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96|回复: 6

[转帖]古大德關於著魔的開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主题

382

帖子

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南无阿弥陀佛

积分
15342
发表于 2006-3-21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1:58 编辑

<P>古大德關於著魔的開示</P>
<P> 前言 <BR><BR>關於念佛人"念佛未得一心不亂前,切不存見佛之想".印光祖師上面的警告,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其實密宗黃教敏公上師就說過:未證空性之前,所見到的本尊都是不可靠的.當然了,臨終或臨終前一段時間遇到阿彌陀佛通知接引的時間,這個阿彌陀佛是可靠的.但如果不是臨終那段時間的話,念佛未到一心不亂的念佛人,千萬不敢貪圖見佛呀.近代和當代念佛著魔的例子太多了,印光祖師批評民國期間精進修49天般舟三味的某某法師被天魔附體.而當代許多念佛非常精進的大。法。師最後也念佛著魔,弘揚某些邪見,真的是令人痛心,我剛剛得知,淨土宗內部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修行人,在前兩年念佛出偏入邪見了,放棄他原先對淨空法師的依止開始弘揚某種邪見.下面轉貼幾段祖師關於為何會念佛著魔和如何避免念佛著魔的相關文章: <BR><BR>黃教金剛上師智敏上師法語:若沒證空性,而說見本尊,是不可靠、成問題的, 可能被魔鬼所現的佛菩薩等本尊形象矇騙障礙、誤入歧途。 <BR><BR>印光法師《復某居士書》三十九 <BR><BR>  某人豈念佛所誤乎?以彼心存速證,故得魔鬼附體。從茲妄造謠言,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彼之學者,皆以彼為****,故彼有百日成佛之說。凡去見者,有時預知其心,有時面受人欺。足知彼之神通,乃魔鬼作用。鬼來則有,鬼去則無。凡親近彼者,有得心地清淨者。有未得謂得,妄自稱尊者。亦有發狂不能令愈者。世之矜奇好異者多,故彼得售其技。使一切人皆能恪守本分,則彼之巧技無得而施。 <BR><BR><BR>《念佛著魔辨》 清.省庵大師 <BR><BR>或問省庵曰:「參禪一門,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則仗他力,故承佛護念,魔事不生,有諸否乎?」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參禪念佛,論其難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論魔事,二俱不免。」或者曰:「敢問何謂也?」曰:「魔事之來,其由有三: <BR><BR>(一)者教理未明。 <BR>(二)者不遇善友。 <BR>(三)者自不覺察。 <BR><BR>今夫人適千里之路,苟不按輿圖,又不逢引導,復不識前路通塞,莽莽然而進,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參禪念佛,譬如行路,經教如輿圖,善友如引導,覺察之心如識路通塞,雖兩條途路,夷險不同,俱不免錯誤之患。參禪且置,只如念佛,或有厭平坦而好奇特者,或有捨直截而求紆曲者,或兩路兼行兩路具失者,或以途中為家捨、平地為高山者,如是錯誤不可勝舉,皆教理未明之過也。 <BR><BR>  念佛一門,極圓極頓,至易至難,只如彌陀經中「一心不亂」四字,淺言之,愚夫愚婦皆可為;深言之,大聖大賢終不能過。今初心行人,或暫得輕安,自謂已得事一心者;初開淺解,復自謂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細念猶生者。或勇猛過分,精進倍常,不知心外無佛,速求取證,不達善巧方便,急欲捨身,魔鬼因之遂入其體,為風為狂都不覺知,此善友不遇之過也。 <BR><BR>  夫眾生生死,以我見為本,我見不除,修行無益。然我見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發乾,無處不有;是故,見地高則我見俱高,工夫進則我見亦進,若不時時檢點,刻刻提撕,則唸唸發生,心心增長,隨逐行人,雖死不離。是故,學人心不虛,則自不覺察;不覺察,故我見增長,少有所得,則生憍慢,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雖有修行,終成魔事,此自不覺察之過也。」 <BR><BR>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祗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則決定往生,何藉善友經教?」省庵曰:「是何言歟!世間小技,尚不可無師,況念佛為出生死要門。若無善友經教,從何開發?誰為引導?觀經下三品,皆是臨終善友開發,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則不必言矣!須知從凡至聖,由易至難,莫不以善友經教為根本,汝不因經教,何由而知淨土法門,而生信向耶?」 <BR><BR>  或曰:「若因經教而知念佛,則彌陀一經足矣,奚以多為?」曰:「上根則可,中下根人,須溈閱淨土諸書,備識信行願三差別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庶幾免於魔事,而後念佛之功可日進焉;否則不為魔事,終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覺,遂成淪墜,其禍可勝言哉!」 <BR><BR>  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豈不垂護念?如其護念,魔事何從?」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亂,則佛護念不虛;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輕安為禪定,淺解為深悟者,隨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則自取過愆,非如來咎。是故吾言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覺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須臾暫離,若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唸唸不覺,則唸唸顛倒。顛倒既起,魔事興焉,畢世工夫,一朝唐喪,可不畏歟!淨土文云:『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當知,身無病苦,則求土於佛;心不顛倒,則求在於我。在於佛者,非我敢必;在於我者,宗可不自勉焉!設使臨終一念顛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塗難免,佛雖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方,亦不可一念生顛倒心也。」</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主题

