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59|回复: 4

善知识的标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9-26 17:16
  •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胜妙罗施食村善闻同修

    7

    主题

    1583

    帖子

    1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积分
    23792
    QQ
    发表于 2009-5-2 04: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7-5 19:24 编辑

    前段时间,在一个论坛看到的好文章。。
    因深感现在学佛的同修们,都是没有师傅自学的。
    想找一位善知识又不容易。一旦找到了,又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善知识。因此,就把这篇文章发上来!以供各位参考讨论!
    我们要学佛首先不能没有师父。别说学佛,就连我们从这里(天津)到四川的话,也得要知道坐什么车,到哪里去买票,开车的时间,这些都要向明白人打听清楚。我们学佛呢,没有从这到四川这么简单,而是要从六道轮回的苦海达到涅槃圣果的彼岸。从根本利益上来讲,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彻底了脱生死的问题,这条通往圣果的道路,在这个世间极少有人能够得到的,除释迦牟尼佛和极少数大成就者外,没有人达到过目的地,因此,在这样的路途上更需要引导者。
    尽管依止善知识的功德极大,但依止恶知识好比是接近毒蛇一样会丧失你的三善道的善根。因此你要确认善知识,观察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法是释迦如来佛的法,也是弥勒佛的法,是包括藏传佛教的六大教派、也包括汉地净土宗、天台宗在内的佛法。为什么呢?这不只是藏传佛教,而是佛法。我们判别佛法的真正标准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留下的遗产,也就是经、律、论三藏一切经典。如果不把这个作为凭证的话,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任何一个其他的凭证。
    因此,在这里要讲一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讲的弥勒菩萨开示的亲近善知识法和善知识德相;然后,再加上红教的巴珠仁波且《大圆满前加行引导文》当中所讲的善知识的标准。这两个标准跟大家讲一下之后,让大家对如何亲近善知识的问题有所了解。
    首先,我们要亲近什么样的善知识。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非常明确地讲了,总共有十个德相。这十个德相就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善知识的标准或德相。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这就是善知识的德相。其中第一句话,“知识调伏静近静”是什么意思呢?作为一个师父、善知识,他必须要具备三学的功德。一个是以戒学能够调伏自己的行为,一个是以定学而使自己非常清净,一个是以论学或慧学让自己的心非常精进。什么叫以戒学调伏自己的行为呢?比如说,一个医生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怎么能治好别人的病呢?因此一个善知识要调伏一切弟子和众生,首先要能调伏好自己,才能具备调伏他人的能力。怎么调伏呢?消除一切缺点,能够摄受一个清净的戒律,这叫调伏。
    第一个德相:调伏
    在《别解脱戒经》中,释迦牟尼佛比喻说: “心马常驰奔,恒励修难制。”野马是非常难调伏的,要调伏它,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口夹是调伏马的最好方法。同样,我们的心好比是一匹野马,用什么方法调伏它呢?就是用别解脱戒的口夹,用这个使心调伏。因此你要观察师父是不是戒律清净之人。戒律有三个: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宗戒。这三个戒好比是三层楼,没有第一层楼不可能建立第二层楼和第三层楼,因为第二、三层楼都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别解脱戒为一切戒之根本。在《俱舍论》戒律中讲,戒律如大地,是生出一切功德苗的基地,没有大地的话,不可能长出任何苗,没有田的话,不可能长出粮食。同样,如果没有戒律,就不能生出任何一个功德。因此,要看这师父是否具备一切戒律:
    1) 居士戒、沙弥戒或比丘戒等是不是非常清净。
