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9 15: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7-19 18:45 编辑
3.2. 推荐几种修福的殊胜方便
3.2.1. 上师
我们知道,在密乘中,弟子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上师,成就之前的一切善乐、幸福以及现在、中阴,未来的一切幸福都来源于上师的恩赐。当然在显宗,供养承事善知识也可获得极大的福德。
我曾问过我的一位上师,怎样快速积累福德。上师说,在密宗里,有一种秘密会供,修了可以极快积累福德。但那个条件太苛刻了,要大成就的男女行者,还要多少多少黄金,等等,一般人很难同时具足。对于一般人来说,令上师欢喜,是快速积福的一个捷径。一般的供养承事都有此作用,再比如满足有些上师特别的喜好(如喜欢某种食物),等等。
密典中说:“一个人若能亲近承事上师半天,其功德远超过一劫的时间在诸佛所做布施、供养等等的功德。”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自己的体会是,发真切心,行为合于正道,认认真真为上师做事,解决上师的种种后顾之忧,令上师欢喜,在上师的加持下,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
讲个我真实的经历。[此处删去一两百字]
3.2.2. 随喜
关于随喜功德有一个很好的公案:以前本师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世时,有一段时间萨迦国王迎请世尊及众比丘作广大供养。那时有一贫女,在王宫外行乞,见此非常羡慕,数数地生起极大欢喜心,至心随喜国王对世尊及众比丘的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于受供完毕后,问萨迦国王:“如是功德是否回向给此供养中功德最大者?”国王满口答应,结果世尊就为贫女作了回向。此公案中贫女虽无能力如国王一般对世尊作饮食、财物供养,但以其真诚随喜,获得了甚至超过国王供养之功德。这种积累资粮的殊胜方便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随喜的功德这么大,又这么方便简捷,那么到底该怎样修呢?像很多同修看到别人做善事就称赞一下“随喜你的功德”,或是像论坛同修那样在下面跟贴“随喜”之类,固然也不错,但要想把随喜的威力发挥出来,一定要在瞬间爆发出很强的心力,因为本来随喜就纯粹是一种心理活动嘛。光是嘴上喊“随喜”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巨大利益的。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末学来举一个切身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一点经验。
一次,我在阅读一本杂志的时候看到一篇报道文学,是讲一个见义勇为的妇女。她在路上看到一个歹徒(后来好像证实有精神病)正在疯狂地用刀砍杀一群儿童,她这样一个弱女子,出于对小孩子一种本能的爱心,冲上去勇敢地和歹徒搏斗,身受重伤,好像连手都被砍断残疾了。在医院里,有记者来采访她,记者问她说:“如果再发生一次这样的事,你还会选择这样去做吗?”结果她坚定地说,如果再来一次,她还是会冲上去保护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当时看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了,眼泪狂涌而出,内心深处喷涌出一股无比强烈的随喜赞叹敬佩感动之心,随喜她的无私和勇敢,那种感觉简直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在那一瞬间,我几乎一模一样地生起了发菩提心或是猛烈忏悔时的“轻安相”,从顶门开始有一阵阵甘露灌顶一般,灌满全身,遍体清凉,其后则感觉非常轻安,宁静,舒适,光明,喜乐。最后,我把那本杂志(上有她的照片)放在床上,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头,因为我扪心自问,自己遇到那样的事多半没有勇气冲上去,所以我是假菩萨,她才是真菩萨。
几个要点:
1)根据我的一点体会,“随喜”虽名“喜”,其实常常却有一种“悲”的情绪隐含其中,有点“喜极而泣”“悲欣交集”的感觉。就好像看到自己的父母得了绝症已经病危,医生突然宣布手术成功治好了,那时的极度喜悦和感动可能会使你泪如雨下啊。
2)随喜与发心,忏悔一样,贵在猛厉,瞬间心力爆发的效果可能远超出有口无心的念诵一个月。
3)任何善的,好的事情,大至佛菩萨的功德事业,小至小孩子的一念善心,一粒米的供养都可以拿来随喜,可以说无时无地不可以修持此法门。不需要开口念诵,也没有场地和姿势限制。
4)刚才提到我在随喜时出现了类似清凉灌顶的觉受,这种“轻安相”,根据我的经验,在专诚随喜时或多或少会出现。这可以成为判断随喜是否得力的一个标准。
5)另外,随喜还特别能对治嫉妒。以前我们见人得利则心生嫉妒,现在见人得利则心生随喜。而根据《业报差别经》,嫉妒是消减威德的罪魁祸首,那么常修随喜也就可以获得大威德报了。
宗喀巴大师的《证道歌》中谈到自己积累资粮的经验时说:“少勤能积广资粮, 随喜善业谓最上”。这可是号称法王第二的宗大师的诀窍啊,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不能不相信宗大师啊。学会了随喜法门,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最容易下手的积福方法,可以在一念之间,不花一分钱,不走一步路,甚至连嘴巴都不用张,就可以积累广大福德。请问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便宜的事吗?可谓捷径中的捷径啊!如果再不多加修习,那老夫只有捻须长叹道:“世间之愚,无过于此”了。
3.2.3. 法布施
为他人宣传和解说佛法(法布施),功德特别大。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给他一百块钱,他总有用完的时候,即使给他一个亿,这辈子不用愁了,但下辈子呢,生生世世的苦难呢,你帮得了吗?而教给他真正能解脱的佛法,就可能令他从此究竟离苦得乐。孰大孰小,一目了然。下面摘一段《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佛告諸比丘。賢者說法時有五福德。何謂為五。其人所生則得長壽。是為一福德。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饒財多寶。是為二福德。其人所生即端正無比。是為三福德。其人所生即名譽遠聞。是為四福德。其人所生即聰明大智。是為五福德。何因賢者說法得長壽。用前世說法時。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其義備足。歸寂無為。好殺之人聞法即止不殺。用是故得長壽。何因說法之人。得大富饒財多寶。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盜竊之人聞經即止不盜便能施與。用是故得大富。何因說法之人得端正無比。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和氣安之。即顏色悅自生光澤。用是故得端正。何因說法之人。得名譽遠聞。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聞。何因說法之人得聰明大智。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曉了妙慧。用是故得聰明大智。是為五法說經者得福也。”
在一切利益众生的行为中,法布施可以最有效地撬动众生命运的关键节点,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也是前面所讲的菩提心在行动上的最好体现之一。如果和发菩提心相配合,所获果报不可思议!另一方面,为了给别人讲法或回答问题,客观上也会促进我们自己更深入地学教理,对我们见地的提高也是大有好处。不过要注意,“说法不当机,醍醐变毒药”,如果法布施不能掌握好尺度或者自己水平不够,说不定还会误导别人或者引起别人谤法,也可能引起不小的过失。
3.2.4. 放生
放生属于无畏施,功德是非常大的。因为对于一般众生来说,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关于放生的感应,网上的例子太多了,这里就不多谈了。关键要提醒的是几个要点:
a)
最好不要太大规模地专门集中于某处购买或过于有规律地放生,以免被鱼(或其他动物)贩子识破意图借机涨价,而且还间接造成他们的大肆捕捞。
b)
以真诚的悲心救它们。
c)
一定要为它们授皈依和念经回向,让它们结上佛法因缘。
3.2.5. 供养
