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88|回复: 7

提婆达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发表于 2006-11-11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FONT size=3>  提婆达多是阿难的亲哥哥,小时候与佛陀、难陀两兄弟共习诸艺,其技优异,经常与佛陀竞争。佛陀成道后,随佛陀出家,于十二年间善心修行,精勤不懈<FONT color=#999999>。(精勤十二年,已诵持八万法藏。后为利故,求学神通,亲近恶友)</FONT>后来因为未能得圣果而退转其心,渐生恶念,欲学神通而得利养,佛陀不许,遂至十力迦叶处习得神通力,接受摩揭陀国阿阇世太子之供养。</FONT></P>
<><FONT size=3>  <FONT color=#666666>提婆达多经常和恶友共相议说:佛陀三十二相,我三十相,和佛差不了多少。结果大众围绕,何异如来。思惟是已;即事破僧。后来还是舍利子、没特伽罗子、奉佛指告,承佛威神,说法诲喻,僧复和合。</FONT></FONT></P>
<><FONT size=3>  由是,提婆愈加憍慢,欲代佛陀领导僧团,亦未得佛陀允许。此后提婆率五百徒众脱离僧团,自称大师,制定五法,以此为速得涅槃之道,遂破僧伽之和合。</FONT></P>
<><FONT size=3>  其所立之五法,诸书记载不一,据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十载,五法为不食乳酪、不食鱼肉、不食盐、受用衣时不截其缕绩(即用长布)、住村舍而不住阿兰若处。又据十诵律卷四、卷三十六载,五法为尽形寿受着衲衣、尽形寿受乞食之法、尽形寿受一食之法、尽形寿受露地坐法、尽形寿受断肉法。其他有关法义解释等,提婆亦倡其异说。</FONT></P>
<><FONT size=3>  提婆在摩揭陀国王舍城拥有独立教团,受阿阇世之礼遇,势力渐大,佛陀曾屡次告诫比丘众,勿贪提婆之利养。后来提婆教唆阿阇世弑父,并谋藉新王之威势,为教法之王,阿阇世遂幽禁其父频婆沙罗王,而自登王位。</FONT></P>
<><FONT size=3>  提婆亦欲迫害佛陀,以五百人投石器击杀佛陀而未果。又于耆阇崛山投下大石,虽为金毗罗神接阻,然碎片伤佛足而出血。又趁佛陀入王舍城时,放狂象加害之,然象遇佛陀即归服,事亦不成。其时,舍利弗及目犍连劝谕提婆之徒众复归佛陀之僧团,阿阇世王亦受佛陀之教化,忏悔归依。提婆仍不舍恶念,扑打莲华色比丘尼至死,又于十指爪中置毒,欲由礼佛足而伤佛陀,但佛足坚固如岩,提婆反自破手指,乃于其地命终。古来以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毒手等五事为提婆之五逆,又特称破僧、伤佛、杀比丘尼三事为三逆。</FONT></P>
<><FONT size=3>  <FONT color=#666666>提婆达多曾用毒药藏在指爪中,想在作礼的时候、以伤害佛。方行此谋,自远而来,走到伽蓝东百余步,地遂坼焉,变成一个大坑,生陷地狱(活着入地狱)。其南边也有个大坑,是瞿伽梨苾刍毁谤如来生身陷入地狱。瞿伽梨陷坑再南边八百余步,又有大深坑。是战遮婆罗门女毁谤如来生身陷入地狱之处。</FONT></FONT></P>
<><FONT color=#666666><FONT size=3>  当时</FONT><FONT size=3>佛在为人天说法的时候,这个外道弟子、老远看见世尊大众恭敬。便自语道:要在今天去羞辱乔答摩(佛陀),败其善誉。这样当令我师独擅芳声。就怀里系了个木盂、来到给孤独园,于大众中,扬声唱曰:此说法人、与我私通。腹中之子,乃释种也。这下子,邪见者听到,莫不信然。贞固者才知道这是讪谤。这时候,天帝释想去除疑,就变成白鼠,咬断系木盂的绳子。系断之声、震动大众。凡诸见闻、增深喜悦。众中一人,拿起木盂,对彼女说:这是你儿子吗。这时候,地自开坼,全身坠陷,入无间狱,具受其殃。</FONT></FONT></P>
<><FONT size=3><FONT color=#666666>这三个坑、洞无涯底。秋夏霖雨、沟池泛溢,而此深坑、尝无水止。(</FONT><FONT color=#999999>本部分摘自西域记六卷四页)</FONT></FONT></P>
<><FONT size=3>  经典中多载提婆所为,谓提婆于命终之后堕地狱中。据大唐西域记卷六室罗伐悉底国条载,玄奘曾于祇园精舍废址之东,得见提婆生身堕于地狱之大坑。又据大唐西域记卷十羯罗拏苏伐剌那国条、高僧法显传所载,法显、玄奘游学印度之时,印度尚有遵行提婆达多之遗训者。</FONT></P>
<P><FONT size=3>  <FONT color=#999999>另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载,提婆堕地狱后,佛陀谓其将历经一劫地狱之苦,并为授辟支佛记别。后世对提婆与释尊之关系,产生许多本生谈,如萨昙分陀利经及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等,即记载提婆过去世为善知识,曾为释尊宣说大乘经典,释尊遂因而得以成佛;经中又载,提婆将于当来无量劫后成佛,号曰天王如来。[杂阿含经卷十六、卷十八、卷三十八、卷四十八、中阿含卷二十七阿奴波经、增一阿含经卷五、卷九、卷十一、卷十二、卷二十三、卷三十八、卷四十八、卷四十九、起世因本经卷十、十二游经、修行本起经卷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出曜经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二十五、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佛本行集经卷十三、菩萨本行经卷上、撰集百缘经卷四、贤愚经卷六、卷九、卷十三、大庄严论经卷十三、毗尼母经卷四、萨婆多部律摄卷四、有部毗奈耶卷十四、卷十五、摩诃僧祇律卷七、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三、法华经文句卷八之四]</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999999></FONT></FONT> </P>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999999>下文摘自《百业经》耶惟檀王妃 ——同行等流  两世被辱(19)</FONT></P>
