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59|回复: 1

[转帖]《菩提道次第略论》学习心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3

主题

1772

帖子

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

积分
33891
发表于 2007-7-25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4 10:53 编辑

<P>《菩提道次第略论》学习心得</P>
<P>宗喀巴大师所造《菩提道次第略论》,按照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等“三士道” 自下而上、由浅入深的进程,阐明了大乘佛教的要义,对上、中、下"三士道"等各种根机的人,从初发心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中间修学佛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之次第、体性和思惟修学的方法,进行了如理阐述和教授。</P>
<P>通过对《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学习,使我对于菩提道的修学次第,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在具体到自己的实际修行中,受到了很大的助益。</P>
<P>综括佛法的修学,乃至菩提道的修学,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是三个极其重要的前提和根本,若无此三个根本前提,则一切所学、所修,一切所作功德,都不能成为入菩萨行、修成佛果的正因,都不能称为是真正的大乘佛弟子。因此,若真修行人,必须从这三个根本前提上痛下苦功,力求体证。</P>
<P>下面,谨就通过《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学习,对出离心、菩提心的修学与次第,谈一点个人初浅的认识:<BR> <BR>一、出离心。作为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则一切所学、所修,一切所作功德,都不过是只能感得人天福报的小果而已,不能成为解脱生死的正因。</P>
<P>出离心修学的次第,须先思惟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熄灭贪求现世五欲的心;再思惟业果不虚,生死众苦,和三有流转的道理。若能看整个三界如同火宅,深可怖畏,毫无顾恋,决意出离,一心趣求涅粱妙乐,便是发起了真出离心。</P>
<P>生起真实的出离心,首先要切实在心中彻底断除对世间的色、物欲、财富、享乐、名闻、利养……等等一切诱惑的贪著、爱染、执取,如若身虽欲求道、心却恋凡尘,则道便无以成道、心仍造作生死,可真真是“求出无期”了。</P>
<P>个人体会,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爱染习气所使然,对于享受、欲乐,终是难以轻易放弃,对于修行,难免产生懈怠,更毋庸说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了。</P>
<P>想起儿子两年前,劝他爸爸学佛时,说过的一句话,当时他爸爸说:“不是不想皈依学佛,但是,怕受不了佛门的清规戒律。”儿子回敬了他爸一句:“世上的人们,很多都是这样,虽然也有求解脱的愿望,但是不愿意放弃既有的生活方式和享乐。”呵呵~~ 尽管儿子自己也是这样,不愿意放弃很多的玩乐,不过,这句话,说的倒是蛮有味道的呢!<BR>因此,学佛人不应以求福报为目的。否则,尽管嘴上都会说“菩提心”、“菩萨行”,真正遇事,还是先把“我的”现世福报摆在首位的。</P>
<P>联想自己,也不能例外。记得有一次,在持八关斋戒,当晚睡在地铺上,便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又大又柔软又舒适的大床,于是便生起了想躺在那个大床上的强烈念头(当时自己很清楚这是在梦中),念头一起,立即意识到自己在持八关斋戒,虽然是在梦中,也不可以动此念头的……醒来后自忖,对于世间八法,虽然平时自以为是淡然了、不著了,但其实并未根除,潜意识当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才会在梦境中显现出来,因此,对于出离心的培养和熏修,是一个极其艰难、漫长的的过程.</P>
<P>二、菩提心。作为大乘行者,菩提心是基于出离心之后,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根本前提。若无真实的菩提心,则一切所学、所修,一切所作功德,或堕生死,或为小乘,都不能作成佛的正因,也不能算是大乘行人。</P>
<P><BR>菩提心修学的次第,从知母、念恩、报恩,到修慈、修悲、修增上意乐,……等等,直至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便是真正了发起菩提心。</P>
<P><BR>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言道: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P>
<P><BR>无着贤大师著《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无始时来悯我者,母等若苦我何乐?为度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他诸苦,修正换是佛子行。……虽乏资财为人贱,复遭重病及魔侵,众生罪苦仍取受,无怯弱是佛子行。”</P>
<P>寂天菩萨《入行论》云:“若求速救护,自及他人等;应修自他换,即是密妙行;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自做利,能仁为利他;依此二分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既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P>
<P>宗喀巴大师于此处开示说道:“谓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维之。”</P>
<P>个人体会,菩提心,不是一句感人、动听的口号,而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发心、切切实实的行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具体的体现;有道是“学佛是大丈夫行径”,便正是对菩提心最形象、最生动的注解。</P>
<P>以上学习心得,祈请法师赐教。</P>
<P>三宝弟子 松光顶礼!<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07-7-27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4 10:53 编辑

<>随喜赞叹</P>
<>南无阿弥陀佛</P>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23:1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