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27|回复: 0

清定上师开示3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主题

1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411
发表于 2006-10-9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P align=left><BR><BR>  一般人说:我们自造的业苦都受不了,还要代一切众生受一切苦,怎么受得了。我说是两样的,一切应当自受的苦,是他过去造的恶业苦果,这是不可避免的,宿业——善恶的业,感苦乐的。我做菩萨发了心代众生受苦,性质是两样的。只要我们发心,把众生的业苦让我自己来受,我们修行一念观察,一切众生,一切恶业当体即空,自己没有力量,十方诸佛加持,这个业苦,当体即空,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心,发生了这样的作用。我们念念为了利益众生,念念无我,所以修行到最后,诸佛的光明照着自己,自己的光明发现了,证明了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觉空空觉,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出世出世间十方圆明。我们念佛的时候,念到一心不乱,内而心身,外而世界,彻底皆空,诸佛的光明照着自己,自己的光明照着众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正如佛经上说:“忽然超出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至于我们这颗心,普遍十方,十方世界圆明,就是我们的心,就是诸佛的法身,就是众生的佛性。所以,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帮助。因为这样,所以能够明心,能够见性,小乘法,声闻缘觉修无我,修到明心,见性时见无我,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大乘菩萨明心见性,证初地除了证见无我外,特别要见到利他功德。体会到我今天怎么能够见自性。因为天天想到众生,忘记了我,所以能够见性,明心菩提之后,一步一步要渐修,得了好境界之后,立刻观空,把一切功德都布施给众生。自己得了光明之后,把这光明普照法界,利益众生,这样修就从初地欢喜地进到二地修持戒进离垢地,三地修忍辱进发光地,四地修持精进进智慧地,五地修静虑进难胜地,六地修般若成现前地,七地修方便成远行地,八地修菩提成不动地,九地修大智慧地,十地修大悲成法云地。善慧地是智慧圆满,法云地是大悲心圆满。以上出一地到一地,进到等觉叫出到菩提,最后妙觉成佛,无上正等觉称为究竟菩提。<BR><BR>  我们佛弟子皈依三宝之后,就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有了这个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趣向无上究竟菩提,每一个人都要向这个方向学修。因为这样,我们把上面所讲的,转变我们的身心——转变我们的色成大园镜智,转变我们的受成平等性智,转变我们的想成妙观察智,转变识成法界体性智。什么叫法界体性智?转变行成所作智?今天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所念的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法界藏身阿弥陀佛,现在阿弥陀佛的法身,不是普遍所讲的,绝对空法身,他那个法身,十方世界的器世界,在他法身里边,十方世界无边的众生,在他法身里边,十方世界中的声闻缘觉菩萨乃至诸佛的功德身,也都在他的法身里边,所以称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BR><BR>  我们念佛的时候,不是想一个人在念,应该想到法界众生同时在念阿弥陀佛,在佛堂清净的地方出声念,没有佛堂就在家念,环境不清净就默念。默念的时候,就想法界一切众生和我在起念。都是我的父母亲,都和我在一起念佛。这样念佛,一切众生心里都发光。光光相照,成平等法身光。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三只电灯,三只电灯合在一起的光,不分别了。这就是光光相照。只要我们从菩提心出发,一心念佛,十方诸佛,十方众生,同我们成一个法身,同一个佛性没有两样。这个就叫“ 真正安心净土“。自心念佛,一切众生念佛,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时劫以来,同我们有怨业的,全部解脱。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对我这样的修行,都生大欢喜心,都希望我们快快成佛。<BR><BR>  所以我们佛弟子,最要紧的三点,第一个是归依三宝,第二个发菩提心,第三个是要下决心精进修行。首先要止恶修善,一切坏事不做,一切好事多做。好事与坏事以什么为标准呢,第一个是依戒律,第二个是依菩提心。依戒律,依佛的戒律,在家居士就是杀,盗,淫,妄,酒的五戒,那么我们就要听佛的话,不随便杀生,不偷盗人家的一切财物,特别是对三宝的财物,我们丝毫也不能占便宜。因为三宝的财物是法界众生的,十方三宝共有的。