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03|回复: 0

《业报迷踪-28》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06-2-10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6:06 编辑

《业报迷踪-28》【帝释的隐忧】<BR><BR>观察完了四天王天,我们接著要来观察三十三天,世尊是<BR>如何说的呢?世尊说人们是因为有善业因才能转生三十三<BR>天,我们之前说过了,有七种戒,生前有守这七种戒的人<BR>在死后可以转生天界。<BR><BR>七种戒行就是有关身、口的戒行。世尊又简要的把生天的<BR>戒行归纳为:<BR>  一、人们因为不杀生,而生在四天王天处。<BR>  二、不杀生、不偷盗者,生三十三天。<BR>  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者,转生夜摩天。<BR>  四、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BR>    恶口不绮语的,转生兜率陀天。<BR>  五、生前受世间戒又信奉佛戒,且不杀、不盗、不邪<BR>    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者,转生<BR>    化乐天。<BR>  六、他化自在天如上和化乐天相同。<BR><BR>《正法经》上是这么记载的:<BR>(观天品第六之四,三十三天)(T17n0721_p0142b15)<BR>┬┬┬┬┬┬┬┬┬┬┬┬┬┬┬┬┬┬┬┬┬┬┬┬┬<BR>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五<BR>  观于持戒。若有离于持戒智慧。不得生天。彼以<BR>  闻慧。见持戒者生于天中。受天快乐。<BR>  以有智故。命终退时。不堕恶道。』<BR>┴┴┴┴┴┴┴┴┴┴┴┴┴┴┴┴┴┴┴┴┴┴┴┴┴<BR><BR>最后一行的意思并不是说天界的人就不会转生到恶道去,<BR>而是说天界的人如果有智慧的话知道修行,那么等到他们<BR>命终的时候,就可以不落入恶道。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BR>还会再提到。<BR>(T17n0721_p0142b23)<BR>┬┬┬┬┬┬┬┬┬┬┬┬┬┬┬┬┬┬┬┬┬┬┬┬┬<BR> 『以何等戒、有几种戒生于天中?以何相生。见<BR>  七种戒。化生天中。有上中下。<BR> 『一、不杀生戒。生四天王处。<BR>  二、不杀不盗。生三十三天。<BR>  三、不杀、不盗、不行邪婬。生夜摩天。<BR>  四、不杀、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不两舌恶口绮<BR>    语。生兜率陀天。<BR>  五、受世间戒。信奉佛戒。不杀、不盗、不邪婬、<BR>    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化乐天。<BR>  六、他化自在天亦如是。<BR>┴┴┴┴┴┴┴┴┴┴┴┴┴┴┴┴┴┴┴┴┴┴┴┴┴<BR><BR>不知同学们有没注意到,这些转生天上的人,不一定全是<BR>信佛者,我们由上面可以了解到,四天王天、三十三天,<BR>直到第四欲天全是有善业的人可以转生的,只有化乐天和<BR>他化自在天才是信佛且具十善业行的行者所转生的。<BR><BR>欲界六天各层次的福报是一个比一个强,世尊要学者们仔<BR>细观察:(T17n0721_p0142b29)<BR>┬┬┬┬┬┬┬┬┬┬┬┬┬┬┬┬┬┬┬┬┬┬┬┬┬<BR> 『比丘如是。