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qjrqj

冥报记白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李义琰</P>
< 24pt\"> </P>
< 24pt\"><B>唐陇西李义琰。贞观年中为华州县尉。此县忽失一人。莫知所在。其父兄疑一仇怨家所害。诣县陈请。义琰案之不能得决。</B></P>
< 24pt\"><B> </B></P>
< 24pt\"><B>夜中就烛委细穷问。义琰据案俯首。不觉死人即至。犹带被伤之状云。某被伤姓名。被打杀置于某所井中。公可早检。不然恐被移向他处。不可笕得。</B></P>
< 24pt\"><B> </B></P>
< 24pt\"><B>义琰即亲往觅。果如所陈。寻而仇家云始具伏。</B></P>
< 24pt\"> </P>
< 24pt\">唐朝陇西的李义琰,在贞观年中当华州的县尉。该县有一天有人失踪,遍寻不著。失踪者的父亲和哥哥,怀疑是某一个仇家害的,于是就到县衙陈情。义琰接受申告后,却苦于没有证据。</P>
< 24pt\"> </P>
<P 24pt\">晚上他就在烛光下苦苦思索案情,亡者的灵魂出现了都不知道。后来身带伤状的亡者告诉义琰说:‘我是某人,被某人杀死丢在某井中。请大人早点去检查那口井,不然的话恐怕尸体会被移走,到时就找不到了。’</P>
<P 24pt\"> </P>
<P 24pt\">义琰马上就亲自去找,果然在那口井中发现尸体。由于证据确凿,仇家才俯首认罪。</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際求心(國人自製的佛語動畫)

< 24pt\">唐卢元礼</P>
< 24pt\"> </P>
< 24pt\"><B>唐范阳卢元礼。贞观末为泗州涟水县尉。曾因重病闷绝。经一日而苏。云有人引至府舍。见一官人过无侍卫。元礼遂至此官人座上。踞床而坐。官人目侍者。令一手提头一手捉脚。掷元礼于陛下。良久乃起。</B></P>
< 24pt\"><B> </B></P>
< 24pt\"><B>行至一别院。更进向南入一大堂中。见灶数十百口。其灶上有气矗然。如云雾直上。沸声喧杂。有同数千万人。元礼仰视。见似笼盛人。悬之此气之上。云是蒸罪人处。</B></P>
< 24pt\"><B> </B></P>
< 24pt\"><B>元礼遂发愿大语云。代一切众生受苦。遂解衣赤体。自投于釜中。因即昏然。不觉有痛。须臾有一沙门。挽元礼出云。知汝至心。乃送其归。忽如睡觉。</B></P>
< 24pt\"><B> </B></P>
< 24pt\"><B>遂断酒肉。经三四岁。后卒于洛。</B></P>
< 24pt\"> </P>
<P 24pt\">唐朝范阳人卢元礼,贞观末年时是泗州涟水的县尉。他曾经病重而昏死过去,一天之后醒过来说,有人带他到一个府宅。府宅内有位官吏,但无侍卫。于是元礼就自己跑到官吏的位子上去坐,官吏看了侍者一眼。侍者就走过去,一手捉头,一手捉脚,把元礼掷在阶下。这下元礼可摔得不轻,挣扎了很久才爬得起来。</P>
<P 24pt\"> </P>
<P 24pt\">爬起来之后,元礼又走到别的院子去,向南边进入一个大厅堂。见堂内有几百口灶,灶上烟气,如云雾般直往上冒。他又听到似乎有几千万人的嘈杂声。抬头仰视,见每口灶上悬著巨大的蒸笼,笼内似乎盛满了人。原来这是蒸罪人的地方。</P>
<P 24pt\"> </P>
<P 24pt\">元礼于是就发愿,大声说:‘要代替一切众生受苦。’他就把衣服脱掉,赤裸裸的跳入釜中。当时他立即就昏了过去,一点也不觉得痛。不久有一个沙门,把他从釜里带出来说:‘我们知道你是真心要代众生受苦的。’于是就送他回来,他就睡著了。</P>
<P 24pt\"> </P>
<P 24pt\">自从回阳之后,元礼就断了酒肉。三四年之后,他就在洛阳去世了。</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僧玄高侄儿</P>
< 24pt\"> </P>
