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14|回复: 0

圆满有暇人身劝受佛法心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主题

1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411
发表于 2006-11-20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48 编辑

<DIV>大藏寺祈竹活佛【菩提道次第廣論】釋義:有暇身劝取心要<br>依止上師後修持之次第<br>以下將講授的教法,稱爲「依止上師後修持之次第」。大家必須注意,這一支科判不叫「修持之次第」而叫「依止上師後修持之次第」。這也就是在強調,如果不依止師長而修學,就並非正確的修學方法。<br>從這裏開始將說之所有章題,均爲禪參之課目,亦即在禪修正行時必須修持的課題。<br>這一支分爲兩部分,先講爲何應善用我們這身命,次講善用此身命的具體方法。<br>應當善用此身命的原因<br>如果不懂比較,我們不能明白這幸運的人身轉生是何等的幸福。如果不知其利用價值,我們則不會明白其可塑性。如果不知其難得,我們則不會有急於馬上利用它而修行的決定心。故此,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自己這身命之寶貴性,再說其可塑性,最後講解其難得之處。
<P>人身轉生之寶貴性<br>我們的輪回世界分爲六道,人間只是其中之一道,且是極幸福的生處。在所有人裏面,又分爲殊勝的人身及普通的人身兩種。殊勝的人身具備了十八種利於修行的條件。這十八種條件,分爲免於八種不利修行之情況及十種圓滿之修持條件兩大類別。要明白其寶貴,必須把它與其他可能性作比較。</P>
<P>免于八種不利修行之情況<br>這八種情況稱爲「無暇」,這就是「無閒暇修行」的意思。它們的反面稱爲「有暇」,亦即「有機會修持正法」之意。<br>(1)如果生於地獄中,不分日夜都會受著痛苦,片刻不得休息,所以根本無辦法修持。可幸地,我們在此生中並非生於地獄。<br>(2)如果生於餓鬼道中,日夜均爲饑渴所折磨,滴水亦不能得。在這情況下,談修行亦不可能。可幸地,在此生中我們並不生爲餓鬼。<br>(3)如果生爲畜牲,連一句佛法都聽不懂,所以亦無從學習或修持。可幸地,我們今生並非生爲畜牲。<br>(4)如果生於欲天,享樂無窮無盡,根本不會想及修行。生於色界及無色界的衆生,長期處於定中不起一念,難有修學之機會。這些天界雖然福報比人間大,但卻並不利於修持。可幸地,我們此生並非生於天界。<br>(5)即使生於人間,如果轉生在原始的國境,亦無學佛之機會。可幸地,我們並非生於此等地方。<br>(6)即使生於人間而又生於不落後的地方,但若天生有目盲等殘障,對修學就很不利了。可幸地,我們並非這類人。<br>(7)如果生在無佛教之年代,我們即使具足上述七種條件,仍然無法可修。可幸地,我們今生值遇了佛法。<br>(8)<br>以上這八種條件,後四種是於人類相關的,前四種爲不屬人類之不利情況。這八條件,要同時湊齊是極不容易的機遇,我們應當慶倖。<br>前面說過,我們在禪修時,並非單單把這些教法溫習一遍,而必須仔細思維,令心有所感動。以上八有暇教法,便是要禪參的內容。我們不應滿足於把這些內容速習一遍而已,而必須幻想自己若生於地獄中所受痛苦等,令自己心生對有暇之慶倖,並專注於此感受上……餘此類推,以令心有所真實改變,方爲有效之修持。</P>
<P>具備十種圓滿之修持條件<br>這十種條件稱爲「圓滿」,其中前五種與自己有關,後五種則與外在環境有關。<br>(1)如果不生爲人,就難以有好條件修行。可幸地,我們今生轉生爲人類。<br>(2) 我們不只生爲人類,且具有足夠之智力以作修持。<br>(3) 我們不單生爲有智力之人,且又恰巧生在有佛法之地區。<br>(4)曾作殺父、殺母等五無間罪之人,即使修行亦極難有成。可幸地,我們在今生中從未作過這等大重罪。<br>(5)即使湊齊了上述條件,若對佛法不生信,仍然無法有成。可幸地,我們對佛法多多少少亦算是信受了。<br>(6) 我們幸運地生於有佛示現於世的年代。<br>(7)並非所有示現之佛均會說法,因爲這必須視乎因緣。幸運地,在我們年代示現之本師釋迦牟尼曾開示正法,否則我們便無法可修。<br>(8)在現今之年代,雖然已值末法,但我們始終還是有幸遇上了清淨而傳承不曾中斷之正法。<br>(9)在此年代,我們或許未必真的有緣親見有人成就之案例,但我們卻有許多大師之傳記可以閱讀,以生出信心。<br>(10)在此年代的某些國家,仍然有許多人恭敬修行者,願意爲修行人提供各種順緣,令我們可以全心全意地修持。<br>以上說完十圓滿。在技術上而言我們未算具足其中第六及第七點,但我們遇上了師長及其教法,所以這二條件亦可視爲權作代替了。第十條亦是我們未必一定具備的條件。在西方國家修行便不一定具備它,但大部分漢地行者可說具備了這一順緣。總之,這十種條件,我們可說是基本上同時湊足或起碼是很接近湊足了,這是極爲難得的。在禪修時,我們應仔細參思這十圓滿,以求生出覺受。</P>
