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77|回复: 1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主题

163

帖子

1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290
发表于 2008-5-29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2-7 09:45 编辑

<><BR>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P>
<><BR>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BR>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諸<BR>菩薩摩訶薩眾而共集會。是時王舍大城有迦葉氏大婆羅門住在彼城。而忽一時於夜夢<BR>中見此閻浮提世界。有其千葉廣大蓮華。七寶莊嚴清淨可愛。而彼華中有大月輪。潔<BR>白圓滿周匝光明熾盛照耀。彼婆羅門。於其夢中得見是相。心大歡喜適悅慶快。從夢<BR>覺已作是思惟。我聞沙門瞿曇是大智者。諸有智人無能過上。善巧方便大慧具足。我<BR>宜往彼請問其相。時婆羅門作是念已。過於夜分至明旦時。詣迦蘭陀竹林精舍佛世尊<BR>所。到已頭面禮世尊足合掌恭敬。如夢所見具以白佛。<BR>  爾時世尊告婆羅門言。如汝所夢是吉祥相。婆羅門。汝今當知。若人夢中見四種<BR>相者。皆是最上吉祥勝相。何等為四。一者白蓮華。二者白傘蓋。三者月輪。四者佛<BR>像。若見如是四種相者。當知必得最上大利。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BR> 夢中若見蓮華相  及白傘蓋皆吉祥 <BR> 或見清淨大月輪  夢者當獲最上利 <BR> 又復若見佛形像  是相最上中最勝 <BR> 斯人一切所愛敬  當能成就諸功德<BR>  爾時婆羅門復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為最上大利。佛以何緣作如是說。<BR>  爾時世尊。即以伽陀答婆羅門曰。<BR> 我今為說彼大利  汝婆羅門當諦聽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成二足尊名大利 <BR> 轉輪聖王位尊勝  統四大洲而自在 <BR> 若有眾生樂成就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帝釋天主勝福報  三十三天中自在 <BR> 若有眾生樂成就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欲色無色三界中  彼彼福報皆增勝 <BR> 若有眾生樂成就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所有眾生界無邊  如其所應善化度 <BR> 若有廣為利樂者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2<BR> 世間所有大醫王  普能療治一切病 <BR> 若有眾生樂成就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作大光明現世間  一切暗冥皆照耀 <BR> 若有眾生樂成就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雖復生於三界中  斷除一切顛倒行 <BR> 若有眾生樂出離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所有煩惱等諸障  及餘一切不善法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所有三界諸結使  隨所造作為魔攝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若能調伏於無明  一切愛網悉能斷 <BR> 若有眾生樂出離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彼貪愛法若斷除  一切垢染皆清淨 <BR> 若有眾生樂出離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所生族氏及色力  愚人持彼生憍倨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愚執我見壽者見  於自善利生憍倨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於諸色法生憍倨  從染愛生過失大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多聞持戒及修行  愚人恃以生憍倨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住阿蘭若行乞食  於如是事生憍倨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應供自在具神通  恃己尊勝生憍倨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愚癡執著我人相  恃彼我相生憍倨 <BR> 若有眾生樂除斷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現在未來佛世尊  尊重恭敬而獲福 <BR> 若有眾生樂斯利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諸佛出興於世間  轉大。法。輪普化度 <BR> 若有眾生樂聽受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一切惡法斷所斷  一切善法修所修 <BR> 若有眾生樂成就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3<BR> 諸修道者修梵行  由是得證無漏道 <BR> 若有眾生樂成就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我所宣說無常法  各各於身自觀察 <BR> 若有眾生樂了知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我說有漏行皆苦  智者見苦而生厭 <BR> 若有眾生樂出離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我為有情廣宣說  當知一切法無我 <BR> 若有眾生樂通達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宣說涅盤寂滅法  證悟無上大菩提 <BR> 若有眾生樂成就  應當發起菩提心 <BR> 我所稱讚菩提心  汝婆羅門恭敬聞 <BR> 如聞深信能發心  乃名修行菩提者<BR>  爾時婆羅門聞佛宣說是伽陀已。