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44|回复: 5

[善文分享] 虚空藏菩萨的心咒 梵文译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35

帖子

1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444
QQ
发表于 2009-3-20 18: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虚空藏菩萨的心咒 梵文文意 1索瓦 斯德:吉庆。 2嘎玛拉叱:不染的莲花眼, 3尾布拉:莫大、广大、宏大、博大、数多、深厚、丰富、无量 4桑巴瓦:产生处。所生处。起源、根源、出生、出现,集种, 5达尔玛;法要。 达督;蕴界--地界,身界,身体根本要素,五大种子性。精神,血液、内脏、骨髓、五脏,五官,风胆汁等,戒力所生要素,即受(戒)所生色法-----五大种子,界性。 6果匝热:达诸所行境界。 7索哈:如所愿圆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35

帖子

1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4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8: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No. 409:虚空藏菩萨經

  No. 409

                               觀虛空藏菩薩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佉陀羅山。依正覺仙人所住之處。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賢劫千菩薩彌勒為首。爾時長老優波離。即從坐起整衣服。為佛作禮。白佛言世尊。先於功德經中。說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能除一切惡不善業。治王旃陀羅乃至沙門旃陀羅諸惡律儀。如此惡事若欲治。當云何觀虛空藏菩薩。設得見者云何共住布薩僧事。若優婆塞破五戒犯八戒齋。出家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犯四重禁。在家菩薩毀六重法。出家菩薩犯八重禁。如是過人。世尊先於毘尼中說。決定驅儐如大石破。今於此經說。大悲虛空藏能救諸苦。及說咒以除罪咎。設有此人云何知之。以何為證。惟願天尊。分別解說。佛告優波離。汝及未來世一切善持毘尼者。應當教此犯罪眾生安慰其意。世尊大慈弘誓無量不捨一切。於深功德經說治罪法。名決定毘尼。有三十五佛救世大悲。汝當敬禮。汝敬禮時當著慚愧衣。如眼生瘡深生愧恥。如癩病人隨良醫教。汝亦如是應生慚愧。既慚愧已。一日乃至七日禮十方佛。稱三十五佛名。別稱大悲虛空藏菩薩名。澡浴身體。燒眾名香堅黑沈水。明星出時長跪合掌。悲泣雨淚稱虛空藏。白言大德。大悲菩薩。愍念我故為我現身。爾時當起是想。是虛空藏菩薩頂上有如意珠。其如意珠作紫金色。若見如意珠即見天冠。此天冠中。有三十五佛像現。如意珠中十方佛像現。虛空藏菩薩身長二十由旬。若現大身與觀世音等。此菩薩結加趺坐。手捉如意珠王。其如意珠演眾法音與毘尼合。若此菩薩憐愍眾生故。作比丘像及一切色像。若於夢中。若坐禪時。以摩尼珠印印彼人臂。印文有除罪字。得此字已。還入僧中如本說戒。若優婆塞得此字者不障出家。設不得此字。便使空中有聲唱言罪滅罪滅。若無空聲使知毘尼者。夢見虛空藏菩薩。告言毘尼薩毘尼薩。某甲比丘。某甲優婆塞。更令懺悔。一日乃至七七日。禮三十五佛虛空藏菩薩力故。汝罪輕微。知法者。復教令塗治圊廁。經八百日。日日告言。汝作不淨事。汝今一心塗一切廁莫令人知。塗已澡浴禮三十五佛。稱虛空藏。向十二部經。五體投地說汝過惡。如是懺悔復經三七日。爾時智者應集親厚。於佛像前。稱三十五佛名。稱文殊師利稱賢劫菩薩。為其作證更白羯磨如前受戒法。此人因苦行力故。罪業永除。不障三種菩提業。佛告優波離。汝持是觀虛空藏法。為未來世無慚愧眾生多犯惡者廣分別說。說是語時。時虛空藏菩薩。結加趺坐放金色光。如意珠中見三十五佛已。白佛言世尊。我此如意珠寶從首楞嚴出。是故眾生見珠者。得如意自在。爾時世尊敕優波離。汝持此經。不得為多眾廣說。但為一人持毘尼者。為未來世無眼目眾生。作眼目故。慎莫忘失。時優波離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右觀虛空藏菩薩經。按開元錄。係是單譯。止有二紙。經後舊尚有八紙經文。准校勘大藏竹堂講師批。該是後人採集虛空藏經咒并諸經中佛名及咒。以為勸世修行法。不可連在觀虛空藏經後。下竺本及福本皆無。又按此經。世尊先於深功德經。說治罪法。名決定毘尼。有三十五佛者。即出寶積經第九十卷優波離會。與決定毘尼經同本。餘文皆例此。然詳觀所批理。亦可以意會。徒存似是。姑為刪之

阿彌隸奢阿彌隸奢迦留尼迦(一)遮羅遮羅毘遮羅珊遮羅迦留尼迦(二)羅茂羅羅茂羅毘伽陀隸(三)摩懵呿復闍摩那迦留尼迦(四)真陀摩尼富羅栘迦留尼迦(五)薩婆阿奢彌咃[口*皮]栘(六)陀潰陀利(七)破仇破仇(八)留坻脾脾伽仇(九)儨脾脾伽仇迦留尼迦(十)富隸栘埵摩摩阿奢(十一)薩埵波咃遮阿輸迦竭坻莎呵(十二)

  三十五佛名

釋迦牟尼佛 金剛不壞身佛 寶光佛龍尊王佛 精進軍佛 精進喜佛 寶力佛 寶月光明佛 現無愚佛 寶月佛 無垢佛 離垢佛 勇施佛 清淨佛 清淨施佛 婆留那佛 水天佛 堅德佛 栴檀德佛 無量光佛 光德佛 無量氣光佛 那羅延佛 功德華佛 蓮華遊戲神通佛 才功德佛 念功德佛 善名稱佛 洪炎幢王佛 善遊步功德佛 鬥戰勝佛 善遊步佛 周匝莊嚴功德佛 寶蓮華遊步功德佛 蓮華光善住娑羅樹王佛

    過去三十五佛名

  虛空藏菩薩陀羅尼

多擲哆 阿彌闍 迦留尼迦 遮羅遮羅毘遮羅 迦留尼迦 茂羅羅囉茂羅毘迦陀羅 摩摩劫呿 復奢摩那 迦留尼迦真多摩尼 富羅栘 迦留尼迦 薩埵舍摩 哆婆蛇 阿若陀梨 婆破窮窮留提 毘脾伽窮 持栗履毘脾加窮 迦留尼迦 富梨蛇[自/兒](音兜)摩摩阿舍 薩埵波利波遮 阿輸迦竭提 莎呵

