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38|回复: 5

请教对治嗔心的方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0 19:4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81

    主题

    309

    帖子

    29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物来则应 过去不留

    积分
    7855
    发表于 2006-4-17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3 17:27 编辑

    <p>非常慚愧學習佛法已經快一年了.可是自己最大的毛病嗔心還沒有辦法對治.這又引發了我的意業.和口業.之後自己又非常後悔.怎麼辦,有沒有師兄有好的方法.告訴我將惡緣變成增上緣的方法</p><div id="_dyhb23rg4374"></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

    主题

    396

    帖子

    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9463
    发表于 2006-4-17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3 17:28 编辑

    <P> 阿尼强帕的笔记之一:大宝法王开示--去除嗔恨心的方法 (05年开示)</P>
    <P>英文笔记提供:阿尼强帕</P>
    <P>中文翻译:噶玛噶举中。。国论坛翻译义工  Dorophy101</P>
    <P>2005年5月21日星期六</P>
    <P>于印度达兰萨拉上密院</P>
    <P>缘起:尊贵的法王慈悲,在今天口传了观音六字大明咒及其修持仪轨。</P>
    <P>了解接受与传授观音法门口传的原因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明显地,人类与其它各道众生相比,被赐予了更多的才能,因此人身是非常弥足珍贵的。我们都拥有为我们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的潜质,继而我们能够为其它众生带来快乐,然后我们也将会拥有一切的善缘。一般来说,我们总是忙于追逐世俗的一切事物。无论如何,一个人不可能为了他人的生命而设定自己的目标。每一个众生都有着他们自己的职责与任务。我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找寻快乐,每一个生命皆是如此。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很明显是根据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欲求的方式。与每个众生各自的本性无关,每一个人都有着共同的态度与渴望,那就是寻找快乐,去除痛苦。得到快乐、去除痛苦其实是每一个众生共同的愿望,但人类却有着特殊的离苦得乐的潜能,而且与其它众生相比,人类对离苦得乐有着经久不衰的决心。假如我们能够了解生命的本质就是寻获快乐,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更好的角度去了知我们的生命是否具有意义。生命可能会因为你的上师或父母的指引而变得有意义,又或者因为你自己独特的思想而具有意义。</P>
    <P>首先,生命中的内在渴望就是寻找快乐,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心态与寻求快乐相违背,那么生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为了使生命有意义,最重要的就是要造作能够带来快乐的善业。为得到快乐,我们要寻找正面的、积极的善因,例如非暴力或是能为人们的心灵带来平安喜乐的善因。相反地,如果造作了不善业,则会使我们寻找快乐、成就具义人生的希望落空。我们所指的生命之中的潜质就是:仁爱、慈悲和非暴力。为了在我们内心植下仁爱与慈悲的种子,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仁爱与慈悲的反面即是烦恼染污,这些烦恼染污会阻止我们发展仁爱与慈悲。与仁爱和慈悲相反的情绪就是贪、嗔、痴。说到嗔恨心,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我觉得如果想增加教授的效果,讲故事会是比较有用的,也许这样能够使重点更加清晰。</P>
