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11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她爱子女,爱丈夫,对朋友很好。不幸却因爲生活太贵族化太洋化而罹此绝症。 <BR/><BR/>我很爲她难过,我知道人力已经没有太多作用,只有超自然的力量才可以救得了她,于是我写了一封英文信给她,我寄给她一张观音菩萨圣像,我爲她祈求观音菩萨拯救她,也劝她学习持念观音菩萨名号和大悲咒,我在这长达五页打字纸的英文信内,详细地、恳切地、劝她将绝望悲哀化爲力量,一面自求多福,极力争取生存下去,一面也把她的温暖带给不幸的人,帮助贫穷无援的老弱妇孺,拯助孤儿、济助苦难。这样,她必会快乐一点,被很多人所关怀敬爱。而且,她这样效法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将会种下善因,菩萨必会怜悯她,保佑她使她渐渐痊愈。 <BR/> <BR/>“勇敢地活下去!”我这样写道:“不要再恐惧死亡!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转位,并不是生命的终结,死亡只不过是一次生命的蜕变!多信任观音菩萨吧!多行善吧1那样就会觉得生命更有意义而且更充满慈悲的爱和无穷的希望!多多量力帮助比你更不幸的、比你更悲惨的贫穷孤苦之人吧!人的价值不是在于获得多少,而是在于布施多少1请信任佛陀和观音菩萨吧!你的布施善举会种下善因,使你将来得到善福,即使你这一生的身体疾病不幸不治,你也会得到观音菩萨的接引而不再痛苦,也会获得更美的新生命!而你的癌症,实际上也会获得观音菩萨的保佑而不再复发,你不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死去的,一定不会!你必须恢复你的强烈的求生意志,虔诚勤念观音菩萨,他一定会保佑你康复的!我也爲你祈求着!” <BR/> <BR/>我在每晚的晚课祈祷之中,都没有忘记也爲这位素昧平生的女子祈求观音菩萨,我每晚代爲祈求的名字有好几十人,而且越来越多了。 <BR/> <BR/>两星期以后,我收到了L女士的英文回信,她说她被我的回信感动得哭了,她说她周围的朋友虽多,却没有几个人能这样真正关心她,她说医生宣布她只有两三个月可活,她曾想过自杀,她太痛苦了。她说没想到我只凭一张照片,就都能看出她的一切,每一句都准确,也都深深令她感动。她说她在极端绝望中获得了我爲她请的观音菩萨圣像,使她感到重新获得希望,她好象获得了再生,她说她一生从不轻易流泪,可是看完我的信,她哭了又哭,而且心中産生了新希望,振作了起来,她决定接受我的建议,从今以后,笃信观音菩萨,勇敢地活下去,尽力布施,济助不幸的人群,在经济上,她是做得到的,她不再恐惧死亡了,她将会勇敢地活下去…… <BR/> <BR/>这一次,轮到我热泪盈眶了,我没期望到我那麽朴拙文字的一封信会鼓舞这一位癌症垂危的人。这个女子是本性善良的,只是在名利圈中太久,她的本性给名利和物质享受熏染太多了,现在她能重新找到她自己的本性,而且恢复了挣扎奋斗求生的勇气,多麽令我感动啊! <BR/> <BR/>“感谢观音菩萨!真是感谢观音菩萨!”我这样再写信给她:“我希望你在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轮之中,鼓起勇气来,不但是爲了你自己而活下去,也是爲了苦难不幸的人活下去1你不但要鼓励你自己,也必须鼓励比你更不幸的人!” <BR/> <BR/>她的再来信,显示着更加积极的人生观,她说:“感谢你,更感谢观音菩萨,让我重振奋斗的勇气!我的健康,似乎是渐渐好一些了,每一次我感觉孤独、悲哀和绝望,我就会重新在细读你的信,而且我会向观音菩萨祈求!我现在感觉到好得多了,我觉得我在逐渐复原之中…… <BR/> <BR/>差不多隔了一年后的现在,L女士仍然保持着与我的通信,每一次都有报告她的健康改善,使我感到安慰。从朋友方面知道,L女士已经重活跃于香港的上流社交圈,所不同的是,她现在积极地参加慈善工作,她慷慨地捐救济不幸的贫病老弱,她去探访孤儿院,捐钱又送给他们食物和玩具,她去慰问孤苦无助的老人,洗尽铅华的她,永远给予不幸的人群一个慈悲友爱的微笑。 <BR/> <BR/>“我有生以来,从未这样快乐过!”她写信给我说:“我的残生,是观音菩萨赐给我的,菩萨救我再生,救我脱出苦厄,医生说我的复原是一个无法解释的奇迹,他们说我不会再复发癌症了!