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66|回复: 1

南無寶勝如來的講解匯集 資料豐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06-2-10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6:43 编辑

<><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FONT size=2>「寶勝」以比喻立名。成就佛果,至極尊貴,如寶中最勝。</FONT></P>
<><FONT size=2>若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FONT></P>
<><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FONT size=2>久遠劫前、佛號寶勝者、七如來之一也。寶有世間寶、出世間寶。世人萬物尊貴為寶。出世以法契利群生。容易了生脫死為寶。此如來誓願力、拔濟眾生。聞名者、竟不隨苦。稱念者、千生離苦、證無上道。妙樂者、即無上道之異名爾。</FONT></P>
<><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br></FONT></B>
<p>
<><FONT size=2>「又於過去,以恆河為單位,有無量數恆河那麼多的恆河沙數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B>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印入八識田中,是人直至成佛,永不墮于惡道裏面,並且常生天道,受著輕安微妙的快樂。</B></FONT></P>
<><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如恆河沙數劫前,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德號叫寶勝如來,秘藏記謂:即「南方寶生佛,以誓願力故專度餓鬼。」<B>所以若有男子女人聽聞他的名號,畢竟永遠都不會墮落惡道裏去,常生天上享受種種殊勝妙樂。</B></FONT></P>
<><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如恆河沙數劫前,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德號叫寶勝如來,秘藏記謂:即「南方寶生佛,以誓願力故專度餓鬼。」<B>所以若有男子女人聽聞他的名號,畢竟永遠都不會墮落惡道裏去,常生天上享受種種殊勝妙樂。
<p></B></FONT>
<p>
<;P><FONT size=2><B>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B>
<p></FONT>
<p>
<;P><FONT size=2>「又在過去無量數恆河沙劫的時候,有一位佛出世,名號叫寶勝如來。「寶」有世間的寶,和出世間的寶,世間寶即世間萬物最尊貴的東西。但出世間的寶則是念佛,因<BR>為能了脫生死,<B>所以佛寶是勝過世間寶。這位如來誓願拔濟眾生之苦,若能一聞佛號,就不墮惡道。倘若時時稱念,當然能證到殊勝的妙道。」
<p></B></FONT>
<p>
<;P>
<;P><FONT size=2></FONT></P>
<p>
<;P><FONT size=2>寶勝如來:出世之寶,寶中極勝,故名寶勝。此寶乃涅槃四德常樂我淨也。常者,涅槃之體,不變而無生滅也,隨緣化用而常不絕也;樂者,涅槃之體,寂滅永安<BR>也,運用自在,所為道心也;我者,法性不變易也,作用自在也;淨者,涅槃之體,離一切垢染,目之為淨,隨緣而處而不汙名淨。破煩惱名淨,破有業名我,離有 報名樂,離生死名常,如來已證涅槃,具四德,故名寶勝如來。</FONT></P>
<;P><FONT size=2><B>【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B>
<p></FONT>
<p>
<;P><FONT size=2>(解)「又在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的劫數,有一尊佛出世,名號叫寶勝如來,<B>倘有男子或是女人,一聽到這佛的名號,畢竟終不會墮落在惡道裏去,常常生在天上,受很好的快樂。
<p></B></FONT>
<p>
<;P><FONT size=2>(釋) 寶勝如來,寶有在世間的寶,有出世間的寶,世人萬物,最尊貴的就是寶,但是念佛就可以得到了生脫死,可知道佛寶是勝過世間的寶,又勝過各種出世間的寶了。 <B>如來的誓願,本來是拔濟眾生的,一聞佛名,就不墮惡道,時時稱念,自然能夠證到無上的佛道。(勝妙也可以作無上道解的。
<p></B></FONT>
<p>
