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何修学禅定
第一章 一切佛子应修四禅八定
小乘的声闻缘觉断尽一念无明后,如果不具备四禅八定,生死不能自主,所以,只有舍报后,才能入涅槃,名慧解脱。如果断尽一念无明的声闻缘觉,具备四禅八定,则能自主生死,随时可以入涅槃,名俱解脱。由于厌恶烦恼,所以小乘的行者偏好禅定,佛说他们“定多慧少”。
大乘菩萨应修四禅八定,在四禅八定中,诸佛菩萨皆以四禅为根本。有知识说:“四禅八定是定性声闻所修,参禅念佛人是大乘行者,不须修持。”对这一点,我们分为几点来说明。
1,菩萨六度之第五度禅定,是以四禅八定为主要的三昧。既然四禅八定是禅定度的主要内容,而禅定是菩萨六度之一,那我们就不可以说大乘行者不须修四禅八定。
2,《六度集经》云:“自五通智至于世尊,皆四禅成。”菩萨以大悲心而常住世间度众生,所以应该在悟后修学五种神通。未到四禅之前修学神通要花很多的时间,如果已修得四禅,再修五种神通,随修随得。而神通的获得是因禅定功夫配合神通加行而得,不是因为明心见性的智慧而得,所以菩萨应修禅定。
3,《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云:“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大般涅槃经》世尊开示:菩萨应该修习五件事情,便是五种的定。第一知定,就是初禅;二者寂定,是指二禅;三者身心受快乐定,是指三禅;四者无乐定,是指第四禅。到了四禅之后还要修楞严定,但是楞严定也包括前面的四禅在内,所以《楞严经》所讲的定包括欲界定、未到定,乃至四禅四空定。因此,我们讲无相念佛,也可以用第二十四种的圆通法门——忆佛的方法进入欲界定、未到定,发起初禅、二禅、一直到四空定,然后转修楞严大定。
为什么要修这五种定?世尊说修习这五种定心,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大般涅槃,所以菩萨应当要精勤地修学这五种定。因此,不仅要修四禅,还要修楞严定。而其中的第四禅,因为定慧均等,所以诸佛于四禅大悟成佛。也在第四禅取涅槃,所以我们就知道一切大心菩萨应修第四禅。
4,《大智度论》卷二十云:“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四禅等是助开门法。”又云:“是三种智慧,若不住定中,则是狂慧,多堕邪疑、无所能作。若住定中,则能破诸烦恼 ,得诸法实相。”
《大智度论》里也指出要到究竟的涅槃,也就是说:亲见大般涅槃——真如佛性本体的不生不灭的境界之后,要亲证涅槃,必须要功夫,所以告示我们涅槃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四禅是帮我们开涅槃城的方法。
空是指真如非色非相,没有去来,不生不灭,所以谓之空。空无所有是说——没任何形相法相,没有形相法相就是无相。因无相我们就不须有任何的欲望,不须要去追求。既然真如不触六尘,从来无所得、无所失,我们就不须去追逐一切的有为法,追逐这些有为法全是五阴所得;失去一切世间的有为法是五阴所失。真如无得无失,就不须起任何的欲望而有各种的造作,因此称之为无作。所以明心见性就是空、无相、无作三昧,这三三昧即是进入涅槃城的三个重要门户。
但是找到这三个门户要进入涅槃,就得要有功夫才开得了门,否则就得像慧解脱阿罗汉一般,要等到命终时才能入涅槃。四禅就是助我们开启空、无相、无作的涅槃城门之方法。这三种智慧若不住在定中就称为狂慧。
开悟的菩萨,应当修学四禅八定,发起神通,以种种方便救护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