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10|回复: 0

[转帖]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月11日) 转自学诚法师的博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主题

29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546
发表于 2007-2-12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23 11:40 编辑

<  align=center>
<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成蹊</FONT></FONT></P>
< ></P>
<DIV ><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今天上午九点,代表团一行到菩提迦耶的大菩提寺参拜。</FONT></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DIV ><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过售票处,按要求脱鞋进入寺院。在佛典经论中记载,佛世时,出家人都是不穿鞋的,特别是进入殿堂的时候,赤足更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恭敬。</FONT></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DIV ><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顺着大理石道,安静的走进大菩提寺,这是一所给人朴实和凝重感觉的庙宇,没有华丽的色彩和装饰,但有着历史沧桑的氛围。当年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大菩提寺就有明确地记载。据说,除了局部的修缮,这所寺院和大师当年所见的寺院,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印度人是没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如果不是大师当年的文字,又有谁能来见证这所古朴的寺院是经历过千年风雨变迁的呢?所以,印度人是崇拜和感恩玄奘大师的,如同中。。国人崇拜和感恩他一样。师父发了条短信息,说得更恰如其分些:“中。。国人比印度人信仰佛教,印度人比中。。国人崇拜玄奘。玄奘承传佛法,翻译佛经,今人研读佛经,体味佛法,千载一时,一时千载,所谓极乐世界一昼夜,沙婆世界一大劫,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时空无隔,佛法常新。”</FONT></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DIV ><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在大菩提寺看到很多藏传的出家人在诵经、修法,也有很多南传的比丘带着几十位居士诵经,再加上我们这些汉僧的出现,让人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虽然大家的修法、学法、习惯甚至语言、长相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但是大家学习的都是殊途同归的教法,依止的都是同一位老师——佛陀。</FONT></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DIV ><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大菩提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五十多米高的四面方形大塔。塔基里有一个很小的佛殿,供奉着镀金的释迦牟尼佛像,有南传的比丘在做侍奉的工作。</FONT></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DIV ><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我们进入佛殿,师父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佛陀献上供养物,之后,大家一起诵经回向。诵完经,师父又向看护大菩提寺的南传比丘赠送礼品——小尊的镀金佛像,对方也回赠了礼品。大家都很兴奋地拍照留念,请师父与他们合影的自然也不乏其人。</FONT></FONT></DIV>
<DIV ><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出塔后,大家绕塔三周,以表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转到背面的时候,看到了神圣的菩提树,二千五百多年前,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就是在这棵树下,精进修道而大彻大悟的,因此这棵菩提树也成了佛弟子们崇拜和向往的目标。佛陀的出世如同明日东升,照亮了世间,也唤醒了沉溺有海的苦难众生,每念及此,无限感恩。没有佛陀,没有佛法,我们又怎能体会到那些佛法带给我们的、世人很难理解的快乐——特别是跟随师长见闻觉知,同师共学的这种万金不换的法喜。</FONT></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DIV ><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有相机的人自然是落不了这处圣迹的。一些人还在树下的铁栅栏内外寻来找去,希望能够发现飘落下的菩提树叶,可惜,树叶已被人捡得很干净了,极个别运气好的能捡到一两片,如获至宝。</FONT></FONT></DIV>
<DIV ><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之后,随师父在大菩提寺的院子里参观各处圣迹。师父让我到卖纪念品的地方买了很多菩提树叶做的书签,准备带回北京给龙泉寺的法师和义工们结缘。</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下午,行车两个小时,前往王舍城遗址,参拜灵鹫山和竹林精舍。灵鹫山峰峦迭起,山势奇特,玄奘大师当年在《大唐西域记》中描述:“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据说,《妙法莲华经》就是佛陀在这里宣说的。</FONT></FONT></DIV>
<DIV ><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到山脚下时,飘起了雨,可大家还是冒雨往山上爬,因为这是佛多次讲法的“灵山”,怎能因为下雨而退步不前。记得有一次朝拜中。。国五台山,一路上万般不顺,想到是佛菩萨加持消业,信心更加坚定,冒雨朝拜大螺顶,一步一拜,</FONT></FONT><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80</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级台阶,一路拜上去,其间不但遇到了很多殊胜的境界,并且拜到山顶的时候,天空也放晴了,那一次朝圣接下来的行程,顺利得不得了。遥想玄奘大师,我们今天朝圣所遇到的风雨,又怎能和大师当年求法所遇到的困难相比呢。</FONT></FONT></DIV><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
<DIV ><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在上山的路上,遇到了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一行,他们今天刚好和我们的团来到了同一个地方。师父与叶局长见到对方都很高兴,热情地握手问好。在异国巧遇,是件倍感亲切的事情。</FONT></FONT></DIV>
<DIV ><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从灵鹫山下来后,坐车五分钟,参观了竹林精舍遗迹。据说,佛陀当年弘法布道,本没有固定的居所,晚间,僧团就宿于废弃的颓垣边或破屋中,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所专门供佛教出家众用的处所。《大唐西域记》第九卷记载:“山城北门行一里余。至迦兰陀竹园。今有精舍。石基砖室。东辟其户。如来在世多居此中。说法开化导凡拯俗。今作如来之身。初此城中有大长者迦兰陀。时称豪贵以大竹园施诸外道。及见如来闻法净信。追昔竹园居彼异众。今天人师无以馆舍。时诸神鬼感其诚心。斥逐外道而告之曰。长者迦兰陀当以竹园起佛精舍。汝宜速去得免危厄。外道愤恚含怒而去。长者于此建立精舍。功成事毕躬往请佛。如来是时遂受其施。”现在遗迹上建筑虽没有了,但还生长有大量稠密的竹林。</FONT></FONT></DIV>
<DIV ><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晚上,我们住在附近一家日本人建的酒店,这里离那烂陀只有</FONT></FONT><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公里,明天我们从这里出发去那烂陀参加玄奘大师纪念堂落成典礼,就很近了。</FONT></FONT></DIV>
<DIV ><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2pt">入住宾馆后,凤凰卫视的随团记者,专门约师父做了采访,提了一些与明天活动有关的问题,师父做了很精辟的回答。</FONT></FONT></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18:0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