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3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FONT size=4>4.内外变化,不执不迷<BR>上一课里讲到,行者已经开始努力的修学显密正法.在事相上下工夫.虽然还有烦恼退步的暂时现象,但是对于佛法已经决心不离不弃了.有的人这时候如果开始闻思一些教理,从基础的皈依发心,世界观,出离心,乃至于菩提心的道理都有所了解,印证了自己以前的朦胧的认识,这时候会起猛利的信心,大致的方向就看到了.</FONT></DIV>
<DIV><FONT size=4></FONT></DIV>
<DIV>
<DIV><FONT size=4>4.内外变化,不执不迷<BR>如果能够不断策励菩提心,甚至有人宿有善根,这时候能闻思般若空性的道理,那么是比较好的根器.如果不能全懂,也不必灰心丧气,努力去思维这个道理,渐渐的也会明白起来的.<BR>现在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入菩萨行论,普贤上师言教等都是引导一个凡夫一步步的通过调整发心,忏罪积资,从而发起菩提心进入佛道.<BR>这十几课道次第,最好剪贴下来,经常打开心里过一遍,看看是否全部想通.我个人的经验很浅,但是确有常观常新的体验,不懂的一些东西在看一遍中有时会突然通达,再返回看前面的东西又不一样了,这样已经辗转增上很多次了.<BR><BR>我个人觉得这些道次第是很深的,不是表面化的理论那么感觉浅,其中的因缘发心含义极其深刻.福德不够时则明心的深度就不够,理解则落于表相.嗣后如果于念诵,依止承事,供灯,放生等行励力为之,或者于发心教授恳切修心,忏罪积资后,所见之理宛然而不同,更为深刻而亲切,盖业障脱落,深入本心也.<BR><BR>宗喀巴大师未证悟时,已经修到可以面见文殊菩萨随时请教问题:问如何能迅速通达中观正见?<BR>文殊菩萨回答说:若能够勤于三事:1.积资净障,2.观上师即本尊无二、启请求加持,3.身心不断精进修行,则能够快速成就。<BR>虽然这里指的是开悟成就,不过道次第的所有教授也是类似来修啊.也需要多行忏罪积资.勤依上师三宝,精进努力观修,这样才可能在佛法上真正的有点进益,有所成就哦!与大家共勉之!</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FONT size=4></FONT></DIV>
<DIV class=t_msgfont>
<DIV><FONT size=4>4.内外变化,不执不迷<BR>如果能够从实修来努力策发出离心,菩提心,那么接着就要开始于空性的道理来体会了.转一篇本人的习作.<BR>学习到了修观,就必须要下工夫来死啃逻辑走通见地了.因为我们的心,是那么多的思虑分别,那么多情绪执着,如果不建立一个明确的理解,那么观出来的境界就可能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啦,何况是要观修是那唯一通向无漏的,唯一众生分上不能起的般若真智呢?<BR>我们要想拨开心的层层迷雾见到真智慧,需要先学习一些圣者依于证得的甚深空性所造的定量论著.定量就是约定了言辞概念界限,用统一的平台阐述逻辑,避免微细的混淆.这里推荐了提婆,龙树,佛护,月称等大菩萨的论著.顶礼膜拜呀.建议看一下论著和注解,那真是智慧无比高深的大海一样的圣人啊.<BR><BR>中观正见的主要的见解,在于不是去描述一个\"空\",而是找到根本的执着\"破\"之而\"入中\"见空.这里主要所破的是人无我,法无我.这些执为有我之见是与生俱来,比如说一叫\"老汉\"\"VIVEN\",马上就当下领会,这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认知,而只要一思维\"无我\"乃至于没有\"老汉\"\"VIVEN\",\"一说\"\"证明\"\"YOYO\"\"翔宇\"\"金土\"那是怎么一种状况?