    <P>从前有一位伟大的印度诗人名字叫做蚁垤,他用梵文写了世界知名的著作《罗摩衍那》,这一经典被视为印度教的圣经,它涵括了印度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所有内容。但是,要知道其实这位世界知名的诗人并不十分具有品德,早年他曾经是一位专门抢劫朝圣者和旅行者的强盗,有时候甚至还会杀死这些人们。<BR>有一次,整整一个星期蚁垤都没有找到任何“猎物”,这时候来了一位瑜伽士,蚁垤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位瑜伽士身上得到一些钱或者食物,然而这位瑜伽士身上一无所有。蚁垤因此非常愤怒,他对瑜伽士说:“我不会放你走的。在这个森林里有一个吸血魔鬼,如果我把你的血供奉给他,他一定会把我变得富有的”。瑜伽士看到自己即将要死了,却没有丝毫的惊慌和恐惧,他回答道:“好吧,假如我的死可以令你快乐,那么我的生命便是有意义的。但是你的所作所为却是有罪的,你是否觉察到你的所作所为已使你的一生负罪?”</P>
    <P>蚁垤回答道:“是的,我知道这一切的果报将是接踵而来的痛苦。”</P>
    <P>瑜伽士接着问道:“当你知道这些行为是罪恶的,而且只会带来苦果,为什么你还要这样做呢?”</P>
    <P>蚁垤回答:“我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赡养我的家庭。”</P>
    <P>两人为此经过了一番长时间的讨论,最后瑜伽士说:“如果你对家人是如此的执着,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而要去抢劫杀人呢?”</P>
    <P>这时候蚁垤说:“我工作并不努力,而且不懂做其它的事了,我会的只有抢劫和杀人,我也知道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但有时候我还真能因此发财呢。”</P>
    <P>然后瑜伽士又问了另一个问题:“你的家人知道你谋的是一种什么营生吗?”</P>
    <P>蚁垤说:“是的,他们知道,而且他们对我所做的感到高兴。”</P>
    <P>“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瑜伽士说道:“你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承担这些罪业。”<BR>蚁垤反驳道:“你这是什么意思?”</P>
    <P>瑜伽士于是向他解释道:“你知道你所做的事是不正确而且是罪恶的,而你的家庭成员也都悉知,但他们是否知道他们也需要承担这些罪过呢?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家人这个问题?”<BR>蚁垤回答说没有,所以瑜伽士就让他回家问一下他的家人,是否愿意一起承担这些罪业。蚁垤认为这个瑜伽士不过是想要耍小聪明然后逃走而已。瑜伽士告诉他:“你错了,如果你对我有怀疑你可以把我绑在一棵树上,回家向你的家人提出这个问题后,再带着答案回来。”</P>
    <P>蚁垤真的这样做了。他回到家先问了他的母亲,母亲回答道:“我把你生了下来,又把你养大成人,这些是我的责任。而现在你的责任是照顾你的家庭,如果你造了恶业这也是你的责任,但我可不愿意分担这些恶业。”<BR>然后蚁垤问了他的父亲和兄弟,但他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当他来到他的妻子面前问到:“你是我的妻子,你愿意分担我所造作恶业的一部份吗?你愿意为我造下的罪孽承担一部份后果吗?”<BR>他的妻子回答道:“我和你在一起经历了高低起伏、欢乐和痛苦,但说到犯下的恶业,我可不愿意分担,那是你自己的责任。”<BR>蚁垤看着他的孩子们,但他们都太小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又回到了瑜伽士的身边。这是蚁垤生命中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为了这位伟大的瑜伽士的学生。<BR>这里要说的重点是,嗔恨往往会被认为是因外在的人或事物的激发而起的。但无论如何,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到,我们自身同样是产生嗔恨心的诱因。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就不会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别人身上,而能够发展宽恕的态度,这就是走向断除嗔恨心的重要一步。就好象,如果你对着镜子摆出一副难看的脸,你会看到同样的一幅难看的脸对着你,但如果你做出快乐的表情,镜子里就会出现一个同样快乐的表情。<BR>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宽恕别人的过失,这会为你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心态与正面的情绪,也同样会为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他们的确犯了错误。如果你能发展宽恕的胸怀,这些品质将会帮助你战胜痛苦,并对一切众生生起仁爱的态度。<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主题