供养法分很多种:
最常见的,是供养诸佛或佛塔庙。具体东西可以用种种衣服、饮食、卧具、坐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薰香、末香、涂香、华鬘、伎乐及诸灯烛,敬问礼拜,奉迎合掌、唱种种赞,五支遍礼,右旋围绕。又供田等无尽奉施,又供摩尼耳环、臂钏诸庄严具,下至供养诸小鸣铃,散诸珍奇,缠宝缕线等等。但要注意供养时的一些要点:
1)
注意物品的清净。要选用美好的,清净的供品。一般来说,有异味的,不清洁的,荤腥的,偷盗所得的东西都不应当拿来供养。
2)
修供养时,应忆法性无所差别,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现前供养此二,亦即供养其余三世一切诸佛,及供十方无边佛塔,此是俱供现不现前。
3)
注意自己的发心和动机,不由轻懵、放逸、懈怠而教他供,自手供养,殷重供养,不散漫心而设供养,不以贪等杂染供养,不于信佛国王等所为得利敬而为供养,以随顺物而设供养。应怀着对三宝恭敬感恩的心而行供养。
受用饮食之时,只要是净水以上,应首先至心供养上师三宝,具体做法是念“嗡啊哄”三遍,观想加持眼前饮食变成广大供养大海云,遍满虚空供养无量无边佛菩萨。如此供养无间缺者,按藏传佛教的教授,是“少用功力而能圆满众多资粮”,大便宜啊,但是关键还是发心要真诚。记得在有一次在新加坡看电影,电影开演前我买了一点吃的东西准备边看边吃,我照例供养了三宝,所不同的是,我那次情绪非常“激动”,发起了对上师三宝真实猛烈的感激之心,拼命的供养。我那时的感觉,好像电影院的房顶都不存在了,上师佛菩萨满虚空都是,我打开内心所有的能量,释放出无限的感恩崇敬之心,将手中的食物变化成漫天飞舞的宝物美食,去供养他们。在那一瞬间,我的眼中不由地充满了泪水,那种发起悲心或随喜时的感觉又来了,从顶门开始一阵阵的清凉灌顶,遍满全身,我才知道,真正至心修供养,真的是可以在一刹那间就灭罪增福的。
在诸多供养法中,比较常见又很殊胜的一种是供曼茶罗法。修曼茶罗是观修供堆而奉献上整个宇宙,及其中一切殊胜美妙悦意之物。如是以信仰和虔诚的态度去修,则修者之心即能变得极其有力,而修者所获的福德与智慧也无异于实际将整个宇宙献给三宝。如是在修献曼达中,行者重复把整个宇宙献给皈依处,这种至高无上的功德行为,可以迅速圆成他的福德资粮。他又了解到这种供养、受者和施者本身并无实体,而是空的,这种体认就可以同时圆成他的智慧资粮。所以依靠甚深方便与智慧,于每一刹那中便可积累无量资粮。又通过三殊胜的方式依真实物与意幻物的供修,还能够圆摄六度波罗密,以奉献供物为圆满布施;擦拭供盘为清净持戒;手持供盘为苦行安忍;十万修量为无比精进;一心安住为等持禅定;三轮体空为无缘智慧。另外还同时具备外内密三种供养,非常殊胜。具体修法藏传佛教诸宗派皆有传授,行者可依止一位具德上师听受学习。供曼茶的威力非常大,我本人曾方便闭关几日修供曼茶,求事业增益,关中得一梦,。。。[以下删去数十字]
当然,正如很多经典说过的,“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正行供养(法供养)就是精勤修习佛法,比如四无量心、四种法集、随念三宝、波罗密多,及能胜解甚深空性、无分别住,于净尸罗起防护心,于菩提分、六度四摄精勤修学。所有的供养若能加上正行供养来供养三宝,才能说是圆满供养。
3.3. 针对所求的事专修相应的法门
求财富的,要多布施供养钱财物资。要修戒偷盗,多修各种供养法和财神法。
求智慧的,要多供灯,印经法布施等。多修文殊菩萨法门。其中又可细分,比如:求根本智的,可修黄文殊;求记忆力的,可修白文殊;求反应快辩论才能的,可修《真实名经》,求风水占卜等智慧的,可修黑文殊;等等。
求官位的,要多布施佛像上面的宝盖,下面的座位。要修不嫉妒以及谦虚恭敬心。多修怀爱法(其实菩提心就是怀爱法的核心啊)。
求身体好力气大的,要多施饮食,多放生。要修戒杀,戒邪淫。多修大礼拜,禅定和气脉修持法(如扎龙,九节佛风,拙火定)。精力不足爱瞌睡的要特别勤修忏悔和拙火。
求名声的,要多布施寺院的幡幢,钟等。要多宣讲佛法,善修口业,持戒精严。多修怀爱法和多供修护法。
求美貌的,要多布施衣服饮食,供鲜花。对治嗔心,多发慈悲心。多修观音菩萨法门。
求唱歌好声音好的,要多布施铃,乐器等。多修妙音天女法门。
4. 回向求加
4.1. 回向发愿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及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一切众生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明天,菩萨作如是回向者,是为菩萨少修善本、获大果报。多作功德,福报无量。”
