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06|回复: 4

[原创] 我对净空法师解答“妙真法师往生”提问的看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主题

30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972
发表于 2007-5-30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8 11:45 编辑

<><FONT size=5></FONT></P>
<><FONT size=5>       </FONT></P>
<><FONT size=5>        作为凡夫,我们所知所见,多是事物的浅显的表象而已。陈晓旭的出家,是因信、愿、行心地的功夫纯熟到家,水到渠成地出了“家”,还是在绝症恶化的催化下,带有些许“以出家来挽救绝症,企盼生命出现转折奇迹”的微妙心理下出的家,并不是我要在此探求的,也更不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所能真正了解的。但作为一代高僧大德,并在妙真法师病重期间,长期守护其侧直至送其往生的净空法师,哪一点上都比我们这些局外人更有资格来讲述和评判妙真师临终前的真实心路历程,而不是通过以炒作为能事的媒体或流言蜚语所能真正了解的(包括末学本人对此事的浅陋了知)。</FONT></P>
<><FONT size=5>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沦回的解脱,是心的解脱。不能用物质财富付出的多少来衡量(尽管这种付出很多时候代表着一定程度的发心)。</FONT></P>
<><FONT size=5>        至于在修行道路上暂时有迂折,是完全正常的,解脱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请同修们大可不必灰心。念佛法门*的是心地上的功夫,到底临终往生是否有把握,既不基于别人对你修行的理解或认可,也不必然取决于你修了多大的福报(福报只是带给我们修行上更多的顺缘,但决定不了我们能否出离沦回)。</FONT></P>
<><FONT size=5>        虽然净空法师在妙真师刚圆寂不久即出此言,很可能会使某些以“逝者为大”的人觉得对故人“不够尊重”,甚或使初学佛法义理者忽然间觉得“迷失”,但在妙真师往生之后的短短几天,越来越多的信众出现了学佛信心上的“失重”,净空法师是在被众多迷惑的众生追问之下,不得已而说出自已所见所闻的。既然要尊重事实,我们就需在它“与愿望不完全相符时”,正视它的勇气。但这正是因果不爽----- “不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的再次体现。没有哪本经上说只要布施的足够多,过去的业就一定能消。世尊前世敲鱼头,不也落得头痛三日之果么?现在所感是过去造的业,现在所修是今后的福,二者此是此,彼是彼。福德代替不了功德。</FONT></P>
<><FONT size=5></FONT></P>
<><FONT size=5>        顺便地,有必要谈一下福德与功德的区别。昔达摩大师初到中。。国和梁武帝有一段对话,帝曰:“请问大师,我一生造庙度生,布施设斋不计其数,功德甚广?”师言:“实无功德” 。  《六祖坛经》中,韦刺史以这个公案,请教六祖,六祖答道:“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变作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也就是说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和供养,所求可得。此正是福德与功德差别之处。</FONT></P>
<><FONT size=5>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莫说陈晓旭,就连捐出百亿家资办慈善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如果不学佛,后世也只会落得人天中的大福报,而与解脱无关;但是,一个一文莫名的穷叫花子,虽无分文布施修福,但只要肯信佛,忆佛,且临终念佛不退,往生也非难事。</FONT></P>
<><FONT size=5>        所以,修行是否会有成就,只要真正懂得了佛法,不用看别人,也不必去问别人,只扪心去问自已那颗心就应知道。别人往生不易,自已就一定也困难?决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已前世的因缘。决定你和她现在差别的只是过去,而决定你和她今后不同的就从现在!</FONT></P>
<;P><FONT size=5>        我想,真正明白佛理的行者,从陈晓旭出家,到妙真师往生这件事中,不但不应怅然若失,反而更应深明“因果不爽”之理,进而对诠释着宇宙间客观公平的因果定律的佛法生出更大信心才是。</FONT></P>
<;P><FONT size=5>        至于信心,我想再顺便谈谈自已对学佛信心的体会。在与众多精进修行的师兄们相比,自已实在算不了什么,甚至我建的“千叶莲---志新的佛缘博客”,也如其名(先有千叶,后出红莲),多是摘自其它师兄的妙语。但我能聊作心安的唯有一点,就是在这一点上十足的信心-------- 即使全世界的法师们都对我的修行没有信心,甚至没有人知道还有我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修行的人存在....但在我的心中,时时刻刻都坚信,是心是佛,是心做佛,自已此报身后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能够回归自已的本来面目,毕竟成佛。我们自已学佛路上的修为有多少,如同手里的水有多少,自已是最清楚的人。不必问别人,也不必自已给别人说,因为这些都与我们真正的解脱无关。</FONT></P>
<;P><FONT size=5>        有时,在上班的路上,置身车水马龙、疾驰来去的车辆洪流中时,我会忽然问自已,如果某天,明天,或者今天,甚至现在,我突然地象每年很多不幸的人一样,遇上了不测,在不期而至的车祸中瞬间失去了此身,此时我是否会流恋世间什么?....每当此念刚起,我第二个念头几乎每每都会明确地回答给我-----没什么了,只求生极乐。</FONT></P>
<;P><FONT size=5>        不是我没有温暖的家庭或缺乏幸福的生活(末学的妻子很贤惠,真可谓贤妻良母,记忆里几乎没跟我红过脸;儿子也难得地乖好听话,从未让我操过心;家居,而立之年的我也比同辈的大多数人也有优势..... ),也不是我比别人缺少亲情,只是自已心里很清楚,在人生的大限一定要来时,既使你心中放不下亲人,一切也都将只是徒然。 对亲人最好的眷顾,不应是同他们继续呆在六道中受苦,而是为他们寻找到真正能长久安乐的地方,并在需要时,亲身为他们做出个榜样。就象在牢狱中,对辛苦遭逢的难友最大的爱,绝不是你在刑满释放时不肯离去,仍要与他们在囚房中长相厮守,而是平日里就每日悔过自新,用断恶向善的实际行动争取减“刑”和对自已的“宽大”,以期早日获释,并早日为难友们率先垂范,争取提前获释,到外面的自由世界去,在那里迎接着昔日难友们也能获得自由的那一天....</FONT></P>
<;P><FONT size=5>        我时常不经意间会问自已上面这个“不吉利”的问题,有时也会主动来问自已,而每次问后,都在内心真心而又自然地这样回答着自已。每一次,都会使自已的出离沦回的信心增强一分。让我们每天,每时每刻不要忘记:纵然短暂的享受是多么地美好,这里绝不是我们真正永久的乐土。普贤菩萨警示偈真是醒世啊-----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FONT></P>
<;P><FONT size=5>        四川乐至报国寺的昌臻法师讲,“念佛,是易行难信之法”-----说得多好啊!突显了“信”的重要性。“信、愿、行”中,“信”在首位,足见其作为其余二者的前提和基础地位。如果只发“愿”,或目的不纯而“行”,缺乏坚强深厚的“信”心(对佛菩萨“定当不昧本愿,必来接我”的信心,和对自已“本具佛性,定能成佛”的信心),离“信”之愿、行,必会如少根之木,难禁人生风雨的洗礼,更经不住临终时种种恶境的考验。</FONT></P>
<;P><FONT size=5>       衷心祝愿师兄们冲破修行道路上的迷雾,信愿行俱足!</FONT></P>
<;P><FONT size=5>      南无阿弥陀佛!</FONT></P>
<;P><FONT size=5></FONT></P>
<;P><FONT size=5></FONT> </P>
<;P><FONT size=5> 志新合十</FONT></P>
<;P><FONT size=5>2007年5月29日</FONT></P>
<;P><FONT size=5></FONT></P>
<;P><FONT size=5></FONT></P>
<;P><FONT color=#0033ff size=5><STRONG>净空法师解答信众关于“妙真法师往生”的问题视频及全文,详见末学博客---</STRONG></FONT></P>
<;P><br>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30 12:39: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27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205
发表于 2007-5-30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8 11:46 编辑