<>  <FONT size=3>一时,佛在迦毗皤窣堵城(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提婆达多(Devadatta)当时杀害了莲花色比丘尼,(师言:提婆达多原本造了两个无间罪(Panca Nantariya),此时又造一个无间罪。)因此,萨迦国王把他驱逐出境,他无处可归,就想:应该到迦毗皤窣堵城去。到了之后他又琢磨:我现在杀释迦比丘没有能力,证得佛果也没有能力,那就回到原来悉达多太子的王宫里去,跟那些王妃搞好关系,再进一步得到王位。</FONT></P>
<><FONT size=3>  他作着这样的美梦。之后,他特地派人跟耶输陀罗(Yasodhara)、耶惟檀等说:“释迦比丘说自己远离了贪心,可又娶了这么多王妃,若无贪欲心就不应娶妃子,这种作法很不如法。如果你们对提婆达多有信心,就跟他商量,他很想作国王。”听后,两位王妃一起商量对策。后来她们决定:我们如果直接制止可能不太好,不如让他来王宫我们当众奚落羞辱他。于是派人告诉提婆达多说:“我们很乐意让你来宫中,有什么事我们一起商量,会让你如愿以偿的。”提婆达多闻此欣喜若狂,立刻赶赴宫中。当时宫中仍有悉达多太子的法座,他得意洋洋地想坐法座,但诸天以为很不如法,马上把法座用神变隐藏。</FONT></P>
<><FONT size=3>  耶惟檀王妃带着所有王妃坐在宫门前的台阶上准备接待提婆达多。耶惟檀独自高坐,当她见到提婆达多得意忘形地走来,内心觉得好笑,就上前假装殷勤地说:“欢迎您的到来。”提婆达多合掌对王妃客套几句。王妃上前狠狠地捏住他的双手,他使劲抽也抽不出来,就这样耶惟檀王妃把他双手捏出血来。提婆达多疼痛难忍,继而王妃又将他摔倒在地,狠狠地踢他,众王妃一涌而上,以各种东西砸他,有的用牛粪打他,有的用油烫他。最终他狼狈不堪遍体鳞伤的回到了他的眷属果嘎乐嘎那里。果呷乐嘎等人问他:“今天你运气不错吧,去王宫与王妃一起享乐。”提婆达多十分尴尬。</FONT></P>
<><FONT size=3>  诸比丘得知此事,前白佛言:“今天耶惟檀王妃等当众羞辱了提婆达多。”佛言:“耶惟檀夫人不仅是今天羞辱他,往昔也曾羞辱过他。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提婆达多的前世),离印度不远的布德哈拉城有位自在部国王(佛陀世尊的前世),这两个国家因一些嫌隙互相作战,残杀了很多人。一天,梵施国王与众臣谈论一些关于女人的事情。梵施国王问众大臣:‘哪些女人长得最漂亮?’群臣各抒己见。其中一个人告诉国王:‘他们所见的都比不上自在部王妃(耶惟檀的前世),其貌美非其他女人能比!’听到此言,梵施国王突然生起了极大贪欲心,想: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得到自在部王妃,但要得到她唯有先平息两国之争,缓解矛盾之后再找机会。</FONT></P>
<><FONT size=3>  于是便设法与自在部国王言欢合解。过了一段时间,他专门派人告诉自在部王的王妃说:‘两国和合我意在于你,能否赏个机会,我俩面谈为宜!’自在部王妃就将此事悄悄地告诉了自在部国王并说:‘如果您同意,我想召集众人当众羞辱他。’国王同意了。接着她又宽慰国王:‘请您放心,我会处理好的,您不要过于计较!’然后自在部王妃派信使告诉梵施国王:‘臣妾明白陛下之意,但有碍于自在部国王,若您真有诚意,最好先杀掉他方便我俩行事。’</FONT></P>
<><FONT size=3>  梵施国王得信后觉得这很容易。他马上又恶化两国之间的关系,并派四大军队攻打自在部国。一天早上,整个布德哈拉城被包围得水泄不通,自在部国王手下的一些人也被杀害了。这时王妃又派人对梵施国王说:‘你杀下面的人有什么用,你的目的是为了我,现在本宫仅有我独自一人,你穿上一套普通市民的衣服来就是了。’梵施国王信以为真,马上迫不急待地找了一套破烂衫换上,溜进了王宫。这时候自在部王的王妃突然抓住他的手高喊:‘自在部王、王子、大臣、商主们,梵施国王非法偷溜进我宫,欲行邪淫……。’自在部国王进来说:‘你身为国王却溜进我宫中欲行邪淫,实不如法,当以刑处之。’自在部王妃说:‘杀了他也没多大意义,不如当众羞辱他,再让他滚。’于是,王妃上去狠狠地踢他,众人也用各种东西打他,用油烫他,他也是半死不活的离开了自在部王的王宫。众比丘,当时的自在部国王就是现在的我,王妃就是现在的耶惟檀王妃,梵施国王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师言:这个公案说明了释迦世尊与提婆达多前后的因缘也是一种同行等流果报。所以有些专门害别人的人,也是前世业力所现。)<BR></P></FONT>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999999>下文摘自《百业经》第一只大熊 ——舍命救人  遭彼杀害(29)</FONT></P>
<><FONT size=3>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佛陀在去嘎雅山的路上,显现感冒,(据印度史及根顿秋培的记载,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请了当时最著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草药等调合制成汤药,供世尊服用,病愈后,剩下了许多药。耆婆医生请问:“世尊,这剩下的药该如何处理?”(译者:现在有些邪见:某某上师可能不是高僧大德吧,否则怎么还会生病呢?殊不知世尊在成正等觉后,仍然显现生病,其目的是使众生知晓因果无欺的道理。同样现在的大德高僧所显现的病痛及许多凡夫不能理解的行为,都有其密意与调化方便。所以切不可以凡夫之心测度大德高僧之腹,更不能信口评论妄加言说,以免徒增自己的口业。若有不明白之处应以诚心祈祷三宝加持,自己能明了其究竟之义。)佛告耆婆说:“供养僧众即可。”</FONT></P>