< 24pt\"><B>相州滏阳县智力寺僧玄高。俗姓赵氏。其兄子先身。于同村马家为儿。马家儿至贞观末死。临死之际顾谓母曰。儿于赵宗家有宿因缘。死后当与宗为孙。宗即与其同村也。其母不信。乃以墨点儿左胁。作一大黑子。</B></P>
< 24pt\"><B> </B></P>
< 24pt\"><B>赵家妻又梦此儿来云。当与娘为息。因而有娠。梦中所见。宛然马家之子。产讫验其墨子。还在旧处。</B></P>
< 24pt\"><B> </B></P>
< 24pt\"><B>及儿年三岁。无人导引。乃自向马家云。此是儿旧舍也。于今现存。已年十四五。</B></P>
< 24pt\"> </P>
< 24pt\">相州滏阳县智力寺的僧人玄高,俗姓赵。他兄长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儿,前世是同村子里马家的儿子。马家的儿子在贞观末年死了,临死前,小孩向母亲说:‘我和赵宗他家,有宿世因缘。我死了之后,要给赵宗当孙子。’他母亲听了不肯相信,就拿墨汁,点在儿子的左胁上,做了一个大大的黑子。</P>
< 24pt\"> </P>
<P 24pt\">而赵家的妻子,却梦见一个小孩来跟她说:‘我来给娘您当儿子。’于是赵妻就有了身孕。赵妻觉得梦里的小孩,活脱脱就是马家的儿子。小孩生下来之后,左胁果然有颗很大的黑子。</P>
<P 24pt\"> </P>
<P 24pt\">当赵家小孩长到三岁时,无人带领的情况下,自己走向马家,还跟家人说:‘这是我以前的旧家。’现在这小孩,已经十四、五岁了。</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裴则男</P>
< 24pt\"> </P>
< 24pt\"><B>唐曹州离狐人裴则男。贞观末年二十一死。经三日而苏。自云。初死被一人将至王所。王衣白非常鲜洁。王遣此人将牛耕地。此人诉云。兄弟幼小。无人扶侍二亲。</B></P>
< 24pt\"><B> </B></P>
< 24pt\"><B>王即悯之。乃遣使将向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又见数千人头皆被斩。布列地上。此头并口云大饥。当村有一老母。年向七十。其时犹未死。遂见在镬汤前燃火。</B></P>
< 24pt\"><B> </B></P>
< 24pt\"><B>观望讫还至王前。见同村人张成。亦未死。有一人诉成云。毁破某屋。王遣使检之。报云是实。成曰。成犁地不觉。犁破其冢。非故然也。王曰。汝虽非故心。终为不谨耳。遂令人杖其腰上七下。</B></P>
< 24pt\"><B> </B></P>
< 24pt\"><B>有顷王曰。汝更无事。放汝早还。王乃使人送去。遣北出踰墙。及登墙望见其舍。遂闻哭声。乃跳下墙。忽觉起坐。</B></P>
< 24pt\"><B> </B></P>
<P 24pt\"><B>既苏之后。具为乡曲言之。邑人视张成腰上。有七下杖迹。迹极青黑。问其毁墓。答云不虚。老母寻病。未几而死。</B></P>
<P 24pt\"> </P>
<P 24pt\">唐朝曹州离狐人裴则男,在贞观末年二十一岁时,死了三天又醒过来说。刚死的时候,被带到冥君那里,冥君穿著白色的衣服,非常亮丽清洁。冥君派他去拉牛耕地,他就说,弟妹们都还幼小,没有人可以服侍双亲,想回阳照顾家人。</P>
<P 24pt\"> </P>
<P 24pt\">冥君很同情他,就派人带他到南边第三重门处。进去之后,他看到滚烫的汤锅及刀山剑树。又看到几千个被斩的人头,这些布列在地上的人头,嘴里都嚷著好饿。在汤锅前面烧火的老太太,原来是他同村的人,年纪已近七十二,当时还没死。</P>
<P 24pt\"> </P>
<P 24pt\">看完这些之后,斐则男又被带到冥君那儿。这时他见到同村还活著的张成,被人家告说破坏房屋。冥君就派人去查证,结果属实。张成就答辩说:‘我犁地没有注意,所以犁破了他的坟冢,我不是故意的。’冥君说:‘你虽然不是故意要破坏他的房子,但你还是太不小心谨慎了。’于是就叫人在张成的腰上杖了七下。</P>
<P 24pt\"> </P>
<P 24pt\">不久,冥君就跟裴则男说:‘你没什么事了,就放你早点回阳吧。’冥君就派人送他回去,他们过了北面的墙,然后登上墙头,就看到他家。这时他听到家人的哭声,于是他就跳下墙去,结果就醒坐起来。</P>