观于戒业。系诸众生。上生天中。云<BR>  何持戒。生于何处。<BR> 『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受不杀戒。生四天处。身<BR>  量色力。富命第一。<BR> 『若受不杀不盗戒。生三十三天。身量色力。富命<BR>  转胜。(转胜:比四天王天更好)<BR> 『若受不杀不盗不婬。亲近修习生夜摩天。身量色<BR>  力。富命转胜。<BR> 『信智胜故。生兜率陀天。身量色力。富命转胜。<BR> 『不杀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化乐天。<BR>  身量色力。受乐富命。转胜于前。<BR> 『受持不杀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于<BR>  他化自在天中。身量色力。胜于馀天。非魔波旬<BR>  自在所使。亦不使魔。』<BR>┴┴┴┴┴┴┴┴┴┴┴┴┴┴┴┴┴┴┴┴┴┴┴┴┴<BR><BR>上面最后那句“非魔波旬自在所使,亦不使魔。”很有意<BR>思,由这句可以看出他化自在天的天人和该天的魔王波旬<BR>是没有互动的,“非魔波旬自在所使”就是不听波旬的指<BR>挥。“亦不使魔”意思就是“也不会去管魔王波旬作什么<BR>事。”为何?“他化自在”的意思就是一切自给自足,不<BR>必有互动了。<BR><BR>“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在《起世经》称为“他化自<BR>在天”和“魔身天”,毕竟化乐天的层次已经相当高了,<BR>也几乎可以不必他求,故名。有些经典则以化自在天和他<BR>化自在天加以分别。不过绝大部份的经典仍是以魔波旬天<BR>为他化自在天,简称魔天。<BR><BR>人们因为所守的戒不同而转生不同的天界,戒行也就是专<BR>注于某一种行为的意思,专注于善业的行为是善戒,简单<BR>的归纳,“戒”可以分成两种,世尊说:戒行有自己一个<BR>人产生的,也有由他人所共同产生的,由善行会产生一个<BR>善行业报,这些业报的业因分项太多了,无法细数,世尊<BR>统称之为『无量二戒』。也由于戒的不同而转生的地方也<BR>不相同:<BR><BR>《正法经》(T17n0721_p0142c12)<BR>┬┬┬┬┬┬┬┬┬┬┬┬┬┬┬┬┬┬┬┬┬┬┬┬┬<BR>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微细因(很多很多的因)<BR>  生于天上。彼见思心。为胜戒因。上中下戒。生<BR>  六欲天。心胜业胜。生于六天。以心胜故生处亦胜』<BR>┴┴┴┴┴┴┴┴┴┴┴┴┴┴┴┴┴┴┴┴┴┴┴┴┴<BR><BR>上面第二句的“彼见思心。为胜戒因”说明了一个人看见<BR>某事而能思考,也就是反省能力,是胜戒的因,胜戒是能<BR>使人转生更高天次的戒,白话来说就是“更强的戒”。<BR><BR>但是这些使人转生天界的戒毕竟不是解脱,因此世尊重申<BR>『比丘如是。观无量持戒。众生畏于恶道。持戒能度。如<BR>是持戒。略说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出了世间<BR>不再轮回,即是解脱。<BR><BR>三十三天要如何观?世尊首先就由三十三天各天的地名先<BR>介绍起,三十三天由中央的帝释所住的“善法堂天”为主<BR>轴,往四面而去,每面各有八个天界,因为这个天界是由<BR>三十三个天所组成的天界,故名“三十三天”:<BR>《正法经》(T17n0721_p0143b20<BR>┬┬┬┬┬┬┬┬┬┬┬┬┬┬┬┬┬┬┬┬┬┬┬┬┬<BR> 『一者名曰:住善法堂天。二者名:住峰天。<BR>  三者名:住山顶天。四者名:善见城天。