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1 0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53 编辑
当初有师兄问我:看完《百业经》之后是什么感觉?我说:“我感觉人简直没法活。”如果你真的了知任何一个微小的因果都会导致如此惨烈的、动则绵延数百世甚至数百劫的果报的话,除非不要说话,不要办事,不然恐怕很少能不中因果的,我们怎么活?《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每个人都在给自己的油锅添材,而且添的那么起劲。不但为自己添材,将来还要和我们在这个世间的父母妻儿抱成团的往油锅里跳,生生世世、乐此不疲、虚空界尽,我愿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爱乐,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爱乐,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记得以前我问觉囊的更迫活佛,如果有人要出家的话,父母没有人照顾怎么办?活佛说:“出家了嘛,就不要管他们了,只要好好修行就可以了。”相信很多人如果单单听到了这句话,都会感觉难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轮回的真相上,是否就可以理解了呢?那些以父母妻儿为借口不想出家的人们,请看我们一切智智的佛陀当初是如何毅然抛弃襁褓中的幼儿和妻子,背着父母出家的吧。在残酷的近乎不可思议的轮回面前,任何世间的安乐、责任和解脱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BR><BR>整个轮回就象一个巨大无比的绞肉机,不论是谁,不论他是善是恶,只要投身于此的人都无一幸免,没有例外。而我们无数的人都乐于投身于此,“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面对着血肉模糊的轮回三界,我们每次都能含笑面对,从容投入,如此豪情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难怪佛经上说整个轮回的众生就象疯了一样,真不能想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疯狂。 <BR><BR>“总之,三界中的一切皆是无常法,皆是不离痛苦本性的法,譬如说,堕入咸水海中,不论怎么挣扎,自己必定变成咸味,同样,堕在三界苦海之中,不论如何,自己必定会是痛苦。因而有知者,当生出离,放弃一切颠倒执着,勤修菩提道。” <BR><BR>回过头来再看看这熟悉的句子,是否每一个字都是鲜血淋漓的呢? <BR><BR>“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BR><BR><BR><BR><BR><BR><BR>如果有任何错失的话,忏悔,愿上师三宝加持不要让他流毒世间;如果有些须微末功德的话,愿如所有具德上师所愿: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暂时究竟的一切安乐。 <BR><BR><BR><BR><BR><BR>附录: <BR>《中观四百论句义明镜论》 <BR><BR>“问曰:若人天善趣等同地狱一样可畏,那人天有情为何不生畏惧呢? <BR><BR> 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 <BR> 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 <BR><BR> 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刹那,身心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 <BR> 凡夫异生们不畏三有轮回,是因他们为无明愚痴所遮障,无法自知处境的险恶。假如异生凡夫象阿罗汉圣者们一样,能以智慧现见三界生死轮转的诸般痛苦,那在现见同时,他们一定会身心如同瓦器无法承受重压一般,因为凡夫的身心非常脆弱,他们不象圣者那样有坚强的无我智慧与大悲心,敢于面对承受如是残酷的事实。立即毁坏。在一些公案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如世尊在世时,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由现见了堕地狱的可怕后果,一想起来就不敢吃饭,吃完饭一想起就要吐出来;比丘由于能忆念自己前世所受的痛苦,因而经常为之恐惧得全身流血,将僧衣都染成了花色。