    若有眾生。種種諸病逼切其身。其心散亂。聾盲瘖啞諸根不具。肢節各異。時有死相如是等事。一向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除諸病故。欲無病故。燒沈水黑堅沈水若多竭流香。禮虛空大善丈夫。是善丈夫於夜夢中。作婆羅門像。在其人前。即現釋像功德天像妙音天像。或羅剎之像。或大臣之像。或兵吏之像。良藥之像。或父母之像。於夜夢中在病人前。如實說種種隨病湯藥等者一服除差無餘。復有如是取營求事。欲多問義。若寂靜處欲行禪定。欲智慧。欲得名稱。欲求巧。欲求自在。欲得妙色。欲封欲得勢力。欲財能欲得妙聲。欲得子息。欲得眷屬。欲得功德。欲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欲得義語。欲得人恭敬。欲脫諸惡災止於施乃至住慧。欲得長命。欲得種種所須之具得以能用。是人禮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若阿練若在林中若在路地。燒於沈水黑堅沈水若多竭流香。至心合掌。五體投地。遍禮十方。說陀羅尼句。即得所願

  過去五十三佛名
  
普光佛 普明佛 普靜佛 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栴檀光佛 摩尼幢佛 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 摩尼幢燈光佛 慧炬照佛 海德明光佛 金剛牢疆普散金光佛 大彊精進勇猛佛 大悲光佛 慈力王佛 慈藏佛 栴檀窟莊嚴勝佛 賢善首佛 善意佛 廣莊嚴佛 金華光佛 寶蓋照空自在王佛 虛空寶華光佛 琉璃莊嚴王佛 普現色身光佛 不動智光佛 降伏諸魔王佛 才光明佛 智慧勝佛 彌勒仙光佛 世靜光佛 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龍種上尊王佛 日月光佛 日月珠光佛 慧幡勝王佛 師子吼自在力王佛 妙音勝佛 常光幢佛 觀世燈佛 慧威燈王佛 法勝王佛 須彌光佛 須蔓那華光佛 優曇鉢\羅華殊勝王佛 大慧力王佛 阿閦毘歡喜光佛 無量音聲王佛 才光佛 金海光佛 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大通光佛 一切法常滿王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若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名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清淨

毘婆尸佛 尸棄佛 毘舍佉佛 拘留孫佛 拘那舍牟尼佛 迦葉佛 釋迦牟尼佛

東方寶光月殿妙尊音王佛 南方樹根華王佛 西方造王神通炎華佛 北方月殿清淨佛 下方善寂月音王佛 上方無數精進願首佛

    佛告寶網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起立講堂如三千大千世界。講堂內造立精舍。計有億數。皆以赤栴檀而合成之。以一切樂具供養諸佛。於百千劫。於佛滅後復起塔廟。幢幡華蓋寶瓶香爐伎樂歌歎。於意云何。是人功德寧為多不。寶網白佛。甚多世尊。佛言不如有人諷誦念此六方佛名恭敬作禮。其人世世常生轉輪王家。端正威德。臨欲終時。百億諸佛授手令不墮三惡趣。設有五逆重罪。應入地獄。令現世輕受頭痛則除。以此當之。不入三惡道受。是故至心恭敬作禮。廣說如是寶網童子經

   東方須彌燈光明佛 東南方寶藏莊嚴佛 南方栴檀摩尼光佛 西南方金海自在王佛 西方大悲光明王佛 西北方優鉢\羅蓮華勝佛 北方蓮華鬚莊嚴王佛 東北方金剛自在王佛 上方殊勝月王佛 下方日月光王佛

    舍利弗。若有菩薩犯於初戒。於十眾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手犯戒者。於五眾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手捉女人。眼見惡心。或一人二人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若有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於女人。或犯男子。或有手犯。犯塔犯僧。如是等餘犯。菩薩應當於三十五佛邊。所犯重罪晝夜獨處至心懺悔。懺悔法者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妙音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藥王菩薩 勇施菩薩 宿王華菩薩 上行意菩薩 莊嚴王菩薩 藥上菩薩 得勤精進力菩薩 觀世音菩薩 無盡意菩薩 持地菩薩 莊嚴相菩薩 普賢菩薩

是十四菩薩。法華中妙音來所欲見。若念禮者得現世福

種種行菩薩 無量行菩薩 清淨行菩薩 建立行菩薩

誦四菩薩名。念禮者命終不經三惡道

東方空無菩薩 南方善思議菩薩 西方喜信淨菩薩 北方神通華菩薩

念禮四菩薩。得三世福。經趣佛道

跋陀和菩薩 羅鄰那竭菩薩 憍目[自/兒]菩薩 那羅達菩薩 須深彌菩薩 摩訶須薩和菩薩 因坻達菩薩 和倫調菩薩

是八菩薩從般舟中出。是八人求道以來無央數劫。於今未取佛。願言。彼十方天下人民皆得佛道。有急疾皆呼我八人名字。即得解脫。壽命終時。我八人便當飛往迎逆之。誦禮八菩薩者得現世福。命終八人迎接將往極樂國土。化生蓮華中作無生菩薩。

舍利弗.目揵連.大迦葉.須菩提。此四聲聞。念禮者令人得現世福

富樓那 阿難 羅睺羅

聲聞士。此三權聲聞。念禮者。令人得大乘福

第一分舍利在拘尸那國城

第二分舍利在波婆國

第三分舍利在羅摩國

第四分舍利在庶勒國

第五分舍利在毘[少/兔]國

第六分舍利在毘耶離國

第七分舍利在迦毘羅國

第八分舍利在摩伽他國

第九分舍利在瓶頭羅國

第十分舍利在羅延那國

佛初去世後起此十塔。當爾時。閻浮提二十八萬里中正有十塔。念禮者得無量福德。捨身不墮三惡道

天上四塔者

忉利天城東。照明園中有佛髮塔

忉利天城南。麤澀園中有佛衣塔

忉利天城西。歡喜園中有佛鉢\塔

忉利天城北。駕御園中有佛牙塔

人間四塔者

第一所生塔在拘薩羅國迦毘羅城嵐鞞林

第二道場塔在摩伽陀國伽耶城菩提樹下

第三轉法輪塔在伽尸國波羅奈城鹿野苑中

第四般涅槃塔在摩羅國拘尸羅城雙樹間

人間八塔念禮亦令人得現世福

  集法悅捨苦陀羅尼經

南無佛陀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南無毘首陀遮耶 南無阿伽竭浮遮耶 南無摩訶薩婆婆伽利耶 多擲姪哆(敕賀反)林彌利 婆簸婆彌留遮呵 檀摩陀那闍那唏希 知汦底 婆居婆遮耶 那耶波羅 薩婆摩呵唏知底利殃求知利默求知利 比婆薩婆耶那 比林婆闍呵陀舍耶輸 薩婆娑羅 三蔓(無拌反)鉢\汦波 波波利摩訶阿那莎呵

