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72|回复: 5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

主题

22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4873
发表于 2006-9-4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P>  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而不是求佛消罪业、得福报的。
<P>  第三、于初下手时,不明学佛的究竟,没有正确的决定。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我们应该知道,学佛第一须明心见性。
<P>  第四、依赖他人。为使修道能够速成,所以,一心想求得最高无上的法、最好的师父。于是就生起种种较量高低的分别之见,生起诸多门户纷争的见解,时时萦回于心中。尤其在分别挑选不定时,这个法修了一点点,又去修那个法,而不能一门深入地专修下去。结果往往是走回头路或走错了路,空耗时光,一事无成。
<P>  第五、因为空耗时光、久无消息,于是就疑人谤法,或者是退转不修了,半途而废。
<P>  第六、贪取于法,以多为胜,样样兼之,不能一门深入,结果是徒劳无益。
<P>  第七、终日向外驰求,不知痛切参究自心。想起来了或有了空闲时间,则在佛堂里修一下,念念佛、打打坐,或参参禅,一曝十寒,终不得益。有的人甚至把修法当做消遣之事,无关痛痒,结果毕竟是毫不相干,一事无成。
<P>  第八、不明“法无定法”之意。法法各有立场,不可强同,不依规矩而自生法见,妄自改基,以致修持不如法,而不得成就。
<P>  第九、以修行人善,为学佛之极致,不知究竟了义。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学佛唯一的成就,却不明白如何往生之义,以致修到中途不能再进。
<P>  第十、纵然遇到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P>  第十一、喜欢妄测他人的意境,而自成妄。如说:某人开悟了,某人没有开悟,却不晓得你要分别人家开悟与否,你自己须先开悟。你自己没有开悟,如何能断定人家是否开悟呢?人云亦云,妄自猜测,实在无意义,反而自心不清净。
<P>  第十二、由于贡高我慢,对他人生疑生嫉,且耻于下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不肯或不好意思去问,更或轻慢初学,而不知自障其道。
<P>  第十三、先入为主,于法不知圆通变化,真性现前,不敢承当。
<P>  第十四、误认无明为实,烦恼难除,菩提为佛独有,我辈此生无份,而不敢担当如来家业,不敢切实修证。
<P>  第十五、当行住坐卧、人事往来、种种习气发生之时,一点也不自觉,任其流连往返,决不回顾自心。结果往往是虽然学佛修道,但却不得受用。学人果真能将上述种种弊端弄明白,切实精进修行,对境不生爱憎取舍之心,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自性的显现,能透过现象而见其本质,这就是见性!再经过除习的锻炼,就是保养圣胎,让它发扬光大,即能圆证菩提,倘若对境心有粘着,更或念念不舍,那就不能自诩见性。要知道妄自尊大,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是要下地狱、遭恶报的!不管是念佛、参禅,或者修密,均须妄念消融,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不可得。连虚空粉碎也不可得,连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证悟!开悟后对境才有力量,不致为五花八门的物境所动摇。否则,说食不饱,遇境即失,不得真实受用。
<P>  所以,我们要时时反问自己,对境是否心还粘着?是否真的识得本来?假如对境为妄想所左右,产生爱憎取舍之心,那就生死不了,就须深自惭愧内疚,痛下苦功,好好地修行。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2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2841
发表于 2006-9-5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BR>------------------------------------------------------------------------------------------</P>
<P>就是说遇事不可以求佛,求菩萨吗?</P>
人 面 不 知 何 处 去 , 桃 花 依 旧 笑 春 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67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649
发表于 2006-9-6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迷迭香</I>在2006-9-5 16:36:00的发言:</B><BR>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BR>------------------------------------------------------------------------------------------</P>
<>就是说遇事不可以求佛,求菩萨</P></DIV>
<>密法和净土法们都是要靠佛力的,一般而言佛力差不多占7份,自力占3份,所以很容易成就,并不是说没有自力的成分,全赖佛力,去极乐便主要靠佛力就很容易,光靠自力是很难去的,只怕要到二地菩萨的境界才行,故正确衡量一下自己很关键的,这是其一</P>
<>其二:末法时期,净土和密法越来越兴盛不是没有原因的,之一便是有佛的家持,仰仗佛力家持不易被魔得便且成就迅速,比如念“阿弥陀佛”者身边有25位大菩萨守护和帮助,让行者修行顺利,不被往业宿债非人等障碍,不是没有原因的,还有“楞严咒”也是,修密法也有菩萨在保护和帮助,要不能,被魔得便就麻烦了,严重时会很可怕的,还有,靠佛力成就快,三密相应的话可急得成就或果位,其他的法门也有佛家持,但因靠自力,大概是自力7份佛力3份吧,佛力家持的强度和程度上就差了,故行者本人容易有磨难,自力往往敌不过外境,障难一来,如自己的福德功德不够,就会很麻烦,故难行难成,故末法时期靠自力的法便比较难行了</P>