<BR>  五者名:钵私地天。六者名:住俱吒天。<BR>  七者名:杂殿天。八者名:住欢喜园天。<BR>  九者名:光明天。十者名:波利耶多树园天。<BR>  十一者名:险岸天。十二者名:住杂险岸天。<BR>  十三者名:住摩尼藏天。十四者名:旋行地天。<BR>  十五者名:金殿天。十六者名:鬘影处天。<BR>  十七者名:住柔软地天。十八者名:杂庄严天。<BR>  十九者名:如意地天。二十者名:微细行天。<BR>  二十一者名:歌音喜乐天。二十二者名:威德轮天。<BR>  二十三者名:月行天。二十四者名:阎摩娑罗天。<BR>  二十五者名:速行天。二十六者名:影照天。<BR>  二十七者名:智慧行天。二十八者名:众分天。<BR>  二十九者名:住轮天。三十者名:上行天。<BR>  三十一者名:威德颜天。三十二者名:威德焰轮天。<BR>  三十三者名:清净天。<BR>  如是三十三天。<BR> 『比丘观于微细业之果报。持戒善业。集何等业。生于<BR>  善道。善业因缘。得善果报。乐报处生。彼以闻慧。<BR>  闻佛说法。非外道法。』<BR>┴┴┴┴┴┴┴┴┴┴┴┴┴┴┴┴┴┴┴┴┴┴┴┴┴<BR><BR>世尊能把三十三天摸得一清二楚,在当时不是别的修道者<BR>所能想像的,虽然有天界是人类所共知的事情,但是各种<BR>修行法所知的仅知局部的天界,能全面把天界理出一个头<BR>绪来的,世尊是第一位。当然世尊说的这些实象也是行者<BR>能证知的,因此世尊一样的对学者们说“你们以修行亲见<BR>或听佛所说,如实观察…。”后世诸大德才能一一的印证<BR>世尊所说,确实明白世尊不妄语,是实语者。<BR><BR>我们最熟悉的三十三天就是帝释天王所在之处的“住善法<BR>堂天”,一般也称为“善法堂天”或“善法堂”,世尊要<BR>我们如何观呢?来看看:<BR>《正法经》(T17n0721_p0143c10)<BR>┬┬┬┬┬┬┬┬┬┬┬┬┬┬┬┬┬┬┬┬┬┬┬┬┬<BR> 『彼见诸天所生之处。游戏受乐。不可称说。<BR> 『帝释天王之所拥护。住善法堂。外道说为常住不<BR>  灭。』<BR>┴┴┴┴┴┴┴┴┴┴┴┴┴┴┴┴┴┴┴┴┴┴┴┴┴<BR><BR>当时外道也知道有此一天处,但认为此天是长住不灭的,<BR>当然世尊告诉我们那是错的,天界也有死亡。接著看:<BR>┬┬┬┬┬┬┬┬┬┬┬┬┬┬┬┬┬┬┬┬┬┬┬┬┬<BR> 『初观善法。次分别观。善修何戒。生善法堂。<BR> 『彼见闻知。若人持于七种之戒。不缺戒。不穿戒<BR>  (穿戒:破戒)。不隙戒(隙:有裂、缺失)。<BR>  坚固持戒。不可讥嫌。布施修心。于福田中。称<BR>  时而施。(合宜的布施)<BR> 『若施阿罗汉。若看病人。若(施)父母。若(施)<BR>  阿那含。若(施)斯陀含。若(施)须陀洹。<BR> 『若起灭定(入灭定的行者)。<BR> 『若道行人(修道者)。行慈悲心。欢喜舍与。于<BR>  怖畏者。施其寿命。<BR> 『是人命终。生善法殿。作释迦提婆。姓憍尸迦。<BR>  名能天主。』<BR>┴┴┴┴┴┴┴┴┴┴┴┴┴┴┴┴┴┴┴┴┴┴┴┴┴<BR><BR>以上可知,要转生三十三天,除了七戒具足之外,有行大<BR>布施是条件之一,第二个情况是修行者成道时入了灭尽定<BR>,那也可以选择转生善法堂,不过能入灭尽定都具有出脱<BR>三界的能力了,谁还会要转生来此呢?有的,这就是《楞<BR>严经》说的有一些阿罗汉行者会转生欲界,成了大菩萨,<BR>第三个情况就是修道者行无畏施(于怖畏者,施其寿命)<BR>也以转生此天。<BR><BR>当然福德最强的转生成为善法堂天主,职位叫作“释迦提<BR>婆”,由于善法堂统领三十三天,故也简称“帝释”,现<BR>任的天主姓“憍尸迦”,名字叫作“能天主”。<BR>┬┬┬┬┬┬┬┬┬┬┬┬┬┬┬┬┬┬┬┬┬┬┬┬┬<BR> 『(善法堂天主)有九十九那由他天女。