<><FONT size=3>  耆婆医生(Bhisakka)遵佛所教,均分给每位僧人,可谁也不敢接受。(译者:不敢接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佛有不共的功德,佛的药一般人不敢同佛一样享用;二是佛的法身与自己的肉身在体质上不同,恐怕自己吃了消化不了,难以吸收故不敢接纳。平时,我们对待上师的所给,也不要随便接受,要按《上师五十颂》的教言去作比较如法。)提婆达多见了,上前问耆婆医生是怎么回事,耆婆医生说:“你看,这是世尊服剩的药,令我均供给每位僧人,但谁也不敢接受。”提婆达多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他们不敢接受我敢。沙门果达玛(Samana Gotama)(释尊)的药有什么,他服多少我照样能服多少。”耆婆医生劝诫他:“可能不行,你还是注意些,世尊的体力强且消化力强,你想跟世尊一样服用,可能消化不了吧。”提婆达多不听劝告,把剩下的药照世尊的服用量一样吃下去了。结果因未能消化而生病了。</FONT></P>
<><FONT size=3>  耆婆医生又给世尊作了稀饭,提婆达多又知道了也要喝。医生就说:“你还要喝世尊的稀饭?昨天的汤药你还没消化呢!”提婆达多蛮横地说:“什么没有消化?他沙门果达玛能消化的,我也能消化,我就是要喝!我就是要喝!”强要去后,他喝了,马上就体内不调,疼痛难忍,在地上翻来滚去,大声哭喊。(译者:世间有句俗语:无论再好的人也有三个敌人,无论再恶的人也有三个好友。)当时,提婆达多的一些好友就特地去告诉阿难(据星云大师的《释迦牟尼佛传记》中记载:阿难与提婆达多是白饭王的儿子,佛陀与难陀 (Nanda)是净饭王的太子):“快!提婆达多生病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痛得倒在地上翻滚,医生也不见人影该怎么办?”阿难对自己同胞兄弟特别关照,马上跑到世尊前祈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达多已濒临死亡,请佛陀慈悲救护他!”大慈悲的佛陀听后,立刻去提婆达多前,给他摸顶加持,(译者:此经中显然世尊早就有摸顶之举,并非藏传佛教另僻独径的不如法的行为,如果摸顶不必要的话世尊仅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并慈祥的对提婆达多说:“提婆达多,你天天加害于我与我子罗睺罗⑵ (Rahula)天天承敬我,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差别是平等无二的,若我心中实具平等心,则愿以此真实力的加持,你的病马上痊愈。”</FONT></P>
<><FONT size=3>  世尊说毕此谛实语,一刹那提婆达多病痛痊愈了,高兴地跳了起来。这时,很多比丘在提婆达多前赞叹说:“世尊对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使你病愈。”提婆达多反而埋怨道:“如果不是他的药我也不会生病,生病全都怪他;再说,我的病,它自己生自己灭,与他加持不加持又有什么关系?”他一副蛮不讲理的神态。</FONT></P>
<><FONT size=3>  诸比丘闻此,即禀世尊:“世尊,提婆达多的言行实不如法,非但不报恩,而且不知恩,人格真不好。”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多不但是现在不知恩不报恩,往昔也是对我恩将仇报。很早以前,有寂静的山林,离此不远的城里有位穷人,以卖草卖柴维持生活,天天上山砍柴。有一天,他又去山上砍柴,突然狂风四起,大雪纷飞。他走投无路,将近冻死的时候,看见一个山洞,竭力爬了进去。在山洞里有一位菩萨幻化的大熊,大菩萨身虽堕入恶道,但心却没有堕落,它平时都是积累果实、草药来维生,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众生。砍柴的人爬进山洞后发现竟有一只大熊,他吓呆了。心想:今天可是逃不脱了,大熊肯定会吃掉我的。生起了很大的恐惧。这时,大熊安慰他(当时有些傍生也会说人话):‘朋友,请不要害怕。’说着就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他。因大雪封山,七天当中都没转晴,每天大熊都用身体温暖着他,与他共吃水果等。七天后天气转好了,大熊慎重地对他说:‘现在你可以回去了,去后,一定不要跟任何人说我在这里,因为有很多怨敌想杀我,想吃我的肉,念在我对您七天中的解救之恩,请您不要说我在这里!’这个砍柴人表面应承:‘是的,你在七天中对我解救之恩,我非常感谢。’说毕他就背着柴下山了。</FONT></P>
<><FONT size=3>  快到城镇时,遇见了两位猎人,他们见了在山上住了七天的砍柴人,心生诧异,想:这人在山上七日是怎么活着回来的。于是上前问他,砍柴人就详详细细地把经过如是如是地告诉了那两位猎人,两位猎人听了之后就生了贪心,想杀大熊。就对他说:‘你带我们去,把那只大熊打死后,也给你三分之一的肉,如何?’这个砍柴人心里合计着:‘七天中它照料我,这也没什么;回去后家里也没什么吃的,如果我带他们去打死那只大熊得到一份肉,回去后,又能饱餐一顿。’想了想,他就带着两位猎人直到大熊的山洞前,他们见了大熊就用毒箭射中了,当时,负伤的大熊说了一个偈子:“吾常住静处,从未夺他财,饮用草水果,从未害他众。今知临终死,我亦无可奈,众生之苦乐,皆以往昔业。”说毕,大熊就去世了。</FONT></P>