<>师兄的看法写的好!</P>
<>其实做为世间人,特别是有着亿万身家的人,世尊在世时即已说过:贫穷布施难,富贵修道难,迷于物欲和整天忙于应酬,哪里有时间来修道啊,这可以理解和推测到的,是一些愚顽而不信因果的学佛人把净空法师他老人家弄的不得不说了,这也正体现了净空法师的慈悲,陈居士往生了,这是未来的一尊佛啊!如果说出事实的真相,令众生破迷,不也是陈居士间接的功德吗!</P>
<>师兄提到了盖茨,我在这点上与您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感觉向盖茨和巴菲特等大富豪和慈善家本身就是菩萨的境界,没有菩萨的境界,不会把自己财产的百分之九十多都用于社会福利,记得在菩萨道的某个阶段是专门修"布施渡或忍辱渡"的.我相信他们都是这样的人,现在社会就是这样,有很多内密菩萨行的人,外表不一定跟佛教沾边的,但他们做的事情却是很多佛教人士赶不上的,不一定是物质,主要是发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3 15:06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35

    主题

    1302

    帖子

    2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积分
    43283
    发表于 2007-5-30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5>楼上两位师兄说得很好!</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01

    帖子

    5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779
    发表于 2007-5-30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8 11:47 编辑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07-5-30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8 11:47 编辑

    <>
    我想,真正明白佛理的行者,从陈晓旭出家,到妙真师往生这件事中,不但不应怅然若失,反而更应深明“因果不爽”之理,进而对诠释着宇宙间客观公平的因果定律的佛法生出更大信心才是。

    </P>
    <>随喜赞叹</P>
    <>谢谢各位师兄的教导</P>
    <>南无阿弥陀佛</P>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23:3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