以为眷属。<BR>  恭敬围绕供养帝释。如一女人供给丈夫。诸天女<BR>  等心无嫉妒。供养天后同奉帝释亦无妒心。』<BR>┴┴┴┴┴┴┴┴┴┴┴┴┴┴┴┴┴┴┴┴┴┴┴┴┴<BR><BR>老婆有那么一大票,也许有同学会问:“难道他不累吗?”<BR>答案当然是不会。除了天后爱吃醋之外,大概没什么困扰。<BR>其实这也不能怪天后,因为天后这位天界第一美女是修罗<BR>出身的,所以爱吃醋是天生的。<BR><BR>善法堂天的环境一样令人赞叹,比之他处更加美仑美焕,<BR>善法堂的办公大楼叫善法殿,先来观光一下:<BR>┬┬┬┬┬┬┬┬┬┬┬┬┬┬┬┬┬┬┬┬┬┬┬┬┬<BR> 『其善法殿。广五百由旬。毗琉璃珠。以为栏楯。<BR>  珊瑚为柱。颇梨车磲马瑙庄严。阎浮檀金。而为<BR>  殿壁。如融金色。其床(大椅子)皆以金刚摩尼<BR>  赤莲华珠青珠玉宝。以为庄严。『其诸莲华。金<BR>  刚为须。真金为茎。清净华池以为庄严。复有众<BR>  鸟。毗琉璃翅。赤莲华珠。以为其嘴。青因陀宝。<BR>  以为其身。遍满池中。<BR> 『其池四岸。青摩尼华。摩尼布地。复有众鸟。青<BR>  因陀宝。以为其足。车磲为嘴。珊瑚为眼。充满<BR>  池中。<BR> 『其池复有众鸟。具足其身。皆如阎浮檀金。珊瑚<BR>  为翅。因陀罗宝。以为其眼。<BR> 『复有浴池。众蜂庄严。其蜂色相。如毗琉璃。庄<BR>  严浴池。』<BR>┴┴┴┴┴┴┴┴┴┴┴┴┴┴┴┴┴┴┴┴┴┴┴┴┴<BR><BR>当然浴池不止一个,善法堂天泡汤的地方一共有十个,全<BR>是莲花池,池中有各种水鸟,那些鸟都是宝石打造的鸟,<BR>自然是不会污染水池,反而更能增加美观,而莲花池中的<BR>莲花和人间的也不一样,也全是宝石打造:<BR><BR>┬┬┬┬┬┬┬┬┬┬┬┬┬┬┬┬┬┬┬┬┬┬┬┬┬<BR> 『复有其馀莲华林池。其华清净。白银为茎。真金<BR>  为须。琉璃为叶。金刚为台。复有莲华。金刚为<BR>  茎。杂色为叶。一一华叶。如赤宝华。如毗琉璃。<BR>  有如车磲。有如金色。有如是等。<BR> 『杂色莲叶。或有百叶。有二百叶。乃至千叶。种<BR>  种色华。各各差别。以为庄严释迦天王善法殿堂。<BR>┴┴┴┴┴┴┴┴┴┴┴┴┴┴┴┴┴┴┴┴┴┴┴┴┴<BR><BR>别以为那些鸟只是饰物,它们可是活的咧,能和天众互动<BR>玩耍呢:<BR>┬┬┬┬┬┬┬┬┬┬┬┬┬┬┬┬┬┬┬┬┬┬┬┬┬<BR> 『其莲华中多有众鸟。常欲之鸟。一切行鸟。常音<BR>  声鸟。<BR> 『若天帝释。与诸天女。入莲华池。娱乐游戏。鸟<BR>  亦游戏。天奏音乐。鸟亦发声。<BR> 『复有众鸟。名欲放逸。若天帝释。游于华池。鸟<BR>  亦游戏。如天女身。(还会变成美眉=.=a)<BR> 『复有众鸟。名曰游行。于华池岸。口衔华须。遍<BR>  于池侧。舞弄游戏。出妙音声。<BR> 『释迦天王。有如是等胜莲华池…』<BR>┴┴┴┴┴┴┴┴┴┴┴┴┴┴┴┴┴┴┴┴┴┴┴┴┴<BR><BR>单单一个浴池就有那么多名堂,这福份可真够呛,不止这<BR>些,池中也有鱼,也是活宝石鱼:<BR><BR>┬┬┬┬┬┬┬┬┬┬┬┬┬┬┬┬┬┬┬┬┬┬┬┬┬<BR> 『复次比丘。观天帝释善业所化。彼见华池。真金<BR>  为鱼。或白银鱼。毗琉璃鱼。赤莲华宝。以为其<BR>  翼。车磲为目。若瞋恚时(鱼会生气喔,大概不<BR>  和它玩不行)。如赤莲花(生气时眼睛发红)。<BR>  种种杂宝。以为鳞躯([鱼*巨])。或七宝翅。<BR>  游戏受乐。于莲花池。』<BR>┴┴┴┴┴┴┴┴┴┴┴┴┴┴┴┴┴┴┴┴┴┴┴┴┴<BR><BR>除了鱼、鸟能通灵之外,就连植物园中的植物也都是能和<BR>天人心意相通的通灵树,名叫“(如)意树”,咱们来看<BR>看人家是怎么玩儿的:<BR>(T17n0721_p0144b14)<BR>┬┬┬┬┬┬┬┬┬┬┬┬┬┬┬┬┬┬┬┬┬┬┬┬┬<BR> 『(世尊曰)复次比丘。