即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發菩提心者是人當得幾數<BR>福蘊。爾時世尊復以伽陀答婆羅門曰。<BR> 正使一切眾生類  普集此佛世界中 <BR> 一一修持淨戒行  悉能安住戒學地 <BR> 而彼福蘊量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正使一切眾生類  普集此佛世界中 <BR> 一一發生淨信心  悉能安住信行地 <BR> 而彼福蘊量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正使一切眾生類  普集此佛世界中 <BR> 一一修習妙法門  悉能安住法行地 <BR> 而彼福蘊量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正使一切眾生類  普集此佛世界中 <BR> 廣修須陀洹行法  悉住須陀洹果位 <BR> 而彼福蘊量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正使一切眾生類  普集此佛世界中 <BR> 廣修斯陀含行法  悉住斯陀含果位 <BR> 而彼福蘊量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4<BR> 正使一切眾生類  普集此佛世界中 <BR> 廣修阿那含行法  悉住阿那含果位 <BR> 而彼福蘊量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正使一切眾生類  普集此佛世界中 <BR> 廣修阿羅漢行法  悉住阿羅漢果位 <BR> 而彼福蘊量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若人於此佛世界  廣集上妙旃檀香 <BR> 造佛塔寺勝莊嚴  高廣等彼須彌量 <BR> 如是福蘊亦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又若造立諸佛塔  如是分量所應作 <BR> 隨所作已廣莊嚴  是諸眾生勝果報 <BR> 而彼福利廣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又若一切眾生類  假使住壽滿一劫 <BR> 以諸樂具施眾生  隨眾生意使圓滿 <BR> 如是福蘊量無邊  於諸福中為最上 <BR> 若人能發菩提心  十六分中不及一 <BR> 我所宣說如是等  一一皆為最上法 <BR> 若有眾生忻樂者  當求菩提寂靜果 <BR> 住是果者得大利  無比無等最尊勝 <BR> 是故若人聞此法  應當尊重正慧行 <BR> 廣修如是福蘊者  速證無上大菩提<BR>  爾時婆羅門聞佛世尊如是稱讚菩提心已。即白佛言。世尊。我於菩提心中無少法<BR>可轉。佛告婆羅門言。如是如是。婆羅門。若人發菩提心者。實無法可轉。何以故。<BR>婆羅門。當知菩提有其三種。何等為三。所謂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此中<BR>何名聲聞菩提。婆羅門。謂若有人雖發菩提心。但樂自利不樂利他。於利他心不能發<BR>起不能修持。不能趣入不能安住。於此經法不樂聽受。亦復不能為他宣說。於後生中<BR>而不受身斷去來想。亦不能得平等正智。於現生中樂求解脫。婆羅門。以是義故名為<BR>聲聞菩提。又復何名緣覺菩提。謂若有人雖發菩提心。於大乘法不樂修習而不記念。<BR>亦復自利趣求果證不樂利他。於利他心不能修持。不能趣入不能安住。於此經法不樂<BR>聽受。亦不為他宣說教示。不能安住平等正智。但起心念觀諸緣法。隨所觀察而得解<BR>. 5<BR>脫。婆羅門。以是義故名為緣覺菩提。又復何名無上菩提。謂若有人。自能發生阿耨<BR>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復勸他人發如是心。於此經法自所聽受修習記念。復為他人廣<BR>說其義。於輪迴身不生厭倦。樂欲利樂一切眾生。住平等智自解脫已。欲令一切眾生<BR>皆得解脫。自利利他得安隱樂。以己善利普施一切天人大眾。婆羅門。以是義故。名<BR>為無上菩提。修是行者名為菩薩乘人。婆羅門。汝今當知。佛語。諦誠無有虛妄。如<BR>我所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最上義。若離此大菩提心。而發聲聞緣覺心者。不能<BR>利他終不得至大涅盤界。何以故。而彼聲聞緣覺。自所利己不復生起利他勝行。以是<BR>緣故。不能具足諸佛法分。雖發菩提心而自謂解脫。彼菩提心亦不能得利他果報。婆<BR>羅門。若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自於他皆悉平等。以自所利歡喜布施。<BR>即以此心普攝世間一切眾生。乃為世間最上大利。亦名世間善調御者。如是即能住平<BR>等智。最上最勝不可思議。婆羅門。此即名為大菩提心。汝當如是如實了知。<BR>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佛說解脫云何有其種種相耶。佛言。婆羅門。聲聞緣<BR>覺如來解脫無種種相。婆羅門。譬如有人乘三種獸欲詣寶所。雖所履道隨有差別。彼<BR>所向處而無有異。其三獸者謂驢馬象。彼驢乘者力勢羸劣。由此因緣。是人雖至寶所<BR>。不能以其珍寶廣施眾生。但樂自利取證涅盤。彼馬乘者輕利快捷。由彼力故。是人<BR>雖至寶所。亦復不能以其珍寶廣施眾生。但與眾生作淨福田。彼象乘者行步平正勇健<BR>多力。由彼力故。是人得至一切寶聚廣大城中。至彼城已即作是念。三乘珍寶皆於此<BR>出。我當以此無量珍寶。普施無邊一切眾生。廣為眾生作大利樂。婆羅門。三乘行人<BR>修三乘法。亦復如是。彼驢乘者即聲聞乘。彼馬乘者即緣覺乘。彼象乘者即是大乘。<BR>汝今當知。彼三乘道雖種種相。所證涅盤所得解脫。無種種相亦無差別。婆羅門。又<BR>如世間有三士夫。俱欲過渡一深大河。彼第一人依一小葉浮水而渡。彼第二人而勝於<BR>前。依其板木浮水而渡。彼第三人又復勝前。乘以大船與多人眾。安隱而渡得至彼岸<BR>。此復猶如世間長子。使其父母無所防護。於一切處離諸憂惱。婆羅門。彼第一人依<BR>葉而渡者。當知即是聲聞乘人。彼第二人依其板木而得渡者。當知即是緣覺乘人。彼<BR>第三人乘船得渡者。當知即是菩薩乘人。自所得度復度他人。婆羅門。是故當知。彼<BR>三乘人所修行法雖種種相。而聲聞緣覺及彼如來所證涅盤無種種相。<BR>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BR> 三乘證涅盤  同一涅盤法 <BR> 證道雖差別  涅盤無二相 <BR> 三世一切佛  得最上解脫 <BR> 如是等法眼  正覺尊所說 <BR> 是最上法智  出生諸方便 <BR> 諸有修行者  應當如是學<BR>. 6<BR>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P>

