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92|回复: 2

敬请关注----在家众应知拜佛礼仪、戒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69

主题

3240

帖子

11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096
发表于 2006-7-21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51 编辑

<P>敬请关注----在家众应知拜佛礼仪、戒规</P>
<P>以下文字是我根据四川省佛教协会印制,释常律著《佛教居士须知》一书,通过删繁就简,归纳整理而成,与大家共勉,敬请各位仔细阅读,勿生疑心</P>
<P>序 文</P>
<P>戒为无上菩提本</P>
<P>应当一心持净戒</P>
<P>常律 提</P>
<P>“今之佛子,持戒者少矣,皆先研经论求禅定智慧,废弛戒学于旁而不研守,每多犯戒而不知。此乃舍本逐末,不能悟道,反得地狱果报,悔晚矣,实为愚昧之行。”</P>
<P>“甚多学者,对佛陀所制之戒律,皆感束缚不安,甚至认为是初学佛者之绊脚石,当使入门者望而却步。这是相当错误的观念。亦导致现时太多修佛者不守戒律,造成佛教今天不振之因,令笔者甚为伤感。”</P>
<P>“笔者当军人时,认为军中纪律,可谓比佛教戒律更加严厉,故方能训练钢铁的军队,亦才能捍卫国家,你不能说军律无理苛刻。换言之,修佛要修成无上正知正觉,岂能言戒律过于束缚?”</P>
<P>“视一般佛子不能持戒清净,乃其身心仍带深重不良习性,自己不易改之,却怪戒律严谨拘束反而一再犯戒,实无缘修佛,并辱佛门!当堕地狱受报,哀哉!”</P>
<P>正 文</P>
<P>以下拜佛礼仪、戒规,是作者从戒律中找出,针对在家修佛者容易冒犯若罪而列,非常重要,学佛者千万不可忽视!</P>
<P>一 、寺院内的一针一线,不得取用</P>
<P>若受师父馈赠物品,得捐款于功德箱内</P>
<P>笔者未出家前,曾因身体欠佳,而常至寺庙小住数天,发现很多信徒随便于佛寺内厨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内树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于寺庙作法会或打佛七,佛菩萨生日时,檀越(施主)所供养打斋之物品数量很多,而在法会圆满时,剩很多物品,就随便分取回家煮食;笔者看到掌厨师傅不知戒律,而随便分给自己弟子带回家,亦有自己取食用。</P>
<P>像这种举动,已严重犯了盗戒,盗用十方常住物(意即各地众生所捐之物品、金钱叫常住物),百分之百绝对下地狱受苦无量。寺院之物不分价值,微细至纵使你在寺庙打电话,而不投钱,就足够下地狱受苦。这叫因小果大,后悔莫及。</P>
<P>二、入寺须知</P>
<P>(一)入寺</P>
<P>1、 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P>
<P>2、 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靠边行走</P>
<P>3、 入佛寺不可大声说话,勿随地吐痰,随地擤鼻涕,须心存恭敬</P>
<P>4、 寺内法器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P>
<P>5、 入厕须换穿拖鞋。若穿鞋进厕,出厕后一定要洗净鞋底方可入佛堂礼佛</P>
<P>6、 在寺院浴室中不得小便、洗衣</P>
<P>(二)拜佛 </P>
<P>1、 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勿食荤食、辛味、烟酒</P>
<P>2、 入佛堂应由侧门入,随身携带之物品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P>
<P>3、 入佛堂不得穿拖鞋、皮鞋,嚼槟榔,吃零食,吸烟</P>
<P>4、 于佛堂内不得大声谈话、喊叫,或躺或卧或跑跳、嬉戏</P>
<P>5、 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做礼拜,更不得溜达作观赏态,东张西望</P>
<P>我常注意到许多信徒一进佛堂内,不知顶礼跪拜,却在堂内走来走去,又站在堂内正中央,一直高视佛面,像观艺术品一样,如此甚是不敬。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符合礼制也。这点很多人都有此通病</P>
<P>6、 佛堂中央位置,是住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或礼拜(拜佛勿用中间的拜垫)</P>
<P>7、 拜佛姿势要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P>
<P>8、 有人礼拜,勿从前面过</P>
<P>(三)见僧人</P>
<P>1、 见面称法师,或称师父。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拜,不必再继续强拜。礼拜时应面向佛位或正位(入门处所对的方向)。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在马路上亦不宜作礼,问讯即可</P>
<P>2、 凡受过五戒,菩萨戒之弟子,遇到出家师父,定要顶礼师父三拜,若不拜就犯戒。于行路中,与师父向遇,应停足向师父问讯后离去,不得闪避而过</P>
<P>3、 徒弟与师父不可同拜一人,应师父先拜后徒弟再拜</P>
<P>4、 与师父谈话,不得面对师父,应侧立或侧坐,亦不得于高处,或太远立。对师父谈话应清晰小声,和颜悦色。师父讲话中不得插嘴</P>
<P>5、 师若坐,应当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时,不得靠壁斜立,对师父不敬</P>
<P>6、 师父之座位、床,及师父之衣物,不得坐用</P>
<P>7、 奉饮食于师,应两手高捧奉食。食物要洗净。若吃剩之食物不可让师父食用,是为不净罪</P>
<P>8、 供养师父物品或师赠物,当双手跪求领受</P>
<P>9、 若有人问师父之法号,应当说上某下某,不可直称师父名字,会被人取笑你不知礼节</P>
<P>(四)听经</P>
<P>随众礼拜入座,如自己后到,法师已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打瞌睡。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P>
<P>三、在家须知</P>
<P>(一)恭敬佛宝</P>
<P>1、 佛桌上不可乱放杂物</P>
<P>佛桌上平时应擦拭清洁,(不可用口吹灰尘或香灰)除放置佛像、香炉、佛灯、烛台、供品以外,其他物品万不可放在佛桌上,否则犯了不敬三宝之罪!</P>
<P>2、 点香时香多火势大而不能熄灭时,勿用口吹灭,相当不敬的。应用扇子打灭或分成小把,用手振动即灭也</P>
<P>3、 有人点香,为试闻香味,将香拿至鼻孔一闻,再插到香炉内,这是相当不敬的,造了盗佛香罪。凡香经鼻闻过后,决不可再供佛</P>
<P>4、 若自己手持佛像时,不得向人行礼打招呼。而手捧佛像,一定不可低过腰部</P>
<P>(二)恭敬法宝</P>
<P>1、 佛经为三宝中之法宝,经典之所在,自有龙天护持,见佛经如见佛。不可污损佛经,更不可将佛经放在夫妇房间内,更不可放置于地下室或厕所旁边。应放置于书桌上或书柜上,且要高过腰部才可,而且放经典于桌上,不可超出桌缘,视为不敬</P>
<P>2、 我们要用双手捧经,不可用单手,要高过腰部,手要洗干净。敬经如敬法,不可马虎。有人拿经,不但用单手持经,还边走边甩着经典,真是罪过!</P>
<P>3、 阅经时,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宜端坐阅读。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经上</P>
<P>4、 还有,经典平时最好用一块干净布遮着,免染灰尘。若经典破了,定要修补完整才可</P>
<P>5、 有人诵经,请勿在旁走动</P>
<P>后 记</P>
<P>以上是在家众拜佛应知的礼仪戒规“希望每位在家众能确实遵守,如此修行佛法,当无障碍,自可修得戒、定、慧三无漏学,若犯之不守非但不能修证佛果,反遭无量罪,实可惜哉!”</P>
<P>“祈愿大众能一心持净戒,直证菩提,了脱生死,解脱轮回之苦,永享极乐,是本人最大愿望,阿弥陀佛!”(本文是转贴)<BR></P>