    2) 菩萨的十八根本戒和四十六学处是否非常清净。
    3) 密宗十四根本戒等密宗的一切戒律是否非常清净。
    如果自己胡作非为,连居士都不如,那就可以肯定地说,他根本不具备调伏他人的能力!
    说到这里,必须要说明,在佛教中也未必一定是比丘,也有一些从来没受过比丘戒,从来没有当过和尚,以居士身份授灌顶的上师,这也不是没有的。因此,哪怕他是在家人也可以理解的,但他是不是一个像样的在家人,要看他:一、是不是不杀生,二、是不是不偷盗,三、是不是不邪淫,四、是不是不妄语,五、是不是不饮酒、不吸毒等。连以上这些都做不好的话,那就可以确定他根本就不能调伏任何众生。
    第二个德相:静
    清净就是定学,内心非常清净,修禅定修得非常好,修定的经验非常丰富。修定时把自己内心中存在的贪图、嗔恨、愚昧无知等用定压住了。在修禅定的过程中,能知道如何对治掉举和昏沉,而且知道的窍诀也非常多,包括显宗的禅定和密宗的生起次第等修法。
    第三个德相:近静
    近静是什么呢?就是慧学,尤其是性空(诸法自性虚空)正见。龙树菩萨说一切诸法“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在这一切诸法自性虚空方面,至少在比量上能有所体悟叫近静。
    “德增具勤教富饶”。
    第四个德相:德增
    “德增”是指善知识要比弟子的功德大,比弟子的佛学水平高。如果你不亲近一个“德增”的善知识,学修佛法就不会有长进。二千多年前,龙树菩萨在《亲友集》中这么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第一句话“诸人依劣当退失”是说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功德更低的人,那你就会退步;“依平等者平然住”,如果你亲近与自己佛学水平差不多的人,就会停滞不前;“依尊胜者获尊胜”,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善知识,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我们拜师父一定要拜一个比自己智慧更高、修证功德更大、三藏经典学问理论水平更高的,完全有能力把你引导到具有无上正等正觉、至高无上的智慧、慈悲、德相佛果的,最殊胜的善知识,才能真正有长进。
    第五个德相:具勤
    于利他之行,能精进勇猛地行持。
    第六个德相:教富饶
    什么叫“教富饶”?教言非常丰富。一个师父不能只会说单独某一个法或知道某一个传承,而必须通达一切教法,通达释迦牟尼佛所传的经、律、论等一切教法,以及显宗和密宗的一切教法。因此,一定亲近一个“教富饶”者。这样他才能够使你的佛法修持得以健康地进行。比如一个医生的职责是维护人们的健康,假如他只懂得治一些头疼感冒等小病,那就没有必要要这个医生。我们需要的应该是医术比较高明的医生。不管什么病,他一摸脉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病,用什么药能治好,有了这样的医生,我们就能够健康地成长。同样,我们学佛的医生就是师父,这个师父要会调伏好我们内心的贪图、嗔恨、愚昧无知、自私、傲慢等一切病症。第一,他会判断,第二,用各种配药的方式能够把我们的一切病症治好,不但治好,而且要用最佳、最快的办法治好。
    第七个德相:善达实性
    “善达实性具巧说”。“善达实性”跟刚才所说的近静差不多,不过有一点,刚才所讲的近静包容了所有的五明智慧:声明、因明、内明、工巧明、医明。不过在这里就不包括了,这里是指通达万物诸法虚空的本性,也就是说通达实性。实性是缘起性空,诸法的本性。因为一旦发现了诸法的实相和本性,不管是只用比量所知,还是现量所证,都算是证悟。因此,师父要有很高的比量的水平,至少能够以比量的方式通达诸法的本性、实相。
    第八个德相:具巧说
    什么叫具巧说?其实师父尽管是非常好的师父,具有刚才所说的三学智慧和德增,也具备非常丰富的教言,并通达实性。但若不能具备善巧说法的话,就不一定能让人听懂。比如说,今天我用藏语讲了一个小时或半天,做了半天的灌顶,拿着宝瓶然后念经,将宝瓶在一个一个头上放着。居士们糊里糊涂地,不知道对宝瓶该观想什么,这个宝瓶是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授这个灌顶的时候自己观想某一个佛或菩萨,更不知道每次授身、口、意等加持时的宝瓶灌顶、宝冠灌顶、金刚杵灌顶、金刚铃灌顶、赐名灌顶、金刚上师灌顶、智慧灌顶、秘密灌顶,言辞灌顶等。每次灌顶该以何种方法去接受这个灌顶,他都不懂。他想:可能是灌顶了吧,灌顶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去修,念什么咒。这不是善知识不具备其它功德,而是不具备善巧说。因为不具备善巧说的话,你就听不懂他说什么。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不具备善巧说法,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本身表达能力有限而不具备善巧说法。有些上师通达一切三藏经典,一上讲台,三句话也讲不出来,这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说,上师善巧说非常重要。