回向文也可以自己创造,不一定非要是诗偈形式,也可以是口语。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回向文可以包含一下内容:
1)自利,对我们来说主要是
a)世间法目标:比如回向自己能顺利找到工作,得财富,名望等。
b)出世间法目标:如生净土,开悟,得遇善知识等
2) 利他,把功德回向一切众生,让大家都蒙离苦得乐
a)世间法目标:在生时远离痛苦,一切吉祥如意。
b)出世间法目标:在生时得信学修佛法,死后往生西方,究竟得成正觉。
3)特别回向给某人,某组织,某件事等。(比如回向某某疾病速愈)
尤其要注意的是,若不是专修念佛法门而又想往生净土(包括各种净土,但尤倡弥陀净土)的,一定要每天将所修功德专门回向净土,作为资粮。
发愿和回向的不同之处在于:回向是建立在功德的基础上,把功德回向到一个目标上;而发愿可以是由任何事引发的强烈愿望。发愿的力量是很强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愿力可以改变业力的轨迹,要成办任何事业,一定要先发愿,愿力到了,再配合福报和因缘,就可以成办。当然,反过来说,发不好的愿,也会把业力带向不好的方面。比如很多恋爱里的人都喜欢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妻”之类,就是给双方希上一个贪爱的绳索,下辈子可能还是做夫妻,到最后就像楞严经说的:“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本文讲过的所有修行都可以和发愿相结合。比如,随喜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功德之后,可以顺势发愿,愿自己今后也能像她那样生生世世救度众生永不疲厌。这样就种下一个宝贵的种子,这颗种子将来一定会发芽结果,那么我们也可以成就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我们随喜各种各样的功德或善果,再顺势发各种各样的善愿,那我们将来的善妙果报也就会犹如天雨妙花一样缤纷而至。
4.2. 勤求加持
我的上师开示说,念诵要达到一定效果,须满足三个条件:
1)诚心。至诚恳切,心无旁笃,坚定猛厉。
2)专心。专门修持此一法门,每天坚持且有一定数量,不要中断,或太少,或太过夹杂。这里还有“串习力”在其中,太多不述。
3)持戒。持戒精严,注意因果。这是一切佛法功德升起的前提,否则犹如漏器,上面进,下面出,不能集聚功德,反招祸端。我的上师还特别加了一句:“你想占便宜,那可不行”。我们一般人就是不肯付出,没有特殊情况下连五戒都不肯受持,因果也不注意,不肯对治烦恼,念佛只是想多占便宜而已。但其实世上哪里有真正的便宜可占呢?
古往今来,向上师三宝求加持得到感应的人不计其数,但也有很多同修反映“念了半天没啥感觉”“不灵啊,求的事情都没成”。其实,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不够至诚恳切。你可能会说,我嗓子都念哑了,膝盖都跪酸了,外加供养了五个大苹果,还不够诚心啊?就这个问题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什么叫“至诚恳切”呢?我打个比方。比如你坐船出海,在大海里遇到十级台风,船突然翻了,你不会游泳,在波浪滔天的海上,翻滚浮沉,看着几层楼高的黑浪向你扑来,恐怖极了,危险极了!就在这时,远处飘来一艘金色的大船,船上站着一个人—观世音菩萨,白衣飘飘,光芒万丈。这时你拼尽全身力气,大喊:“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求她来救你。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你不会再去想张三昨天在领导面前打我的小报告,气死我了;也不会再去想股票涨了没有,灶上的红烧肉别煮糊了。不会再有任何别的念头了,就只有这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它是如此的强烈,猛厉,真诚,恳切,发自内心,毫无保留,超越一切,势不可挡,这就叫“至诚恳切”!如果没到这个程度,对不起,以我个人的观点,还算不上真正的“至诚恳切”,其感应程度多少会打折扣。
