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01|回复: 5

万里无云 - 中。。国女子重走玄奘取经路,中。。国佛教徒不能不读的精彩游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主题

7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278
发表于 2007-3-30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22 14:08 编辑

<><STRONG>文化游记《万里无云》中文版出版,英文版曾获评英国年度最佳图书<br></P>
< align=left>  公元646年,唐代高僧玄奘根据自己的西游经历编就《大唐西域记》,明朝,吴承恩据《大唐西域记》写成《西游记》。至此,有关唐僧西游的故事便在民间广泛流传。1000多年后的今天,一位中。。国女子重走了玄奘之路,并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万里无云》一书。近日,此书的中文版在中。。国上市,而在此之前,英文版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
< align=left>  作者书云正职是旅英电视制片人,在牛津大学研读历史时,她在与印度学者的交流中发现,印度人视中。。国僧人玄奘为英雄,而身为中。。国人她自己却对玄奘知之甚少,惭愧之余,她决心沿着玄奘当年西行的足迹,体验他求法的艰辛和危险,重新认识佛教文化和玄奘生活的大唐盛世的辉煌。</P>
< align=left>  《万里无云》首先于英国出版,并赢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英文版手稿仅写完一章,就被英国著名的默多克传媒集团旗下的哈波·科林斯公司以丰厚的预付版税买断,甚至吸引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为本书作序,他在序言中说:“这是一本多视角、多层次的好书,也是一本寓意深刻的文化、历史、地理和人文的佳作。”</P>
< align=left>  英文精装本去年七月在伦敦出版后,在英国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除了在英语国家和地区发行外,《万里无云》已经被译为法语、意大利语、荷兰语、以及日文和韩文等。值得一提的是,此书英文版曾两次被英国书评人撰文评为2003年度最佳图书,一次是由英国著名评论家迪姆·爱什在英国文化界最有影响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上,另一次则是由英国图书大奖的主席马丁·戈尔夫在泰晤士报上,两人都称《万里无云》是一本“精彩的、让人不能不读的游记”。</P></STRONG>■作者访谈
< align=left><STRONG>  书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玄奘</STRONG></P>
<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玄奘帮印度重新找回历史</FONT></P>
< align=left>  新京报:为什么给书起了“万里无云”这个名字?很抽象。</P>
< align=left>  书云:我最初想的名字是《西游真记》,但这个名字只是形似,“万里无云”更为神似,意思是心无困惑,心无烦恼。我觉得玄奘在经历了各种苦难后,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这样。佛陀教给我们的也是这个:虽然人生总有忧虑,如何对待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当你丢掉忧虑的时候,就可以过得坦然。</P>
< align=left>  新京报:玄奘取经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你为什么要重走这段路程?</P>
<;P align=left>  书云:我最初动机就是走进历史,寻找真实的玄奘。他是一个如此伟大的人物,在印度、西亚,被奉为英雄。比如吉尔吉斯斯坦,他们把玄奘的肖像印在地图上,因为游牧民族没有记史的习惯,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帮他们记载了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在19世纪的印度,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佛陀是黑人还是白人,是从英译的《大唐西域记》里,他们才知道原来印度是佛陀的故乡,重新认识和发现了自己的历史,也正是在这本书的指点下,他们找到了大量珍贵的佛教遗产。</P>
<;P align=left>  对于中。。国也是如此,玄奘取回来的不仅仅是经书,他引入来了另一种文化,我们现在保留下来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佛教名山古刹、文学、雕塑等各种佛教文化的遗存随处可见。但是我们对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却知之甚少。</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西游记》影响了中。。国人对玄奘的了解</FONT></P>
<;P align=left>  新京报:为什么中。。国人对玄奘如此不了解?</P>
<;P align=left>  书云:我想是《西游记》的影响太大了。那里面的玄奘虔诚、软弱、是非不分,给中。。国人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我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西游记》,这个故事如此神奇,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孙悟空充满了叛逆和自由精神,许多人读它,是一种压抑情绪和想像力的释放。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对佛教是作为封建迷信去批判的。我们不了解玄奘,也不知道佛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P>
<;P align=left>  新京报:《万里无云》里,你对沿途中遭遇的艰苦提的很少,更像是一次精神之旅。</P>
<;P align=left>  书云:读《大唐西域记》时,发现玄奘是一个非常谨慎和客观的史官,他对于沿途的见闻记录非常详细,但对于自己的艰苦经历几乎没有提起。我是从玄奘的弟子惠立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才知道他沿途所遭遇各种艰险。</P>
<;P align=left>  玄奘如此伟大的人物,都闭口不提自己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我怎么能提呢?因此,这本书的英文第一稿,跟现在相差很远,几乎没有“我”。编辑看完很生气,说玄奘是一个遥远的人物,我们只有通过你的经历才能走近他,但是书里,你去哪儿了呢?所以,这本书修改了四稿后,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两个线索,一个是玄奘西行,一个是我今天的重走经历。</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FONT><FONT color=#000000>“玄奘的出现和唐朝的开放分不开”</FONT></P>
<;P align=left>  新京报:这一路上,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P>
<;P align=left>  书云:最大的发现就是,我靠近了玄奘,以及玄奘所代表的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盛唐。佛教文化的丰富、盛唐时代的开放、玄奘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这一年的西行经历,比我读书十年都要深刻。</P>
<;P align=left>  新京报:这本书在英国出版后,反响如何?</P>
<;P align=left>  书云:英国的各大报纸都有评论,很多评价很高,把《万里无云》列为推荐书籍。我当时也没想到在英国,这样一个时间久远的题材,边缘的人物会引起人们这样的关注。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对信仰的追求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二是一种不为人们了解,却又如此灿烂的和重要的文化,以一种活生生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们感到惊讶。</P>
<;P align=left>  新京报:通过这本书,你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P>
<;P align=left>  书云: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玄奘。玄奘的出现和唐朝的开放是分不开的。今天的中。。国也讲开放,但是要引入什么样的东西,塑造什么样的文化,才能提高我们民族的创造力,这些需要思考<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30 10:43:5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