  爾時    佛告諸大眾言。吾本無數劫中。處於凡夫時。字遮他陀。在加倫邏國。作於商客販賣治業。虛妄無實造諸惡行不可稱計。婬荒無道不可具說。是時愚癡害父愛母。經數年中。舉國人民一皆知之。稱聲唱言。是遮他陀。害父愛母經今數年。吾時思念與六畜無異。更無人事。時於加倫邏國。跳城奔走趣於深澤。時此國王名毘闍。告令國中人民。此遮他陀婬荒無道致為此事。其有能得此人者。當重賜寶物。時此國人各各受募欲捕吾身。是時驚怖即出國作沙門。在於他國修行十善。坐禪學道晝夜泣淚。經三十七年。以五逆罪障故心不定。憂悲叵處。以三十七年中。在於山窟常舉聲泣。苦哉苦哉。當以何心去此苦也。悲歎下窟乞食。時道中地得一大鉢\。中有一匣經更無餘經。唯有集法悅捨苦陀羅尼。說過去恒河沙諸佛泥洹。時常在毘悅羅國。說此陀羅尼付諸大菩薩。後有人得聞此陀羅尼者。此人過去世時。修持五戒十善。當令得聞。有人雖聞。而不在心不修集者。是名無緣。此陀羅尼能除去百億劫生死五逆大罪。若有人受持讀誦者。終不墮於三塗地獄餓鬼畜生。何以故。過去諸佛。以欲泥洹時。會當說之。尊重歎仰稱其功德。不可計量。付諸菩薩。後有眾生得聞此陀羅尼者。修習著心福報難計。猶如須彌寶海。凡夫不能得量。若有人作諸惡行。竊聞此陀羅尼名。不及修習一用在懷。墮於地獄。一切地獄中。蒙此人恩苦痛不行。有人能行現身精勤修習得者。睹見百千萬佛剎土。得福無量不可具說。唯有諸佛與諸菩薩乃能究盡。聲聞二乘人者不能得知。何以故。此陀羅尼非一佛二佛所說。過去恒河沙諸佛所說。是時吾得此經。即不乞食歡喜向窟。到於窟中燒香禮拜。悲淚讚仰。於窟中修習讀誦經一年始得。以罪業障故不能得入心懷。是時吾即以秋月夜。洗浴修行經一七日。如童子初學憒憒者不少便。更行於七日。亦如是憒憒無異。心中愁惱。不知云何。意中沾思此陀羅尼字。經於數反。心中忽定。我時欣悅。如人地得百千斤金。人無知者內欣不止。吾時亦然。修行數年飛行無礙。睹見十方三世諸佛。後有行者如法行之

  虛空藏菩薩陀羅尼咒

南無佛兜佛多 摩訶目揵連莎 多擲(絰)他,(敕賀反)欹利吉利彌利踟利 薩婆伽欹利彌利 薩婆伽彌利莎呵

   此陀羅尼。要月十四日十五日明星出時誦之八百遍。燒好沈水香。香煙不絕。要用黃花八百枚。令人得福。若善男子。現身安隱,求心中所願,無不獲得。若是女人化成男子。能至心一日一夜六時行道誦持之者。一劫二劫之罪永不入惡趣。要用春秋涼時三月四月八月九月觀虛空藏菩薩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35

帖子

13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4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8: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No. 405   虛空藏

                   No. 405   虛空藏菩薩經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佉羅底翅山。依牟尼仙所住之處。與無量大比丘眾。復與無量無邊阿僧祇恒河沙數菩薩摩訶薩俱。皆從他方異佛剎來。爾時世尊。欲為大眾說四辯才三明梵行住破惡業障陀羅尼經。爾時西方過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一切香集依其中眾生成就五濁。彼國有佛。名勝華敷藏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今正為諸大眾轉妙法輪。彼有菩薩摩訶薩。名虛空藏。已從彼佛聞深妙法得諸禪定。時彼菩薩見於他方無量無邊阿僧祇數諸大菩薩。身昇虛空往詣東方。又復遙見東方世界有大光明。即便往詣勝華敷藏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見他方無量無邊阿僧祇數諸大菩薩。身昇虛空往詣東方。又復遙見東方世界有大光明。以何因緣而有斯事。唯願為我具解說之。
    時勝華敷藏佛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東方去此過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曰娑婆。其中眾生成就五濁。彼國有佛。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者在於佉羅底翅山。依牟尼仙所住之處。為令法流不斷絕故。為令三寶常住世故。為降諸魔建法幢故。為閉生死開般涅槃故。為諸菩薩及以聲聞諸來大眾。欲說四辯才三明梵行住破惡業障陀羅尼經故。欲令十方諸佛剎土一切菩薩。從歡喜地乃至補處。住不共法不隨他信。善於方便具無礙辯。如此大士悉雲集故。是以彼佛放斯光明。其諸菩薩見此光已。乘虛而往至彼惡世。為諸眾生說破惡業障陀羅尼。彼佛國土亦具五濁。與此世界等無有異。汝今應往娑婆世界。禮拜供養聽受正法。并為彼國諸惡眾生。說破惡業障陀羅尼。

    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聞佛語已歡喜踊躍。與八十億菩薩。同時發聲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渴仰欲見彼佛今當承佛威神詣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禮覲供養聽受正法。亦為彼國諸惡眾生。說破惡業障陀羅尼。時勝華敷藏佛答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汝自知時。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與八十億菩薩俱頂禮佛足。身昇虛空詣娑婆世界。爾時西方有如意寶珠光現。以無量釋迦毘楞伽寶而為圍遶。其珠光明。蔽於一切人天八部聲聞菩薩日月星辰地水火風界所有光明。皆不復現。時會大眾,唯睹佛光及以珠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無復餘色唯見虛空。爾時如來光相照曜。時會大眾各不自見。亦不見他。一切諸色,悉滅無餘,不與眼對。不得自身色相形貌。及於所觸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隨所視方,皆悉如是。亦復不見日月星宿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悉皆無有與眼對者。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諸心數法亦無所緣。於我我所無復起相。亦無六入分別之想。不得諸大諸來大眾。唯見佛光及以珠光。其珠純以無量釋迦毘楞伽寶。而為圍遶。於其會中諸大菩薩。位登十住得首楞嚴三昧及一生補處者。見此相已身心安隱不驚不怖所以者何。緣解法相自性真實。及以於如第一義空故。其餘菩薩及聲聞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鳩槃茶餓鬼毘舍遮富單那迦吒富單那人非人等。見此相已。驚怖迷悶其心擾亂。各不相見亦無問處。心自思惟。不知何緣有此異相。亦復不知是誰神力。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梵頂。稽首佛足。長跪合掌而說偈言

 一切法自性  眾生無知者
 繫著於色陰  六情所愚惑
 不見於一陰  推尋求色陰
 於佛法生疑  今會有此人
 願說決定法  為斷諸疑網
 使知彼此岸  逮得虛空忍
 勇健入三昧  身相不可說
 如意大寶珠  常在其頂上
 釋迦毘楞伽  而以圍遶之
 此會諸大士  位皆十地者
 得首楞嚴定  及一生補處
 斯等諸菩薩  悉皆遙見之
 睹此瑞相已  必知勝士來
 禮覲無上尊  因說深妙法
 安慰怖眾生  歸依天人師
 勇猛所行處  教化熟眾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善哉如汝說  定者所行處
 身相不可見  修慧能推求
 此是虛空藏  常所行止處
 無依無戲論  三昧力示現
 眾生著二見  常為所迷惑
 以彼迷惑故  不知彼此岸
 欲離於二見  修不可說行
 速疾得究竟  滿足於諸地 