382

帖子

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南无阿弥陀佛

积分
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1:59 编辑

印光祖師講解念佛著魔的文章彙集: <BR><BR>* 彼念佛發光,乃屬魔境。急為寫信,令勿以為是,久則自息。倘以此為聖境現前,則將來恐致魔鬼附體,著魔發狂,不可救藥。良以吾人從無量劫來,所結怨業,無量無邊。彼等欲來報怨,由其有念佛修持之力,不能直報。因彼想好境界,彼怨業遂現其境界,令彼起歡喜心,謂我修行功夫到家,或謂我已成聖道。由此妄念堅固,遂失正念,魔鬼遂入其竅。則發顛發狂,佛也不能救矣。世多有用功修行,發顛發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攝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成聖。由終日唯以妄想聖境為事,如飲毒藥,昏亂無知,謂天轉地覆,神奇鬼怪,實則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 <BR><BR>當教彼一心念佛,除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之外,概不許心生諸念,自然如長空霧散,天日昭彰矣。其一心念佛之利益,與躁妄心想見境界之禍害,文鈔中皆屢言之,祈以此信抄而寄去。又須令其力依吾說,不以此境為是,即再發現,亦不生喜,亦不生懼,則其境自消。如賊\入人家,認做自家人,亦受害。知是賊\而妄恐怖,亦受害。若不喜不怖,概不理會,彼便無立腳處矣。《文鈔三編上.卷二.復陳士牧居士書五》 <BR><BR>  *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測度。彼愚人唯知以醫藥治病,及禱\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謂擔ざ棄金,背道而馳之流類也。汝以一病,得知工夫非泛泛悠悠,能得實益。又知佛法實有點石成金此系喻勿錯會,以凡作聖之功勳。 <BR><BR>亦屬宿世善根所使,亦系現世修持所得。宜善用心,勿以此為奇特而退墮前功,則將來當更有深益可得也。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當在往生西方上認定,方可不負此番三寶加被之深恩耳。鐘英宿根固深,智識不開,夜半念佛,見一金甲神,恐是魔試,便不敢念,何無知一至於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誠\墾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致得少為足,便成退惰。 <BR><BR>不見佛不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時,或有忽現佛像及菩薩諸天等像,但心有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唯心所現。雖歷歷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淨故,現此景象,如水清淨,月影便現,毫無奇特。了不生誇張歡喜之心,更加專一其心,認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現有利益,即魔現亦有利益。 <BR><BR>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歸一。佛現則心更清淨,魔現則心以清淨不取著,魔無所擾,心益清淨,道業自進。今則偶有所見,便生畏懼,不敢念佛,其心已失正念。幸非魔現,倘是魔現,由不敢念佛之故,便可令魔入彼心竅,令彼著魔發狂,喪失正念。何不知好歹,一至於此。恐是魔現,正宜認真懇切念佛,彼魔自無容身之地,如明來暗自無存,正來邪自消滅。何得怕魔現而不敢念佛?幸非是魔。若果是魔,則是授彼全權,自己對治之法,全體不用,則任魔相擾矣。哀哉哀哉! <BR><BR>念佛偶生悲感,亦是好處,然不可專欲興此感想。若心常欲興此感想,則必至著魔,而不可救。宜持心如空,了無一物在心中。以此清淨心念佛,自無一切境界。即有魔境,我以如空之心,不生驚懼念佛,魔必自消。今恐是魔,不敢念佛,譬如恐強盜來,自己先將家中護兵,移之遠方,令勿在家,則是替強盜作保護,令其了無所畏,肆行劫奪淨盡耳。何愚癡一至於此。《文鈔三編上.卷二.復陳士牧居士書六》 <BR><BR>  * 念佛極願寂靜,頗不合宜。有此厭喧之病,現已發現病相。若仍如此,久後則無可救藥矣。當靜鬧一如,在靜亦不怕有鬧來,在鬧時我心仍靜,而不生憎惡,則無驚厭魔事發生。若不速改,後當發狂。念佛發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終日悲痛,或至痛死,此種皆由不善用心所致。頂門痛癢,皆提神過甚,心火上炎所致。當一心靜念,普為一鄉宣說,常在稠人中念。則此種驚怖心痛癢事,均可日見消滅矣。《文鈔三編.卷二.復劉慧焯居士書》 <BR><BR>  * 接手書,知宿根甚深,現行頗純,故有種種勝境相現。然今人多半是要體面,憑空造樓閣,有一分半分,便說有百千萬分,如某居士錄,其境界皆是手筆所做,不是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誠\恐或有此習氣,則其過不小。佛以妄語列於根本五戒者,正為防此弊也。若或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乃妄語之流類,若憑空造樓閣,妄說勝境界,即犯大妄語戒,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其罪甚於殺盜淫百千萬億倍。 <BR><BR>其人若不力懺,一氣不來,即墮阿鼻地獄,以其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也。