可是绝大多数凡夫无法如是了知,因而他们虽然处身于火宅之中,却麻木地安然而住,而且还要贪执于此,造业不休,佛在《涅槃经》中说过:“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轮回中处处充满着这样的愚痴有情,因而不应以他们的麻木无知,来推想轮回中无有怖畏。 <BR><BR> 譬如说,有些遭恶魔残害者,虽然他没有见到恶魔,身心也会非常痛苦,他自己也会知道:尚没有见到恶魔,就有如是痛苦,若恶魔现前了,那我肯定没救了!于是会生极大怖畏。同样,凡夫在未现见一切生死众苦之时,也会为一些小苦而觉难以忍受,若能现见所有痛苦,必定会无法承受。另有譬喻说,帝释天的儒童为了得到遍入天果位,结果丧去了生命;同样,凡夫为了善趣安乐而劳作不息,实际上也会因此而失去安乐生命,他们根本不知道未来果报的苦害本质。月称菩萨言:“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若凡夫亦知,刹那即昏厥。”凡夫若能现见自己于世间的一衣一食,一举一动,皆是轮回众苦之业因,见此残酷事实,心胸狭隘卑劣的异生怎能堪忍呢?” <BR><BR>“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 <BR> 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BR> <BR> 于此三界轮回大苦海,毕竟无有边际;愚昧的凡夫异生沉溺于此生死苦海中,有什么理由不生畏惧呢? <BR> 轮回是痛苦的大蕴聚,若能深刻了知其痛苦本性,必然会生起怖畏与出离之心。已了达苦谛的佛陀与圣者们,在诸多经论中将三界轮回比喻成苦海,这个轮回大苦海的空间无有边际,时间无有始终。无明、我慢与爱所生的三十六种烦恼爱结毒蛇,常见断见的六十二种恶见罗刹,此等见思烦恼贼遍布三界,并不停地搅动生死苦流,使诸有情如水车一样旋复不停,饱受无有自在的痛苦折磨。三苦瀑流波涛之声,恒时充满着轮回苦海,众生无始以来,沉溺于这样的恐怖苦海中,有何理由不生怖畏而寻求出离呢?假若站在蓝幽幽的大海边上,或沉没在浅海之中,有情尚会畏惧,更何况无边无际的苦海,理应见而生畏,毫不犹疑地出离。 <BR> 譬如说,以前有一个名为“惹哈德达”的仙人,他具足眼等五通,有一天他想看器世间的边际,于是运起神足通,一步跨越一个四洲世界的须弥山顶,如是奔走不息,结果未见边际即死在半途中。同样,整个轮回无有边际,凡夫众生陷在其中,死死生生,永远不可能自动到达边际。月称菩萨言:“血泪滉漾聚,老死波涛荡,无边苦海中,沉溺何不畏?”无边轮回苦海中,海水纯为有情痛苦的血泪聚成,生老病死的波涛喧天,沉溺于如是怖畏境中,众生为何还不生畏惧而寻求脱离呢?” <BR><BR>益西彭措堪布《走向解脱--别解脱戒品》出离心生起之量:“那么具体出离心生起的量是怎样的呢?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确定出离心生起之量时说:“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也就是说,如果对轮回中的世间八法没有丝毫希求心,时时刻刻唯有追求解脱之念,这才是真正生起了出离心。” <BR><BR>宗喀巴大师说:“一须不贪爱世间三界六道圆满,次须昼夜无间厌离轮回,此二乃具足出离心之相。”“见轮回中各种妙享受,即如欲呕吐者,此乃出离心生起之量。” <BR><BR>索达吉堪布《亲友书略释》: <BR>“纵使烈火燃头上,遍身衣服焰皆通, <BR>此苦无暇能除拂,无生住想涅槃中。 <BR><BR>三界犹如火宅,无有安身之处,六道轮回犹如火坑,充满痛苦,如果不对治烦恼,会永远在无边际的轮回中流转。断除痛苦,必须把握今生,不能拖延时间,一切万法皆为无常,何时去到后世,自己无法决定,况且后世再能否得到此暇满人身,谁也不敢保证。所以,从现在起就应不懈地修持正法,对治烦恼。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头上或身上着火,我们肯定会立即将之扑灭,不会耽搁须臾。对治这一点轻苦,我们尚且不容稍缓,那么,要除去整个轮回的痛苦,更加要马不停蹄地用功,即使现在我们头上烈火燃烧,遍身衣服亦皆烧燃,痛苦难忍之中一想到轮回中的广大痛苦,恐怕就根本没有空闲时间想要去除灭此火了,我们必定会精勤修持正法,力求断除轮回之根,趣入无生、住、想的涅槃当中。《宝性论》中说:\"圣者远离了生、老、病、死等痛苦,安住在无生无死无想的涅槃当中。\"是故,应精进修法断除轮回。”
宀 宀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