復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初可說相及攀緣相修六波羅蜜。乃至知於地水火風虛空及識。生滅之相如實之性。復知諸法不可言說。無有自性無生無滅。無有攀緣不動不搖空無所有。一切諸法如是修行。離斷常見不生怖畏。於一切法不起觸想。心無攀緣空無所有。如是修行速疾具足六波羅蜜。更不復住斷常見中。當於如來說此語時。一切大眾見聞覺知。如本色像而於境界不取其相。爾時世尊。即申右手指於西方。而作此言。如斯光瑞。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欲來之相。是菩薩具諸三昧猶如大海。住菩薩戒如須彌山。忍辱之心猶如金剛。精進勇猛猶如疾風。智如虛空慧如恒沙。諸菩薩中如大勝幢。向般涅槃之大導師。善根之地。是貧窮者吉祥之瓶。入闇者日。失道者月。是怖畏者所歸依處。煩惱焦熱甘露之水。善根者杖。般涅槃橋。生天者梯。度生死船。由曠路乘。誹謗惡口熱惱者蓋。降諸外道猶如師子。能淨諸見猶如雨水。破煩惱怨猶如霹靂。毀戒者藥。生善根牙猶若春澤。莊嚴菩薩猶如華鬘。顯善惡行猶如明鏡。無慚愧者上妙衣服。三苦病者之大良醫。是熱渴者明月之珠。疲極者床。具諸三昧猶如日珠。趣菩提路大牛之車。遊禪定者清涼華池。助菩提鬘波羅蜜果。是十地中如意摩尼。是求首楞嚴者波利質多羅樹。伐惡見刀。斷煩惱習猶如金剛。降伏諸魔生諸功德。智慧寶藏。依於一切諸佛功德。是諸緣覺所依窟宅。是聲聞眼生天者眼。行邪道者正直之路。是畜生歸餓鬼之怙。是地獄救。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三世諸佛第一輔臣。能護法城。已具莊嚴十八不共諸佛祕藏。滿足成就佛之智慧。一切人天所應供養。唯除如來餘無及者。汝等大眾。皆應深心恭敬奉迎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力所能。應以妙寶幢幡傘蓋華香瓔珞末香塗香衣服臥具。歌唄讚歎。平治道路種種莊嚴尊重供養。汝等大眾。皆亦應成如是功德器

   爾時大眾。有從座起向虛空藏菩薩所現瑞方。踊躍歡喜顏貌怡悅。端目專注俱共奉迎。餘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天主龍主夜叉主乾闥婆主阿修羅主迦樓羅主緊那羅主摩睺羅伽主五通仙人主。各作是念。我等當辦何等最上最妙供具。而以供養彼大士耶

   爾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以神力變娑婆世界。除眾穢惡及諸丘山瓦礫荊棘坑坎堆阜曠野險隘風塵雲霧。皆悉澄霽。七寶為地平坦如掌。無量眾寶以為林樹。枝葉花果皆以寶成。名華軟草亦復如是。香氣芬烈普熏世界。娑婆界中一切眾生無諸苦患。盲聾瘖啞癃殘百疾一時除愈。其怨惡者咸生慈心。地獄餓鬼諸楚痛聲皆悉休息。飲食衣服莊嚴之具自然豐足。其諸眾生妙色端正支節具足威德第一。除諸結使。心得寂靜於諸善根深生欣樂。以清淨信安住三寶。一切大眾兩手皆有如意摩尼。於其珠內出大光明遍照世界。并奏天樂。雨種種寶雜色寶衣。又雨種種妙莊嚴具。寶鬘寶蓋種種寶器種種天衣金鎖瓔珞真珠瓔珞。青紅赤白雜色蓮華。雨沈水香牛頭栴檀遍滿世界其路兩邊有七寶臺如帝釋殿。又其臺中婇女盈滿。顏貌端嚴猶如魔后。作天伎樂出五音聲。又於佛上有天七寶。大梵王蓋懸處虛空。供養如來。其蓋周圓百千踰闍那。復以寶網羅覆其上。真珠毦帶垂飾四面。蓋中演出種種樂音。清妙和雅超絕人天。一切大地草木叢林華果枝葉。皆出妙聲。宣暢大乘六波羅蜜諸地行法。聞其聲者於無上道皆不退轉。亦有逮得無生忍者

    爾時大眾見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神變奇特。心生歡喜歎未曾有。各作是念。此菩薩摩訶薩。既現如斯大神通力。不久必來至此世界。我等今者當設何座以供待之。當於眾會作此念時。即於佛前有寶蓮華從地踊出。白銀為莖。黃金為葉。金剛為臺。琉璃為實。馬瑙為鬚。梵色寶珠以為鬚本頗梨為蕊。其華縱廣百踰闍那。有八十億諸寶蓮華。周匝圍遶爾時虛空藏菩薩忽然在彼寶蓮華上。結加趺坐。又見頂上如意寶珠。以無量釋迦毘楞伽寶而為圍遶。其八十億菩薩。各各坐餘寶蓮華上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便說偈。問藥王菩薩摩訶薩言

 我自從昔來  見諸菩薩眾
 有來覲世尊  先圍遶恭敬
 頭面接足禮  然後退就坐
 云何此大士  現斯神通力
 不修菩薩儀  而坐寶蓮華 

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此大智慧士  善住深妙法
 不依妄想心  而來見世尊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以偈問

