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66|回复: 0

从情苦中了悟无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

主题

22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4873
发表于 2006-9-11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FONT color=#0909f7 size=3>《四十二章经》云:<BR>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火之患。”<BR>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FONT>
<P><BR><BR><FONT size=3>  亘古以来,飞蛾在灯下重复一次又一次浴火的生命追寻;而万物之灵的人类呢?也在滚滚红尘中,寻寻又觅觅,实现一次又一次美好却又幻灭的爱情游戏。</FONT></P>
<P><FONT size=3>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火之患。”“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FONT></P>
<P><FONT size=3>  情爱之于人,有时和飞蛾扑火的情境十分相似。当飞蛾看到灯火,在渴望光明和温暖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它致命的吸引力。而执著情爱的人们呢?也常迷失于热恋的激情中,无法保持理性和清醒,于是,种种的烦恼、忧愁、痛苦便随之而生,甚至衍生情杀、自戕等社会问题。其实,爱恨是一体的两面,爱到最终极时,恨也往往随之而生。 </FONT></P>
<P><FONT size=3>  俗语说:“人不痴狂枉少年。”很多人在青春岁月时最向往的便是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到最后,大部份的人却失望了,因为“相爱容易,相处难。”为此特别访问中台佛学研究所所长见护法师,谈谈如何在情爱中保持觉醒,以佛法的智慧带领为情所苦的人走出感情的迷津。</FONT></P>
<P><BR><FONT size=3><STRONG>  爱情的幻灭 </STRONG></FONT></P>
<P><FONT size=3>  见护法师说,一般人在追求情爱的过程中,往往怀著一种非理性的幻想,所以,通常恋爱中的人只看到对方好的一面,而往往忽略了缺点的那一部份,于是,由于性格上的差异,相处久了,种种的摩擦、冲突便产生了。</FONT></P>
<P><FONT size=3>  在初交往时,人们大多会避免暴露自己性格上的缺点,所以很容易“情人眼里出西施”,等到结婚以后才发现,原来彼此是如此不同。因为一般人很少想到这个现实的问题,所以婚后,种种的烦恼与冲击就接二连三的来了。</FONT></P>
<P><FONT size=3>  如果男女在初交往时,能够客观地去观察对方,真正地看清楚对方的性格、人品及价值观等,另外,也要衡量一下双方相处的问题,日后,才不会出现悔之已晚的遗憾。 </FONT></P>
<P><FONT size=3>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文人们总将情爱描述得十分地美好、浪漫,事实上,以佛法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所谓“永恒的爱情”完全是出于文人们浪漫的想像。</FONT></P>
<P><FONT size=3>  究竟什么是“爱情”呢?爱情就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非常强烈的喜爱与执著,而且这种喜爱是主观的。但因两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彼此的认知及情感必定会有所改变,如果两人改变的方向不同,那么这段爱情就会变质与褪色。原本爱情就是变化无常,所以如果执著愈深,痛苦就愈`。</FONT></P>
<P><FONT size=3>  每个人心中多少都有一个理想情人的形象,在恋爱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情人能符合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形象,所谓“订做一个他”即是这种心理所衍生的流行语,但是这种心态往往只会带给自己烦恼与痛苦罢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只有从客观地认知对方与接纳对方中,才可能有较圆满的交往关系。</FONT></P>
<P><FONT size=3><BR><STRONG>  在爱情中成长 </STRONG></FONT></P>
<P><FONT size=3>  其实,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中都可以得到自我成长。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理念等等,必定有所不同,所以在相处过程中就会产生冲突或摩擦,但这种冲突未必是负面的,只要我们将之视为一面镜子,用来反观自心;从冲突中反省自己需要改进之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抱怨对方,那么,相信不论是任何一种人际关系,到最后都必定能圆融无碍。</FONT></P>
<P><FONT size=3>  见护法师在未出家前,曾有位感情十分要好的女朋友,后来,学佛后,当确认以佛法为终身的修持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时,就毅然决然地舍下这段感情而出家了。这就是将小爱化为大爱的具体实践吧!</FONT></P>
<P><BR><FONT size=3><STRONG>  从佛家观点看待婚前性关系 </STRONG></FONT></P>
<P><FONT size=3>  接著,见护法师又说,男女婚前的性行为如果太随便,将会产生很多副作用,而且也容易造成社会上种种的乱象。</FONT></P>
<P><FONT size=3>  佛法说:“爱欲是生死的根本。”如果不以慎重的态度来看待性关系的话,将容易造作种种恶业。例如:最近时常听闻国小、国中生发生性侵害的新闻,以及国小学童阅读色情、暴力漫画的事件,这些对幼童心智上的发展无疑地只是负面作用,因此,人们对婚前的性关系应以谨慎的态度来面对,才不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的影响。 </FONT></P>
<P><FONT size=3>  虽然目前社会风气对婚前性关系采取开放的态度,但因为这并非好的风气,所以我们应设法改变它,而不是随顺它。</FONT></P>
<P><BR><FONT size=3><STRONG>  戒律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在</STRONG></FONT></P>
<P><FONT size=3>  佛法“五戒”中的“不邪淫”,便是对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做了一种很好的规范。其实,“五戒十善”就是一种道德观,但一般没学佛的人不喜欢戒律的束缚,也不相信“因果”的观念,所以一味地追求物欲的享受与刺激,甚至还有人提倡“自在禅”,认为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放纵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但造作了许多的恶业,而且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烦恼与痛苦。 </FONT></P>
<P><FONT size=3>  佛法中的“五戒十善”,表面上似乎是一种束縳,但其实它才能真正带给我们心灵的自由与自在,这就如同国家中的法律一般,法律虽是一种约束,但若人人遵守法律,社会才能有真正的民主自由,否则治安乱成一团,何来的自由与自在呢?</FONT></P>
<P><FONT size=3>  因此,在追求人生的快乐时,一定要体认到必须有所约束,才能有真正的自在与快乐,不但世间法是如此,佛法亦是如此。佛法说真正的自在是超越苦乐两边,而且这种自在不是向外求来的,最后终究会失望,因为外在的人事物是无常的,而且刹那在生灭变异之中。 </FONT></P>
<P><BR><FONT size=3><STRONG>  发掘内在无尽的功德宝藏 </STRONG></FONT></P>
<P><FONT size=3>  所以,真正的自在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人事物才能获得,而是人人自性中本自自具足的,只要我们的心有定力、有智慧,觉性清楚明白,而且不论处在顺境或逆境中,心都能如如不动,才是真正的自在与快乐,在佛法中,称这种心灵最高的境界为“涅槃”。</FONT></P>
<P><FONT size=3>  佛教诗偈中有:“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因一般人对这种禅悦境界的了解太缺乏了,所以无法深入地去发掘自己内在的功德宝藏,反而舍本逐末,不停地向心外去追逐幻化不实的事物,这实在是非常可惜! </FONT></P>
<P><FONT size=3>  愿今后大家在遇到外境时,都能开始学习反观自心,进而启发人人自性中无尽的功德宝藏.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07:1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