法界中根本就没有\"老汉\"\"VIVEN\",\"一说\"\"证明\"\"YOYO\"\"翔宇\"\"金土\"这样一个事物,一点点都不存在,现在将来都没有,分毫都没有.....<BR>难道这只是绳子盘着象蛇的那种俱生的恐惧感!?到底是什么呢?!<BR><BR>这种以为有蛇的感觉坚固了自相,非常坚固形成了习气,一生中刹那也不放舍实执为我,并因此造作种种因果,也因此受报.如果能刹那一念回机,窥破本源,\"啊.原来是梦我啊,百年全是戏文场\"那么自然出离苦海,不造恶因.<BR>\"谁解脱?谁缚汝?\"反复问自己多次,看看到底能否认识自我,觉察这个我的意识,认识自相.<BR><BR>修观就是先从认识自相开始,逐步深入的破之.法我的认识更深细,一般地说修观先从人我来破.下手处可以先观身之五蕴是我吗?就是构成身体的五大是我吗?如果是我,那么五大都是我,我就有五个了.如果五大合一是我,那么五大就不是五个了,应该是一个了.而且五大坏时,比如手断了,那么手这个我到哪里去了.这部分五大离开了撒?还有我转生后,五大换过了身体,但是还受报应啊,这个五大与因果不合了.这里是破\"一\"见.<BR>破异见,就是认为五大和我是两个,那么哪里又找得到在五大外,还有个另外的我呢?找得到的话,那么这个五大就应该是别人的身了嘛.<BR><BR>综上所述,把五大物质身视为我,其实是一种错误观点啊!但是举世人都为身体得乐而造业行,如果不学这些教授,哪里会有一刹那的清静呢?因为执着错误观点,所以就一直的坚固错误下去,结果是多么可怕啊.因此对于佛陀的清静正见,哪怕是很难理解,也要努力的思维信受接近,这样一来,身心行为就会逐渐离于倒妄之见,清静功德自然不求自做,自然能离苦得乐,自然会令自他成佛.<BR><BR>如是在反复思维之后,能够完全理解身心上根本就没有我的事实,那么是初得中观见.如果是般若宿习者,会有\"涕泪悲泣,身毛倒竖,喜悦无限\"三种征相.金刚经的须菩提长老,深解意趣,涕泪悲泣,就是这个状况.如果没有宿善,可能在思维空义时,身心若失而生大恐怖.如果没有感觉,还在混沌中妙思<IMG src=\"http://www.bskk.cn/images/smilies/default/smile.gif\" border=0>很有味道的感觉,那么是在某一些逻辑中尚未通达,不能倒推到空义,所谓叫没有遮破,就是没有破到我执.<BR>因此还没有觉受征相.凡仔细认真思维修持的人,很有可能会触发到我执根本,届时一定会有具体的征象的.<BR><BR>修持时具体先观虚空,破执着的自相,包括东西和身相.都是自己观察世界的坚固定解.二是破除相后,<BR>观察这些相都是分别心所假立的,是梦境一样的,不是坚固有的,但是也不是无,而是假象.因此造业的<BR>我,也是这幻境中的一员哦,其实只是电影元素而已,但是你在梦里电影里被火烫也是苦乐身受,真实无比,这就是因果作用不虚啊.自心造作乐因,利他之心,自然得乐果.并非有造物主或类似神我主宰,完全是自心分别所造,犹如水晶明澈,哪里有颜色,或一造作之光照之,黄则显黄,红则显红.修行空性之法,就是从万千光色幻境中,明了发色之源为无色,为空明,回归本净本觉之心.<BR><BR>抉择法无我的办法也是可以从身体观起,骨骼内脏是身体的一部分,是身不?手是身的一部分,是身不?<BR>若是一,手离开身,就不是身了.这是破一.破异也是,手离身后,手还是身吗?但是手又确是身的一部分啊.反复思维,于事物或言桌子与桌子腿,亦可以作推导,到底事物中有没有不依其他概念,独立存在的自体概念?这里也提了四种归类包括所有事物的一异观察抉择:1.普通事物一异观2.心法一异观察(通过观察相续,刚生的识和过去的识对比一异)3.心不相应行法一异观(就是与心法不相应的一些概念,比如说时间观,这里举了年和月的对比一异)4.无为法一异观(就是无为法的概念观察,举了方位和虚空做对比一异)<BR><BR>经过所有事物的对比一异后,发现都没有没有不依其他概念,独立存在的自体概念,也就是没有自性.都是由别的事物或概念组合起来,互相为证明而起的.