观善法堂。彼以闻慧观善<BR>  法林。释迦天王。几种园林。<BR> 『彼以闻慧。见善法堂所有园林。一一观察善法诸<BR>  天。帝释天王。与诸天女。在何等林。游戏受乐。<BR>  五欲自娱。<BR> 『彼见有林。名天女游戏。天树华果。皆悉具足。<BR>  众鸟充满。树名如意。随天所念。悉从林生。若<BR>  诸天众。游戏林中。胜华开敷。天女入林。若近<BR>  其树。华即下垂。授诸天女。时诸天女。既取华<BR>  已。枝条还举。如是众华。色香相貌。各各差别。<BR>  随其念生。故名意树。(花形可由各人自定)<BR>┴┴┴┴┴┴┴┴┴┴┴┴┴┴┴┴┴┴┴┴┴┴┴┴┴<BR><BR>林园是天众的娱乐休闲中心,功能不止提供鲜花而已,妙<BR>处无穷,音乐、食物、用品无不供应:<BR><BR>┬┬┬┬┬┬┬┬┬┬┬┬┬┬┬┬┬┬┬┬┬┬┬┬┬<BR> 『若念音乐。亦复如是。闻种种音。随心所念。善<BR>  业之风。吹诸树叶。互相敲触。其声美妙。如天<BR>  乐音。故名意树。<BR> 『复有无量忆念之树。随诸天女心之所念。庄严之<BR>  具。天衣天华。随念皆得。故名意树。<BR> 『复有意树。毗琉璃色。真金茎叶。白银为枝。毗<BR>  琉璃叶。珊瑚为枝。或七宝叶。流出美味。<BR>┴┴┴┴┴┴┴┴┴┴┴┴┴┴┴┴┴┴┴┴┴┴┴┴┴<BR><BR>色、声、香、味诸乐皆可在林园中随手可得,那么触乐呢?<BR>一样,林园也能供给:<BR>《正法经》(T17n0721_p0144c01)<BR>┬┬┬┬┬┬┬┬┬┬┬┬┬┬┬┬┬┬┬┬┬┬┬┬┬<BR> 『复有意树。若诸天女。欲见帝释。以善业故。即<BR>  于此林。见“化帝释”。与之娱乐。此林功德。<BR>  见化帝释。如是林中。九十九那由他天女。一一<BR>  天女。各见与己共相娱乐。不见馀女。与天主会。<BR>  随诸天女。心念庄严。见帝释身。即随所念。故<BR>  名意树。<BR> 『如是林中。无量欲乐。于此林中。次第游戏。』<BR>┴┴┴┴┴┴┴┴┴┴┴┴┴┴┴┴┴┴┴┴┴┴┴┴┴<BR><BR>化帝释即是化身的帝释,由于也是通灵化身,能互相娱乐,<BR>而且每一个天女只会看见帝释和自己玩儿,没和别的美眉<BR>玩,当然不会吃醋啦。善法堂天的林园如此美妙,而且各<BR>各林园都同样好玩儿,所以天女乐不思别的林园:<BR>《正法经》(T17n0721_p0145a21)<BR>┬┬┬┬┬┬┬┬┬┬┬┬┬┬┬┬┬┬┬┬┬┬┬┬┬<BR> 『随其林中。时分相似。共游林中。离于嫉妒。心<BR>  怀悦乐。见此林已。随心所念。入六时林。随时<BR>  游戏。而受悦乐。种种时鸟。自集游戏。与诸天<BR>  女。而相娱乐。于此林中。受五欲乐。不念馀林。』<BR>┴┴┴┴┴┴┴┴┴┴┴┴┴┴┴┴┴┴┴┴┴┴┴┴┴<BR><BR>林园里满足一切天女所需,同时各有“专一”的帝释老公<BR>陪著玩儿,故经上说到天众之乐时,常用“五欲自娱”或<BR>“五欲自恣”来形容天界。“恣”者,随心所欲也。<BR><BR>最后世尊为帝释天的林园作了个结语:<BR>┬┬┬┬┬┬┬┬┬┬┬┬┬┬┬┬┬┬┬┬┬┬┬┬┬<BR> 『时天帝释。既至此林。天女欢喜。歌舞戏笑。供<BR>  养帝释。如是帝释。一林之中。种种功德。皆悉<BR>  具足。』<BR>┴┴┴┴┴┴┴┴┴┴┴┴┴┴┴┴┴┴┴┴┴┴┴┴┴<BR><BR>当大家快乐得不得了时,帝释却有隐忧,因为众人皆醉他<BR>独醒,他看到的层面和其它天众不同,使他忧心忡忡,帝<BR>释为何仍有忧虑?且待下回详加分解。<BR>[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3 22:0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