    第九个德相:悲体
    “悲体离厌”。“悲体”是什么呢?就是内心非常慈悲,把自己的弟子当成儿女一样,内心根本没有一点隔阂,或执着心,将传佛法当成完全为救度弟子或众生的方法。不为钱财、名利,只为了救度众生,这才是真正具备慈悲心的悲体,要是没有这种慈悲心,讲的法究竟如法不如法,就有很大的疑问了。
    第十个德相:离厌
    “离厌”是什么呢?就是脱离厌烦。例如一个弟子成天总是问问题,吃饭时问,做事时也问。如果师父心里感到非常烦,不想回答,这就是没有脱离厌烦。“离厌”就要求师父不能有厌烦,弟子什么时候请教问题,师父就应该非常欢喜地回答,只要是真心学佛的弟子,师父就应该欢喜地回答任何一个问题,这就叫离厌。
    这十个德相就是师父所具备的标准。
    我不能说这个师父合格,那个师父不合格,但我希望你们自己去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师父是绝对没有错的。不过我只说显宗的师父或一般传法的师父,如果是传密法的师父那要求就更高了,刚才说的十条,再加上二十个条件,共三十个。
    (1) 身清净:
    就是戒律守得非常好。不论受的是居士戒、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还是密宗的金刚戒,都守得非常好,尤其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2) 言门清净:
    不说妄语、谗言、非常难听的粗恶言、无聊的语言。这四个同样也是不自做,不教他做,也不随喜。这些叫言门清净。
    (3)心门清净:
    内心不管别人修法如何好,内心不产生任何一个嫉妒心,别人拥有了多少财产,内心不产生任何贪图心,还有对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跟自己作对的人,不产生任何伤害他的心,内心相信因果,对三宝不产生任何怀疑。这些叫意门清净。因此作为一个密宗上师必须做到三门清净。
    (4)大智:
    密宗上师必须是大智慧者。因为他懂的、修的比显宗师父还要多,还要大。因此他必须通达一切三藏经典,必须通达显密的一切教法,必须通达一切大乘小乘的法门。没有这样的大智,不可能证到至高无上、具有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如来圣果。因此必须要具备大智慧。
    (5)具忍:
    什么叫具忍呢?在修行上非常有耐心,不怕吃苦,不怕时间长,要有绝对吃苦耐劳的忍心,同时也必须具备对金刚兄弟或对他人能够忍受一切的委屈的忍辱心。没有这种忍辱心很容易产生我刚才说的相互嫉妒、相互排斥现象。所以我们要绝对有忍心。
    (6)正知:
    就是显宗所说的正住。所谓正住就是在教派与教派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偏见心。
    (7) 无谄:
    对于他人没有任何卑鄙不择手段之心。
    (8) 无诳:
    心不欺诳。
    (9)通达密咒:
    非常通达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每一个咒和每一种修法。
    (10)通达密续:
    通达密续与通达密咒有什么区别呢?密咒主要指修习的手段和方法。密续为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因为密宗的事部续、行部续、瑜伽部续、无上瑜伽部续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每个咒的修行方法都来自于密续当中,所以要通达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密宗的续和密宗的理论。
    还有十个条件叫十真实,这是密宗上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坛城:
    对坛城的绘画、观想非常通达,也可教授弟子,同时还包括做佛像、画佛像的工巧,否则他根本没有办法明确解释密宗的每一个金刚坛城的形态、生起次第中的观想方法。因此必须通达坛城。
    (2)密咒:
    在圆满次第当中最关键的是密咒。这个密咒是什么咒呢?不是我们经常念的这个咒、那个咒。这些咒是体内每个部位所需要观想的咒,比如顶轮咒、言轮咒、心轮咒、丹轮咒和密轮咒及身体每个部位咒的观想方法。
    (3)手印:
    手印在密宗里非常多,尤其是在事部、行部、瑜伽部中,手印占主要位置。特别是事部,手印是最关键的,因此上师要对手印非常通达。
    (4)守护我及处等:
    这个就是怎样保护我和我所在之处。用什么方法呢?比如自己用每个部位的金刚忿怒来保护自己的身体,或用金刚坛城或火轮保护自己和自己所住的地方,不让任何一个妖魔鬼怪接近。
    (5)迎圣仪轨:
    就是迎请一切智慧身的仪轨,我们修炼任何法的时候必须迎请很多圣尊。比如,迎请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等身、口、意一切智慧功德,因此,上师必须要通达任何迎圣仪轨。
    (6)仪轨念诵:
    口头的都不会念,更谈不上观想了。念诵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观想。口头念不出来更没有办法有次序地去观想,因此要通达念诵,要非常通达修行的方法及每个次第修行方法。
    (7) 修习:
    通达每个次第的修炼方法。
    (8)内外火供:
    外火供是用火炉如法地做火供(将供养一切佛菩萨的物品在火炉里面烧)叫外火供。内火供指观想自己吃的东西到了丹田后,化为一切供品供养体内的一切诸佛菩萨的方法,这叫内火供。
    (9) 收摄:
    最后把一切观想部分收回。
    (10)送神:
    把一切迎请的智慧神、诸佛菩萨送回原地的仪轨。
    必须要通达这些才能当一个密宗的金刚上师,因此,密宗的金刚上师要比一般的师父要多二十个德相。
    上面讲的三十个条件就是一个善知识的标准。
    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有些人说黄教是这样,那我们白教可以不必要这样,红教也不必要这样。还有人说红教不需要守任何一个戒律,只要是一心一意依止善知识,依止上师就行了;或说红教可以胡作非为,可以有不寻常的男女关系,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这样的说法和做法彻底破坏了佛教,彻底破坏了我们的藏传佛教。因为这些败类来到汉地乱搞乱整,最后弄得汉地信佛居士心里非常不愉快,开始怀疑这个密宗是不是如来圣法。
    因此,要特意讲一下《大圆满前加行引导文》当中所讲的善知识标准的部分,这是红教最主要的一位活佛叫巴珠仁波切所讲的大圆满引导。在这里一一地介绍给大家。
    本来凡夫很容易被世间的友伴和其他一切因缘所改变,由于随时随地依止善知识和善友,比如说,亲近一个合格或标准的善知识,就如一个普通的木块,长时间放在檀香木里,再将它拿出来后,发现它同样会发出很好的檀香味。如果你经常和善知识在一起,经常听受善知识的教化,你就被熏染上善知识的功德妙香,一切威仪也将与善知识一样。这个例子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样的善知识是圆满的善知识呢?
    第一, 未违犯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和密乘三味耶戒。
    用菩萨戒来规范自己的内心,用别解脱戒来规范自己的外在行为,密修密宗三味耶戒(密宗不可逾越的金刚誓言。)
    第二, 广闻博学:
    了知显密一切教法,就是俗话说的博学多才之人。
    第三, 对无边的众生如母对独子一样慈爱,具备大悲心。
    第四, 通达显密:
    就是精通外在的戒、律、论三藏经典和密宗的四续金刚密法。如不通达,就像刚才讲的那个医生的例子一样。他只能治感冒、头痛。
    第五、显现端正:
    依靠修持与自相续,显现殊胜端正功德,也就是通过自己得到的证悟把自己调伏得非常圆满,还要修四摄,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来摄受弟子。密宗金刚上师还有许多特殊的条件:
    (1) 成熟相续:
    必须具有一个能够不间断的灌顶传承。如果没有灌顶传承,就是讲了很多法都不可能有加持。
    (2) 净持律仪:
    不但是受了灌顶,而且灌顶时所受的戒律,绝不违犯。
    (3) 相续调柔:
    烦恼和分别心越来越弱。
    (4) 通达密乘金刚的基、道、果:
    基是基础,道是修法,果就是所得到的果等。一切密乘非常通达。
    (5) 修念圆满:
    对所受的每个灌顶都修持得非常圆满。
    (6) 解脱相续:
    至少在现量或比量以上能够得到性空正见。如果没有得到证悟的话,就无法让别人解脱。
    (7) 唯求利他:
    具备慈悲心,不为个人名利,完全是为利益众生而传法的一个师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上师。
    (8) 琐事鲜少:
    要断除今生世间法的贪执。因为,今生的贪执还在,修持就根本不如法。
    (9) 精进修持:
    为了解脱、利众精进修炼正法。
    (10) 厌世劝他:
    发出离心。若无强烈出离六道的心愿,根本无法解脱。
    (11) 摄受弟子:
    非常善巧、方便地调伏弟子内心的一切烦恼,让他变得非常清净。
    (12) 具有加持:
    就是具备教言的加持和传承的加持等等。
    这些就是作为密乘金刚上师应具备的条件。
