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87|回复: 0

出世心·入世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69

主题

3240

帖子

11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096
发表于 2006-11-20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47 编辑

<P>出世心·入世事 <BR> <BR>  佛教历史悠久,在香港六百万永久居民中,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信仰佛教。自从香港特区政府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日定为香港公众假期后,佛教更为被普罗大众所认识。但就推广与普及佛教而言,仍需我们佛弟子共同努力,改良弘法的模式,以配合21世纪的社会步伐,紧贴现代人的生活方式。</P>
<P>  《阿含经》有云:“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佛陀出生于人间,以出世的心性,做入世的事业。真正佛子也应当积极进取地从事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和弘法的事业,转娑婆为人间净土,达到“人间佛法化,佛法人间化”的目标。</P>
<P>  历代高僧大德推动以人为本的佛教,积极将佛法由寺院带到社会,由僧众带到信众,以世间种种法门为弘法之方便,达到佛法人间化。</P>
<P>  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的说法,主张修行应精进奋发,先修成完善的人格,再以此上求佛道。印顺长老大力提倡“佛在人间”,希望将佛教界的关注由缈远的百千亿劫、十方世界拉回“此时此地此人”,让佛法可以净化人心,改善现实人生。佛陀出生在人间,从修行到成佛皆在人间,所以佛法和人生是密不可分的。国际佛光会更是实践人间佛教的典范,弘法道场遍布全球,将佛教现代化和国际化,令僧信四众平等,各种肤色民族融合共处。 </P>
<P>  赵朴初居士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中。。国大陆佛教走向人间佛教道路,勾勒出人间净土的蓝图。所以佛法人间化,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才能平等共处,和谐相待。</P>
<P>  我们生活于21世纪信息和科技发达的社会,弘法的方式,亦要灵活多样,来配合现今社会的需要,引发大家对佛教的兴趣。目前佛教的弘法情况,着眼于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亦非常支持佛教界培养人才,重点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升四众的素质,来建构和谐社会。就这大前提,个人提出五个观点与各位大德分享。</P>
<P>  1.弘法现代化</P>
<P>  “现代化”这个名词,意味着进步、适应、成功、光明的意思。我个人是具有融合的性格,认为应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起来,现代佛教把南传、北传的佛教融合起来,把禅、净融合起来,把出家、在家融合起来,更把世界的佛教也融合起来。全世界不管在政治、社会、经济、军事各方面,不管文化有异,大家仍能有一个共识,如此,人类才能和谐幸福地生存。</P>
<P>  我们现时的弘法方法太注重理论和概念,较少举出现实生活的例子,所以应该尽量运用现实生活例子,提高普罗大众对佛教的认识和兴趣,令他们体会佛教的实用,进而接纳佛教,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也让佛法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令他们安心乐业,提升生活质量。</P>
<P>  另外,佛教的传统唱诵,旋律节奏太慢,内容亦非一般人能理解,确实难以令讲求效率及现代化的都市人产生共鸣。所以,如果能够将佛教唱诵的内容重新以现代的文字编写,再配合节奏明快和具现代感的音乐,一定能令信众更投入,甚至可成为推广佛教的桥梁。现代都市人工作多,时间少。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也是很少,如抽不出时间到佛堂,可善用现代科技(信息年代的助缘条件)在办公室内利用空暇时间,上网阅读经典,聆听梵呗。随时随地亲近三宝,为自己的心灵充电和增值。</P>
<P>  学佛,可说是人生中最好回报的投资,所以,推动佛教,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青年一辈为起点,为他们制造有利环境接触和学习佛教。如在这21世纪的信息年代,青年人阅读的能力和兴趣不大,所以我们要观机施教、投其所好,可多引用其他媒体如动画、电影和美术设计等,用更主动、灵活和多面的接触,让青年认知佛教不是老套落伍,也可以是年轻美丽和实用。菩提种子越早植下,善根越健壮。佛教点亮青少年的心灯,我们的未来社会栋梁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领悟佛法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面对逆境、处理烦恼、解脱自在,甚至成就他人获得幸福人生,并且把这慈悲与智慧的明灯再传给他们的下一代,灯灯无尽。</P>
<P>  2.聚会家庭化</P>
<P>  佛教一向给人深山修行、不问世事的印象,在小区建立的道场少,而道场亦缺乏定期的聚会,以致佛教徒之间欠缺凝聚力和交流的机会。我们不妨效法西方宗教的传道方式来推广佛教,每个周末或周日在道场举行定期聚会。聚会的形式可以配合一般人的生活方式,除了一般的讲经、诵经和经验分享外,可加进一些适合小孩和年轻人都有兴趣参与的活动。鼓励一家人一起出席,互相推动,从而加强佛教在每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凝聚力,让亲近三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P>
<P>  3.推广文艺化</P>
<P>   近几十年来的佛教,总给人敲经念佛不问世事的刻板印象。所以年轻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听到有人介绍佛教,大都会响应:“我还没老到要学佛的年纪。”其实自佛教东传中。。国至今二千多年,佛教已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例如为了佛典翻译而创造了不少中文字,禅宗公案中的许多用语,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敦煌壁画见证了佛教影响整个中。。国文化的艺术、雕刻、建筑、甚至时装和产品设计。换言之,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佛教的足迹。所以多举办佛教文艺活动,把佛教从文化艺术的角度介绍给忙碌的现代都市人,让他们通过接触文化艺术,陶冶性情,不仅见到形而上的美,还能领会美背后的真和善。以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现代价值观,如环保意识、佛教中的茹素等,令人意识到佛教与环保的关系,进而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从生活中实践佛教理念,达到佛教美化人生,净化身心、陶冶品德的目的。</P>
<P>  4.事业慈善化</P>
<P>  人生在世,不免遇到天灾人祸。当人意识到自身与大自然的因果关系,进一步便会促进慈善事业,兴办慈善机构,扶危救困,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济世的精神,兴办慈善赈灾和急难救助的事业,如老人福利、儿童福利、残障福利、贫困病患医疗补助及举办义诊、低收入户之照顾、急难救助、病患医疗救助、贫困丧葬补助、志愿服务之办理及推广、器官移植之补助等。佛教为广大社会大众服务,使人们终其一生皆能受到法水的照拂与润泽,让人们在累积福德因缘,慈手抚慰苦难的心灵的同时,也保有一颗惭愧、感恩和醒觉的心。</P>
<P>  5.交流国际化</P>
<P>  佛法本无国界之分,在不分肤色、种族融和的理念下,世界各地高僧大德可多聚首从事专题研究,集思广益,形成如今天的小联合佛国的盛况,共同达到佛教国际化的目标。未来更可能多的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国际佛教会议,如世界佛教青年学术会议、世界显密佛学会议、国际禅学会议、世界宗教国际交流会议、世界佛教杰出妇女会议、世界佛教金刚会议、国际佛教导师研习会、国际电子大藏经研讨会等,突破种族、文化的障碍,令佛法利乐更多的有情。</P>
<P>  最后谨祝各位现代菩萨继续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让更多的有缘人听闻佛法,愿大家携手共建人间净土,让和谐的三千大千世界,从我们每一个清净的心念开始筑起。</P>
<P><BR>出处:南海海上观音 作者: 时间:2006/07/27 <BR> <BR></P>

   ⒇ ⒇注
地藏缘论坛:http://www.folou.com/forumdisplay.php?fid=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06-11-22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47 编辑

随喜赞叹

   “ “注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07:1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