 若不見眾生  及以諸法相
 其心常安住  諸法真實際
 云何而示現  自在神通力
 唯願為演說  除我此疑惑 

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復以偈答

 今此大士夫  勇健入方便
 為熟眾生故  現此神通力
 若不住實際  愚惑諸凡夫
 明智開俗諦  為入真諦故 

   爾時,世尊告藥王菩薩摩訶薩。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一切凡夫眾生。不能思量一須陀洹解脫行處。一切眾生得須陀洹。不能思量一斯陀含解脫行處。一切眾生得斯陀含。不能思量一阿那含解脫行處。一切眾生得阿那含。不能思量一阿羅漢解脫行處。一切眾生得阿羅漢。不能思量一辟支佛解脫行處。一切眾生成辟支佛。不能思量一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菩薩摩訶薩方便行處成熟眾生。一切眾生得般若波羅蜜相應菩薩摩訶薩方便行處成熟眾生。不能測量乃至得無生法忍菩薩摩訶薩舉足下足方便行處及解第一義諦成熟眾生。一切眾生得無生法忍菩薩摩訶薩方便行處及解第一義諦成熟眾生。不能測量得四辯才菩薩摩訶薩舉足下足方便行處及解第一義諦成就眾生。一切眾生得四辯才菩薩摩訶薩方便行處及解第一義諦成熟眾生。不能測量住般若波羅蜜究竟首楞嚴三昧菩薩摩訶薩舉足下足方便行處及解第一義諦成熟眾生。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已無量劫。得無生忍具無礙辯。究竟滿足首楞嚴定。住最上地決定堅固終無傾動。善知眾生深心所行。應睹神變莊嚴之事。又復應見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欲來瑞相。又有見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得離欲地住地入地故。示入無邊空處三昧。於西方沒而來現此。時諸眾生怖畏惑亂。入於俗諦現大莊嚴。為欲成熟諸眾生故。又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若現第一義諦無生莊嚴。諸天及人乃至八地菩薩。皆當迷悶無能見其境界行相。善入如是深妙功德。善男子。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巧方便慧深入一切諸佛法海。離諸疑惑不依他故。智慧善巧。於諸菩薩摩訶薩中。最上幢王。善男子。虛空藏菩薩。是一切眾生生天般涅槃大明導主。能斷一切煩惱心患。善治身毒及四大病。若有眾生起惡邪見。輪迴迷沒生死曠野。無善方便不知生天般涅槃路。若有眾生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歸命。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恭敬禮拜時。虛空藏菩薩觀此眾生心心善根。若見眾生諸見煩惱之所惑亂。若見過去善根種子心所行業。於佛法僧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餘功德隨所堪能。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觀彼眾生隨所應見。於其夢中現種種形。即以方便而為說法。善男子。若有眾生應於寤覺見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於目前見種種形。即以方便開正直道。破諸眾生惡業邪見惡願惡歸惡處惡取。如是計著悉令解脫。身口意業無諸邪曲。趣正直道正業正見正願正歸正處正取。常獲親近諸善知識。速疾捨離臭結煩惱。永免三塗八難之苦。常行善業得自在力。乃至漸漸入深法忍。若諸眾生種種身病。及心狂亂聾盲瘖啞。手足拘躃諸根不具。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歸命。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恭敬禮拜。或從乞藥或願除愈。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隨其願。或現梵天像。或現釋提桓因像。或現毘沙門像。或現四天王像。或現焰摩天像。或現兜率陀天像。或現自在天像。或現大自在天像。或現婆羅門像。或現剎利像。或現長者像。或現居士像。或現大臣官屬像。或現童男童女像。或現父母親屬像。或現執金剛像。或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像。現如是等種種諸像。在於夢者及寤者前。為說病相。并為分別諸藥對治。病狀如此應服此藥。若如是病宜服彼藥。諸眾生等既聞說已。各隨所應而合諸藥。若自無者菩薩悉與。是諸眾生或有一服二服三服眾病皆愈。或有但見所現之身病即除者。如是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若有眾生貧窮困苦欲求大富。欲多誦習欲樂多聞。欲求解脫欲求離欲。欲求禪定欲求名稱。欲得第一欲求善巧。欲得自在欲得端正。欲求好色欲得妙聲。欲求好香欲得上味。欲求好觸欲得飲食。欲求勇健欲得種姓高貴。欲願生男欲願求女。欲得眷屬欲求福德。欲得成就六波羅蜜。欲得巧言。欲求覆護一切眾生。欲得免脫一切牢獄。欲斷一切諸惡律儀。有施心者願建立之。乃至智慧亦復如是。欲得長壽。欲願多財得已能用。欲令慳者能行布施。其毀禁者令堅持戒。若瞋恚者令修忍辱。其懈怠者使住精進。散亂心者教修禪定。其愚癡者令修智慧。不定乘者勸學聲聞。著我眾生教緣覺乘。若有眾生離大慈悲自惜己身捨諸眾生。願離此心生大慈悲不自護身攝取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知彼心已即現方便。令此眾生捨離先心起大慈悲。不護己身不捨眾生。發菩提心住四梵行。若有眾生樂大慈悲。欲求救濟一切眾生。欲願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阿練若處若在林中若於露地。燒堅黑沈水多伽羅香。合掌恭敬向於十方。五體投地至心歸命。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而便說此陀羅尼咒

阿蜜栗舍阿蜜栗舍 迦樓尼迦 遮羅遮羅毘(薄履反下皆同)遮羅珊(素干反)遮羅 迦樓尼迦羅母羅母 母樓(力斗反下同)鞞(步倪反下皆同)迦陀履摩目佉(去佐反)浮樓闍婆(步可反)奈迦樓尼迦真多摩尼富羅耶迦樓尼迦薩埵(都果反下同)舍迷(莫隸反吳音讀)他跛夜 阿若(而夜反)陀梨踣(怖得反下同)鈐(巨耽反下皆同)踣鈐羅底(都履反下同)毘鞞迦鈴臺(徒履反)栗致毘鞞迦鈐迦樓尼迦否(方久反)梨夜鬥磨磨(武佐反)阿奢(始迦反)薩埵跛履 波迦夜阿輸迦(居佐反)伽(巨左反)底 娑婆呵

   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或現天像或示人像。或獐鹿像或為鳥像。或不現形隨彼所應。以諸方便而為說法。化度無量那由他百千眾生。令住聲聞乘辟支佛乘及住大乘。又於少時建立眾生。住於大乘得阿鞞跋致。乃至令得諸深三昧及陀羅尼。滿足十地者。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若人思量乃可能知虛空邊際無能測量。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智慧方便大慈大悲。及三昧力成熟眾生之邊際者。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不可思議功德智慧。善男子。若有眾生心無諂曲。亦不幻偽其心純至。順入正流所見真實。不譏彼闕不自矜高。不卑他人離諸嫉妒。不自顯異矯惑眾人。心本具足。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憐愍此等諸眾生故。以方便智勇猛精進修善方便。除滅此等諸眾生罪。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善根皆悉迴向無上菩提得不退轉。獲大勢力及精進力。為欲滿足六波羅蜜故。常勤修習大慈大悲。乃至究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不可思議功德。勇猛成就一切眾生。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以何因緣。獨其頂上有此殊妙如意寶珠。以無量釋迦毘楞伽寶。而為圍遶。光明顯曜蔽於眾色。不與諸餘菩薩摩訶薩等。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能拔眾生危厄險難。若有眾生犯根本罪應墮惡趣。一切善根皆已燒然。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是大無明邪見黑暗清淨朗日。是滅根本罪者之大良師。能拔疑箭。破善法器能令完全。善男子。若有眾生犯波羅夷。斷善根栽趣向地獄。無所歸依智者所棄。悉能濟拔開示真路。能洒眾生臭惡煩惱令離惡趣。是昇人天解脫者梯。若有眾生貪愚惑亂能令覺悟。瞋恚害心及以癡暗。謗無因果放逸不信不畏未來。貪求無厭極懷嫉妒。具十惡業日夜增長。如此眾生。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能除如上諸重罪業。安處人天解脫之處猶如大車。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是諸天世人所應尊重奉迎供養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犯根本罪波羅夷耶。若有眾生犯斯罪者善根燒然墮於惡趣離安隱處。永失一切天人之樂。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能令此等諸惡眾生。還得具足人天福樂。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善男子。若灌頂剎利王有自在力。犯五根本罪先所修習皆悉燒然。失安隱處遠人天樂墮於惡趣。何等名為五根本罪。善男子。所謂灌頂剎利王。領國土有自在力。取兜婆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是則名犯初根本罪。復次善男子。灌頂剎利王領國土有自在力。毀謗正法。捨聲聞乘辟支佛乘。捨無上乘。又制他人不令修學。是名第二犯根本罪。復次善男子。灌頂剎利王領國土有自在力。若復有人以如來故。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持戒毀戒有戒無戒。脫其袈裟逼令還俗。或加杖捶或復繫縛。或截手足乃至斷命。自作使他造如此惡。是名第三犯根本罪。復次善男子。灌頂剎利王領國土。有自在力作五逆罪。何等為五。一者殺母。二者害父。三者殺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如是五無間罪若犯一者。是則名為犯根本罪。是名第四犯根本罪。復次善男子。灌頂剎利王領國土有自在力。謗無因果不畏未來造十惡業道。亦教他人令行十惡。是名第五犯根本罪。善男子。是名灌頂剎利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則名為犯波羅夷。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墮於惡趣。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為此人故起大慈悲現生邊地。隨所應見現種種形。或沙門像婆羅門像。剎利長者居士等像。而為其說一切種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諸陀羅尼及忍辱地。以如是等種種妙法。而引導之。灌頂剎利既聞法已。心生慚愧極懷怖懼。向說法者發露懺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樂般涅槃樂