    在这里巴珠仁波切也讲了一些不良现象。他说有些自相续中无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却自以为是的人,还说自己是某某上师的儿子,某某贵族的儿子、子弟,应胜过他人,所传的法也理应正确,这种传法好象婆罗门的传承。因为,婆罗门没有严格的修持,婆罗门的儿子就是婆罗门,可以担任婆罗门的最高职务,是不是成就者并不重要。因此,不要因为是活佛的弟弟,我们就觉得他了不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释迦牟尼佛的弟弟提婆达多,他是佛的弟弟,但修法最不精进的是他,死后下地狱的也是他。另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具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但不是为寻求来世清净心而修持,而是担心失去某一利益,或上师的地位,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今生的目的,这就不是如法的善知识。
    我们做的任何事应当考虑到如何才能使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永住世间。当前,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外在的压力、内在的混乱,我们应该以正直心和正义感共同携手,把完整的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弘扬广大,弄得红红火火!
    我们还应该用真正的佛法和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周围不信佛的人也能产生信仰。如果我们不能调伏自己,人家就会耻笑我们,同时也对佛教造了很大的恶业,因此,诸位善知识、诸位居士,以及所有对佛教事业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同修,共同携起手来,修行正法,弘扬正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9-26 17:16
  •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胜妙罗施食村善闻同修

    7

    主题

    1583

    帖子

    1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积分
    2379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20: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7-5 19:25 编辑

    好象大家对善知识都不重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09-6-9 10: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得遇一位善知識是很難得的因緣,  一位善知識能夠善誘, 教導, 指引修行成佛之道,  這種機緣的成因往往不是今世種下的,  而是過去世的因緣所成熟.  所以廣結善緣, 勤修戒定慧,  植善因,  他日因緣成熟時善知識必然出現.  有一次我問我的善知識我與他的因緣如何?  他說過去世中你曾供養我一杯水.  也許簡單的順手善舉,  誰知日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每個人都希望能遇到一位善知識,  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自己做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09-6-9 17: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9-26 17:16
  •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胜妙罗施食村善闻同修

    7

    主题

    1583

    帖子

    1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积分
    2379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0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7-5 19:25 编辑

    在学佛的道路上,没有善知识是很危险的.
    想求善知识的话,一定要全心忏悔哦.忏悔往昔的对三宝不恭敬,和类似的罪过.
    通过忏悔,我相信应该能求到善知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6 04:4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