<><FONT size=3>  那两位猎人剥开熊皮,将肉分成三份,一份给砍柴人,当他伸手正准备取肉时,突然双手掉落在地上。猎人见了怀着极惧的心问他:‘为什么你的双手会突然落在地上?’这时,他才如梦初醒,说:‘可能是因果报应,这只大熊在七天中照料我,也叮嘱我不要告人知,我却带来你俩把它杀了,肯定是这个果报。’听了这番话,两位猎人也不太高兴,觉得这个大熊肯定不是一般的傍生,我们吃它的肉实不应理。他们就将熊肉送到经堂里供养僧众,当时有一位罗汉以神通观察,警告诸比丘:‘这是贤劫中一位大菩萨的肉,我们不能随便食用。’即说偈颂:‘此熊大缘份,菩萨持木轭,具有大悲心(Maha Karuna),三界皆应供。’偈毕,罗汉率众比丘及猎人将熊肉作成遗塔供养。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大熊就是现在现前菩提的我,当时那个恩将仇报的砍柴人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他往昔也是不知恩不报恩的劣种人。”</FONT></P>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999999 size=3>下文摘自《百业经》第二只大熊——舍命救人  恩得仇报(30)</FONT></P>
<><FONT size=3>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佛陀在去嘎雅山的路上(据印度史及根顿秋培的记载,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患了感冒,就请当时最著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草药等调合制成汤药供佛陀服用。病愈后,药还剩下了许多。耆婆医生请问世尊:“世尊,这剩下的药该如何处理?”世尊告耆婆说:“供养僧众即可。”耆婆医生就依佛所教,平均供养每位僧人,可谁也不敢纳受。</FONT></P>
<><FONT size=3>  这时,提婆达多(Devadatta)见了,上前问耆婆医生是怎么回事,耆婆医生说:“你看,这剩下的药是世尊服毕令我均供给每位僧人,但他们谁也不敢接受。”提婆达多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他们不敢接受,我敢接受,沙门果达玛(释尊)的药有什么的,他能吃多少,我照样也可以吃多少。”耆婆医生就劝诫他:“可能不行吧,你还是小心为好,释迦牟尼佛的体力强且消化力也强,你想跟世尊一样服用,可能消化不了吧。”提婆达多不听劝诫,把剩下的药照世尊服用量服下去了。结果,未能消化而生病。</FONT></P>
<><FONT size=3>  耆婆医生又给世尊作了稀饭,提婆达多又知道了,也要喝,医生就说:“你还要喝稀饭,昨天的汤药你还没消化呢,”提婆达多蛮横地说:“什么没有消化?他沙门果达玛能消化的,我也能消化,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就是要喝!我就是要喝!”强要了稀饭喝下肚,他马上体内不调,疼痛难忍,倒在地上翻来滚去,抱着肚子哭喊。(世间有句俗语:无论再好的人也有三个敌人,无论再恶的人也有三个好友。)当时,提婆达多的一些好友就特地去告诉阿难:“提婆达多生病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痛得在地上翻来滚去,医生也不见人影,快!该怎么办?”阿难对自己胞兄特别关心,马上跑到世尊前祈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达多已濒临死亡,请佛慈愍垂护救他!”</FONT></P>
<><FONT size=3>  大慈悲的佛陀听后立刻去提婆达多前先给他摸顶加持,再慈祥地对他说:“提婆达多,你天天加害我与我子罗睺罗(Rahula)天天承敬于我,在我的心中是一样平等无别的,若我确实具此平等心,则愿以此真实力的加持,你的病马上痊愈。”世尊说毕谛实语,刹那间,提婆达多病痛消失,身体完好地跳了起来。</FONT></P>
<><FONT size=3>  这时,很多比丘在提婆达多前赞叹说:“世尊对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你的病才痊愈的。”提婆达多反而埋怨道:“什么呀!我生病全怪他?如果不是他的药我也不会生病;再说,我的病它会生,它自己也会好的,与他加持不加持又有什么关系?”他还是不高兴。诸比丘闻此,即禀:“世尊,提婆达多的言语真不应理,不知恩也不报恩,人格真不好。”</FONT></P>
<><FONT size=3>  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多不但是现在不知恩不报恩,往昔对我也是恩将仇报。</FONT></P>
<><FONT size=3>  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寂静的山林,离此不远有个城市,城里有位穷人以卖柴维持生活,天天上山砍柴。有一天,他在去山上砍柴的路上,遇到一头饥肠辘辘的大狮子紧跟着他,他害怕极了,跑着跑着看见前面有棵大树,就急匆匆地爬了上去,抬头却见树上已有一只大熊,这只大熊也是被狮子追食,先躲到大树上了。这个人心想:‘地上有狮子,树上有大熊,我在中间,今天肯定逃不脱了’。他吓得浑身发抖。因大菩萨身虽堕入恶道,但心是不会堕落的。它看到这个担惊受怕的人,生起了大悲心,劝慰道:‘朋友,请不要害怕,我可以保护您。’说着就伸出熊掌把那个人拉了上来,他们两个共住在树上,可狮子还是不肯离去等在树下。</FONT></P>
<><FONT size=3>  大熊就跟那个人商量:‘你我都知道有很多象狮子一样的猛兽都想吃掉我们,这样的话,我俩轮番休息,你睡了我可以保护你,我睡了你可以保护我,互相照应能得到安乐。’那个人也答应了。首先他熟睡了很久,大熊一直悉心地保护着他。</FONT></P>
<><FONT size=3>  树下那只久等的狮子对大熊说:‘大熊,你最好把那个人甩下来,他是个不报恩的恶劣人,你把他甩下来我吃了就离去,你也得到自由。’大熊告诉狮子:‘凡是皈依我的众生,我甚至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舍弃他们的。’这时,那个人也睡醒了。大熊说:‘你醒了该我休息了,你要好好保护我。’那个人也答应了,大熊便睡了。</FONT></P>
<P><FONT size=3>  树下的狮子又骗那个人说:‘你最好把大熊甩下来,我吃掉它就离开,你最好是我在这里的时候甩下来,不然,我不在这里,它会吃掉你的。’那个人觉得也是个道理,就真的将大熊甩下去了。即将落在狮子口里的大熊说了一个偈子:“呜呼此世中,非法极可怕,劣种恶人中,也有害恩者。”说毕,狮子就把它吃了,吃饱了的狮子就离开了。树上的那个人在甩下大熊时清清楚楚地听了这首偈子,心里一直有很大的执着,口里也一直不由自主地念:‘呜呼此世中,非法极可怕,劣种恶人中,也有害恩者。’他时时刻刻地念,懊悔不安,后来疯了,到处一边呼叫一边念这个偈子。</FONT></P>