我们占了便宜之后,就害了法界众生,就是侵损三宝了。在家居士,他们自己的夫妇为正淫,夫妇以外的对象是邪淫。犯了邪淫的,你这就不清净了,生生世世不清净。那么,出家之后,根本断淫欲。不但不能有淫欲的行为,而且一念也不能起,起一念就是心念之罪。为什么道理呢?出家人割爱断欲,断烦恼,证解脱。<BR><BR>  妄语是最容易犯的。比如说,本来没有这个事情,我说有。有的时候是方便妄语,很难免的。比如说,到人家家里去,本来是还没有吃饭,觉得在人家家里吃很不方便,就说自己吃过了,这个话动机不是坏,但事实上是在打妄语。所以我们佛弟子,做到所讲的话与心里所想的一样,这叫心口一致,言行一致。经书上讲:直心是道场。完完全全是为利他人,没有一句话是欺骗人家。欺骗人家就是欺骗自己,人家还没有被欺骗,自己已经犯错了,受骗了。所以自己在戒妄语上要下点功夫。<BR><BR>  至于饮酒,在家弟子受五戒,假使杀盗淫妄四戒受不全的,受三戒二戒都可以的,但是酒戒一定要受的。为什么道理?酒是与我们成佛— —觉,完全相对立的。觉是不迷,酒是迷性的。只要我们吃酒,不应该说的就说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去做了,所以绝对不应该吃酒,一定要把酒习除了,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的。现在一般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晓得酒的害处。我们拿出家人来讲,戒律条文更多,更要依戒修行。<BR><BR>  第二个依菩提心修,今天我做一天的人,做了那几件事情对别人有利益;那几件事情对别人不利的,起过那种心;不满意人家的,起过那几种心使人家欢喜的。凡一切有利于众生的好事,应该多做,凡是危害他人的事,不应该做,坏心不应该起。佛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在,过去庄严劫已成佛,现在贤劫始成佛。到释迦牟尼佛及诸佛戒律上都是说: “应断一切恶,应修一切善,应渡一切众生“。所以我们一定做到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做不到自己惭愧,已经做错了自己就忏悔,没有做错就坚持。这个是第一要紧的,止恶修善法。<BR><BR>  第二个要紧的就是说:“断惑证实法“。怎样能够做到坏事不做,好事多做呢?一定要把我执烦恼度脱,然后能够真正做到一切坏事不做,一切好事多做。所以这一步的修行要断自己的我执,把我除去了,贪心也没有了,憎心也没有了,愚痴心也没有了,这第二个要断惑证真,断烦恼证得解脱。<BR>  第三个最要紧的是忘我利他。很多人要去修行,他修行不管人家,自己修行就好了,别人家修行不好也不管。比如说,在我们佛教内部讲,无论在家和出家,年纪老的人,有的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纪轻的人,由于障道因缘,没闻到佛法,现在佛法的道理不知道,怎么样修行不晓得。假使我们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佛法要脱节的时候,我们不把接班人培养出来,我们的佛法就要中断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出家菩萨,在家菩萨,一定负担起这个责任,把佛法的新一代接班人培养出来。这要靠菩萨利他忘我的觉悟。正法久住,法轮常转。任务我们要担负起来,使释迦尼佛正法永久住世。<BR><BR>  为了利益众生,常转法轮。每一个佛弟子,要为正法久住发心。若不为正法久住发心,或发心不真,不是为这个发心,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不是为正法久住发心。发心不真,那么他自己修行也没有走上正路,对佛法来说,也不会起多大作用。<BR><BR>  所以我们现在,凡是在家弟子,出家弟子,对于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女儿,真正为佛法,为利益众生发心修行,我们要帮助他。真正自己发心修行的弟子呢,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去启发他,教育他,使他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够对一代时教,从华严经,阿含经,般若经,法华经,涅磐经全部的道理懂得,不但懂得,能够怎样闻法,怎样想法,怎样修法,怎样学戒法,怎样修定法,怎样发慧法,怎样能够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怎样念佛能够念到一心不乱,种种的修行方法也使他们能够学会修。<BR><BR>  我们学佛二个条件非常重要。第一个条件,佛一代时教,法的道理,无论如何,大家要了解,不仅晓得,而且要真实说佛法,一定要晓得佛法的大概情况,特别是要懂得佛的真实义。我们讲经前念到一句:“无上甚深微妙法,千百万劫难遭遇“。所讲的是闻到佛法不容易。第二句话:“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天我见到佛了,闻到法了,我愿意受持,受是接受佛所讲的道理。我完全相信,持是照佛所讲的依法修行。主要是第一个,愿解如来真实义,要懂得佛的真正的本义是什么?佛真正的本义不是别的,完全是忘我利他。就是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佛一代时教,就是告诉我们怎样驱除杂乱的妄想,怎样消除无明的执著,证得这无上菩提。