<>其三:学佛是智信,不是迷信,佛不能把我们变成佛,故要努力修行光靠佛没有用的,在这个角度所以说:“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在这方面不能有依赖心,同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有很多的事情自然就会知道如何来作,就可不必麻烦佛菩萨了,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还是要有佛菩萨的指点和帮助的,应为佛菩萨是我们的判依对象嘛,不求助于佛菩萨那求谁呢,而这一过程本也是我们自身提高和帮助自己和他人(如怨家债主和有缘者)的过程,这和盲目的依赖佛菩萨而自己不修不证,有事情就来找佛菩萨有本质区别的,俗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便时此不良依赖写照,这种性质的依赖与自己的好处不大,故不太可取,其他形式的求助于佛使我们容易成就早日成佛帮助众生当能可以,我们是通过佛菩萨来指点帮助来使我们的修行得以顺利,早日成佛,再去成就帮助还没有成功的学佛有情等,</P>
<>其四:<EM>心外求法</EM>  是邪见,在佛菩萨的加持帮助下有了正见就不怕了,就知道正确的依靠佛菩萨的帮助利己利人,修行就会很正确</P>
<>其五:           有禅无净土,十人修行九人还 。。。。。。不仗佛力在莎婆世界似乎很难行得通,</P>
q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67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649
发表于 2006-9-6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个人看法,</P>
q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67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649
发表于 2006-9-6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无论佛力还是自力,和学佛要<STRONG>勇猛精进</STRONG>没有光系,</P>
<P>靠佛力也可以学得“勇猛精进”</P>
<P>而靠自力不等于自己就很“勇猛精进”,</P>
<P>而往往喜欢靠自己的人是在依靠自己的<STRONG><U>五毒习气</U></STRONG>所控制</P>
<P>往往靠自力者并不“精进”</P>
<P>靠佛力是使我们更快的成就,</P>
<P>再帮助更多的人</P>
<P>不是说靠佛力就是软弱的表现</P>
<P>靠佛力本质是一种高深的智慧,<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6 23:44:58编辑过]

q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67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649
发表于 2006-9-7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face=幼圆 color=#09c7f7 size=4>玉琳国师《药师经题语》 <br><br>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或问何于此经惊叹如是?告之曰: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来,使人所求如愿,遂从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则欲于王臣长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摄。不乘如来愿航,何从济乎?大凡修持,须量已量法,直心直行。诚能厌恶三界,坚志往生,则专依《阿弥陀经》,收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后利人者之所为也。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于往生法门,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则求其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于顺境,不致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若能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独富贵功名,转女成男,离危迪吉,如如意珠,随愿成就。即得于一切成就处,直至菩提,永无退转,何幸如之?<FONT color=#ff0033 size=6>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FONT size=3>人生中也蕴育着诸多美好种种难忘的景致,因业力故不易显现,所谓月有阴晴园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况且还有的说:好梦由来最易醒,这确实是现实人生的写照,故玉琳国师劝我们说:<FONT size=6>人间亦有扬州鹤(<FONT size=3>良辰美景</FONT>),但泛如来功德船</FONT>但要乘坐如来功德所做的船才能方便到达,仁者深思</FONT></FONT><FONT size=3>。)</FONT></FONT></STRONG><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1:45:48编辑过]

q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05:4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