    復次善男子。大臣亦有五根本罪犯波羅夷。若有犯者。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墮於惡趣離安隱處。永失一切天人之樂。何等為五。謂彼大臣統理國土依倚王力。取兜婆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是則名犯初根本罪。復次善男子。若彼大臣統理國土依倚王力。破壞村邑城郭國土。或教人破。是名第二犯根本罪。復次善男子。若彼大臣統理國土依倚王力。毀謗正法。捨聲聞乘辟支佛乘。捨無上乘。亦制他人不令修學。是名第三犯根本罪。復次善男子。若彼大臣統理國土依倚王力。若見有人以如來故。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持戒毀戒有戒無戒。脫其袈裟逼令還俗。或加杖捶或復繫縛。或截手足乃至斷命。自作使他造如此惡。是名第四犯根本罪。復次善男子。若彼大臣統理國土依倚王力作五逆罪。何等為五。一者殺母。二者害父。三者殺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如是五無間罪若犯一者。是則名為犯根本罪。是名第五犯根本罪。善男子。是名大臣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則名為犯波羅夷。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墮於惡趣。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為此人故起大慈悲現生邊地。隨所應見現種種形。或沙門像婆羅門像。剎利長者居士等像。而為其說一切種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諸陀羅尼及忍辱地。以如是等種種妙法。而引導之。彼時大臣既聞法已。心生慚愧極懷怖懼。向說法者發露懺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樂般涅槃樂

    復次善男子。聲聞亦有五根本罪犯波羅夷。若有犯者。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墮於惡趣離安隱處失人天樂。何等為五。謂殺生偷盜淫泆妄語出佛身血。善男子。是名聲聞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則名為犯波羅夷。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墮於惡趣。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為此人故起大慈悲現生邊地。隨所應見現種種形。或沙門像婆羅門像。剎利長者居士等像。而為其說一切種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諸陀羅尼及忍辱地。以如是等種種妙法。而引導之。時彼聲聞既聞法已。心生慚愧極懷恐怖。向說法者發露懺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樂般涅槃樂

    復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羅夷。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墮於惡趣離安隱處失人天樂。亦失大乘境界之樂。久在生死離善知識。何等為八。謂彼菩薩宿業因緣生五濁世。有餘善根近善知識。歸趣甚深大乘之法。發無上心智慧微淺\。是初發心菩薩。又從他聞甚深空法讀誦受持。復於少智愚癡人前讀誦解說。餘人聞已驚疑怖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退沒樂聲聞乘。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墮於惡趣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及以大乘境界之樂。壞菩提心。是故菩薩。宜應先知眾生善根及了彼心。隨其所堪次第說法。如入大海漸漸至深。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其所應以種種形現生其土。而為說法令生慚愧。於所犯罪發露懺悔。不墮惡趣增進善根。長養阿耨多羅三貌三菩提心。善男子。又有初發心菩薩犯根本罪畏墮惡趣。聞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願見。欲發露懺悔所犯罪故。於初夜後分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善男子。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其所應現種種形或現自身。或聲聞身。或剎利身婆羅門身。乃至童男童女等身。在彼犯罪初發心菩薩前。教令發露懺悔除罪。以善巧方便。開示甚深無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總持忍辱之地。捨諸惡趣。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羅蜜。得力堅固猶如金剛。乃至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若不現身在其人前教發露者。是初發心菩薩。應於後夜合掌至心而向東方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請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閻浮提。大悲護我。可為我白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願於夢中示我方便。發露懺悔犯根本罪。令得大乘方便智眼。善男子。彼初發心菩薩。即於夢中明相出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其所應而為現身。以諸方便。令彼初發心菩薩發露懺悔。先所犯罪。示方便智。令彼菩薩深懷驚怖。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忘三昧堅住大乘。疾得滿足六波羅蜜。不久成就一切種智。復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語餘人言。汝今不能樂於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羅蜜。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如早發聲聞辟支佛心。速盡生死入般涅槃。餘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二根本重罪

    復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語餘人言。汝今何用受學波羅提木叉。律儀。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先所造作身口意業諸不善行。當得清淨。不受未來諸惡果報。餘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三根本重罪。復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語餘人言。汝今不應聽受讀誦聲聞經典。汝當覆蔽聲聞經典。聲聞法中無大果報。不能斷除結使煩惱。汝當聽受讀誦清淨大乘甚深經典。又能消除諸不善業。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此說已有信受者。二人俱名犯根本罪。餘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四根本重罪。復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欺妄兩舌。希求名稱利養恭敬。讚大乘經為他解說。而語人言。我是善解摩訶衍者。為貪利故。見他解說大乘經典得供養者。憎毀輕疾而自貢高。虛誑妄語得過人法。作此行者離安隱處犯波羅夷。於大乘中為犯最重根本罪也。