<P 24pt\"> </P>
<P 24pt\">苏醒之后,他就把情形告诉乡里的人。有人就去看张成的腰,果然上面有七下杖打的痕迹,是很深的青黑色。他们就问张成是否有损毁坟墓之事,张成回答确实不虚。至于那位烧锅的老太太,不久之后就生病死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路伯达</P>
< 24pt\"> </P>
< 24pt\"><B>唐汾州孝义县人路伯达。至永徽年中。负同县人钱一千文。后乃违契拒讳。及执契往征。遂共钱主于佛前为信誓曰。若我未还公。愿吾死后与公家作牛畜。言讫未逾一年而死。</B></P>
< 24pt\"><B> </B></P>
< 24pt\"><B>至二岁时。向钱主家牸牛产一赤犊子。额上生白毛为路伯达三字。其子侄等耻之。将钱五千文求赎。主不肯与。乃施与隰城县启福寺僧真如。助造十五级浮图。人有见者发心止恶。竞投钱物布施。</B></P>
< 24pt\"> </P>
< 24pt\">唐朝汾州孝义县人路伯达,在永徽年中,欠同县某人一千文。后来他不承认有欠人钱,拒绝还债。一直到对方把契约找出来之后,他才和对方到佛像前发誓说:‘如果我不还某公钱的话,希望我死了之后,当他们家的牛。’发过誓不到一年,路伯达就死了。</P>
< 24pt\"> </P>
< 24pt\">两年之后,债权人家里的母牛,生了一头小牛。这头小牛的额头上,有白毛写成路伯达三个字。路伯达的儿子及侄子都觉得很羞耻,想要用五千文把它赎回来,但是债主不肯。债主把这头牛布施给隰城县启福寺的僧人真如,并且造了十五级的佛塔。见到这头牛的人,都不敢生作恶的心,且都纷纷捐钱作布施的功德。</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王怀智</P>
< 24pt\"> </P>
< 24pt\"><B>唐坊州人上柱国王怀智。至显庆初亡殁。其母孙氏及弟怀善怀表并存。至四年六月。壅州高陵有一人。失其姓名。死经七日。背上已烂而苏。</B></P>
< 24pt\"><B> </B></P>
< 24pt\"><B>此人于地下见怀智云。见任泰山录事。遣此人执笔。口授为书。谓之曰。汝虽合死。今方便放汝归家。宜为我持此书。至坊州访我家通人。兼白我娘。怀智今为太山录事参军。幸蒙安泰。但家中曾贷寺家木作门。此既功德物。请早酬偿之。怀善即死。不合久住。速作经像救助。不然恐无济理。</B></P>
< 24pt\"><B> </B></P>
< 24pt\"><B>此人既苏之后。即赍书故送其舍。所论家事无不闇合。至经三日。怀善遂即暴死。合州道俗闻者。莫不增修功德。</B></P>
< 24pt\"> </P>
< 24pt\">唐朝坊州人王怀智,曾做过上柱国。显庆初年死亡,当时他母亲孙氏及两个弟弟怀善、怀表都还活著。到了显庆四年的六月,壅州高陵有个人,死了七天之后回魂,醒过来时背部已经开始腐烂了。</P>
< 24pt\"> </P>
<P 24pt\">这人在地府见到怀智,怀智在当泰山录事。他就叫此人拿笔,记下他的口信。怀智告诉他说:‘你虽然应该死了,但是我现在方便放你回家,不过你要替我带这封信,到坊州交给我的家人,同时还要口头上向我娘报告。’</P>
<P 24pt\"> </P>
<P 24pt\">怀智的信上说:‘怀智现在是泰山的录事参军,一切都平安康泰。但是家里曾经向寺庙借木头做大门,这是作功德的东西,请早点把木头债还了。怀善马上就要死了,无法长住人间,应该尽快印经造佛像来帮助他、救济他。不然的话,恐怕是无济于事了。’</P>
<P 24pt\"> </P>
<P 24pt\">这人醒过来之后,立刻亲自把信送到怀智家。信中所言之家事,都暗中吻合。而三天之后,怀善就暴毙了。坊州的人,不管是在家众或出家众,全都努力加修功德。</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夏侯均</P>
< 24pt\"> </P>
< 24pt\"><B>夏侯均者。冀州阜城人也。显庆二年病经四十余日。昏乱殆死。自云。被配作牛。频经苦诉。</B></P>