主题

396

帖子

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9463
发表于 2007-3-30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22 14:09 编辑

<>佛教是要重实修的。不是读读游记就可以了解玄奘大师的。玄奘大师的佛学修证成就都很高,在印度非常受人钦敬,印度人也不是光看他走了多少路!走玄奘路的人很多,修玄奘行的人罕见,得玄奘果的人就更不毕说了。还是老老实实的修吧,别把功夫都用到窗外。</P>
<>随喜这本书的作者让更多人对佛教,对玄奘大师产生兴趣!功德无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发表于 2007-3-31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22 14:09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人间道</I>在2007-3-30 10:37:00的发言:</B><BR>
<>在19世纪的印度,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佛陀是黑人还是白人,是从英译的《大唐西域记》里,他们才知道原来印度是佛陀的故乡,.............</P></DIV>
<br>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主题

7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278
 楼主| 发表于 2007-3-31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22 14:10 编辑

<>(转贴):<BR>阿格拉瓦尔博士说道:“我们印度人对玄奘感激不尽。没有他,我们历史有相当一部分就会被湮没。翻开任何关于印度早期历史的书籍,你都会看到玄奘的名字。最重要的是,玄奘使佛教重见天日。”一连两个小时,他给我讲了印度是怎样重新发现佛教的故事。当我又读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之后,我才明白这个故事是多么地令人吃惊。<BR><BR>中印两个民族之间的另外一个很大的差别,是它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你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历史学家,玄奘本人就继承了这一传统。”阿格拉瓦尔博士对我说。确实,历史对我们非常重要。当然,治史的目的更多是政治的,而不是学术的。自孔子时代开始,史学家们一直详细记录着每一个朝代的历史——每一位皇帝的在位时间,他们的嗜好,时常发生的农民战争,诗人和作家喷如泉涌的巨作,等等。中。。国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后来的皇帝和士大夫们以史为鉴。历史是面镜子,既能反映过去,又能照射未来。<BR><BR>“对印度人来讲,生命只是昙花一现,历史和历史知识是累赘,”阿格拉瓦尔博士饮着茶徐徐道来。“我们的传说里也提到几个印度国王和王室的名字,但他们身上都笼罩着神圣的光环,不足以为考古学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佛陀是印度人,而且可以说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最伟大的印度人,但我们竟然没有关于他的历史记载。玄奘在印度时,佛教已经开始走向没落。到了11世纪,那些来自阿富汗的入侵者又给佛教带来致命的打击。此后,原始森林掩埋了数以千计的佛教遗址,其余的则成为清真寺和印度庙宇。佛陀最后在自己的出生地被人们淡忘了。幸运的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使我们了解了所有的一切。”<BR><BR>重新发现佛陀,还应当归功于一小批热爱印度的英国殖民官员,特别是印度考古局第一任局长亚历山大?康宁哈姆。1834年,在英国皇家工程兵部队服役的20岁的康宁哈姆中尉从苏格兰第一次来到印度,驻扎在贝拿勒斯,也就是今天的瓦腊纳西。从拥挤不堪的贝拿勒斯出城过恒河就是鹿野苑,它就像是一个安静的后花园。在千年古树和荒草之中,有一座30多米高的圆顶建筑。建筑的外表有精美的浮雕装饰。这个建筑是什么?为何修得如此精美?为什么建在这个地方?康宁哈姆感到好奇。贝拿勒斯的居民普遍认为它是用来存放“王后或王妃的”骨灰的。他就此事询问了好几位婆罗门祭司,他们是印度传统的保护人。但他们并不热心,他们甚至拒绝教英国人梵文。康宁哈姆多次讨教也没有得到一个说法。</P>
<>最后,康宁哈姆决定自己来做个小小的发掘。...</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10 23:5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

    主题

    536

    帖子

    17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9315
    发表于 2007-3-31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22 14:10 编辑

    <>善哉  善哉</P>
    <>随喜  赞叹</P>
    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07-4-5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22 14:11 编辑

    <>前些日子CCTV10的百家讲坛也讲了几期玄奘法师西行的讲座.</P>
    <>顶礼赞叹玄奘法师</P>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19:2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