<;P><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P><B><FONT size=2>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我也曾經親近供養過的。」佛號寶勝者,非世間之寶,乃出世間之寶。出世之寶,義含四<BR>德:常德、樂德、我德、淨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槃。兩邊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樂、真我、真淨,離世間凡夫之四倒,又離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間,故名寶勝。
<p></FONT></B>
<p>
<;P><B><FONT size=2>若有男子女人,聞是寶勝佛名而生勝解,慧解現前,從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義諦,妙契真如。所以此人,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第一義天之妙樂。
<p></FONT></B>
<p>
<;P><FONT size=2>光明經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FONT></P>
<;P><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P><FONT size=2>這是第七寶勝如來。寶勝如來,秘藏記謂:<B>即南方寶生佛</B>。以誓願力故,專度餓鬼,<B>是以聞其聖號,畢竟不墮惡道</B>,常在天上,受勝妙樂。瑜伽燄口軌儀經云:「若聞寶勝如來名號,能令塵勞業火,悉皆消滅。」大悲經云:「若於佛所,一發信心,善報不失。何況諸餘勝妙善根,我說是人,一切悉是趣涅槃果。雖餘不善墮在三<BR>途,以本善根,佛知是已,從彼拔出,置無畏岸。令彼憶識所種善根。息一切苦,得一切樂。」科註云:「寶之勝者,必是何物,華嚴云:『如海中有四珠,一切眾 寶皆從之生。若無此四珠,一切寶物漸就滅盡。諸小龍神,不能得見。唯娑竭羅龍王,密置深寶藏中。此深寶藏,有四種名:一名寶積聚,二名無盡寶藏,三名遠熾<BR>然,四名一切莊嚴聚。』此雖寶中之勝,然是世寶,次第以對常樂我淨出世之寶。此之四德,唯佛與佛,乃能證得。如娑竭羅龍王,密置寶藏是也。餘人未證,如小 龍神,不能得見是也。此四德出生不訾,如一切眾寶,皆從之生是也。故光明玄云:『如世珍寶,凡情所貴。乃至如理究竟可貴之寶,名於凡情可重之寶。』故佛號<BR>寶勝也。顯益,大意如前。光明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FONT></P>
<;P>
<;P><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P><FONT size=2>這是第七寶勝如來。寶勝如來,秘藏記謂:<B>即南方寶生佛</B>。以誓願力故,專度餓鬼,<B>是以聞其聖號,畢竟不墮惡道</B>,常在天上,受勝妙樂。瑜伽燄口軌儀經云:「若聞寶勝如來名號,能令塵勞業火,悉皆消滅。」大悲經云:「若於佛所,一發信心,善報不失。何況諸餘勝妙善根,我說是人,一切悉是趣涅槃果。雖餘不善墮在三<BR>途,以本善根,佛知是已,從彼拔出,置無畏岸。令彼憶識所種善根。息一切苦,得一切樂。」科註云:「寶之勝者,必是何物,華嚴云:『如海中有四珠,一切眾 寶皆從之生。若無此四珠,一切寶物漸就滅盡。諸小龍神,不能得見。唯娑竭羅龍王,密置深寶藏中。此深寶藏,有四種名:一名寶積聚,二名無盡寶藏,三名遠熾<BR>然,四名一切莊嚴聚。』此雖寶中之勝,然是世寶,次第以對常樂我淨出世之寶。此之四德,唯佛與佛,乃能證得。如娑竭羅龍王,密置寶藏是也。餘人未證,如小 龍神,不能得見是也。此四德出生不訾,如一切眾寶,皆從之生是也。故光明玄云:『如世珍寶,凡情所貴。乃至如理究竟可貴之寶,名於凡情可重之寶。』故佛號<BR>寶勝也。顯益,大意如前。光明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FONT></P>
<;P><FONT size=2><B>【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B>
<p></FONT>
<p>
<;P><FONT size=2>(解)「又在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的劫數,有一尊佛出世,名號叫寶勝如來,<B>倘有男子或是女人,一聽到這佛的名號,畢竟終不會墮落在惡道裏去,常常生在天上,受很好的快樂。
<p></B></FONT>
<p>
<;P><FONT size=2>(釋) 寶勝如來,寶有在世間的寶,有出世間的寶,世人萬物,最尊貴的就是寶,但是念佛就可以得到了生脫死,可知道佛寶是勝過世間的寶,又勝過各種出世間的寶了。 <B>如來的誓願,本來是拔濟眾生的,一聞佛名,就不墮惡道,時時稱念,自然能夠證到無上的佛道。(勝妙也可以作無上道解的。
<p></B></FONT>
<p>