记得一次我在MSN上和一位同修聊天的时候,他问起怎样求加持,我就写了这些给他传过去,结果他那边忽然一段时间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儿才说他一看到我的这个比喻,马上就如此作意观想,结果一念之间就发起了很强烈的心,顿时泪如雨下,感受到清凉灌顶般得加持的感觉,身心净化,得未曾有。之后内心变得非常柔软安适,用他的话来说,是看“一草一木,处处有情”(他太有才了!我至今还没能找到更合适的语言来形容这种感情)。我记得他有一次说,终于明白那种视死如归“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的感觉了,当时他发起来那一念,就觉得生死都无所谓了,一切都可以舍弃,如此之强烈。我想他是真的作到“至诚恳切”了。其实真正“至诚恳切”地念诵求加持,根本不用多,一句就可以感应,甚至一句也没出口,心中一念就可以感应。有些人质疑经中的阿弥陀佛“十念必生”愿,认为哪有那么便宜,我个人则觉得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要绝对地至诚恳切(当然还有一些别的隐含条件)。
定力深,观想功夫好,对求加持绝对有帮助。求加持和坐禅有些相似,最大的敌人是昏沉,散乱和怀疑。心中清静专注,坚定而有力量,气息匀长,一句一句念去,“志坚如刚气如绵”,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念得好的时候,每一句出来,都会感到一阵清凉灌顶般的感觉(有的人觉得像过电一样,有点酥酥麻麻的感觉),身心内外如洗,愈发轻安柔软,宠辱皆忘,妄念渐消。至于有时或见一些异相,则不必执著,再说也因人而异,所以不多谈了。
另外,我的上师还开示说,念诵要达到理想效果,最好要在空性或悲心中念,这也是一个窍诀。其实说到底,念诵就是要和佛菩萨相应,而相应就是要把自己的频率和佛菩萨的调成一致,才能发生“谐振”,从而互相感应。佛菩萨的心是什么样的呢?无非就是“悲空双运”,就是悲心和空性不二的状态,勉强说是悲心加空性也可以,但其实这两个也是一体。我们要从更高层次上和佛菩萨相应,就必须尽量要把自己的心调成佛菩萨那样,虽然我们凡夫很难“双运”,但只“悲”或只“空”还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大悲心,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在密宗里修本尊法,本尊发何大愿(比如文殊十大愿王),行人也要发何大愿,就是这个原理。显密的根本原理是一样的,显宗的念诵一样缺少不了悲心,兹举一例如下:
明良师兄在他的《35天行般舟汇报》中讲了他行般舟三昧见到阿弥陀佛现前的经历,我摘录一段如下:
“在第21天时,一位老和尚说我差一样东西。究竟差什么,很让我们费心猜测了一番,刚开始以为是没有定力,没有般舟三昧力,但有时也能连续几小时的一心念佛(定境);再后来以为没有愿力,但我也一直发愿誓度一切众生,最后才想到缺乏悲心,于是每次喝水休息时,护法就开始设法引发我的悲心,一想到众生的苦,几次他都流下了眼泪,而我却没有任何表示,我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我一直认为我自己心地善良,而现在却无动于衷,如此多次,护法也没有办法,只好任我了。
到了31还是32天时,在幻景中看到:天快黑时,两个瞎子老年夫妻在街上跌倒了,另一位中年人放下自己的急事,把他们扶起来,送他们到目的地。过了一会,想到他们的凄惨和无明颠倒,不由悲从心来,抑制不住的伤心,感觉众生太苦了,眼泪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又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如此十多分钟才结束。并立刻发愿,从悲心中流出(没有引导、没有思维)的大愿(没有引导、没有思维)。第二天,又在幻景中看到一只猴子在过马路时,由于是中午,太困,一下给汽车碰死了,一看到此景,又是悲从心来,又发了同样的愿。之后又有一次,哭到一半时,强行抑制住了,怕被师父听到,以为我是故意的。第34天时,再次悲从心来,流泪不止,又发了同样的大愿。平静以后,见到了佛。
我们修行,首先要发菩提心,初发意菩萨的愿力最大,能惊天动地。什么样的心才是无上菩提心:愿一切众生都成佛道。宣化上人讲到大悲咒是大悲心,一直不太明白,此时才真正理解。持一切咒,首先得有悲心,真正发自内心,从心地里希望一切众生能脱离苦海。为别人念诵求大悲水,必须从心地里发出悲心,真正希望对方好,如同自己的父母或儿女病了了样急迫。一定灵验。”