<P><FONT size=3>  他的亲戚朋友四处寻医,给他看病但都查不出是什么病,后来,就带他去附近的一位具五种神通的大仙人前询问:‘他究竟是什么病?’大仙人用神通观察知道:是因为他害了一只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大熊,在他遇到狮子穷追不舍的时候是大熊救他上树保护他,他居然把大熊甩给狮子吃了,是这个果报现前。大仙人就专门对他宣说一首偈子加持他:‘你却不讲理,狮子追你时,大熊救护你,非但不报恩,反将它送命,今以此果报,今生来世中,无量苦逼身。’讲过此偈,那个人的精神基本正常了,然后在仙人前出了家。</FONT></P>
<P><FONT size=3>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那只大熊即今现前菩提的我,当时那个砍柴人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往昔他也是对我不报恩反加害于我的。”(师言:我们无论哪一个人在即生中对自己的大恩上师和恩人要结善缘,千万千万不要结仇缘,否则,生生世世不能清净。有些全是前世的仇缘,但今生一定要好好忏悔,自己要观想:凡是我的冤仇与我同时在上师三宝前忏悔,发誓再不结为冤仇。有些是今生才结上恶缘,这样结上恶缘应后马上忏悔,不要报到来世。提婆达多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忏悔以至于生生世世与世尊是仇缘。)(译者:也许有人认为这里是不了义的公案。这一点不能这么断定,大乘经典中也说提婆达多是佛的化现,但是,在显现上因果是不昧的。譬如《佛遗教经》中说:将来说法师全是佛的化身。但现在的善知识、说法师仍多是前世因果的报应。所以,大家一定要铭记因果不昧,时时谨小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FONT></P>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999999>下文摘自《百业经》破和合僧 ——破和合僧  佛受流果(57) </FONT></P>
<><FONT size=3>  一时,佛在王舍城,整个城市遭到了一场大灾难,乞丐无处乞食,父母不给儿女食物,家家都是衣不蔽体,食不充腹。(师言:比五九年闹大饥荒时还苦。)时世尊告诸比丘:“自现在起,我将闭关三个月静修,除十五诵戒(Uposatha)日,你们可以供养我一些饮食、亲近承侍请教我以外,其它时间,请不要到我这里来。”对大众白已,世尊便开始了三个月的闭关。僧众内部也特别规定:每人必须依教奉行,除十五日外,不得扰乱世尊。</FONT></P>
<><FONT size=3>  如是规定以后,提婆达多(Devadatta)便乘机而入,欲破坏世尊教法下的和合僧。他对众比丘说:“释迦牟尼佛在圆满安乐之时很关心你们,现在大难临头他却舍弃你们,独自闭关去了。这也没什么,你们中间无衣无食的比丘们到我这里来,我来照顾你们的生活。”当时,有五百比丘听信了提婆达多的花言巧语,跟随他去了。(师言:也有些僧人原来在动乱的时候,因财食而改变了对三宝的信心。别人说:“你毁谤三宝就给你工资。”他们真的为得钱财而毁谤三宝。那些对上师三宝信心不稳固的人,对于他人所说的相似佛法,往往是盲无慧目,轻易听信。希望你们不要象跟从提婆达多的人一样,心无定解,如此之行对自己毫无利益。)</FONT></P>
<><FONT size=3>  提婆达多集中五百比丘,对他们宣讲:“从现在起,我将制定五条戒律:第一、世尊常说安住寂静处,而我们应住城市中,以寂静处生诸多烦恼、具诸多过患故。第二、世尊开许食三净肉⑴,而我们不应食,以杀诸众生故。第三、世尊开许食咸盐,而我们不应食,以不净水所生故。(师言:以前外道曾传说,是大自在的贪心所生的水份变成了盐,故盐吃得越多贪心越大。)第四、世尊开许饮用牛奶,而我们不能饮用,以危害小牛犊故。第五、世尊教剪去法衣下面的须须,而我们不能剪,以浪费信施之财故。”如是宣毕,又说:“你们愿意受持此五戒者,可以取一个筹码⑵,不愿意受持者可以不取。”此五百比丘全部受了筹,愿持此五戒(详情藏文经书中有广说)。</FONT></P>
<><FONT size=3>  提婆达多将他们带到另一个经堂,他的大弟子<FONT color=#ff0000>果嘎勒嘎</FONT>、堪达扎夏、嘎达莫嘎、加尔及加措新五位上坐,其余僧众在下面排列而坐。提婆达多为他们传了一些相似的佛法,此时他已作破和合僧⑶竟。他的整个僧团不闻思修,不诵经不诵戒,僧众的智慧不见增长,也没有任何觉受和验相。时诸比丘往世尊前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今提婆达多已破和合僧(Sangha Bhedaka)竟?愿为吾等演说这前后的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我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众生所造之业不会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Dhatu)蕴(Khandha)处(Ayatana),‘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FONT></P>
<><FONT size=3>  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在他的国土上有两位仙人:一位是在鹿野苑附近的仙人,他具五神通,有五百眷属。一位是南方来鹿野苑的仙人,他具有智慧,精通十八明,带有五百眷属。他来鹿野苑安住了一段时间后,原来仙人的弟子们渐渐对他有所了解,常去他那里请教。他因他们还未舍弃原来的上师,故不肯赐教。后来,那些弟子们觉得:原来的上师虽然把我们的衣食安排得非常周到,但不能象这位仙人那样赐给我们殊胜的教言,还是舍弃原来的上师,好好依止这位新来的上师。(师言:现在很多人就象原来仙人的那些弟子一样,依止一位上师后,舍弃他,再依止另一位再舍弃,好象一生中身心无有真正的依处,象个浪流人,很可怜!没有一个稳重的人格,今一没有着落,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可以后身心更是没有个好的着落,以舍弃上师故。若舍一位根本上师,再依止一百位上师也不会成就。)</FONT></P>
