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51 编辑
<FONT face="MS Shell Dlg,Tahoma,sans-serif,宋体"><B>三大金刚上师对念诵的重要开示!</B></FONT>
<P><FONT face="MS Shell Dlg,Tahoma,sans-serif,宋体"> 能海上师开示:<BR>㈠、‘三学齐修虽不易,但尽此一生做去,一生不成,发愿二生继续再修,愿力坚定,最多十六生必成就,此密法中依果向分位说。实际但得初禅,以后进修即易。楞伽说“初禅即为入”。四禅即八地,初禅即初地,得初禅即得具四禅功德,四禅要点皆已具备故。通经教者、多不肯修定,修定者、多不好学,呆坐无觉观,烦恼不能识,养病无异,不死不活,故世人皆以和尚为无用。不爱修定者,以为坐起多妄想昏沉,不如钻研教理,反无沉掉,久学无所获,不知下手方便,喜乐不生,空谈理想,无实事会通,久则生厌,以为佛法不过如此,遂舍此他求,甚至退而学于外道有之,尤为危险。应觉观与离生喜乐兼顾合修,以得一心为究竟。’(《海公上师年谱》P287)<BR> ㈡、‘近慈寺道场,人多视为畏途,或以为念诵太多,或以为饮食太坏,又过午不食,我已老迈,或多病体弱,决不能堪此苦,只有二世再来,如此皆是魔想。实则近慈寺生活并不甚苦,若太苦,大众岂能支持至今乎? 以视金山高旻之精进,近慈寺不及也。昔在跑马山学法时,每日绝无闲暇,且随时皆作双层之工作,岂有近慈寺之暇逸哉!’(《海公上师年谱》P345)<BR> ㈢、‘西藏讲的法,多在聚巴中,聚巴住无定时,数月一迁徙。康萨仁波晴、颇章喀仁波晴偶而亦在拉萨讲,时间极短,提示精要,浅学之格西,无实修行者,亦不解所云也。今既遇此法,不可空过,必要求成就。第一是念诵不丢,就是不起船,终必到目的地。至今每日应有三次念诵仪轨,欲力较充裕,当每日念四次。再配合其余加修之法,则死时有本尊护法之摄引力……转世为人,早遇善知识,幼年入道。’(《海公上师太平寺讲录》P75)<BR> ㈣、‘定之前相,要由信心。且定心与佛菩萨意生身之悲光相应,即能现起。由见前相,复生勇猛信心,方为内证净之信……最初要在有念诵力,一日四次,至少三次,以念诵即信心之表现故。’(《海公上师太平寺讲录》P124-125)<BR> ㈤、‘最重要者,每日四次根本仪轨不可缺。若无本尊摄持为主,则福气过分增长,转致堕落。或作诡诈之行,显示神通,是鬼神加持,无本尊护法之摄持故。’(《海公上师太平寺讲录》P154)<BR> (编者按: 海公上师与康萨仁波晴,宿世有缘,进拉萨后,为康公贴身侍者,康公住楼上,海公住楼下,有疑时,任何时间都可以上楼请教,故能在数年中得完整之法,而藏人反难得听闻之福分也,故曰‘今遇此法,不可空过’,岂非汉人之福欤? 修法之下手处,即是念诵,海公上师在重庆沧白纪念堂演讲中已详述其理,此则更强调念诵不可丢。海公上师之成就在此,康公清净法流之传承,亦在此也。<BR> 昔三十年代,且有人以近慈寺道场念诵多而视为畏途,今则更不论矣,历年来本讲寺中亦同样存在着这种情况。有些人以为念诵浪费时间,不如自研法相,或修简单法门,或修加行等等,因此想尽各种籍口,不愿念诵,却不知此正是魔所欢喜,不但自绝于成就之门,且无本尊之摄持,易为鬼神所加持,辗转趣入歧途,可不惧哉!<BR> 普愿见此文者,放弃自己第六虚妄意识所想象之各种学修方式,谨遵依止法,以海公上师为榜样,依康公清净法流之传承,重视念诵,则必有成就之望,或得殊胜增上生也。)<BR>定公上师谈念诵<BR><BR><BR> ★念诵、止观、慧行这三部功行是修行用功的三部曲。也是次第生起的全套的功行。念诵就是把自己选定学修的经论仪轨定为日课,每天念诵,不断熏习,诵熟了即用以在止观中而起‘思慧’观照的功能。止观是第二步在定中修的行门。止,是止息妄想、制心一处,也就是‘定’。息心静止了,从寂静心中运用起‘如理作意’的观照功能,就可拿念诵中习熟了的法理来微密观照。观照功深心更凝寂,是为‘妙止’。因妙止的功力,使观力更加精湛胜利,是为‘妙观’。这样止观双运,相互引发,相资进深,就是修习止观。第三种慧行,是在当定以后,在一切时、一切处的行动作为中,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时时与菩提相应,而远离烦恼习气及诸恶业。分开来说,有认识境界慧行,对治烦恼慧行和大悲慧行。在历境应缘中,随时随地都能觉了,何是贪欲的境界现前了,何是嗔恼的境界现前了……常能保持着明鉴觉了的清醒的‘觉慧’而不堕入或迷着于境缘中,这就是认识境界慧行。随着境缘,贪嗔痴等烦恼习气要现起的时候,能如法对治,当下清凉,这是对治烦恼慧行;在在处处大慈大悲心流露充满,起心动念常与慈悲饶益之心相应,这就是大悲慧行。<BR>--------------------------------------------------------------------------------<BR><BR>敏公上师谈念诵<BR><BR> ★念诵就是我们在这一天,跟三宝直接打交道求加持的最好的机会。他请来了,也供养了,发的愿也发了,就是得加持的时候了。偏偏不欢喜念,心里嫌多,嫌讨厌,嫌长,嫌什么?加持不要,你想成就,南辕北辙。所以说,我们去看一看,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念诵来的?念诵,就是从密法来说——这个我们有八大成就,第一个热洛业成就,就是念诵成就。这是第一个关口。念诵成就是八大成就第一个。如果你这个都没有,后头七个不会来。那么,你如果第一个嫌讨厌,那就麻烦了,这个就不相应了。那么,其他的显教是不是念诵呢?也要念诵,只有禅宗是特殊的,要参,但是二六时间不能停地参。你不能说参了一个,下来就是聊天去了,散心去了,那你也不会成就。就是要紧张地,说个老实话,要修行的话,你不紧张的话,你不会成就。那么,就是一天到晚二六时中都是很紧张,这才有戏,提起精神,专心地用功,精进,这才谈得上有一点希望。如果这个东西都没有做到,那就没有希望。我们大家都是这个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庭,发了那么大的心到这个寺院里来修行,世间上的享受都丢完了,但是这个懈怠放逸的这个习气不丢掉的话,你就白白地浪费了一生。<BR><BR> ★正知正念的力量产生之后,六尘引起的烦恼心,可以稳固地降伏了。最后正念稳固下来之后,再进一步就可以入定了。所以我们说念与定的关系有很密切的关系。念诵也是修念的一个方式,所以说:‘不要念诵,我单修定’,也是一个很天真的想法。也就是说不想念书要做大官,你本事也没有,文化都没有,要做总统,做国务院的总理,那个不是妄想吗?你要做,你还得要好好地本领学好嘛。再说即使学好了,十几亿人里边,总理还不是只有一个,主席也只有一个,几年才换一个,你一定挤得上去吗?也不敢说了。所以说妄想不能擡得太高,要实际一点,面对实际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效果。</FONT></P>
孓 孓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