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04|回复: 2

[讲经说法] 浅说无量义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20-10-18 16: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
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
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今复于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
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

===========================================================

无量义法门,从无相、实相出生,发起大悲大愿的菩萨安住大般若无相、实相法门,慈悲众生执迷身见、我见、我相、我执,而受轮回生死大苦,及轮回恶道大苦,是故,菩萨大悲大愿救度众生大苦,为众生说法,度一切苦。而众生诸根性欲无量,所以适合根性对应契机的说法也无量。如此从无相、实相一法而生无量义。

那么,苦空无常无我无相法,佛以前也说过,和现在说的苦空无常无我无相法有什么不同呢?佛说: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很多众生当初还没有根性要学无上菩提大道,所以不能一开始就直接说无上菩提大道,而是要方便说法度化,适合众生的根性。说法要契合众生的根性基础,不然众生理解接受不了。所以,佛开始说的华严经只有菩萨才能领悟接受,当时众生理解接受不了。因此,佛而后说二乘佛法来度化众生,培植众生的福德善根和菩提心。到了众生可以理解接受大乘佛法的时候,又开始说大乘法,继续度化众生。

苦空无我无常无相,好比是水,井水和海水都是水,但境界大小不同。水性是一样,众生的根性和发心大小境界不同。如来的法水是洗涤众生烦恼污垢的。如来的法水对于不同根性、发心的人来说,理解接受领悟的程度是不同的。从二乘到大乘,苦空无常无我无相言辞一样,但是意义深浅、大小不一样。到大乘人,所理解领悟苦空无常无我无相的意义是广大的,证果、证道也是广大的。

苦空无我无相,同一句话,不同根器的人听了修行的证悟和作用是不同的。大乘人的证悟是小乘人所不能及的。所以,要学发大乘的大悲大愿,这样才是大乘学人。金刚经也说的很清楚,般若大智慧,是如来为发大乘者、发最上乘者说的。不学发大乘大悲大愿,怎么是大乘人呢?所以,一定要学习发起大悲大愿、菩提大愿。

后面佛又以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及以一身重重化现无量身,来说明这个从无相实相一法而生无量义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16: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慈悲众生,是要慈悲众生执迷身见、我见的,是要慈悲众生生死大苦、恶道大苦的,不是仅仅慈悲众生世俗生活之苦,所以,要切实的学习修行菩萨的大悲心,以大悲心发起菩提大愿心。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佛心者,大慈悲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16: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时空中有大音声告诸大众。汝等今者应观佛心。诸佛心者是大慈也。大慈所缘缘苦众生。

诸佛如来以大慈悲为心,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以为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念处而自庄严,如是观者名观佛心。

摘自—— 《观佛三昧海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3 16:3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