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43|回复: 0

[转帖]南怀瑾序普庵禅师传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3

主题

1772

帖子

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

积分
33891
发表于 2007-4-21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22 08:39 编辑

<>南怀瑾序普庵禅师传记 <BR>为周勋男叙印普庵禅师咒及记传 <BR>作者:南怀瑾    文章来源:佛网   <BR> </P>
<>  神通不是道,得道者未必皆有神通。道为形而上而超然于心物内外,亦通入于内外心物之总体也。神通者,不离于遍心物内外之表;故道为根本,神而通之则为外用者。迷于外用而不知归元,则离道益日远矣。是故古之得道者,未必皆为神通,即或有之,设以神通示现而使世人惑乱于神通而为道者,过莫大焉。故佛之遗教,大小乘之戒范,绝不言以神通为教化者;即此之故,益恐善世之正教而惑乱于神通,有失其正法眼藏也。</P>
<>  咒语不是道,但不失为万法中之一方便法门。梵文称咒语为陀罗尼,译为总持之意;总持者,即为归纳多义而为简易符咒之谓也。故佛之密教曰:“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佛语诚言,义至显矣,其奈世智者终不能通明其真诠乎?临济禅师有言:“一语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具三要义。”可为旋陀罗尼之总论者矣!然世智者尤不能通而明也。</P>
<>  经言:“八地菩萨,皆能自说陀罗尼。”然此亦为半提之教也。修证而登于第八不动地者,岂只能自说陀罗尼,即其语默动静之间,无一而非陀罗尼,何独喁喁于咒语云何哉!</P>
<>  中土禅宗秉承佛之心法,以不立文字言语见传于世,尤不以标奇立异之神通末术为尚。然传习至于唐宋之间,适当衰乱之世,即有如普庵印肃、灵隐道济、济公之俦者出,独以神通咒语见称于世者,岂非祖师衣钵之骈拇指乎?其然,其不然耶?盖叔季受乱之际,人多失其正知正见,不示以道之末而难以见于善世之道者;故如佛图澄辈,初皆以神通示现以拨乱而返之于正也。以此观之,普庵、道济之功,实亦翼道之圣者,何足非矣。</P>
<>  惟世传普庵传记所载之迹,有背于佛法慈悲喜舍之旨者颇多,要皆为世俗误传讹语执偏之辞,杂以见浊相争胜负之言,不足为信,不尽为实也,学者须自知之,则不为辞害义矣。</P>
<>  今因门人周勋男远道寄书,自言将发心重印普庵禅师旧传之事迹并及其咒文,促余一言以坚其志云云。时余适奔波行役于海外,久矣不事笔墨,但因其所请而勉为书数行,而述自知于其端,聊以酬其所望者。诚语无伦次,但塞责耳!所谓陀罗尼者,即非陀罗尼,是名陀罗尼。其此之谓乎否耳!</P>
<>  中华民国七十七年——一九八八七月——之抄 南怀瑾寄记于香江之滨<BR> <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20:1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