南无无数精进愿首如来! 宝光月殿妙尊音王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僧伽吒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主题

163

帖子

1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29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2-7 09:45 编辑

行同事。此中何名布施。所謂於財施中<BR>若少若多。隨其自力起廣大心。以此所施攝彼慳貪。如是名為修大乘者布施所攝。何<BR>名愛語。所謂於一切處見諸眾生。應當面目熙怡語言柔順。以諸方便安慰善來。以此<BR>愛語攝彼麁惡。如是名為修大乘者愛語所攝。何名利行。所謂見諸善法晝夜勤作。於<BR>諸眾生起慈愍心。以生淨信攝諸無信。以持淨戒攝諸毀禁。於一切處常樂利益。如是<BR>名為修大乘者利行所攝。何名同事。所謂於一切處先同其事。復以方便教令精進堅固<BR>菩提。諸有智者於如是法當如是行。如是行者是為菩薩所修正行。若如是勇猛乃名最<BR>勝。得到彼岸悉能通達最上法門。如是名為修大乘者同事所攝。<BR>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依何而住。乃能得成二足尊果。住有幾<BR>種。願佛世尊廣為宣說所有住法。如是說者。即同宣說菩提法門最上希有。<BR>  佛告婆羅門言。汝今當知住有三種。所謂天住梵住聖住。此中何名天住所謂但修<BR>慈行。若人先於東方。身業行慈語業行慈意業行慈廣大熾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BR>如是。身業行慈語業行慈意業行慈廣大熾盛。此說名為天住。何名梵住。所謂修四無<BR>量行。何等為四。謂慈悲喜捨。此說名為梵住。何名聖住。所謂修三解脫門。何等為<BR>三。所謂空無相無願。此說名為聖住。菩薩摩訶薩當依如是聖住中住。<BR>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阿-可+加]陀曰。<BR> 我所說三住  是勇猛勝法 <BR> 為諸菩薩眾  隨所應宣說 <BR> 若於一切時  如說而能行 <BR> 我當稱讚彼  是求菩提者 <BR> 天住及梵住  聖住亦復然 <BR> 於此三住中  隨應而安住 <BR> 若如是住者  當得無滅句<BR>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菩提法門其義云何。未來世中若有眾生問我此義。我<BR>無智慧。所有佛法不能通達。我於爾時當云何答。願佛世尊廣為我說。<BR>  爾時世尊為婆羅門。說伽陀曰。<BR>. 7<BR> 婆羅門當知  我所為汝說 <BR> 此廣大正法  勸發菩提心 <BR> 諸無智慧者  由此而獲得 <BR> 若了此法門  是即菩提義 <BR> 此所說正法  勸發菩提心 <BR> 隨眾生所問  一一能開示 <BR> 此所說正法  勸發菩提心 <BR> 邪見諸疑惑  一切皆能斷 <BR> 於後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BR>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布施 <BR> 謂廣大財等  即圓滿施行 <BR> 由施成就故  得到於彼岸 <BR> 又復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BR>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持戒 <BR> 清淨而無缺  即圓滿戒行 <BR> 由戒成就故  得到於彼岸 <BR> 又復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BR>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忍辱 <BR> 安受諸嬈惱  即圓滿忍行 <BR> 由忍成就故  得到於彼岸 <BR> 又復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BR>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精進 <BR> 勇猛而發起  即精進行圓 <BR> 由精進成就  得到於彼岸 <BR> 