看了以上这段,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触,反正我是感觉醍醐灌顶一般。很多人坐在那里磨洋工,看起来念了成千上万,其实妄念纷飞,没有一句是至诚恳切的,没有一句是合于空性或悲心的,得不到感应又怎能怨三宝不灵呢?很多人把念诵理解成技术性的,念够数量就立地成佛。其实不是这样。如法念诵,一句顶一万句;不如法,喊破喉咙也枉然啊。
5。 修持得力的标准
很多人在力求改变命运的修行中,都会产生一大疑问,即以何标准判断是否修法(忏悔,发心,积福,求加持)得力了,命运是否可能改变了。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当恶业逐渐催灭,资粮迅速增加之时,或求加持得感应时,经常会有种种缘起现前,主要有以下三种:
1)观察梦境或定境。业障清净时,常常会有得“净罪相”之梦境或定境,依《准提陀罗尼经》所说,罪净相有很多种,如看见或梦见佛菩萨、光明,或梦见僧尼,听闻佛法、口吐恶食蛇蝎脏东西、或吐或饮乳及酪,梦沐浴,梦入白色帐幕,或梦见日月、空行母、猛火、水牛、乳树、象,制伏黑人,登山,登狮子座、入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如上所述种种,皆为罪净之象征,但须于正诵咒或修法闻法时,数数发现,乃为证验。在没有获得净罪相前,一般不宜停止或减少忏罪法的修持。但即使净罪相现前了,也不可以立即停止忏悔积福,还要不断巩固增长,不过可以适当减少强度(如果之前修持强度过大的话),或转修他法。
福德资粮增长时,也可能会有种种梦境,比如梦中到宝山,见宝或金银。见上师赐珍,天降珍宝等等。但须多次象徵,不仅一二次所见,而且须所缘清净。记得大学的一个晚上,我独坐床上忏悔对父母不孝的业障,忏至情极深处,猛一发心,愿父母一切痛苦业障,悉由我来承担,乃至入地狱亦无悔恨,我之一切善根,悉给予父母,毫无保留,当时涕泪迸流,热血翻涌,从顶门往下,如阵阵清凉灌顶,浑身轻安舒适,莫可明状。后入睡,至大概3,4点钟时,梦见我父母拿一种饮料给我喝,我立刻就喝了下去,然后便趴在池边呕吐起来,吐出许多脏东西,边吐就边醒了过来。醒后分析一下,应是经中所讲的“净罪相”之一。我的一个师兄弟,努力修金刚萨垛忏悔法一段时间,后得一梦,梦见自己跪在上师面前,上师全身放光,用手指伸入他口中一抠,他即吐出许多黑水。这也是属于典型的“净罪相”。
2)修法当时即有明显“轻安相”(常愧乱起的一个名字)。比如念诵或发心时感觉从顶门开始有一阵阵甘露灌顶一般,灌满全身,遍体清凉。有时巨大的悲心会自然生出,甚至身毛倒竖,泪如泉涌。其后则感觉非常轻安,宁静,舒适,犹如洗去尘垢,内心深处涌出一种光明喜乐。另,以此为基础,数数串习,极易引发入禅定前之轻安,对身体气脉亦有好处,具体道理此处恐繁不述。
我第一次忏悔是在高中。夜里忏悔不孝父母的业障,流了很多泪。当时心发了起来,整个从头顶开始一阵阵清凉灌顶一般。身心清净下来,得到从所未有的觉受。打坐时境界也好多了。从那以后,业障重时自己能感觉到,很不舒服。犹如一个人一直穿了一件厚重的衣服,也不觉得重。一天突然脱下来,浑身轻快了,再穿上,就觉得很明显地重。
后来念佛,持咒,甚至只是起一念悲心,不时地就会有这种“轻安相”出现,每次都觉得身心清凉,特别舒服。
3)贪嗔痴烦恼明显减轻,慈悲心大增,内心正直而调柔,智慧与信心增进,即所谓“内净相”。这是最说明问题的。因为如果单看梦境之类,在平常也有此等梦相,比如风大之气炽盛的人,也可梦见飞行,所以不在诵咒修法时数数显现,不足为证。又梦之类皆为外净相,有时非人欲障行者,使生骄废,或故为播弄,亦能使梦见本尊,吐蛇蝎等。故外净相亦不足为证。应以内净相观察,烦恼是否日销,心念是否转变,及是否迁于善法。如烦恼未减,纵令长期闭关,反增骄慢,罪甚于前。
若长期修习,而以上三点中从未有两点同时出现过,尤其是第3点不明显,则基本上可以断言,其所谓修行不过是自欺欺人耳。虽经常念诵,但佛法从未真正进入内心,不能“相应”,善力弱劣,虽亦种善因,但多不足以现生扭转宿业啊!
修法的效果,究其根本,在于能使“身根器界潜转换”。“身根器界”是指自身和外境的全部的正报,依报。“身根器界”为什么可以转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心”所生。“心”法变了,外界的“色”法就跟着变。这也是看相先生所谓“相由心生”的根本原因。佛教说得更深,不止身体,一切宇宙万物都跟着“心”变。用唯识宗的话说“境外无识,识外无境”。所以学佛不能真实发心,深入骨髓,则“身根器界”不能根本转换。大多数人学佛,唯欲以最少之代价,占最大之便宜,本质上是一种偷心,因地不真,而欲求极大善妙果报,真痴人说梦耳!