< 24pt\"><B> </B></P>
< 24pt\"><B>诉云。尝三度于隐师处受戒忏悔。自省无过。何忍遣作牛身。受苦如是。</B></P>
< 24pt\"><B> </B></P>
< 24pt\"><B>均已被配磨坊。经二十日苦使。后为勘当。受戒是实不虚。始得免罪。</B></P>
< 24pt\"><B> </B></P>
< 24pt\"><B>此人生平甚有膂力。酗酒好斗。今现断酒肉。清信贤者。为隐师弟子。斋戒不绝。</B></P>
< 24pt\"> </P>
<P 24pt\">唐朝冀州阜城人夏侯均,在显庆二年时,病了四十几天,每天昏沉散乱濒临死亡。后来他自己说,当时他被发配去当牛,于是他不停的去诉苦。</P>
<P 24pt\"> </P>
<P 24pt\">他向冥府官吏说,他曾经三次在隐和尚那儿受戒忏悔,他也自己反省没有什么过失。为什么要罚他做牛,受这种苦。</P>
<P 24pt\"> </P>
<P 24pt\">在上诉期间的二十日内,他都被分配到磨坊去做苦工。后来验查他所说受戒之事确实不虚,才免了他当牛的罪。</P>
<P 24pt\"> </P>
<P 24pt\">侯均这人脊背甚有力,喜欢酗酒,爱好打斗。回阳之后即断了酒肉,是隐和尚的弟子。有恒的吃素持戒,俨然是一个清净信佛的善男子。</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王会师</P>
< 24pt\"> </P>
< 24pt\"><B>唐京都西市北店有王会师者。其母先终。服制已毕。至显庆二年内。其家乃产一青黄母狗。会师妻为其盗食。乃以杖击之数下。</B></P>
< 24pt\"><B> </B></P>
< 24pt\"><B>狗遂作人语曰。我是汝姑。新妇杖我大错。我为严酷家人过甚。遂得此报。今既被打。羞向汝家。因即走出。</B></P>
< 24pt\"><B> </B></P>
< 24pt\"><B>会师闻而涕泣。拘以归家。而复还去。凡经四五。会师见其意正。乃屈请市北大街中。正是己店北大墙后。作小舍安置。每日送食。</B></P>
< 24pt\"><B> </B></P>
< 24pt\"><B>市人及行客就亲者极众。投饼与者不可胜数。此犬常不离此舍。过斋时即不肯食。经一二岁。莫知所之。</B></P>
< 24pt\"> </P>
<P 24pt\">唐朝京都西边市区,有个商人叫王会师,开了间北店。他的母亲先死,服丧完毕之后。在显庆二年时,他家生了条青黄色的母狗。有一天,这条狗偷吃东西,就被会师的妻子,用棍子打了几下。</P>
<P 24pt\"> </P>
<P 24pt\">结果这条狗居然讲起人话来,它说:‘我是你的婆婆,你是媳妇居然用棍子打我,这是大错。我因为生前对家人过分严厉,所以受到狗身之报应。现在既然被你打了,我很羞于住在你们家里。’于是就出走了。</P>
<P 24pt\"> </P>
<P 24pt\">会师听到这件事后,痛哭流涕,就出去把狗捉回来。后来狗又走脱,他又去捉,如此四、五次之后,他见狗的去意坚定,于是就替狗在自己店面的北大墙后面,做了间小屋舍,让狗安居,自己每天送食物去。</P>
<P 24pt\"> </P>
<P 24pt\">市集里的人,及过路的客人,和这条狗亲近的很多。给它饼吃的,更是数不尽。这条狗经常不离开它的家,斋戒的日子里,它就不吃东西。一两年之后,这条狗就不见了。</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李信</P>
< 24pt\"> </P>
< 24pt\"><B>唐居士李信者。并州文水县之太平里人也。身为隆政府卫士。至显庆年冬。随例往朔州赴番。乘赤草马一匹并将草驹。</B></P>
< 24pt\"><B> </B></P>
< 24pt\"><B>是时岁晚阴凝。风雪严厚。行十数里马遂不进。信以番期逼促。挝之数十下。马遂作人语。谓信曰。我是汝母。为生平避汝父。将石余米乞女。故获此报。此驹即是汝妹也。以力偿债向子。汝复何苦敦逼如是。</B></P>
< 24pt\"><B> </B></P>