我多麽感谢观音菩萨,我多麽感谢观音菩萨不但救了我的命,医好了我的癌症,而且教我学习做一个真正的人!使我知道人生的真理和真正的意义,我感觉到人生值得再活下去,培德兄弟,我心中充满希望和光明,我会继续尽我的力量,把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带给苦难的人们……” <BR/> <BR/>L女士仍然活着,而且生活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有意义,她从一个女企业家转变爲一位慈善家,她从一个绝望的癌症病人成爲一个逐渐康复的人,她从华贵夫人的形象,转变爲朴实可 的充满温暖的一位家庭主妇,从一位上流社交界的名嫒变爲孤儿们的姨姨,她完全忘记了自己。 <BR/> <BR/>这不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神力奇迹之一麽? <BR/> <BR/>我在感动之余,仍然时常爲她向观音菩萨祷拜,我深深爲这位从未见过面的姊姊祝福。<BR/><BR/>-----------------------------------------------------------------------------------------------------------------------<BR/><BR/>他们认为冯冯那么有名,一定是亿万文豪了。他们从大量倾销的盗印本认识了我,纷纷来信要求我予以服务,看病、问吉凶什么都有;他们都不付给我任何酬劳,甚至也不付邮资。这样的来信,平均每天收到八十至一百封左右,我是光拆阅都来不及,休说一一回复了。我一天最多只能回复 二十多封信,那也用掉二三十元加币了。我已毫无收入,怎能再支持下去?就是不吃不用,也无法支付每月上千元加币的邮资呀! <BR/> <BR/><BR/>我在天华月刊和其它报刊都多次刊登了启事,呼吁读者别再来信要求我服务;但是他们不管,仍然是写信来。尤其是马来西亚的人,他们来信最多;要求也最多;往往把一家十几口的照片寄来,要求为每人看病占卜,还要求用航空挂号寄还照片;他们百分之九十九是不付邮资的,休说服务费。台湾香港美国的人还好一点,有些人不付钱,也有人热心地帮助我一点钱;不过,无论如何,都是入不敷出。信航空是一元一封,过重就是将近二元或三元,每天全部回信则至少需款一百加币,和二十四小时不食不眠的不停写信,我哪有这么多钱和精神时间呢? <BR/> <BR/><BR/>我是被虚名所累,更被盗印者所害惨了。盗印版在南洋销售最多,引起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岛各地很多人来信。那边的人很奇怪,他们很重视照片,例必寄航挂来,又例必要求我以挂号快信回复。他们既不付钱,又诸多要求,真是太不合理。每天收到的信有半数是南洋寄来的,电话也是一 半是马来西亚打来的。很多人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开口就叫:「冯冯!我要你替一个朋友看病!」「看他是不是着了降头!」这些读者烦扰我,日以继夜地,扰得我无法专心作曲,至于金钱的损失, <BR/> <BR/><BR/>那已是余事了。没有人尊重我的时间与我的健康,人人都只知要求我救治他,却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我。我睡眠的时间都列为奢侈享受,我一天只有三小时睡眠,二十个小时都在应酬求助的电话与信件和不速之客,难道我是铁铸的铁人?我累得病倒了多次,没有人关心,病中也还是有人来找服务;告诉他们我已病了,他们不相信,也没一句问候,只有自私地要求我服务他们!我有时候会难过得哭起来。有一次,我躲到朋友家中去养病两天,希望安睡,半夜里也有人驾车找到了;硬要我上车去陪她去医院帮助她的病亲,我发着高烧,她居然不相信,也不关心!这就是众生! <BR/> <BR/>我已经深受其苦,我已经知道我错了,我当初不该以「天眼服务」姿态出现,后遗症现在弄得这样严重日益恶化!使我在时间、精神、经济,一切都破产透支了,我努力去闭关,可是再也关不上这道大门。函电访客,像洪水般冲来,我再也关不上大门了!我还不得诉苦,一写文章诉苦,就有人来信指责我没有修养!