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11|回复: 2

这种感受 就叫做证悟空性 慈诚罗珠堪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4

主题

649

帖子

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1832
发表于 2009-8-10 09: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6-29 00:32 编辑

这种感受 就叫做证悟空性 慈诚罗珠堪布

这种感受,就叫做证悟空性
我以前也讲过,密法里有一个修法,就是背朝太阳,也即让阳光从背后照过来,然后去看
前面没有云彩等任何东西的蓝天。那时去观察内心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本心与前面
的虚空完全可以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像前面一无所有,没有任何物质的虚空一样,人的内心也没有任何杂念--没有善、
没有恶,什么思维都没有。不但是没有任何念头,而且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心的本性也像
前面的虚空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杂质,只是一片虚空。
这种感受,就叫做证悟空性,而且是证悟了心的本性光明。
佛经当中经常提到光明。所谓的光明,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一样--类似于阳光、月
光都只是一种粒子,离单纯的空性都还相差很长的一段距离,至于心的本性光明,就更是
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那么,什么叫做光明呢?以我们的语言来说,就是没有任何污垢、染着的,纯洁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或者本心。
为什么心的本性是纯洁的呢?因为它的本体就是这样的,就像火为什么是热的,水为什么
是液体一样,这些都是它们的本体、本质,所以没有任何其他答案。
要让这种纯洁的心的本性显现出来,要让它露出真面目,就需要很多因素--修加行、对
上师三宝的信心等等。除此之外,在生活上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说,在像这样的城市里面
,要让心的本性显现出来,相对来说就有一点难度。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显现出来。
为什么要有这些要求呢?因为人的精神跟外境有一定关系。
比如说,成都这个地方平时经常有很厚的云层,天灰蒙蒙的,根本看不到太阳,很多从日
照充分的地方,特别是藏地过来的人都会感到无精打采;特别是在起雾的时候,心也会感
觉很闷,像外面大雾笼罩的天气一样;当然,如果遇到像今天这样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
好天气,人的心也会随之而变得开朗、清晰起来。
同样,在视野开阔的高山上,再加上能见度很高的清朗天气,周围的蓝天也很纯净,人的
心自然就会显得很清晰、很纯净,人的心越清晰,就离心的本性越近,人的心越乱,就离
心的本性越远,所以,修行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修行要求,修行人所处的地方最好高一些,像西藏那样的地方就非常适合,但在西藏
的有些农区,还是不太适合修这些法。至于热带、低海拔地区等地方,就更不太适合这种
修法。
另外,饮食方面也有一定的讲究。这种修行要求,修行人只能吃没有污染的东西。
所谓“污染”的意思,主要是指来自于屠夫、妓女等人,或者像屠夫一样经常杀生的,杀
业很重的人手里的食物、衣服等东西。
修行人在修法的时候,必须非常注意,如果食用了这些食品,就会对修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还有,修行人在生活上还不能有很大的压力,如果有压力的话,心里就经常会胡思乱想,
越是胡思乱想,心的本性就越不能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修行的环境、食品等等,都与修行有一定的关系,至于修加行、对上师三宝的
信心等等,就更是密不可分了。这也是以前的修行人为什么要住在山里,为什么要放弃世
间一切牵挂的原因。
在上述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到心的本性。
在心的本性显现出来的时候,就会真切地体会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除了“光明
”或“空性”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境界之外,所谓的色、受、想、行、识,全都是根本不存
在的,无中生有的一大堆幻觉。
尽管不是登地菩萨,更不是佛,但作为修行修得比较好的凡夫,也可以进入这样的境界,
这就是初步的证悟空性的智慧。
由于这只是初步的证悟空性之智,因而对我们的断除烦恼来说,当下还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因为,即使在一、两次短短的时间当中深深地体会到空性光明,但在我们的心中,与空
性光明相反的,非光明、非空性的执着却已经根深蒂固,并且有很强的力量,所以它们对
普通凡夫的影响还是特别大,在这个时候,微弱的空性之智暂时还无法战胜这些烦恼执着
,但是,在证悟以后,通过天长日久的修持,证悟空性的智慧就会慢慢成长,它越有力量
,烦恼就越软弱,总有一天,烦恼执着将会被彻底打垮。
通过上述修持,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无论痛苦的感受,还是快
乐的感受,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都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基础”是什么呢?就
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除了这六根以外,没有其他的基础。在将它的基础一
起推翻了以后,就是心的本性光明。
节录自慈诚罗珠堪布《心经讲记》
...........
证悟空性的目的
  最后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为什么要证悟空性呢?从小乘的角度讲,证悟空性是
为了自己得到解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但是,从大乘的角度讲,证悟空性的目
的不在于此,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
  为何证悟空性就能更好地利益众生呢?因为,如果不证悟空性,就始终有我执,若是
这样,即使我如何努力地,无自私、无条件地付出,自重他轻的念头还是不能彻底放下,
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那么,它必然会阻碍我无自私、无条件地奉献,所以我要把它推
翻。推翻了它,我执就不复存在,它就再也无法控制我去谋求自利,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
利益众生,到那时,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度化众生。所以,大乘菩萨不是为自己得解脱而证
悟空性,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益众生而证悟空性。明确证悟空性的目的,是很重要的。
  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结论就是:大乘菩萨既超越了六道轮回,但又不脱离六道轮回
。为什么说超越了六道轮回呢?因为他不在六道轮回的范围内,他不受六道轮回的影响,
一尘不染。为什么说不脱离六道轮回呢?因为他虽然证悟了空性,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
但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所以他没有脱离六道轮回,永远都在轮回中度化
众生。这就是最后我们要趋入的境界,要达到的目标。
摘自  二 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
是故 诸菩萨 于生死境界中 自得其乐。而即不取 涅槃境界。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八
菩萨摩诃萨 于涅槃界 示现生死 相续不绝,而不着涅槃界,是为第七游戏神通;
菩萨摩诃萨 于生死界 示现涅槃界,亦不究竟 无余涅槃,是为第八游戏神通;
菩萨摩诃萨 正受三昧,行、住、坐、卧现诸威仪,而不舍于正受三昧,是为第九游戏神
通;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3 15:06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35

    主题

    1302

    帖子

    2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积分
    43283
    发表于 2009-8-10 15: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教,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主题

    512

    帖子

    1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慈悲惠施 利乐众生

    积分
    7641
    发表于 2009-8-15 00: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6-29 00:34 编辑

    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6 07:0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