   W W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69

主题

3240

帖子

11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09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0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51 编辑

<P>合十、问讯、操手</P>
<P>静苓居士</P>
<P>    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P>
<P>    甚至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燥时,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P>
<P>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此外,我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方法。</P>
<P>    还有,当我们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谈话的时间较长。则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势,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神。</P>
<P>    除了在大殿向佛菩萨顶礼,可以用问讯或礼佛的姿势表达心意之外,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场合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也可以五体投地行跪拜礼;但如果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讲话、演说时,则可以用问讯的方式代替,同样能表达虔诚的心意。</P>
<P>    合十或问讯,虽然是佛教徒长用的生活礼仪,但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最终目的除了达到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也是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让自在、宁静的身心状态,与寺院的步调融合在一起。</P>
<P>〖动作解说〗</P>
<P>合十</P>
<P>  1.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P>
<P>  2.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P>
<P>  3.尽量放松,让气息往下沉,以达到逐渐安定的作用。</P>
<P>操手</P>
<P>  1.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P>
<P>  2.双手高度要适中,约为肚脐上方一寸,否则太高予人紧张严肃之感,太低又显得很没精神。</P>
<P>  3.双手不要贴紧腹部,否则看起来会很不自然。</P>
<P>问讯</P>
<P>  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P>
<P>  2.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P>
<P>  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P>
<P>  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P>
<P>  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P>
<P>  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P>
<P>回向</P>
<P>    回向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回向到无边际的法界中去,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此乃大乘行者的独特处,不回向如同自了,所以行者做一切功德,乃至纤细功德都要回向。做功德切忌执着功德相,当将功德性引向法界之后,千万不可再有所忆念。</P>
<P>    回向略别之又有一般回向、个别回向、大回向、普回向、总回向等等,其实一般回向就含有普回向,大回向之中也有总回向之意义。一般回向是祖师将其经验体悟到的,能获得自他二利者写出简要的偈语来,在用何种功课,以何种功德而定。个别回向是对症下药集中力量之法,往往为了某人、某事、或团体、或冤家债主、或超度荐拔、或消灾延寿皆可,其回向文偈可临时拟用。大回向是加入了无上的悲心和愿力凝结而成的回向,大多是文句较多的偈语。普回向是依普贤菩萨的普皆回向的愿王而来,此种回向全以一切众生做出发点,的是无我的观念,此为悲心至极的表彰。总回向是特定一个时期,如佛七、结夏、水陆道场、法会等圆满之时,或一年之岁尾之再一次总的回向之意,有加深回向的意思在内。</P>
<P>以上是转贴</P>

   c c注
地藏缘论坛:http://www.folou.com/forumdisplay.php?fid=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4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156
发表于 2006-10-28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51 编辑

<P>谢谢</P>
<P>随喜</P>

   Γ 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06-11-2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51 编辑

<P>受益菲浅多谢多谢</P>
<P>请教家中有经书有些破损应该怎么办?自己修补不了怎么办?</P>

   ┾ ┾注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主题

29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546
发表于 2006-11-8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51 编辑

谢谢师兄

   % %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4 08:41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