就不看好,蒋介石都已是当时总统了,连苏联都和他合作,可老毛能把天下打下来。足可见老毛之能。</P>
<>  但是老毛也做错了一些事,被别人指出,而别人又偏偏正确,结果呢,老毛来了个三反五反加文革。老毛可是个搞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的人,连这等聪明的人,在被别人指出错误,别人又正确时都要犯错误。</P>
<>  看来只有真正学佛的人才能够在修行过程中不断的检讨自身的过失,在精神上不断的提升自我,所以南师也常引用古语“学佛非王候将相所能为”。<br><br></P>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117
发表于 2007-3-15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插句题外话,南师对诸葛亮有辩护。大意如下:</P>
<>许多人(包括陈寿也说孔明只会搞政治不会搞军事)都批评诸葛亮为什么不听魏延的话搞奇袭。实际上,诸葛亮深知他那时的天时地利与气数,最多只能达到三足鼎立而已。蜀国当时的弱小,敌我皆知。所以诸葛亮明知不可胜而仍要兴师讨伐魏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死忠效国而已。这等气度,非凡人所能想象。</P>[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弟子智罗</I>在2007-3-15 12:55:00的发言:</B><BR>
<>呵呵,插句题外话,南师对诸葛亮有辩护。大意如下:</P>
<>许多人(包括陈寿也说孔明只会搞政治不会搞军事)都批评诸葛亮为什么不听魏延的话搞奇袭。实际上,诸葛亮深知他那时的天时地利与气数,最多只能达到三足鼎立而已。蜀国当时的弱小,敌我皆知。所以诸葛亮明知不可胜而仍要兴师讨伐魏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死忠效国而已。这等气度,非凡人所能想象。</P>[em07]</DIV>
<>
<>看来师兄对南师的著作也颇有研究啊,南师的著作市面上有的基本上我都购了,一些书籍还是专门从老古书店购来。只是时间太少,大致翻翻,但对个别几本有兴趣的看的比较细。</P>
<>南师精通儒道佛多家学问,对历史人物也多有评论。对诸葛亮的这段我倒没注意到.</P>
<>不过我想既然诸葛亮都知道了反正也是死路一条,那么为何不去尝试一下奇袭啊,那时正好魏国也空虚,司马懿也未重用哩。都是死忠效国啊,没准奇袭还能扳一把。</P>
[em01]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20:4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