<BR/><BR/><BR/>-----------------------------------------------------------------------------------------------------------------------<BR/><BR/><BR/>冯冯居士简介 <BR/> <BR/>本名张志雄的冯冯,又名冯培德,旅居加拿大的佛法修行者。1945年出生于广东,父亲为乌克兰军官,母亲则是广西壮族人。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涯,一切凭着自力更生在香港与台湾两地成长。 <BR/> <BR/>冯冯以其生具天赋,并以长期刻苦自修,通晓十种语言,16岁时,即以法文创作短篇小说《水牛》而开始在国际文坛崭露头角。两年后,以其完成的长篇小说《微曦》而荣膺国际青年商会举办的首屈『十大杰出青年奖』。 <BR/> <BR/>在佛教创作方面,陆续著有《夜半钟声》、《禅定天眼通的实验》、《天眼、法眼、慧眼的追寻》、《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空虚的云》、《从巴西来的小男孩》等书,在台湾、香港、东南亚、北美、等地影响很大。 <BR/> <BR/>后以素人身份从事音乐创作也获得相当成功,被世界极的不少音乐大师们誉为二十世纪最后的音乐作曲天才,获得卡尔诃音乐学院颁发的作曲家博士学位及美国荣誉公民。总之,冯冯居士凭着自修,而在文坛、乐坛、画坛、宗教界、甚至折纸艺术都拥有响叮当的名声;虽如此,却又从不贪恋名利、不依附权势及富贵,人格高尚,其大半生涯中,始终都过着隐居、独身与清心修行的简单知足生活。<BR/><BR/>-----------------------------------------------------------------------------------------------------------------------<BR/><BR/>成名50年代 馮馮辭世 遺願版稅回饋佛界<BR/><BR/>民國50年代重要作家作家馮馮於4月18日過世,享年76歲。馮馮對年輕讀者來說是陌生的名字,但他曾是曾聲震四方的作家。民國53年,他以小說「微曦四部曲」(皇冠)得到多方讚譽,而榮獲第一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獎,皇冠出版創辦人平鑫濤稱之為「天才、奇才、鬼才」。<BR/><BR/>馮馮一生神祕而傳奇,連最早出版他作品的平鑫濤都只知他叫「馮馮」,不知全名叫張志雄。2003年,馮馮的回憶錄「霧航」(文史哲)出版,讀者才可窺知他的曲折生平。出生於廣州的馮馮,隨海軍輾轉來台,由於他常寄信給母親,竟被誤認為匪諜,監禁了4、5年,馮馮後來又被以精神失常開除軍籍;獲得自由後,他只好自力更生,在火車站、公園、街頭流浪,做苦工、做擦鞋童,在如此顛沛的生活裡,馮馮勤於自修英文,曾考取編譯人員 <BR/> <BR/>中的榜首。 <BR/> <BR/><BR/>這位「擦鞋童」還會寫小說,平鑫濤曾在文章裡描述,民國52年的某個下午,有個方臉大眼,皮膚白皙,舉止斯文的年輕人,用布袋背了好幾疊厚厚的稿紙到他家,這就是馮馮與他的百萬字小說「微曦四部曲」,出版後意外暢銷,後來他陸續推出「昨夜星辰」、「紫色北極光」、「紫楓」(皆為皇冠)、「空虛的雲」(天華)。<BR/><BR/>精通9國語言馮馮因緣際會移民加拿大,從此潛心向佛,信眾敬稱他為「馮馮居士」。在「霧航」一書裡,馮馮形容自己「一生都像在濃霧中航行」。作家季季與馮馮同為皇冠第一代簽約作家,她印象裡的馮馮脾氣好,永遠帶著笑容。<BR/><BR/>文史哲出版社社長彭正雄形容馮馮非常慈祥,樂於為身邊人解憂釋疑,不喜麻煩別人,幾十年來都單身自立。彭正雄表示,馮馮遺願裡交代,希望以他最後積蓄成立紀念館與基金會,並將書籍版稅都回饋給佛界。馮馮告別式將於5月9日下午2點在第二殯儀館舉行;5月10日上午10點半在師大路的師大禮居舉行音樂追思會,將播放馮馮創作的音樂曲目,悼念這位長者。<BR/><BR/>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0070424,00.html<BR/><BR/>永遠緬懷﹑悼念和祝福馮馮居士, 請尊敬愛戴馮馮居士的朋友﹐為馮馮居士祝福吧﹗<B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