< 24pt\"><B>信闻之。惊愕流涕不能自胜。乃拜谢之。躬驮鞍辔谓曰。若是信娘。当自行归家。马遂前行。信负鞍辔随之至家。</B></P>
< 24pt\"><B> </B></P>
< 24pt\"><B>信兄弟等见之悲哀相对。别为厂枥养饲。有同事母。屈僧营斋。合门莫不精进。乡闾道俗咸叹异之。</B></P>
< 24pt\"> </P>
<P 24pt\">唐朝居士李信,是并州文水县太平里人。他在隆政府里当卫士。到了显庆某年的冬天,按照往例要轮调到朔州去。于是他就乘了匹赤草马,并带了匹草驹。</P>
<P 24pt\"> </P>
<P 24pt\">当时已近隆冬,天气非常阴寒,风雪交加。在严寒的天气及厚雪覆盖之下,走了十几里之后,马就不走了。由于轮番的日子逼近,因此李信就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于是马就说出人语来,它说:‘我是你的母亲,生前由于瞒著你的父亲,将一石多的米,给了你妹妹。所以现在受到马身的报应,这匹草驹就是你的妹妹。我们用马力来还债给继承父产的儿子,你又何必把我们逼得这么苦呢?’</P>
<P 24pt\"> </P>
<P 24pt\">李信听了之后,惊吓流泪不已,急忙向马儿谢罪,并把马上的鞍辔拿下来说:‘若果你真是我的娘,应该自己认得回家的路。’马于是就自己往前走,李信背负鞍辔随在马后回家。</P>
<P 24pt\"> </P>
<P 24pt\">李信的兄弟等人知晓此事之后,彼此相对悲哀。于是另外造了间马房来安顿饲养这匹马,有如侍奉母亲般。他们并且斋僧为母造福,全家都很精进的修行。乡里的人,无论是在家众或出家众,都对此事感到惊叹。</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唐倪氏妻皇甫氏</P>
< 24pt\"> </P>
< 24pt\"><B>唐兖州曲阜人倪买得妻皇甫氏。为有疾病祈祷泰山。稍得瘳愈。因被冥道使为伺命。每被使。即死经一二日。事了以后还复如故。</B></P>
< 24pt\"><B> </B></P>
< 24pt\"><B>前后取人亦众矣。自云。曾被遣取乡人庞领军小女。为其庭前有斋坛读诵。久不得入。少间属读诵稍闲。又因执烛者诣病女处。乃随而入。方取得去。问其取由。乃府君四郎所命。府君不知也。</B></P>
< 24pt\"><B> </B></P>
< 24pt\"><B>论说地狱具有条贯。又云。地下诉说生人。非止一二。但人微有福报。追不可得。如其有罪。摄之则易。</B></P>
< 24pt\"><B> </B></P>
< 24pt\"><B>皇甫见被使役。至今犹存。今男子作生伺命者。兖州有三四人。但不知其姓名耳。</B></P>
< 24pt\"> </P>
<P 24pt\">唐朝兖州曲阜倪买得的妻子皇甫氏,曾经因为生病而向泰山府君祈祷过,因此病情有起色。而她也因此被冥道差遣为摄取人神魂的伺命。每次遇到差遣时,她就会昏死过去一两天。办完事之后,又恢复平常的样子。</P>
<P 24pt\"> </P>
<P 24pt\">她前前后后取了甚多人的神魂。她说,有一次她奉命去取同乡人庞领军的小女儿。由于庞家庭院前面设了读诵佛经的斋坛,使得她很久都进不了门。后来诵经休息时间,她趁著拿蜡烛的人,进入病女房间时,跟著进去,才把神魂摄走。人家问她,为何要取庞领军小女儿的命?她说,是府君的四儿子要取的,府君并不知道这件事。</P>
<P 24pt\"> </P>
<P 24pt\">皇甫氏说地狱里井井有条,一切都有规矩。她又说,地府里的人,告阳间人的状,多得很。不过人只要有微少的福报,就没有办法可摄他的魂。如果这人有罪的话,魂魄就很容易摄得。</P>
<P 24pt\"> </P>
<P 24pt\">这位在阴间当差的皇甫氏,现在还活著。另外在兖州地方当伺命的,还有三、四位男子,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名字。</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3 08:0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