又復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BR>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修定 <BR> 住三摩呬多  即圓滿定行 <BR> 由定成就故  得到於彼岸 <BR> 又復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BR>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修慧 <BR> 解了最勝法  即圓滿勝慧 <BR> 由慧成就故  得到於彼岸 <BR> 又復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BR> 正法墮手者  能尊重供養 <BR>. 8<BR> 當知如是人  名求菩提者 <BR> 得近佛菩提  決定當成就 <BR> 八十俱胝佛  加持此正法 <BR> 若得墮手者  獲最上法聚 <BR> 若現在佛前  聞此正法者 <BR> 當知如是人  了知菩薩義 <BR> 愛樂佛菩提  我知如是人 <BR> 我見如是人  我念彼名字 <BR> 我及一切佛  亦共所稱讚 <BR> 若人聞此法  不轉為他說 <BR> 彼生我慢心  造廣大過失 <BR> 當知彼等人  不尊重正法<BR>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善哉世尊。善說此法門。即是菩提義。若人於現世中。愛樂<BR>了知如是義者。是人不久於此世間得大勇猛。未來世中善說勝法安住菩提。廣為多人<BR>作大利益。佛言。婆羅門。汝今已能得正智慧。能說如是利益語言。婆羅門。若有人<BR>今於我前聞是法已。我涅盤後於末世中。若能於此正法書持讀誦者。當知是人愛樂聖<BR>道發菩提心。婆羅門。我於往昔求菩提時。於一阿蘭若處遇一苾芻宣說此法。我當暫<BR>得聞是法時。涕淚悲泣即自思惟。我宿世中以何業障。於此正法先不得聞。作是念已<BR>。即取摶食施彼苾芻。後復白言。如所聞法我不能知。我今樂聞願為廣說。時彼苾芻<BR>。如其所應為我宣說。婆羅門。我於爾時聞是法已即發願言。願我當來以此正法。於<BR>末世中加持護念。廣為眾生宣布演說。婆羅門。我時又念。今此正法我於何時能為眾<BR>生如應宣說。後末世中諸眾生類。少能於此愛樂修習。後彼彼時此法在世佛不現前。<BR>我於是事深生悲愍。婆羅門。我當作是念時。有佛名無量光。發如是言。以願力故果<BR>報成就。婆羅門。以是義故。我所悲愍一切眾生。積集癡暗受輪廻怖。後末世中有諸<BR>苾芻。於此正法起厭離心。毀壞禁戒作不律儀。以是緣故。不能宣通如是正法。是故<BR>婆羅門。我為利益諸眾生故廣說此經。汝應當知。今此正法是廣大。法。門。總攝四種阿<BR>含。何等為四。所謂雜阿含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如是等總攝一切聲聞藏法。諸聲<BR>聞人若於是中修學者即為聲聞藏。而能出生聲聞乘果。亦攝聲聞菩提分法。又此經中<BR>攝彼一切最上所說菩薩藏法。是故得名諸法之母。所有毘奈耶藏阿毘達磨藏亦於此經<BR>攝。乃至八萬四千法蘊一一皆從此經中出。又此經法是即一切智智最上根本。而復出<BR>生聲聞緣覺之智。廣大甚深不可思議。是大光明普照三有。此即從一切智根本出生諸<BR>佛菩提所有布施功德。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彼最勝解脫。如是等眾功德藏。悉於<BR>此經如理宣說。又復苦集滅道四聖諦法。而亦於此經中演說。以要言之。此經總說諸<BR>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以是義故。若聲聞乘若緣覺乘若大乘法。隨其所應是中廣<BR>. 9<BR>說。又此經者於諸法中。廣大稱讚彼菩提心。是故此經最上最勝。婆羅門。若有人現<BR>見諸佛親聞是法者。當知是人已從先佛聞寶嚴經。於彼經中已聞此法。是故當知今此<BR>經法。於三世中曾無斷絕。彼彼眾生隨應得聞。<BR>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希有世尊。佛所說法最上甚深。若諸無智眾生。得聞如是無<BR>量功德藏最上正法。不能深生愛樂心者。是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以何緣而能<BR>成就。又復世尊。何因緣故多有眾生。於此大乘最上法中。心生疑惑。佛言。婆羅門<BR>。汝今當知。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俱胝天魔宮殿百俱胝魔王。