<P>人身轉生之可塑性<br>有了這個人身,只要我們願意付出少許心血,便能令以後的未來世不墮於三惡道,或者令我們超出輪回,甚至還能成就無上的佛境。退一步說,如果我們只希求來生轉世爲富人,或求長壽、健康等,亦可以透過此身修行來達到目的。生於天界的衆生雖然享樂,但卻無從修法;即使生爲人類,也不見得全都有這麽有利的修行條件。<br>如果一樣東西十分寶貴,但卻並無具體利用價值,它仍然是不值得我們過度重視的物品。可是,我們的今生及此身,不單同時湊足了前述之十八種黃金條件,而且極有用處,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珍惜這個大好機會呀!</P>
<P>人身轉生之難得性<br>我們的人身,不單寶貴及極富利用價值,而且難以再次得到。爲甚麽說人身難以再得呢?我們可從其因、比喻及數量計算這三角度來說明。<br>要想得到人身,必須作很完美的持戒修行,並廣積佈施功德,否則絕不會得到。我們自己計算一下,此生中我們曾作多少惡業呢?我們何曾完美地持戒呢?老實說,不要說所有的戒律了,就連一條妄語戒我們亦肯定未曾能完美地守持。只要誠實地盤點一下,我們便心中有數,自然會知道來生難以再得到具足十八條件的人身之國報,甚至連不墮地獄亦不敢保證。<br>我們幻想以下情景:在無邊的大海中有一隻盲眼的老海龜,牠每隔一百年才從海裏浮出水面換氣一次;在這大海上,有一個像游泳池救生圈形狀的物體隨處漂流。如果說有一次,這海龜在浮上來時,牠的頭不偏不倚、剛巧就穿過了這個環,這種機會有多大呢?這絕對是幾乎不會發生的情況!在這比喻中,大海是六道輪回,我們便是老龜。我們的眼正受煩惱及業力所蒙蔽,所以我們是盲的。老龜一百年一次浮出水面,表喻我們在輪回中只會偶爾生於人間。小環到處漂流,正似佛法並不長期住於某世界中的實況。剛才我們心中算過了,如果盲龜長期浮在水面,遇上環的機會或許還比較大,可是牠偏偏一百年才出來一次;如果牠有目標地刻意找尋,也許找到小環的機會較大,可是牠偏偏是瞎了眼睛的;如果小環長期固定在某處,二者雙遇之機會又或許較大,可是它偏偏是隨浪漂流的。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老盲龜幾乎絕無可能恰巧地把頭無意中穿過了小環。在無邊輪回中,我們極少機會得人身;在這世界中,極少時間有佛法。可是,現在我們正剛好生爲人類,又遇上了佛法,竟然奇迹地同時湊足了十八種條件,這不是極爲難得嗎?再沒有什麽比這更難得的了!再次得到同等人身,是最渺茫不過的機會了。<br>在六道之中,並非六分之一的衆生轉生於人間,轉生爲人的機會率亦並非六分之一。在輪回之中,生於三善道的衆生極少,生於三惡道的衆生占了大部分。在三善道中,生爲人類也極少。在人類中,具足十八種條件的人爲少,不具條件的人占大多數。從前有一位喇嘛,他有許多漢族弟子。有一次,這喇嘛在講菩提道次第教法。在他講到人身希有難得時,碰巧他的一位任漢地武官的弟子來訪。這弟子在喇嘛講完經後,便對喇嘛說:「師父!您在西藏居住,說人身難得希有,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請您別再說這些沒見識的話了,免得讓人笑話嘛!師父您沒去過漢地而已,那裏的人可多呢!」這件事成爲了流傳下來的一個典故。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可能以爲人類數目很多,但只要我們比較一下全世界人口數位與昆蟲的數位,便知道人類其實相對之下數目極少,何況我們還未計其他畜牲、地獄、餓鬼及天界衆生的數位呢!在宇宙歷史上,要許多萬個劫之中,才出現一次能有佛示現的劫。在這劫中,亦只有極短一瞬有佛住世,何況祂還不一定會說法。只要我們生早一點或生遲一點,即使生於此世界爲人,亦遇不上佛法。在這地球上,佛法昌盛的地區少,不信佛的國家爲多,即使生於這地球,能又生於有佛法之地區亦不易。</P>
<P>以上講完人身之寶貴、其意義及其難得性。我們既得了這樣的人身,卻只懂把一生虛度在忙於衣食住行上,就與畜牲無異了,而且完全浪費了這大好機會。在過往生,我們曾極努力地持戒及佈施,方得到在今生轉生爲暇滿人身之果。距離成佛之目的地,這就似是已經登上了半山了。在這時候放棄,是最可惜不過的。現在不用這大好機會,尚待何時呢?透過參思以上三點,我們便會有了動力,使自己不敢虛度人生。</P>
<P>善用此身命的方法<br>在體悟到必須珍惜人身後,我們便自然會想令人生過得有意義,令未來生可以得益,故此我們便需要學習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有許多支,百花八門,我們有必要首先對佛法之全部有一個輪廓性的理解,然後才正式進入逐一法門的詳細修學階段。若在一開始時缺乏了整條道路之輪廓性理解,修行便極易有錯亂了。故此,善用此身命的方法這支首先講授成佛之道的概况,次說成佛之道詳細開示。<br></P></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0 0:24:59编辑过]


    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07:2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