    847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7980
    发表于 2006-4-17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3 17:29 编辑

    <>寂天菩萨<入菩萨行>中讲了对治嗔心的方法,可以查看一下</P>
    <>转:<STRONG>《優婆塞戒經》 -- 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忍辱不嗔?</STRONG></P>
    <DIV>
    <><優婆塞戒經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P>
    <>“<STRONG>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應當先破憍慢嗔心癡心。不觀我及我所相種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觀。當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歡喜</STRONG>。”</P>
    <>欲修忍辱的人,首先应该破除自大我慢、看不起人的心态,破除嗔心、时刻警惕嗔心的发起,阅读经典供养三宝亲近善知识破除愚痴。不要执着于有我,不要迷恋执着自己的好恶,不要凡事计较自己得失,不要对自己的出生、家境或优或劣耿耿于怀,不对自己的相貌胖瘦美丑贪恋厌弃。于自己的一切事、相均视若平常、无贪无着、无得无失、烦恼苦乐无所受取。能够这样观心、思维,就能善于修习忍辱,不起嗔心。从修习忍辱就可以得到喜悦利益。</P>
    <>“<STRONG>有智之人若遇惡罵當作是念。是罵詈字不一時生。初字出時後字未生。後字生已初字復滅。若不一時。云何是罵。直是風聲。我云何嗔。我今此身五陰和合。四陰不現則不可罵。色陰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誰當受罵。然彼罵者即是風氣。風亦二種有內有外。我於外風都不生瞋。云何於內而生瞋也。世間罵者亦有二種。一者實二者虛。若說實者實何所瞋。若說虛者虛自得罵。無豫我事。我何緣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惡。何以故。因瞋恚故生三惡道。若我於彼三惡道中受苦惱者。則為自作自受苦報。是故說言一切善惡皆因我身</STRONG>。”</P>
    <>有智慧的人遇到有人对他恶骂应该这样观察思维,对方恶骂的言语总是一个一个字组合而成的。前一个字说出来了后一个字还未出现,等后一个字出口了前一字已经消失无影踪。在我耳里听见不过是当前一个字而已,何来恶骂?没有含意的逐个单字入耳如风吹过,有何可气?</P>
    <>现在的这个“我”是由色、受、想、行、识五阴所组成的。我对恶骂言语不受、不想、不行、不识,这四阴不具足,则骂不为骂,为什么呢?我的色阴色身是从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组成的,而这个和合是依着念念不停的心念才能存在的。就好像公园里的喷泉,喷出各种美丽的花样是依着于连续不断的水流而成的,水流一断花样就没了。四大和合也是如此。所以对于色阴来说,念念不停而合,既然没有停止,那么现在这个色身何曾受骂了?就好像喷泉,一阵风吹过,风一吹完,刚才受风的水流已经消逝,现在组成花样的水流你能说被风吹过了吗?说刚才的风吹过现在的水流不是很愚痴吗?所以说现在的色身受了刚才对方的恶言所骂不也同样愚痴吗?则组成我的五阴都不受骂,生哪门子气?</P>
    <>恶骂如风有两种,一种是外一种是内,既然外风都不受了,难道还为内风所恼?对方骂我视如风过,那又何必自骂自寻烦恼、自起嗔心?</P>
    <>恶骂言语又有两种,一种所骂是事实,一种是虚造。如果他说的是事实,那么既然是事实有什么好气?难道气了事实就没有了?如果是虚构的,骂的是虚幻无有的东西,关我什么事?不关我事何来气?</P>
    <;P>如果自己把不住生气起来了,那就是自作孽,自己为自己挖下陷阱。为何这样说?因为生气嗔恨就是堕入三恶道的一个因啊。因果不虚。如果因为自己的嗔心我堕入了三恶道,在恶道中受苦受难还不是我自己?这岂不是自作自受、自讨苦吃!这岂不是愚蠢至极!一切善恶业都是自己所造所为,一切感果都要自己承受,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愚人不明,苦恼无尽。</P>
    <;P>“<STRONG>善男子。生忍因緣有五事。一者惡來不報。二者觀無常想。三者修於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斷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當知是人能修忍辱。若人軟言淨身口業。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能觀一切苦樂因緣。當知是人能修忍辱。若能修空三昧。觀諸眾生悉是無常受苦等想彼罵辱時。能觀罵者如狂如癡稚小無智當知是人能修忍辱</STRONG>。”</P>
    <;P>有五种因缘可以具足忍辱行。</P>
    <;P>一者惡來不報。自己受恶受辱应当知道今日受苦其实乃是往日自己作业所得恶果,因为恶因的缘故今日该有此受,这才是隐藏在表面事相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不能归咎嫉恶于对方人不好德行不好之类而行报复,凡事皆有其因果,有智之人应当明了。如果报复,则又造新业,今后还有得苦受的。没完没了。这里不报复并不是说任由欺负,默然承受。这是不明之人对佛法的误解,认为佛法消极避世。不报复是说不为报复而又还之以恶行,以恶还恶永无尽头。如果对方有错误行为应想方便法另他明白免其再造恶业,若是违法行恶,应将其绳之以法,接受制裁教育,目的也是不使其继续祸害社会广造恶业。无论做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自己不造恶的同时令对方停止造恶。</P>