一一各有百俱胝天<BR>魔眷屬。常時於此最上法門。伺求其便起諸難事。不令眾生書持讀誦。何以故。此三<BR>千大千世界中。多有眾生取證阿羅漢果。今得聞此大乘法門。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BR>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彼前功德稱量較計。而不及此發菩提心。是故天魔伺求難事<BR>。魔為難故。多有眾生以此因緣心生疑惑。婆羅門。又復此經為諸法中王。以是緣故<BR>多諸難事。<BR>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能令諸魔而自調伏。佛言。婆羅門。我有祕<BR>密總持法門名曰破魔。我若說此法門時。所有一切魔及魔眾皆悉破壞。婆羅門。譬如<BR>日輪光明出照世間。一切暗冥皆悉隱沒。破魔法門亦復如是。我若說時。一切魔眾皆<BR>悉破壞。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何等是祕密總持破魔法門。願佛為說。<BR>  佛告婆羅門言。汝當諦聽破魔法門。其名如是。<BR>  那謨(引)阿帝(引)多阿那(引)誐多鉢\囉(二合)怛喻(二合)怛半(二合)泥(引)毘藥(二合一句)<BR>薩哩嚩(二合)沒提(引)毘喻(二合引二)婆誐嚩訥毘藥(三合三)怛[寧*也](切身)他(引四)嗢哩沒<BR>(二合)那(五)娑摩哩沒(二合)那(六)嗢沒那沒那(十)壹賀沒那(八)且怛囉(二合)沒那(九)儞誐摩<BR>(十)多邏呬(引)臘沒馱(二合十一)怛怛囉(二合)沒(十二)怛嚕賀誐多(十三)誐摩那致(十四)摩呬<BR>(引)耨娑摩(十五)訥訥(十六)摩嚩囉蘇珂(十七)阿羅彌(引)多(引)伊迦囉叉(引十八)<BR>  世尊說是祕密總持破魔法門時一切魔宮皆大震動。一切魔王及諸魔眾。皆悉驚怖<BR>戰掉。心生苦惱不能安坐。咸作是念。世尊為一切眾生。悲愍利益令得安隱。以慈悲<BR>喜捨饒益眾生。何故今時。我等諸魔不為饒益。受斯苦惱不能安坐。<BR>  復次婆羅門。我今以是祕密總持章句。而加持此發菩提心大乘經典。後末世中於<BR>一切處說此經時不為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伺得<BR>其便。宣通流布無諸難事。若有人書持讀誦此正法者。是人遠離王難賊\難水火蟲獸一<BR>切難事。何以故。今此正法最上祕密。我為悲愍利樂一切眾生故。如是宣說。婆羅門<BR>。佛常不離慈悲喜捨饒益眾生。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所宣說如理修習者。是人當得三<BR>業善行滅除諸罪。於一切時離諸苦惱。婆羅門。以是因緣。汝應當知。今此正法能除<BR>一切苦。能滅一切罪。能破一切魔。成就一切法。<BR>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伽陀曰。<BR>. 10<BR> 魔於修善者  常伺求其便 <BR> 欲起諸難事  破壞彼善法 <BR> 若聞說此經  一句或一偈 <BR> 彼諸惡魔眾  而悉自調伏 <BR> 大驚怖戰掉  苦惱不安坐 <BR> 由彼罪業因  獲果報如是 <BR> 於一切眾生  常起惱害心 <BR> 障諸善法故  彼因果無失 <BR> 若人於此法  書持讀誦者 <BR> 是人當遠離  王難及賊\難 <BR> 水火蟲獸等  諸難不能侵 <BR> 乃至人非人  伺不得其便 <BR> 身語心善行  斷除一切罪 <BR> 於一切時中  不生諸苦惱 <BR> 遠離諸魔事  不見諸魔相 <BR> 及離諸煩惱  由持此經故 <BR> 若聞此經已  如聞而善學 <BR> 善解一切法  進趣於彼岸 <BR> 若修此法者  通達菩提行 <BR> 從菩提道來  成就正等覺<BR>  佛說此經已。迦葉氏大婆羅門。及諸菩薩聲聞。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BR>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南无无数精进愿首如来! 宝光月殿妙尊音王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僧伽吒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5 11: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