<><FONT size=3>  他的神通大,精通十八明,故值得依止。这样抉择后,他们就来到南方仙人前说:‘我们地依止您,原来的上师虽然对我们的衣食照顾得到很周到,但我们不愿意依止他,可以舍弃他。’这样,南方仙人就很乐意地摄受了他们,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早舍弃你们的上师,我早就会给你们传授教言了。’从此,南方仙人就摄受了原来仙人的弟众,使他们师徒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FONT></P>
<><FONT size=3>  以后的日子里,南方仙人对他们这些弟子也布施财食和教言。诸比丘,当时那位南方仙人就是已证如来正等觉的我,当时我破了他们师徒僧团的和合,以此业,我曾于千百万劫中在地狱受苦。(师言:以后在摄受弟子的过程中,不要心存嫉妒,如果强要别人的弟子作为自己的眷属,那是给自己的生生世世结恶果。)(译者:希望以后的各位法师、堪布、堪姆们在摄受弟子时,要以恒时究竟利他的大慈悲心去摄受,不要用其他的一些不如法的作法,强使他人舍弃自己的上师,对自己的上师生邪见,这样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生生世世中将遭一些违缘。就象世尊已成佛了,但在因果不虚的显现中,提婆达多经常给世尊造违缘,在弘法利生中仍是受业报的。)后来,得人身时,无论在何地,都经常有破和合僧的违缘,所以,当时作仙人造了这样的业,才有现在提婆达多对我僧团破和合僧,离合五百比丘的果报。原因即在于此。”</FONT></P>
< >注:⑴  三净肉:     有三种肉,病者可食,称为净肉。一、眼不见杀,自眼不见是生物为我而杀。<p></p></P>
< >                    二、耳不闻杀,於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 为我而杀。三、不疑杀,知此处有屠<p></p></P>
<P >                    家,或有自死之生物,故无为我而杀之嫌。<p></p></P>
<P >    ⑵  筹码:      僧众举行安居等法会时,用以计算人数的柽柳制成的木筹码。<p></p></P>
<P >    ⑶  破和合僧:  略称破僧。即破坏和合之僧伽,为五逆罪之一。可分二种。破法轮僧,立邪法<p></p></P>
<P >                    以破坏听闻佛陀教法之和合僧。二、破羯蘑僧伽,破坏僧     </P>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999999>下文摘自《百业经》 猎 人 ——两世救护  恩得仇报(117)</FONT></P>
<><FONT size=3>  一时,世尊从曼嘎达来到王舍城(Rajagadha),提婆达多(Devadatta)正在城中造谣惑众,把他自己所作的许多不如法的行为,妄说是世尊教他如此作的,害了很多众生。世尊得知后,对阿难说:“你著上法衣带上一个随从,去城中路边、街头,为人们澄清事实:凡提婆达多的不如法行为言语都是他自己这么作的,不是我教他这么作的。如果人们惧于他的神变,也清楚地告诉他们:以前提婆达多有神变(Abinna),现在没有了。”</FONT></P>
<><FONT size=3>  阿难遵世尊之言教,到各处广为人们详细地解释,从此,人们对世尊不再有其它任何想法,一如既往地对世尊恭敬承事。</FONT></P>
<><FONT size=3>  有一次,世尊显现生病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耆婆医生用酥油为世尊配制妙药,配制好后,世尊问道:“耆婆医生,你是否觉得稀奇?”“世尊,是很稀奇。”那你是否觉得稀有?”“世尊,是很稀有。”“那你是知道?”“世尊,我是知道。”“那你是否不知道?”“世尊,我是不知道。”如是世尊一一地问。医生一一地答。世尊进一步问:“你说什么很稀奇?”“世尊,牦牛吃草喝水生出牛奶,从牛奶中提炼出酥油,酥油配制成妙药,故我觉得稀奇。”“那你觉得什么稀有?”“世尊,如来出世宣讲妙法,培养僧众,这是稀有的。”“那你知道什么?”“世尊,我知道人有生(Jati)必有死(Marana)。”“那你不知道什么?”“世尊,我不知道善逝(Sugata)趋入何处。”诸比丘认为耆婆医生确实能解佛密意。</FONT></P>
<><FONT size=3>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为何耆婆医生能解佛密意?请世尊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也有如是因缘,汝等谛听:很早以前,有一小山城,城中有一位财富圆满的施主,长大娶妻后共享生活,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他们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延续二十一天,为孩子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不久,又生了个孩子,象第一个孩子一样的举行贺生仪式等。</FONT></P>
<><FONT size=3>  施主一个人养一个妻子两个孩子,家产渐渐减少了,还需要上贡。他就打算外出经商,但他又放不下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担心她会与其他的男人胡混,就留下了仅够她吃穿用的嘎夏巴涅,再把其它的金钱装在金瓶里,瓶颈上系一串宝珠,把它拿到一由旬的尸陀林那里的马耳树下,挖一个洞,把金瓶藏在洞里。</FONT></P>