所以要深入快速地转变命运(这里也包括了得出世间法的成就),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心”的转变上。佛法是大如意宝藏,求福报得福报,求智慧得智慧,求名利得名利,求解脱得解脱,但要把路子走对,功夫用到,而且还要因缘成熟,缺一不可。
6.1. 持戒的重要性
我不得不再次强调持戒的重要性。佛法的一切功德都是建立在持戒(引申到注意因果)的前提下,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曾碰到过某位学佛的同修感叹说,“我念了很多经,也捐过不少钱,我真的是一个好人啊,可为什么总是这么不顺呢。”可是了解的多了,发现该“好人”私生活非常“开放”,而且经常贪公家的便宜,嗔心更是大得吓人,还动不动就指责某某法师是魔,某某宗(如密宗)是伪佛法等等。在这样的持戒水平下,还想有大的功德,不是如同做梦一般吗?
华尔街的投资人有一句名言:“Cut your loss short, let your profit run!” 就是说炒股要及时止损,把下跌股票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而要继续增持盈利的股票,让利润不断奔跑。其实积福的道理也是一样,在谈积福之前,首先要做到尽量把福德的损失减到最小。如何对福德“止损”呢,无非就是持戒和注意因果。在此基础上努力培福,才有可能留住“利润”并 不断增长。其实就像日常法师说的:我们一般人不肯受戒持戒,其实是想给自己留退路。其实轮回苦痛,无常迅猛,业果决定,我们哪里有退路呢?如果真有退路,我(法师本人)第一个就退!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的“偷心”啊!想占便宜,不肯付出。我们为做一笔小生意都知道努力付出才有收获。然而对待出三界得解脱这样的大事却不肯多付出一点点,哪怕只要稍微在生活上约束一下自己,实在可叹啊。
6.2. 自利要从利他中求
“自利要从利他中求”,这句话可以说是本文精华中的精华。这句话里有很深的道理。
讲空性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梦喻”。譬如一个人做梦,梦中也有一个“我”,有身体,有感情,会思维。同时,梦中还有其他众生,比如见到一个好朋友会很开心,见到仇人会拔刀相向等。等到梦醒后,才知道梦中的“我”固然是自心所化,梦中的“他”又何尝不是自心所幻化。所谓现实生活,在开悟圣者的眼中,亦如梦幻不实。怨亲平等,自他不二,皆从此妙明真心所流出耳!
正如普贤行愿品上所讲:“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这段话里,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众生与诸佛菩萨是一体的,而非割裂分离的两个。更进一层,正因为众生与佛菩萨一体,所以饶益众生则能成就佛菩萨的果。我与众生也是一体,所以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
利他即是自利!一切功德皆从利他中来!这个见地没有,就不要谈积累广大深净资粮!菩萨的六波罗密要把布施放第一个,不只是为了帮别人,而且也是圆满资粮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啊。所谓“持爱自己灾害百损门,持爱有情一切功德基”。
所以真正积大福德最好的方法就是完全不为自己考虑积福德,而是所行所想,念念为了利益众生,把自己忘掉。这看起来像是一个悖论,但确是一个最实在最有用的道理。凡事从菩提心出发,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功德反而最大,最好的例子就是佛。相反,念念为了自己利益的人比比皆是,却大多下了或将要下恶道。如《地藏经》云:“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可见悭吝的人,完全为自己考虑的人,恰恰相反,果报却是“所求违愿”,只为自己却害了自己!
应当发愿,愿生生世世,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众生离苦得乐,乃至代众生受苦,亦不自惜。为利众生,而愿成佛,是则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诸善中王,灭一切罪,生一切善。一念之间,不费鞠劳,而能成办大利益者,舍菩提心其谁耶?在此基础上,至诚猛利念本尊名号或心咒求加持,世出世间一切事业,皆可渐渐成办。
我自己就曾有一些很有趣的因缘。比如多年前,我曾经出于很纯粹的利他心,主动引导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学佛,还在经济上帮助过他,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当时没有任何其他目的,结果后来由于他的缘故,认识了另一个人,间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一举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初步实现了我的梦想。现在回想起这一连串的“巧合”,都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