    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趣寶洲乘船入海。而於中路自壞其船。沒溺而死不自濟命。豈能得寶。如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乘正信船入於大乘深廣法海。始得入海自壞信船,失智慧命。如是愚癡,初發心菩薩。以嫉妒故,虛誑妄語,得過人法。而犯大乘重根本罪。餘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五根本重罪。
    復次善男子。未來世中。初發心菩薩語在家出家初發心菩薩言。修多羅中甚深空義。及以三昧諸陀羅尼忍辱之地種種莊嚴。是大明智諸菩薩等所可觀行。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又能為他分別演說。我自解了以慈悲故為汝等說。汝等亦當隨所說行。於深妙法而得知見。彼初發心菩薩不作是言。我讀誦思惟從他聞解。而言自得。皆是貪求利養因緣而自衒賣。違負三世諸佛菩薩及眾賢聖。犯於大乘最深重罪。失人天路。尚不能得聲聞辟支佛乘。何由漸進到於大乘。善男子。譬如有人將導眾人遊行曠野。經過叢林極大飢渴。見彼林中有諸美果而棄捨之。取於毒果食已命終。善男子。彼人猶尚不能自濟。況復兼能度於餘人。彼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之。遇善知識發大乘心。而貪利養輕自衒賣。犯重根本罪。違負三世諸佛菩薩。為諸賢聖之所棄捨。墮於惡趣。是故婆羅門剎利毘舍首陀羅。不應親近此惡菩薩。若親近者亦皆得罪。餘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六根本重罪。復次善男子。未來惡世。初發心菩薩造作諸雜旃陀羅行。謂剎利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大臣旃陀羅。大將軍旃陀羅。毘舍旃陀羅。首陀羅旃陀羅。何等名為旃陀羅義。彼謂造作諸惡心業。此惡比丘自言智慧。自恃財寶行於布施。放逸憍慢。瞋嫌憎嫉餘善比丘共相鬥諍。恃王臣力。取善比丘物以奉大臣。大臣得已傳以上王。佛法僧物亦復如是。善男子。王與大臣及惡比丘犯根本罪。餘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七根本重罪。復次善男子。未來惡世。初發心菩薩造作諸雜旃陀羅行。謂剎利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大臣旃陀羅。大將軍旃陀羅。毘舍旃陀羅。首陀羅旃陀羅。此惡比丘恃怙國王及大臣力。自言智慧自恃財寶行於布施。輕戲毀辱諸善比丘鬥諍惱亂。法說非法非法說法。捨正經律顛倒義論。斷學般若離慈悲心。不信如來所說經典巧方便戒。違法立制。令諸清淨善行比丘廢於坐禪讀誦經典。無苦惱者生其苦惱。有苦惱者復令增長。恒懷惡心壞善威儀。行住坐臥無復時節毀禁破戒。實非沙門自言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不解經典為他解說。邀致四眾供養恭敬。善男子。王與大臣及惡比丘犯根本罪。餘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八根本重罪

    善男子。彼善比丘坐禪誦經。皆是佛法出要正因是上福田。又是忍辱三昧法器。能說妙法,成就眾生。破無明黑暗,開世間眼。濟拔眾生煩惱業惡。若彼惱亂故犯重罪。是善男子犯八根本重罪者。未能深入於佛正法。以功德智慧,極微少故。善男子。是初發心菩薩,犯此八根本重罪已。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犯波羅夷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及以大乘境界之樂。壞菩提心,墮於惡趣。輪迴生死,離善知識。

   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現種種形示生其土。或現剎利形。或現婆羅門形。或現聲聞形。或現辟支佛形。乃至童男童女等形。在彼犯罪初發心菩薩前。而為說法。令生慚愧極大驚怖又教發露懺悔除罪。以善巧便。開示甚深無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總持忍辱之地。捨諸惡趣,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精進修行六波羅蜜。得力堅固,猶如金剛。乃至疾得無上菩提。

   又善男子。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若不現身在其人前,教發露者。是初發心菩薩。應於後夜合掌至心,而向東方。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請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閻浮提。大悲護我。可為我白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願於夢中,示我方便。發露懺悔,犯根本罪。令得大乘,方便智眼。善男子。彼初發心菩薩。即於夢中,明星相出[金星]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其所應,而為現身。以諸方便。令彼初發心菩薩,於所犯罪,深懷驚怖。示方便智。令彼菩薩,發露懺悔。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忘三昧堅住大乘。疾得滿足六波羅蜜。不久成就一切種智。

    善男子。彼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勇猛饒益一切眾生故。其頂上得有如此如意寶珠。復以無量百千釋迦毘楞伽寶。而為圍遶。不與一切諸菩薩等。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斯,不可思議方便智慧。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聞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或造形像,或設供養。是人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飢渴之苦。隨壽長短,必無夭橫。

   -----臨命終時。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聞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手足諸根,不能為用。唯餘微識,及身溫暖。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彼眾生所事之神。而現其身。或轉輪聖王身。或提頭賴吒身。或毘沙門身。或毘樓勒迦身。或毘樓博叉身或餘天身。或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在其人前,而說偈言

 四聖諦義  智者應觀  若解了者    能離生死 
  
(-----注解:佛陀在另一经中说,虛空藏菩薩,为一切众生不请而显前之妙师,即是此节 所说的内容
------虛空藏菩薩 又所众生大良福田,为三世诸佛母  能满诸愿大慈大悲虛空藏菩薩)

   善男子。時彼眾生於命臨終。既見其昔所事之神。又聞為說如此要偈。既終之後,不墮惡趣。因斯力故,速免生死。又善男子。若有眾生,心樂佛法。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於其臨終,而現佛形。為說偈言

 佛智真實  度生死海  速求佛智   得盡諸苦 

善男子。時彼眾生得見佛身。又聞此偈至心。觀察。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命終之後,得生淨國。永不更在五濁世界。常獲親近彼佛如來。又聞妙法。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彼眾生臨終之時。應聞妙法及應見僧。亦皆普示。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此不可思議方便智慧

   復次善男子。種種眾生欲得三昧自在之力。應於後夜淨自洗浴著新潔衣。燒堅黑沉水及多伽羅香。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向於東方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名。而作是言。憶持大智虛空藏得大慈悲。唯願施我不忘三昧。即便說此陀羅尼言

   毆(於后反)漏母漏諾踦(去支反)博叉(楚垢反)底(都履反下皆同)隸(吳音讀之下同)娑勿陀邏婆(步可反)[多*頁](都可反)隸奈夜奈夜

摩訶迦樓尼迦 阿[少/兔](奴后反)播閻(市鹽反)婆(薄賀反下閻婆皆同)悉寐(莫履反下皆同)栗底 西伽(巨左反)羅閻婆悉寐栗底跋(薄葛反)闍邏闍婆悉[寐-爿+(怡-台)]栗底盧舍悉[寐-爿+(怡-台)]栗底 阿婆(步可反)遮奈悉[寐-爿+(怡-台)]栗底 浮侈(邪賀反)俱致悉[寐-爿+(怡-台)]栗底 娑婆呵

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令彼人得於三昧自在之力

    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樂欲讀誦種種書論欲伏眾生。所謂彼論。或是佛說。或菩薩說。或聲聞說。或世人說。是人應於後夜淨自洗浴著新潔衣。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向於東方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而便誦此陀羅尼咒