<><FONT size=3>  之后,他就放心地外出经商了。在外面他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又娶了一妻,生了很多孩子。他以前的妻子得丈夫留下的一点钱和亲友的周济,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了,孩子问母亲:“我们的父亲是谁?他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的母亲说他们的父亲是某某,他现在某城市另成了家,听别人说他现在很富有。又说:“他虽然舍弃了我,但你们毕竟是他的儿子,去找他或许会得到一些财富的。”长子听母亲的话,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一眼便认出是自己的儿子,假装不知地问他:“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呀?”儿子一一地告诉了父亲,已经确认是自己的儿子无疑,便悄悄地告诉儿子:“你不要对任何人说你是我的儿子,否则,作任何事情都不方便。”</FONT></P>
<><FONT size=3>  儿子答应了。父亲平时对他非常地慈爱,可那些后妻所生的孩子长时间观察后,生起了怀疑:“父亲,这是谁呀?从哪里来的?你为何对他这么好?”父亲骗他们说:“这是我朋友的儿子。”但这些孩子根本不相信,他们私下商议:“从各方面观察推测,这个人肯定是父亲自己的儿子,我们应该小心才是。”慢慢地父亲也觉察到:如果再让他呆下去,其他的儿子会嫉妒(Iccha)加害他的,还是让他回去为好,让他回去又不能给他财物,否则会被其他儿子拦路抢劫的。</FONT></P>
<><FONT size=3>  后来,他就给儿子一封短信:自城往东一由旬,尸处快耳树木下,若宜方便可挖出,我之财宝你享用,瓶颈之物给得吾。写毕让儿子带回去。在途中,其他的儿子们以为父亲肯定会给他很多财物,等他过来时,便一涌而上责问:“我们父亲给了什么?”边说边上下搜查他,他说:“没给什么,只是给了一封信。”打开看了看也没什么,心想父亲肯定是骗他的,就把他放走了。在家久候的母亲待儿子回来就问:“你父亲给了你什么东西没有?”儿子说除了一封信以外,什么也没给。母亲看了看信什么也没看明白,生气地说:“你的父亲很不好,他骗了你,信里什么都没说。”就随手把信丢到一边去了。但儿子心想:我父亲是个好人,肯定不会骗我的。</FONT></P>
<><FONT size=3>  又将信捡起来仔细地看了看,独自琢磨:信中的‘城’就是我家,‘尸处’就是尸陀林,‘快’是古时对马的赞称,‘瓶颈之物给得吾’即宝瓶外面的财物给我的母亲,大概是在我家住的东方一由旬处的尸陀林,尸陀林有一棵马耳树下可以挖出宝瓶,瓶中财物由我用,瓶外之物给母亲。</FONT></P>
<P><FONT size=3>  领悟到了父亲的密意后,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他向东方一由旬地方的尸陀林处,果然见到一棵马耳树,他在树下一直挖,终于挖到一个金瓶,金瓶的颈上有一串宝珠,他遵照父言,把这串宝珠交给母亲得吾,其余财宝由自己享用。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大儿子就是现在的耆婆医生,当时他也是能知吾之密意。”</FONT></P>
<P><FONT size=3>  耆婆医生配制好药后,想:佛陀是金刚身⑴,象常人一样的药量恐怕不见效,故应该将佛陀的服用量增加至三十二两。世尊服药毕,吩咐医生将所剩之药分给僧众,提婆达多听说了,便问医生世尊的服用量,他也要吃三十二两,医生告诉他:“世尊的高大金刚身三十二两正合适,你也要三十二两肯定消受不了的。”他还强辩道:“我也是金刚身,为何消受不了?就是要给我三十二两。”</FONT></P>
<P><FONT size=3>  无奈,医生给了他三十二两,吃了后,他未消受,极为痛苦。第二天,耆婆医生供养世尊稀饭,他明知自己消化不了,却对世尊心生嫉妒,又要了一大碗,强喝下去后,疼痛更是无法忍耐,倒在地上,翻来滚去,大喊大叫,难受极了。阿难尊者见自己的亲兄弟如此,生起了很大的悲心,急趋佛前祈求:“世尊,提婆达多已经病得不行了,请世尊慈悲加持他。”世尊自灵鹫山遥伸手至王舍城的提婆达多的头顶上,以谛实语加持道:“我子罗睺罗天天承敬我与提婆达达多天天加害于我,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差别,若所言是真实的话,则愿他的病马上好。”言毕,以世尊谛实语的加持力,他的病立刻好了,但他仍是心里不满地说:“释迦牟尼佛虽然手摸到我的头,但没有任何加持,只是他在医学方面有一点点能力,以后可以维持生活而已。</FONT></P>
<P><FONT size=3>  很多人都现量见到世尊对他的加持,包括他自己的朋友也是赞叹世尊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诸比丘见他是知恩不报的人,便请问:“世尊,您已亲自解除了他的病痛,他却是心里不满,不知报恩,他为什么会这样?”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与他也是类似的因缘。</FONT></P>
<P><FONT size=3>  那是很早以前,布德哈的地方,有一位大自在部国王,国王王宫旁边有一水井,井里落进了五个动物:人、狮子、鹞鹰、老鼠和毒蛇。当时,一个猎人路过此处,口干准备去井里取水解渴,见到井里这么多生命,就生起了大悲心,把他们全部救了出来。后来,猎人又去林中准备打猎,被狮子看见了,认出了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便问:‘恩人,您到林中作什么?’‘我本是狩猎为生,正准备去林中打猎。’‘您是我的救命恩人,为报答您,我每天把杀好的动物给您拿来,您以后不用去狩猎了。’</FONT></P>