<;P><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P><B><FONT size=2>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我也曾經親近供養過的。」佛號寶勝者,非世間之寶,乃出世間之寶。出世之寶,義含四<BR>德:常德、樂德、我德、淨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槃。兩邊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樂、真我、真淨,離世間凡夫之四倒,又離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間,故名寶勝。
<p></FONT></B>
<p>
<;P><B><FONT size=2>若有男子女人,聞是寶勝佛名而生勝解,慧解現前,從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義諦,妙契真如。所以此人,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第一義天之妙樂。
<p></FONT></B>
<p>
<;P><FONT size=2>光明經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FONT></P>
<;P><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P><FONT size=2>這是第七寶勝如來。寶勝如來,秘藏記謂:<B>即南方寶生佛</B>。以誓願力故,專度餓鬼,<B>是以聞其聖號,畢竟不墮惡道</B>,常在天上,受勝妙樂。瑜伽燄口軌儀經云:「若聞寶勝如來名號,能令塵勞業火,悉皆消滅。」大悲經云:「若於佛所,一發信心,善報不失。何況諸餘勝妙善根,我說是人,一切悉是趣涅槃果。雖餘不善墮在三<BR>途,以本善根,佛知是已,從彼拔出,置無畏岸。令彼憶識所種善根。息一切苦,得一切樂。」科註云:「寶之勝者,必是何物,華嚴云:『如海中有四珠,一切眾 寶皆從之生。若無此四珠,一切寶物漸就滅盡。諸小龍神,不能得見。唯娑竭羅龍王,密置深寶藏中。此深寶藏,有四種名:一名寶積聚,二名無盡寶藏,三名遠熾<BR>然,四名一切莊嚴聚。』此雖寶中之勝,然是世寶,次第以對常樂我淨出世之寶。此之四德,唯佛與佛,乃能證得。如娑竭羅龍王,密置寶藏是也。餘人未證,如小 龍神,不能得見是也。此四德出生不訾,如一切眾寶,皆從之生是也。故光明玄云:『如世珍寶,凡情所貴。乃至如理究竟可貴之寶,名於凡情可重之寶。』故佛號<BR>寶勝也。顯益,大意如前。光明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FONT></P>[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6:44 编辑

<><FONT size=2><B>【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B>
<br></FONT>
<p>
<><FONT size=2>(解)「又在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的劫數,有一尊佛出世,名號叫寶勝如來,<B>倘有男子或是女人,一聽到這佛的名號,畢竟終不會墮落在惡道裏去,常常生在天上,受很好的快樂。
<p></B></FONT>
<p>
<><FONT size=2>(釋) 寶勝如來,寶有在世間的寶,有出世間的寶,世人萬物,最尊貴的就是寶,但是念佛就可以得到了生脫死,可知道佛寶是勝過世間的寶,又勝過各種出世間的寶了。 <B>如來的誓願,本來是拔濟眾生的,一聞佛名,就不墮惡道,時時稱念,自然能夠證到無上的佛道。(勝妙也可以作無上道解的。
<p></B></FONT>
<p>
<><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B><FONT size=2>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我也曾經親近供養過的。」佛號寶勝者,非世間之寶,乃出世間之寶。出世之寶,義含四<BR>德:常德、樂德、我德、淨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涅槃。兩邊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樂、真我、真淨,離世間凡夫之四倒,又離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間,故名寶勝。
<p></FONT></B>
<p>
<><B><FONT size=2>若有男子女人,聞是寶勝佛名而生勝解,慧解現前,從解起行,凡有所作,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義諦,妙契真如。所以此人,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第一義天之妙樂。
<p></FONT></B>
<p>
<><FONT size=2>光明經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FONT></P>
