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40|回复: 0

阿罗汉绝无恐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1
发表于 2008-12-27 18: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0-9 20:15 编辑

阿罗汉绝无恐惧
  断尽一切爱欲等思惑烦恼的漏尽阿罗汉、见谛之离欲圣者阿那含乃至未见谛之离欲凡夫,皆于“醉象”等毫无恐惧,乃至绝无可能有如**的邪见信徒所说的“所以在突然遭遇(“醉象”等)危险的情况下,可能因为余习的原因而显现出‘恐惧’的样子”之事,这种基本佛理遍布佛陀经律到处都是,可惜,因邪见遮蔽慧眼,**的诸多邪见信徒竟因“选择性眼盲”而毫无所见。
  一、阿罗汉绝无恐惧
  断尽一切爱欲等思惑烦恼的漏尽阿罗汉是完全降服、断除并远离了恐怖、恐惧与害怕等思惑烦恼的圣者,在任何情况下,甚至面对死亡,阿罗汉都是毫无恐惧的。而**的邪见信徒们却诽谤说阿罗汉还会恐惧、害怕象、蛇、狮、虎等动物,这是纯粹的邪说。要知道,“于福田所(注:佛法僧三宝)生一恶念。由是因缘堕大地狱受种种苦。”(《大般涅槃经》)
  在佛经中,佛陀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宣说阿罗汉毫无恐怖之事。比如:
  “漏尽比丘(阿罗汉),不可能行怖畏道”(《阿含经》)
  “漏尽阿罗汉终不恐惧。”(《阿含经》)
  “其心无所依(执),他莫能恐怖。”(《阿含经》)
  “不执着故,无有恐怖。无有恐怖故,唯独般涅槃。”(《阿含经》)
  “佛在阿耨达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斯是罗汉。三达、六通神足自在。心无所畏。”(《阿含经》)
  “一切有漏尽,世间之第一。不动无所畏,不复受后身。”(《律》)
  “是故(佛)以种种问难怖之。若不怖者。是爱尽比丘(阿罗汉)。如霹雳着身。亦无恐怖。若有恐怖。则非阿罗汉。若不恐怖。一毛不竖。如师子王。”(《律》)
  “世尊告诸比丘。世间有此二人。若见雷电霹雳。无有恐怖。云何为二人。兽王师子.漏尽阿罗汉。是谓。比丘。有此二人在于世间。若见雷电霹雳。不怀恐怖。是故。诸比丘。当学漏尽阿罗汉。”(《阿含经》)
  另外,14楼所举的阿罗汉于毒蛇乃至死亡毫无恐惧的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这段经文记说的是一位名叫优波先那的阿罗汉是如何毫无恐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毒蛇与死亡的:
  “时有比丘名优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冢间,蛇头岩下迦陵伽行处。时尊者优波先那,独一于内坐禅,时有恶毒蛇,长尺许,于上石间堕优波先那身上。优波先那唤舍利弗,语诸比丘:‘毒蛇堕我身上,我身中毒。汝等驶来,扶持我身出置于外,莫令于内身坏,碎如糠糟聚’。时尊者舍利弗,于近处住一树下,闻优波先那语,即诣优波先那所,语优波先那言:‘我今观汝色貌、诸根不异于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坏,如糠糟聚,竟为云何’?优波先那诸舍利弗言:‘若当有言: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是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是我、我所;色阴,色阴是我、我所,受、想、行、识阴,受、想、行、识阴是我、我所者,面色诸根,应有变异。我今不尔,眼非我、我所,乃至识阴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诸根无有变异’。舍利弗言:‘如是,优波先那!汝若长夜离我、我所、我慢、系着、使,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不复起,云何面色、诸根当有变异’!时舍利弗即周匝扶持优波先那身,出于窟外。优波先那身,中毒碎坏,如聚糠糟。”(《杂阿含经》)
  二、见谛之离欲圣者阿那含乃至未见谛之离欲凡夫皆于“醉象”等毫无恐惧
  其实,绝非漏尽阿罗汉方能于“醉象”之类毫无恐惧,任何离欲众生于此皆同:见谛之离欲圣者阿那含乃至未见谛之离欲凡夫皆于“醉象”等毫无恐惧,这也是佛陀在经律中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宣说的。比如:
  “爱欲生畏。无所爱欲者。云何无所爱欲。阿那含阿罗汉者。别二人者无忧无畏。何以故。已离诸忧无所畏难。”(《出曜经》)
  “心离爱欲无恶梦想。离一切有生死恐怖。行如是者。是为第三阿那含人。”(《大般泥洹经》)
  “时魔波旬与大眷属甚可畏惧。不顺仁义所作大非。兴反逆事。不可见闻。不怙道德。各执兵仗称呌大呼。扬其音声惊动三界(注:此等恐怖比之“醉象”如何?)。假使凡夫未离欲者。得闻此音辄当沸血从面孔出。或恐怖死。”(《大宝积经》)
  “恐怖林者。未离欲人入此林中衣毛皆竖。是故名曰恐怖林也。”(《律》)
  “时诸比丘患蛇入屋。未离欲比丘恐怖。佛言听惊。若以筒盛若以绳系弃之。而彼不解绳便置地蛇遂死。佛言。不应不解应解。时诸比丘患鼠入屋。未离欲比丘皆惊畏。佛言。应惊令出。若作鼠槛盛出弃之。竟不出置槛内即死。佛言。应出之不应不出。尔时诸比丘患蝎蜈蚣蚰蜒入屋。未离欲比丘惊畏。佛言。若以弊物若泥团若扫帚盛裹弃之。而不解放便死。佛言。不应不解放应解放。”“时诸比丘露地经行。有蛇蝎蜈蚣百足。未离欲比丘见恐怖。”(《律》)
  “时有龙女信心纯善。其子不信不依法律。其母遂便劝令听法。子今宜去于圣者边听闻正法令汝获福。其子不变本形而去至诵经处。少年比丘见之惊怖便唱长腰长腰。其余比丘未离欲者皆生恐怖。”(《律部》)
  “时难提比丘闻魔赞已悔恨即灭。便作是念。我今获大功德度不度者。即复持刀入园中而问言。谁未度者我今欲度之。时有未离欲比丘。见勿力伽难提比丘甚大怖惧毛竖。勿力伽难提见已语诸比丘言。汝等勿惧诸根未熟未任受化。须待成熟当来相化。其中比丘欲爱尽者。见勿力伽难提心不怖惧身毛不竖。时勿力伽难提比丘或日杀一比丘或杀二三四五乃至六十人。”(《律》)
  由此可见,离欲圣者阿那含、离欲凡夫、离欲外道等尚且于“醉象”等毫无恐惧,断尽一切爱欲等思惑烦恼的漏尽阿罗汉又如何会有恐惧呢?!