阿禰(奴履反)邏闍鞞 (步倪反下皆同)鈐(巨耽反)浮娑闍鞞耶婆奈闍鞞 博廁(初器反)娑迷(莫隸反吳音讀之)波吒(張伽反)邏闍鞞 他奈婆邏鞞 薩(始達反)多羅伽(已佐反)邏泥(奴帝反)休磨(武佐反下皆同)休磨 摩訶伽樓尼迦 娑婆呵

    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令彼人得於憶持不忘之力

    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入大海。欲為商賈。欲服湯藥而求力驗。欲脫繫縛。欲脫枷鎖。欲求免脫輸送財物。若愛別離。若怨憎會。欲避水火。欲避盜賊\。欲避師子。欲避虎狼毒蛇之難。欲免疾病飢渴之患。欲求尊位。有如是等諸所求欲。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恭敬供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皆令滿願

   復次善男子。若有王子貪樂王位。欲希灌頂得自在力。應於後夜淨自洗浴著新潔衣。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向於東方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而便誦此陀羅尼咒

  0000  阿禰(奴履反)邏闍鞞(步倪反下皆同)鈐(巨耽切)浮沙闍鞞耶婆奈闍鞞 博廁(初器反)婆迷(莫隸反吳音讀之)波吒(張伽反)邏闍鞞 他奈婆邏鞞 薩(始達反)多邏伽(已佐反)邏泥(奴帝反)

    休磨(武佐反下同)休磨摩訶迦樓尼迦 娑婆呵

   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皆令彼人得滿所願

   復次善男子。若有婆羅門眾。願樂欲得大婆羅門處。復有眾生求長者處。或居士處或工巧處。或多聞處或威力處。或思惟處或解脫處。應於後夜淨自洗浴著新潔衣。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向於東方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而作是言。唯願施我大慈悲力。令我所求疾得滿足。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以淨天耳聞彼請已。隨其所應現種種形而為說法。令彼所願皆得滿足。

     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不可思議方便智慧。久已得入佛功德海。善男子。大海之水乃可有人能知滴數。無能測量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巧方便智成就眾生之限數也。又善男子。虛空之量尚可得知。無有能知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所可成熟種種眾生及其變化。或作佛形或菩薩形。辟支佛形或聲聞形婆羅門形。或童男童女形。乃至人非人等形。各隨所應或令目睹或使夢見。

    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唯除最後極微一息。先造惡業,燒諸善根,當墮惡趣。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皆能拔濟,令得安立天人之路。如斯等事之邊際者。

    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此不可思議巧方便者。佛功德海久已得入。
    此善男子,以此緣故,頂上得有-----如意寶珠。以百千釋迦毘楞伽寶。而為圍遶。有大光明。當於如來說此法時。一切大眾咸生奇特歎未曾有。皆悉合掌。向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此世界,具於五濁眾生愚暗。

    云何世尊。能於其中施作佛事。爾時世尊。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見虛空。無有貪欲無瞋無癡自性清淨。風塵暗障以為不淨。既澄朗已,即見日月星辰。及知剎那羅婆時數。善男子。如來久於第一義空,已得自在。見一切法,無有貪欲瞋恚愚癡。無縛無解,自性清淨。但以眾生,客塵煩惱之所覆障。不能覺悟。如來慈悲,為此等故方便說法。而為除斷客塵煩惱。開其智眼。使見如來淨日照明。現在獲睹甚深妙法四念處法。乃至八聖道法。令諸眾生建立安住。又令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大慈悲。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成一切種智。善男子。如來出世,則能成熟諸菩薩眾。及以緣覺聲聞之眾。

    善男子。今是虛空為倚於眼。為倚眼識。為倚眼觸而得住耶。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為是內起眼觸之緣生, 彼三受而倚空耶。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佛言。善男子。眾生今者為倚於空。為是虛空倚於眾生。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各各相倚互作境界。又復各各不為境界。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皆悉虛假。一切諸法皆依於如及以實際。世尊。猶如虛空無壞無成。無憶想分別。無動無搖無愛無憎。無牙無種子。無果無業無報離於文字。世尊。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菩薩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諸法之性得無生忍。

      爾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說陀羅尼言

   阿[少/兔](奴侯反)柰阿婢(夫者反)婆(薄賀反)邏闍(市夜反)摩(莫可反)[少/兔](奴后反)叉夜 視柰視柰 闍柰毘(夫尼反)磨(武佐反下皆同)牟尼呵羅阿柰夜 頗邏(力可反下同)臼呵(乎賀反)揭(巨謁反)婆禰(奴履反)婆(薄賀反)藪毘(薄履反下同)毘柰夜 藪舍舍婆 舍柰磨舍柰[多*頁](都可反下皆同)他(吐賀反)磨柰末兜梵(扶豔反)毘沙(所賀反)舍磨支[多*頁]奈枳(已紙反)黎舍菴(於甘反)復(扶豆反)僧輸沙(疏馬反)泥(奴帝反)娑婆呵
  
    爾時世尊。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汝今說此無盡降伏師子奮迅陀羅尼。一切眾生臨命終時最後神識。有重煩惱障及重惡業。此陀羅尼悉能燒然。令得往生清淨佛國。善男子。汝今善能以此成熟無量眾生。又能成熟無量佛剎村園城邑一切眾生。又隨所應現種種形。又隨其根說種種法。或為演說大乘經典。開深法門。若沙門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剎利旃陀羅。毘舍旃陀羅。首陀羅旃陀羅。此諸人等。所犯重罪以因汝故悉得燒然。今於善法建立增長。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眾生諸貪諍  皆因諸根起
 若能攝諸根  疾得於解脫 

    爾時如來說此經已。有十千人天得無生法忍。無量人天得諸三昧。又無量人天得陀羅尼。又無量人天逮得忍辱。又無量人天於十地中各得增進。爾時世尊。告阿難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等應當恭敬奉持此經。爾時阿難及彌勒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妙經典,我已受持。當何名此經。佛言。善男子。此經名懺悔盡一切罪陀羅尼經。亦名不可思議方便智救濟一切眾生經。亦名能滿一切眾生,所願如如意寶珠經。亦名虛空藏菩薩經。如是奉持。阿難當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無量百千阿僧祇劫。修行六波羅蜜。於十方世界一切佛所。種種供養。乃至滿無量阿僧祇恒河沙劫。不如有人,讀誦書寫,為人解說虛空藏菩薩經。及持名號。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算數譬類,所不能知。爾時,阿難及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當如是奉持。時諸大眾。聞佛所說。歡喜踊躍。以諸供具。供養於佛虛空藏菩薩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6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学同修

积分
210
发表于 2016-3-1 08: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虚空藏菩萨利益人道不思议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69

帖子

9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228
发表于 2016-3-5 15:5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生如来,虚空藏菩萨,多闻天王,大吉祥天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7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28
发表于 2020-11-8 20: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虚空藏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3 17:5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