<><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FONT size=2>這是第七寶勝如來。寶勝如來,秘藏記謂:<B>即南方寶生佛</B>。以誓願力故,專度餓鬼,<B>是以聞其聖號,畢竟不墮惡道</B>,常在天上,受勝妙樂。瑜伽燄口軌儀經雲:「若聞寶勝如來名號,能令塵勞業火,悉皆消滅。」大悲經雲:「若於佛所,一發信心,善報不失。何況諸餘勝妙善根,我說是人,一切悉是趣涅槃果。雖餘不善墮在三<BR>途,以本善根,佛知是已,從彼拔出,置無畏岸。令彼憶識所種善根。息一切苦,得一切樂。」科註雲:「寶之勝者,必是何物,華嚴雲:『如海中有四珠,一切眾 寶皆從之生。若無此四珠,一切寶物漸就滅盡。諸小龍神,不能得見。唯娑竭羅龍王,密置深寶藏中。此深寶藏,有四種名:一名寶積聚,二名無盡寶藏,三名遠熾<BR>然,四名一切莊嚴聚。』此雖寶中之勝,然是世寶,次第以對常樂我淨出世之寶。此之四德,唯佛與佛,乃能證得。如娑竭羅龍王,密置寶藏是也。餘人未證,如小 龍神,不能得見是也。此四德出生不訾,如一切眾寶,皆從之生是也。故光明玄雲:『如世珍寶,凡情所貴。乃至如理究竟可貴之寶,名於凡情可重之寶。』故佛號<BR>寶勝也。顯益,大意如前。光明流水品: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FONT></P>
<><B><FONT size=2>【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FONT></B></P>
<;P><FONT size=2>『寶 勝如來』,「寶」是珍寶,我們世間世人重視所謂七寶,這是佛經裡面常說的。古人重視希望擁有,現在人也重視,也希望能夠獲得,有了寶物代表你的財富,可以<BR>使你物質生活富裕而沒有缺乏。佛法裡面也有寶,寶此地註解裡面所說的四寶:常、樂、我、淨,這是出世間的四寶,也是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比配物質上來說。而 實際上講應當說三寶,佛、法、僧三寶,三寶裡面才有常樂我淨,離開三寶常樂我淨到哪裡去求?求不到。三寶大家知道佛、法、僧,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BR>多,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皈依三寶,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沒有皈依,做那一個儀式,那個儀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沒有實質。為什麼?他不明三寶、不解三 寶,所以他也不得三寶。受過戒的人都曉得戒有戒體,他戒體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樣一個道理,他得不到戒體。戒體是什麼?是自性。三寶,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佛寶是自性覺,法寶是自性正,僧寶是自性淨,我們受持三皈的時候,有沒有得到自性的覺、正、淨,如果你在受持三皈<BR>的時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經上講皈依是講這個,不是講形式。皈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過去迷、邪、染回頭。依什麼?依自性覺、正、淨,這真皈依,這 一念回歸了,這是真佛弟子。如果沒有捨迷邪染,不依覺正淨,那這個皈依是冒名的,說得好聽一點,天臺家所講的六即裡頭「名字皈依」。名字皈依是什麼?有名<BR>無實,一點作用都不起,有名無實。真正得用處的時候,你最低限度要「觀行皈依」,如果我們修行不能契入觀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名字位上說老實 話,很容易造罪業,很容易墮三途;入觀行,大致上觀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報,不會墮落三途。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薩道上就修行證果<BR>了。相似位是什麼果位?要以《華嚴經》的果位來說,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薩,你轉凡成聖了。「分證」的三皈,那就是圓教初住以上。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議,是 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經上講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這當然的事。他為什麼保護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個人派他來保護,自動,<BR>自動來保護你。這才叫三寶。</FONT></P>
<;P><FONT size=2></FONT></P>