佛经上说“自心是佛,自心能作佛”。要相信自心佛性没有两样,自心能够修行成佛。相信这个道理后,处处念自己的觉性,念一切诸佛的法身,这叫”安心净土“。把这个心安在觉心的净土上叫“安心净土”。安心净土了,然后利他自利,菩萨处处念念不忘师尊,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依戒依法修行,念念不忘成佛度众生。我们每一个信佛的弟子,都要把这个念念做到。比方一般人不晓得佛学,说你信佛教就是迷信,因为他们对佛教道理不知道才叫迷信。我们知道道理的信叫正信,不叫迷信。同样的,不知道正理,相信外道的邪理,也是不正确的,这叫邪信。我们现在即是正信。成佛的时候,叫无上正等正觉。<BR><BR>  觉了就不迷,对一切境界来了,我们能够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虽然照而内心不动,寂而常照,清清楚楚,这样完全不迷。不象夜里一样,睡觉睡着了,自己喊着话,别人说话不知道,现在醒了,就知道了。现在知道了,还不是真知道,真知道什么?要把现在分别的念头放下去,要使无分别的正念提起来,象一面镜子一样,它没有分别的,但是一照,全部在里面,一放下来,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呢?它自己本来无我,无我就能够照,现量平等智。<BR><BR>  十方诸佛成佛,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这里面,所有的一切一切无不知道。金刚经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印度的恒河,象我们的长江一样,一条长江沙无量,一条河的沙,每一粒沙变一条恒河,恒河是无量的,这样多的恒河所有的沙,变成一个世界,这世界的众生无量无数。所有众生起心动念,如来悉知,都知道,无不觉的。所以,在佛经上,无论什么人问什么事情,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你一问,佛可以马上讲出来,也不需仔细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BR><BR>  一般人所讲的,我们众生每一个人起心动念,佛都知道,那么佛的心里就忙煞了。佛经上说,佛虽然一切众念都知道,但不分别那个心念是自己或人家的。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是空的,不受人影响,象镜子一样,你照不准形相,镜子已转变了,里面也空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就是大圆镜智,就晓得觉的道理。<BR><BR>  所以,我们佛弟子一定要觉,不要迷。一件事情来了,这个事情是好的,利益众生的,我们做。不利益众生的,不做。不利众生的事情做了,自己的正觉和佛不相应了,是不好的弟子。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一心念,应该持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应该在念念之间,自己听心念,凡是听到心念,就了脱了,立刻是觉了。正觉怎么办呢?不要打妄想,妄想什么人啦,什么事情啦,不要去想。你一心抓紧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心,以这六字洪名排除那些妄想。这样修法,久而久之,妄念就不起了,妄念不起,则最后一心不乱,那就自己的心光同佛的光,光光相照,寂光真境,常得现前。<BR><BR>  所以说:最要紧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意到,第一个是止恶修善,第二个是断惑证真,第三个是发菩提心,妄我利他,时时处处注意起心动念,一念为自己就是有毛病了,念念为众生就是有功德了。因此,这一点特别要紧。最后最要紧的是,不光是讲这些道理,“愿解如来真实义。”还不够,就是了解了如来真实义,但如来真实义同你的身心没有合在一起,没有契悟,没有契证,何以呢?我们学佛除了理解佛法的道理以外,还要修行,渐修渐证一切法空。<BR><BR>  心经上讲:“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是不是空了,放下放下再放下,确实是空了,以后,再空下去以后,怎么办呢?现在的身心世界忘记了,要用诸佛的法身度自己的法身。提起,再提起。阿弥陀佛的无量光身,就是我身。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法身,就是我身。十方诸佛的一切平等法身,就是我身。以诸佛的法身,代替自己现在的五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见这个是修行最要紧的。大家念心经,心经虽然只有二百几十个字,实际上心经包括般若经六百卷的内容。般若经六百卷分为四处十六会。六百卷里面第一会到第八,讲的是广般若,第九会金刚经,讲的是涅磐者,一切法空。第十会讲的是理趣般若,也讲的是密法,从十一会,十二会,十三会,十四会,十五会到十六会,这六会补充说明前面的广般若。六百卷般若经,道理意义全部摄在心经里面。<BR><BR>  3待续</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04:4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