    <;P>二者觀無常想。观察一切世事,没有常住不灭的。喜怒哀乐,苦乐报受,有来有去,有生有灭。任何事情都在不停变化中,不要执着于眼前恶骂。</P>
    <;P>三者修於慈悲。常修慈悲行,助人为乐,广行布施。常念及受苦众生,心怀悲愍。修习佛法,具足正信。</P>
    <;P>四者心不放逸。诸恶不做,诸善奉行,五戒十善就是行为准则。时常观察检点自己的思想、行为。令自己善心不断,广修善业。</P>
    <;P>五者斷除瞋恚。吃素有益静心,诵经持咒有益静心,持念佛菩萨名号有益静心,观想佛菩萨身相庄严功德智慧无量有益静心。心怀慈悲,可怜众生行恶不知果有益静心。</P>
    <;P>“<STRONG>智人當觀勝我者罵我不應瞋。何以故。我若瞋者或奪我命。若不如者瞋亦不應報。何以故。非疇匹故。我若報者辱我身口。譬如有人授毒與他人無責者。如其自服人則嗤笑。我亦如是。若嗔彼者當於未來受大苦惱。一切聖人悉當責我。以是因緣。我身若被截斫分離不應生瞋。應當深觀往業因緣。當修慈悲憐愍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當云何能調眾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種如是種子。云何獲得如是正果</STRONG>。”</P>
    <;P>有智慧的人思维比我强的人骂我不应该生气,因为如果生气发怒则可能吃亏或许连小命保不住。而不如我的人骂我更不应该生气,我若气恼而回骂于他是污辱自己的修为智慧。这就好像有人给无罪的人毒药,而无罪之人又真得吃下去,旁人都会笑他愚痴。所以,我若气恨他,则未来是我自己受苦报,他却没事,我生气岂不是愚蠢无知毫无意义。一切智慧圣人皆因我行此嗔恶而指责于我。所以即使身体被砍截都不应该生恨,因为生嗔恨不仅对救自己毫无意义,还为今后种下恶因。</P>
    <;P>可能有人说这不是阿Q精神。首先,阿Q精神有什么不好,如果阿Q精神胜利可以不起嗔恨则可以免除日后自受苦报,好处多多。其次,阿Q不嗔因为愚痴,而我们是因为了知无常空苦真相,深明因果,这是智慧。再次,上面说过,不以恶报但是,还是应该行方便法阻止对方继续造恶。这是积极的。</P>
    <;P>“<STRONG>善男子。若有智人樂修忍辱。是人常得顏色和悅。好樂喜戲人見歡喜覩之無厭。於受化者心不貪著。智人見怨以惡來加。當發善願。願彼怨者未來之世。為我父母兄弟親戚。莫於我所生憎怨想。復當觀察。若人形殘顏色醜惡。諸根不具乏於財物。當知皆從瞋因緣得。我今云何不修忍辱。以是因緣。智者應當深修忍德</STRONG>。”</P>
    <;P>论坛里经常有同修感慨工作中同事关系不好,被人欺负等等。那么按照这里的方法常修忍辱,自然可以得到“常得顏色和悅。好樂喜戲人見歡喜覩之無厭”。乐于修习忍辱的人自然可以得到这样的利益。遇到别人以怨恨恶骂欺负我,应该发善愿,希望对方未来做自己的父母兄弟眷属。不要自己生出嗔恨恶心造作恶业。</P>
    <;P>“<STRONG>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忍辱時。<U>常樂觀察生死罪過。樂修法行勤於精進。讀誦書寫如來正典。供養師長有德之人能瞻病苦。修於慈悲憐愍一切。見苦惱者能令遠離。常樂出家乃至盡壽。持戒精進攝持六根。不令得起煩惱因緣。寧捨身命終不毀戒。若他有事樂為營理。常有慚愧樂讚忍德。為調眾生堪忍眾苦。於怨尚能忍於惡事。況復親所。能忍二嗔。一眾生嗔。二非眾生嗔。捨己樂具令眾得樂。不念多惡不忘少善。遠離兩舌前後默然。不說彼短說煩惱過。令眾得離他所不喜不為說之。淨身口意了諸罪業。若客煩惱因緣作罪。作已慚愧心生悔恨</U></STRONG>。”</P>
    <;P>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修习,请好好体会。<BR></P></DIV>

      梦里不知身是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2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82
    发表于 2006-4-17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3 17:29 编辑

    <>我读到金刚经中,大阿罗汉须菩提:</P>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P>
    <>又,金刚经中提到释迦佛过去世曾被割截身体,也不生嗔恨:</P>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2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82
    发表于 2006-4-17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3 17:30 编辑

    <>我在上面贴中提到金刚经中部分忍辱的文字,目的是建议您一个除嗔的办法,就是多读金刚经。</P>
    <>当然,除嗔的办法非常多,您可以选自己合适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2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2841
    发表于 2006-4-23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3 17:34 编辑

    <>我就是这种人,脾气特别暴燥,一燥起来就开始骂人,迁怒,每次骂完了又内疚后悔.唉......</P>[em06]

      
    人 面 不 知 何 处 去 , 桃 花 依 旧 笑 春 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02:48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