<;P><FONT size=2>自性覺、正、淨才是三寶,這是佛家修行證果的總原則、總綱領,一入佛門第一堂課,就把修行證果的總綱領傳授給你,這叫做傳授三皈,讓你這一生生生世世,向著<BR>這個方向、向著這個目標努力邁進,你就能成菩薩、成佛。佛法的教學實實在在是美滿到極處,真實的圓滿,一開端就把這條路指清楚、指明白。可是現在我們常常 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個法師,這完了。「皈依某個法師」這個流弊,由來已久,我們從蕅益大師的著作裡面看到;蕅益大師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當時就指出皈依<BR>的誤會錯誤。由此可知,在那個時代,距離我們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個法師」,不是皈依三寶;這是我的師父,那個不是我的師父,破和合僧。僧團是和 合一家人,他這些皈依弟子在裡頭有分別、有執著,這是我的師父,這是我師父道場我要擁護,那個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無間地獄<BR>的罪業,換句話說,你不皈依還不造這個罪業,皈依之後造這個罪業,最後歸到哪裡去?歸到阿鼻地獄去,這糟糕不糟糕!大錯特錯。</FONT></P>
<;P><FONT size=2></FONT></P>
<;P><FONT size=2>為 什麼會產生這種錯誤?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鑄成大錯。這種錯誤的面逐漸逐漸擴大,使一般人對於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響的面擴大,影響的時間久了,<BR>代代相傳,我們都以為這是正確的,誰能發現這是錯誤的?我們要是不讀《六祖壇經》,要是不讀蕅益大師這些著作,我們怎麼會知道?《壇經》裡面給我們啟示, 六祖傳授皈依,他居然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這個解釋,他說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我早年讀這個經的時候,這個給我很大的啟示,<BR>他為什麼這麼說法?他是唐朝時候的人,距離我們現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個時代,大家對於三寶就已經迷了,迷在佛法僧裡面,不知道佛法僧表法真正的意 思,所以他才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又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他這個說法。他之所以這樣說法,對那個時代的人,必定是那個時代<BR>人已經對於佛法僧真正的意義迷失了,所以能大師傳授三皈,他有他另外一種講法,喚醒大家回頭,這很有道理。</FONT></P>
<;P><FONT size=2>佛家要修行證果,頭一個要把我捨掉、把私捨掉,你執著有個我一切都為我,執著有個私的念頭,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不是佛法。佛法,佛是覺的意思,佛法是覺悟<BR>之法,你有一念私情夾在裡面,你是迷法,是迷惑顛倒之法不是佛法。我們今天將迷染法看作佛法,你在佛法修學會有什麼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覺正淨 是寶,是寶中最殊勝者,三寶都是屬於自性,不在外面也不在別人。釋迦牟尼佛沒有教我們皈依他,早年是教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沒有說是皈依他,大家<BR>都懂得自性覺正淨是三寶,叫自性三寶。但是對於形相上的三寶要懂得尊重,為什麼?沒有形相的三寶,你怎麼會知道自性三寶,必須要用形相的三寶常常啟發你、 誘導你,讓你時時回歸自性三寶,所以形相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見到佛像、聽到佛名,立刻就回歸自性覺,看到經書、看到法物,就能回歸到自性正,看到出家<BR>人形象,就知道回皈自性淨,所以形相的功德是無量無邊。形相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如果沒有這個形相很容易忘掉,又迷惑、又顛倒、又造業,繼續還要受苦報, 這才是真正的三寶,真實三寶。『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聞名就皈依,聞名就回頭,畢竟不墮惡道,他的生活、他的行為能與自性覺正淨三寶相應,他怎麼會<BR>墮惡道?縱然造作惡道的因,惡道的緣斷了,所以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這一句跟前面「常生人天,受勝妙樂」</FONT></P>
<p>[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3 17:1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