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49|回复: 0

孔子戒绝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67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649
发表于 2006-9-29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P>孔子戒绝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R>摘录自宣化上人讲述《水镜回天录白话解─贤圣篇》 <BR>作者:宣化上人讲述    文章来源:智慧之源第164期 91年12月10日出版    点击数:2778    更新时间:2006-9-28 </P>
<P><BR>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P>
<P>            ──《论语》 </P>
<P>  这是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态度,说“子绝四”。 其实,孔子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的人,他岂止绝四呢?凡是不合理的事,他都断绝,不去做,所以不止四。不过这些门人没事找事,在这么多里头就说出这四样,那么他们说出四样,我们后人说出八样、十六样、三十二样,越讲越麻烦,越讲越多。</P>
<P>  孔子本身是一个“内密菩萨行,外现凡夫身”的人,他所行所做,都值得人做为榜样,做为一面镜子。我相信这个记录孔子一定不知道,是弟子偷偷地记录出来,说这是我们夫子的长处。</P>
<P>  其实夫子的长处不止这样,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不逾矩”不只是说规矩的矩,而是连妄想都没有了,孔子没有什么妄想、妄念。</P>
<P>  绝四,第一个就是主观,毋意:意是主意,可是孔子没有什么主观、意气,因为他毋我。</P>
<P>  为什么他毋必?必是必定,是个专制、独裁,就是我说这个样子,就一定要这个样子,不这个样子不行的!这是专制者的态度、独裁者的思想。</P>
<P>  孔子不独裁,即使他做皇帝,也是“吾从众”,其实毋必也就是“吾从众”。例如臣子应该在下边拜皇帝,可是对老年人可以优待他;好啦!你可以到上边来,不用拜了,你平身免礼了。总之,合乎大众的,他就去做,不专断独裁。</P>
<P>  毋固:固是固执不通,是愚而好自用,见而好自专。本来是愚痴的,他却认为他那个愚痴的办法比谁都好。见而好自专,专断独裁,也是犯了第二个“必”的毛病。</P>
<P>  毋我: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为我自己做打算的,这叫做“我”。因为孔子没有我,所以什么事也没有“必”,也没有“意”,也没有“我”,也没有“固执”,都没有了。</P>
<P>  前面那三个,就因为有个“我”,所以才会有那些个毛病,你若是“我”都空了,不为自己自私、自利,那个“我”在什么地方?所以说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也包括在这四个之内。</P>
<P>  为什么孔子能这么样?因为他“无我”,没有我执,我执已经空了。我执空了,这是菩萨的思想、菩萨的心肠,才能空我执;若不是菩萨的心肠,就空不了我执。好像现在的人,我要谋求我的利益,我要知道多一点,我要多看一点书,我要超过人!你若是有超过人的这种思想,这就是“我”了;那么说没有超过人的思想,我就什么也不干了,做一个躲懒偷安的人?那又不对了。所以你太过也不是中道,不及也不是中道。你若没有到这个程度,故意表现,假装一个“无我”,人家也是看得出来的,这个地方就要有真功夫,平时要有诚心。</P>
<P>  你没有那个“意”,也可以说不争了,意气用事就要争,有主观──“我要这样的!”那完了,这就有决定性的。“必”就是固执,就是──谁说都不行,我就是要这样,我就是要固执!抱著「我”,拳拳服膺。“我”,就是──我这个道理,比你们都高!结果搞得身败名裂,都是因为固执。</P>
<P>  所以最后一个“毋我”,前面第一个“毋意”,中间“毋必”、“毋固”,就因为孔子无我执,把“我”看的很超然,所以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人为什么惹祸?为什么搞得不快乐?为什么烦恼?就因为意、必、固、我,这都是心意识所想的,不是真理的所在处。</P>
<P>  所以孔老夫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呼吸器,如果没有孔老夫子,中。。国人的生命都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反对孔老夫子的人,可以说都不是人,不懂得人性,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一个人,所以才要反对,但是偏偏有这一类的众生,要反对孔老夫子。</P>
<P>  为什么反对孔老夫子就不算一个人?因为孔老夫子所教导的是五伦、八德、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人人所必须要明白的。人人若能把仁、义、礼、智、信做得圆满,人的资格就圆满,如果不懂仁、义、礼、智、信,可以说不是人,为什么呢?可以说是一般畜生,不是人,没有人性。</P>
<P>  (一九八八年七月十二日于万佛圣城妙语堂)</P>
q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05:3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