  三、揭破以讹传讹之所谓“经文” 

 佛经在诵持传承、写作编辑、翻译校对等过程中,难免会有意无意地产生误译乃至讹传等诸多错谬,甚至出现诸多“伪经”的流传,此乃不争的事实。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说:“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可见,时下所谓的“经文”中将会有多少诽谤三宝、破坏佛法之谬见、邪见,而于此“伪经”或谬误讹传之所谓“经文”,若不具正见法眼的愚痴凡夫自然极难分辨正邪、真伪,被邪见遮蔽法眼的邪教信徒就更无辨别之可能,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时至今日,几近月余,**的诸多邪见信徒所举阿罗汉亦有恐惧的所谓“经文”唯有一条(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所谓“经”中辗转相传者只能算“一条”),出现在两部所谓的“佛经”之中。
  其一出现在讹传遍布、错漏百出的所谓“佛经”《大方便佛报恩经》之中,诽谤阿罗汉还会恐惧“醉象”的所谓“经文”如下:“尔时阿阇世王。即放五百醉象。奔逸搪揬。树木摧折墙壁崩倒。哮吓大吼向于如来。时五百阿罗汉。皆大恐怖。踊在空中。徘徊佛上。”
  这部所谓的《大方便佛报恩经》是谁译的呢?“失译人名”。又是由谁“如是我闻”诵出的呢?是由打着阿难尊者旗号的人编造出来的,不仅冒(盗)用阿难尊者之名,且有栽赃阿难尊者之实。
  我实在没有兴趣一一剖析该“经”到底都错在哪了,这也与本主题无关。不过,我们倒是可以简单举一例看看该“经”是如何错谬百出的。该“经”如是开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万八千人俱。皆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摩诃那伽心得自在。其名曰摩诃迦叶。须菩提。憍陈如。离越多诃多。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毕陵伽婆蹉。舍利弗。摩诃迦旃延。阿难。罗睺罗等。”
  佛陀在世时阿难尊者得“不受后有”的漏尽阿罗汉?!该“经”编造者竟然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连佛理都算不上的基本事实都搞错,该“经”中又该有多少谬误与讹传呢,还请无尽灯论坛的诸位友人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吧。
  诽谤阿罗汉还会恐惧“醉象”这件事,辗转讹传的还有一条,却是出现在甚至连佛经都算不上的《法句譬喻经》中。为什么说它根本不是佛经呢?这在几个月前悲智的一篇帖子(21题之第8条)中早有说明,我都懒得再去进行什么详细剖析了,还是自己去认真看看吧:
  **的邪见信徒们与其它邪教信徒确实都有同一个特征——“选择性眼盲”:阿罗汉无有恐惧的佛语在佛陀经律中可谓无处不在,他们却看不见哪怕其中一条,而唯有的一条诽谤阿罗汉的讹传却被不辨正邪地认假为真,入了这些邪见众生的“盲眼”,且当作救命稻草般紧紧抓住不放,乃至不惜造地狱业到处反复转帖,以讹传讹。多转帖一次,也就多造一次诽谤阿罗汉之地狱罪业,真乃既可悲又可怜悯者。当我反复问“除了上面引用的一条所谓的‘经文’外,还有没有其他经律的证据啊?”时,我那多次问话就像隐身了一样,原来**的信徒们再一次使用了“选择性眼盲”这一“法宝”。
  太多太多邪教的信徒在说: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每每算错,那是因为我们学习的是高等数学。真诚奉劝诽谤了阿罗汉的朋友们,若畏惧因果,当速远离邪教,志诚忏悔;若不畏惧因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5 23:23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