这就叫胜义上一切都无,一切法空:根本上来说,一切法都是空而显现,没有自性可得.世俗名言上一切都有,一切法应缘而成:世俗名言上要随顺解释来说,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果完全一致.唯因缘合才能显现事物,唯因性空才生灭无碍.偏于有边,一应生万物永远生下去而且可以不按因果律来的是错乱生的因为无因生.偏于无边,一切皆无,那世俗就不存在了.因此只有正见能圆满解释所有现象.其他的戏论皆偏与两边,有解释不了的现象的过失.因此又叫做中观.只有入中观正见,才能明了佛陀的本意,通向不共的无漏法,真正的解脱道.见到中观的意趣的行人,所生的信心是不会退的,纵然万千表相虚诳,只有合于二无我的法才能令此行人接受,其他分别戏论是不会迷惑到他的.这种正法眼是非常的宝贵,虽然成佛道仍然遥远,但是中观智慧明灯好比远方灯塔燃起,那是决定不会走偏了!<BR><BR>我们久远劫来,一直把五蕴计我,犹如以绳当蛇,坚固的投影犹如偏执,不断为我执服务造业.学习中观破法后,应数数作意思维,观待当知生死涅槃一切法,唯是分别假立,都无少许自性。若时以观察力,引生身心轻安彼定即成毗钵舍那。<BR><BR>修观成功后,把止和观同时合一而修,在甚深的定力摄持下观察空性的道理.实际上行人开始可能还分别平等的来摄修止和观,后面就直接不作意摄持,自然的在止境三摩地中观察无我空性.这就是自然的止观双运三摩地了.这个修行后,因缘和合时,在通向无漏观修的思维一刹那时,证入了空性,这就是开悟了,进入了本性了.大乘行人就登地了,极喜地,因见到决定成佛的因缘遥遥在望了就极其欢喜啦,从出定起就是初地菩萨呀,顶礼一切佛菩萨哦!<BR><BR>这里谈谈我个人的浅见,虽然论上只讲了人我二法的自性空的道理.其实这个道理非常深细.好比一个大结,里面是由无数小结结成.人法无我是里面较深的结,醵然拿来一破,似乎有些空感,但是仍然可能有难以尽破之感.遇到分析具体事物,就立刻迷惑不解.这是因为外结未松的缘故.因此建议次第的学习佛法各宗派由浅入深的见地,一般地说有四宗要义,初步的分为有部,经部,唯识,中观.<BR>有部的见解接近于科学,我的见解在与类似原子的最小概念,极微分,认为极微分就是分不下去了,是心的最细状况,是一种空,能生万物的根本.这里的建立还有一些物质味道啊.</FONT></DIV>
<DIV><BR><FONT size=4>而经部见解,是认为心相续,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是我,是能生万物的心识.就有点唯心的意思了.<BR>唯识的见解认为,阿赖耶识是含藏一切的根本,是能生万物的心识.这个八识理论确实基本把心的功能,联系,归类分析的非常清晰了.心物一元了.<BR>中观则认为阿赖耶识心仍然是微细的法执,法我也要遮破.没有能生万物的心,是各因素互相和合而生的,其中无心亦无我,显现和空性不二,心物都空了但是却有妙有无碍.<BR>中观中亦有两派,自续派说名言中要\"如幻安立\",否则世俗谛则无法陈述了.应成派说只在世俗谛名言中安立假名,因为根本就无自性,一切法空,应缘而成.基本公认这是显教最高的见地了,也通向最终的开悟佛见.<BR>至于密乘中还有一些俱生智见和大圆满见,涉及密法的原因,不讨论了,但是其实是一体的见地,在入中后如何亲证法身是俱生智见,如何完全融入法身起用是大圆满见.但其实大圆满和大中观是一体的一致的,只是各派导引方式确有一些不同而已.<BR><BR>我这些浅见逻辑很不严密,全凭记忆简单陈述,没有对照书本来论说,因此大家可能还是要专门自己花时间去看这些由浅入深的逐步的见地,明了各宗所破的界限.当然一个要真正醒悟过来,真正的学佛者,我觉得应该下这些工夫来求这些甚深智慧啊!如果只满足于,人天安乐,念念佛咒,做些善行,那离解脱无数生死轮回和度广大父母有情真实利益还是相距很遥远啊.</FONT></DIV></DIV></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