<P><FONT size=3>  果然,狮子每天给猎人送来肉,猎人每天满心欢喜地往家背肉。在路上又被鹞鹰见了,鹞鹰问自己的恩人在作什么,猎人说我就是如此生活,每天要辛苦地把肉背回去,鹞鹰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想个办法,给您找到一点财宝,遣除您的贫困。’它便飞到王宫去了。正赶上大自在部的王妃卸下手饰在洗头,鹞鹰把头饰全叼跑了,送给了猎人,猎人高兴地带在身上往回走,在路上却被猎人救的那个人见了,他就心里暗自盘算:救我的那个猎人,身上带的是王妃的宝饰,如果我偷偷地去报告国王,肯定会有重赏。</FONT></P>
<P><FONT size=3>  一天他得知国王已宣布:若谁人能找到被鹞鹰叼走的王妃的头饰,将有重赏。他就亲自告诉国王是那个猎人拿去了,国王给了他很多奖赏,把猎人关进牢狱中。猎人在狱中受苦,经常过来过去的老鼠认出了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很想报恩,问猎人怎么会进牢狱,猎人就原原本本地告诉它事情的经过,它劝慰猎人……,猎人在狱中的生活也好起来。后来,被救的毒蛇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很想报恩,告诉猎人:‘恩人,我有一个办法这么这么作。’商量好后,猎人也答应了。毒蛇就立即前往王宫,咬伤了国王,国王很痛苦,四处寻名医治疗,但都不见疗效,宫廷上下都非常焦急,</FONT></P>
<P><FONT size=3>  此时,猎人就对狱卒们说:‘我能治好国王的病,除我以外,肯定没有良医能治疗。’狱卒快快将此禀告了国王,国王就宣猎人进宫,对他说:‘你如果真能医好我的病,朕一定重重地奖赏你。’他满有把握地说:‘请陛下放心,我一定能治好,只需要准备一个牛粪坛城。’之后,他准备了坛城,就念了咒语,毒蛇听了咒语,马上赶来了,猎人对它说:“你要么跳入火坑,要么医好国王的病。”毒蛇故意地说:“我宁愿跳火坑,,而不愿医国王的病。”猎人就劝它:“无论如何你要医好国王的病,千万要医好国王的病啊!”毒蛇就答应了,马上去国王前用另外一个药舌在伤处一舔,伤口马上就不痛了。国王生起了大欢喜心,赐给猎人很多的奖赏,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猎人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不报恩的人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他当时也是不报恩,现在也是这样。”世尊如是宣说。</FONT></P>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999999>下文摘自南怀瑾《宗镜录略讲》</FONT></P>
<><FONT size=3>  佛经上记载釋迦牟尼佛与堂兄提婆达多的故事,提婆达多反对釋迦牟尼佛,处处与佛作对危害佛,甚至叫人从山上搬大石头要压死佛,结果被佛的一位有神通的弟子一扫把把石头挡回去,佛的大拇趾还因此被碎片弹伤。佛这位有神通的弟子原来不识字,佛教他念扫把,念了扫字忘了把,念了把字忘了扫,搞了好多年,后来悟道,晓得扫把就是这个,扫的干干净净。提婆达多最后活着下地狱,据说,他下地狱的地方还在,此为“生身下地狱”。</FONT></P>
<><FONT size=3>  佛到八十一岁快要涅槃时,堂兄弟阿难怜悯堂兄提婆达多,请佛救他,佛说不是不救他,是他不肯出来(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阿难问为什么?佛告诉阿难,提婆达多在地狱里有三禅天之乐,比在色界天当天主还快乐。阿难不信,佛示神通带阿难入地狱,果然看到提婆达多,阿难求他忏悔出离地狱,他告诉阿难在此有三禅天之乐,印证佛所言不虚,把阿难搞得莫名其妙,向佛请示。佛说罗汉知道八万劫以内的事,八万劫以外的事不知,提婆达多是早已成就的大权菩萨,专现魔王身跟佛捣蛋,岂只捣蛋一辈子,佛多生累劫开始学佛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提婆达多,后来生生世世跟佛捣乱。有一生佛变成虱子,提婆达多就变成跳蚤害佛。虱子问跳蚤在哪里吃得又黑又亮蹦蹦跳跳,跳蚤叫虱子到打坐的胖罗汉身上,结果初果罗汉杀生习气未断,一指头把虱子掐死。</FONT></P>
<><FONT size=3>  诸如此类,佛讲了许多过去生的因缘,提婆达多总是与佛作对,令佛难堪,釋迦牟尼佛说他永远永远感谢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早已成就的佛,故意现反面作反教育,所以他有本事下地狱,功夫到了不肯出来,佛最后才把这个大秘密揭穿。当然他不是“以无明俱时而生”,也不是“以无明俱时而死”,提婆达多敢在地狱轮转,因为他有这个本事。</FONT></P>
<><FONT size=3>  我们不同,我们是盲目地在滚,永明寿禅师形容住是“从一闇室投一闇室,出一苦轮入一苦轮”。“此身他世几是脱时”,永远没有解脱的时候。<BR></FONT></P>
<><FONT size=3> </P></FONT>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3>  提婆达多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的徒弟。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其本地为深位的菩萨,<FONT color=#0000ff>释尊在法华会上,述往世为弃位国王,提婆达多为仙人,使他具足一切佛法,至于成佛。</FONT></FONT></P>
<><FONT size=3>  法华经卷五最初之品名。记释迦如来往昔为闻法华经,奉事今提婆达多前身阿私仙人之事。又记提婆达多今<FONT color=#ff0000><FONT color=#0000ff>虽为三逆罪,在无间地狱,然后来成佛,号</FONT>天王如来</FONT>,及八岁龙女依文殊菩萨之化导,于南方无垢世界现身成佛。于一经中为功德最胜之经文。</FONT> </P>
<><BR> </P>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11:1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