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FONT color=#6600ff size=3>神阙与灸 </FONT></P>
< ><FONT color=#6600ff size=3>灸法治病,《内经》中早已提出,并认为它与针刺治病一样的重要,而且往往能弥补针刺治病的不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古代医家有丰富的用灸法壮阳补虚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视神阙穴灸法的应用,该神阙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防衰、延年。 1 神阙穴解 神阙又名:“命蒂”、脐中、气舍、环谷、维会,俗称“肚脐眼”。 《会元针灸学》解释它的生理位置、特性与得名意义时说:/神阙者,神之所舍于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形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赖母之气以相传,十月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神阙因其在人身上下、左右的中部,乃“居中立极”,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所以能分清浊而别阴阳,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从经络学的角度看,神阙为任脉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共司人体诸经百脉,又为冲脉循行之所,且任、督、冲三脉一源三歧,均起于胞中,经气相通,调节全身气血,所以治疗神阙一穴可作用于全身。由于奇经八脉纵横贯穿于十二经脉之中,联系全身经脉组织器官,因此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均影响于脐中。明《养生八栈》在论及气功时有“气气归脐”之说,由此可见,神阙通过经脉系统在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人体各种机能的整体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现代解剖学分析:脐部靠近腹腔、盆腔,皮肤比较薄嫩,神经血管较丰富(此处有腹腔丛、肠系腹间丛、腹下丛及盆腔丛等植物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存在;还有最重要的神经节,如腹腔节、肠系膜节、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下节等,它们支配腹腔和盆腔内所有的脏腑器官 和血管),具有敏感度高、渗透力强、吸收快等特点。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力强。 2 灸多求于艾 《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又言: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灸法就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治病历史悠久,一般可分为艾灸和非艾灸两大类。艾灸类如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等,临床上以艾柱灸和艾条灸最为常用,是灸法的主体部分。艾叶,性苦,辛、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一书中首次对艾有了较详细记载,称艾捣叶以治百病。对于之所以选择艾叶作为灸用材料的原因,《本草纲目》中有详尽的描述,艾叶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肯定了艾叶灸用的诸多功效,尤其是在温阳方面。清代的《得配本草》《本草求真》中均记载有艾叶可温阳回阳,主灸百病。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对艾叶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补充。现代研究证明,艾叶含菊糖、鞣酸、维生素等。有补偏救弊的功能,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血糖和提高免疫功能,并可消炎镇痛、兴奋神经。正因为艾叶有以上这些特殊的性味功效,加之其易燃,火力温和而渗透力强,气味芳香,才使得人们选择了具有最佳壮阳补虚、温通经络、活血化瘀、防病保健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材较为理想。 3 神阙穴与保健灸 作为中医传统保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保健灸,正以其简便易行、天然无害、成本低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艾灸保健疗法古称/逆灸0,早在明代高武5针灸聚英6就提到/无病而先灸日逆,逆,未至而迎也0,体现了古代人民未病先防的思想。保健灸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IMG src="http://www.shanghan.com/bbs/images/smilies/frown.gif" border=0>1)整体性调节作用:朱氏等[1]用清艾条温和灸神阙穴、足三里穴,观察保健灸对老年人红细胞ATP酶的影响,结果发现灸此两穴后老年人红细胞Na+_K+ATP酶活力明显升高(P<0.05)。老年人具有阳虚为本,痰瘀为标的体质特点,通过对神阙穴及足三里穴施行艾灸,能对全身各系统起良性调节作用。因此保健灸在延缓细胞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王氏等[2]对40例公寓生活、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经神阙、足三里穴行温和灸,每次每穴10min,隔日1次,连续2个月后,采用125I标记放射免疫法检测其灸前,灸后空腹血清中上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结果,灸后EGF含量有明显增高(P<0.01)。表明保健灸能够调节机体EGF的合成与释放。EGF具有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因而保健灸有益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的进程。(3)和缓的调节作用:徐氏等[3]观察了56例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中老 <BR>年人用保健灸法时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的主要降解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显示,保健灸具有提高中老年人血浆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作用。认为保健灸是强身健体、防病延衰、自我保健的有效方法之一。保健灸的保健作用不仅可体现在无病防病方面,也可调整全身的免疫功能,其机理主要为艾的温通作用与火的阳热属性及所隔药物的属性,通过腧穴经络,内达脏腑,调节脏腑经络,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4 神阙穴的临床应用 神阙乃胚胎发育,输精布气,营养胎体之重要部位,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如枢如门,元气之所在也。在临床上,神阙穴又具有取穴方便准确、疗效迅速显著之特点,故临床应用广泛。 (一)艾灸神阙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黄氏等[4]将陈旧的艾叶加工成重约2克左右的大艾柱,每次大约灸4~7壮为宜,10次为1疗程,治疗顽固性腹泻,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效果满意。洪氏[5]悬灸神阙和双侧足三里穴每穴15min,见皮肤潮红即可。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治疗胃下垂87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27例,2个疗程治愈者27例,3个疗程治愈者25例。 (二)艾灸在儿科疾病的应用:王氏[6]运用灸神阙并配合小儿推拿治疗久泻与单纯推拿组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明显的差异(P<0.05)。郭氏等[7]用推拿加艾灸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68例,1次治愈25例,3次治愈36例,5次治愈7例,疗效100%。艾灸神阙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的功效,与推拿疗法配合治疗小儿腹泻,相辅相承,无痛苦,无副作用,患儿易于接受。张氏[8]灸神阙、囟会为主治疗新生儿破伤风898例,经1~3次治疗,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吸乳正常)705例,3~10次治愈190例,死亡3例。治愈率99.7%。 (三)艾灸神阙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张氏等[9]用神阙艾盒灸治疗虚证,寒证(实寒、虚寒)引起的诸多的产后尿潴留、痛经、经期头痛、崩漏等疾病效果显著。刘氏[10]对61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熏灸神阙治疗组35例和男宝对照组26例,治疗30天。结果临床疗效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对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测定,治疗组血清FSH显著增高(P<0.05),E2显著下降(P<0.05)。熏脐法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达到治疗目的。 5 艾灸神阙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经络是一条高温线,是传热性较好的通道。艾灸治疗时,热量沿着经络传导的距离更远,而人体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的血液温度也随之升高,血液粘度减少,流速增大。这种现象就是/气得温而易行0的表现。而气之易行,气血运行通畅,则治疗疾病自然能获良效。 (1)对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在神阙穴上进行艾柱灸,以病人感到有一股热气向脐眼渗透,并慢慢向四周扩散,脐周皮肤出现潮红为度。通过观察慢性腹泻患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现,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外,其T细胞亚群的平均值较治疗前均有升高[11][12]。 (2)对老年人血脂的影响:灸神阙穴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而对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影响不大[13]。 神阙穴是中医学内病外治常用的首选部位,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位处中、下焦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外敷药物,可透入体肤,彻到肉里,直达经脉,融于津液,通达气达,以调节阴阳、补虚泻实,祛邪扶正,是调治三焦疾病之要穴。艾灸镇痛作用,从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作用来看,对神经有兴奋及抑制作用,可促进血行、新陈代谢,有调整血压和腺体分泌的作用。我们应根据传统记载,在不断挖掘祖国医疗遗产的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神阙穴的特殊作用及艾叶等药物的功能合为一体,相得益彰。</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