汝切須慎重,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厘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識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為斷耳。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炫,亦有過。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後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關,而台教中屢言之。 <BR><BR>所以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即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此語不常對人說,因汝有此種事,固不得不說也。汝最初禮佛所見之大士像不的確,以若果實是,不至因念與觀經不合而隱。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緣,但不宜常欲見像,但志誠\禮拜而已,庶無他慮。 <BR><BR>臨睡目前白光,及禮佛見佛像懸立虛空,雖屬善境,不可貪著,以後不以為冀望,當可不現。窺汝根性,似是宿生曾習禪定者,故致屢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關靜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預道天之陰晴,人之禍福。彼歸依蓮池大師,大師聞之,寄書力斥,謂彼入於魔遦,後遂不知矣。須知學道人,要識其大者,否則得小益必受大損。勿道此種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須置之度外,方可得漏盡通。 <BR><BR>苦一貪著,即難上進,或至退墮,不可不知。夢入佛殿所記之二句經文,固屬善境,然此二句,語甚明白,返虛依覺路,歸真悟常空者,謂人妄認世間諸法為實,故迷入生死,若能返觀諸法當體本空,則便依乎覺路,出迷入悟,歸真諦而悟真常之真空實相矣。魔境勝境之分別,在與經教合不合上分。果是聖境,令人一見,心地直下清淨,了無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則見之心便不清淨,便生取著躁妄等心。 <BR><BR>又佛光雖極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現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勘,則愈顯。魔現以此理勘,則便隱,此勘驗真偽之大冶洪爐也。夜見白光,及虛空清白等境,乃心淨所現,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擬,以此自擬,則成以凡濫聖矣!其過殊非淺\淺\。二句經文,未見所出,蓋亦宿生記憶之文,未必即經中文也。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故亦無甚境界發生。若心中專欲見境界,則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損,不可不知。《文鈔上·卷二·復何慧昭書》 <BR><BR>  * 觀雖十六,行者修習,當從易修者行。或作如來白毫觀,或作第十三雜想觀。至於九品之觀,不過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與後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為作觀也。觀之理,不可不知。觀之事,且從緩行。若或理路不清,觀境不明,以躁心浮氣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觀境現前,若心有妄生喜悅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復致退前功。故楞嚴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為千穩萬當之行。待至心歸於一,淨境自會現前。《文鈔上.卷二.復崇明黃玉如書》 <BR><BR>  * 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汝但能至誠\懇切念佛,則病自痊癒,魔自遠離。倘汝心不至誠\,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則汝之心,全體墮於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攪擾。汝宜於念佛畢回向時,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會,彼作聲,也不理會作怕怖,不作聲,也不理會作歡喜。但至誠\懇切念,自然業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長矣。看經典切不可照今人讀書之毫不恭敬,必須如佛祖聖賢降臨一般,方有實益。汝果能如是,則心地正大光明,彼邪鬼邪神,便無地可安身矣。 <BR><BR>倘汝心先邪,則以邪招邪,何能令彼遠離不擾也。他心通,鬼神雖有,小而且近,若業盡情空,則猶如寶鏡當台,有形斯映。汝不至心念佛,而卻研究此之真相,不知此心,便成魔種。譬如寶鏡,無絲毫塵垢,自會照天照地。汝之心被塵垢封蔽深固,而欲得此,如塵封深厚之鏡,斷不能發光,或有發者,乃妖光,非鏡光也。此事且置之度外,如墮水火,如救頭然以念佛,則無業魔不消矣。《文鈔上.卷二.復某居士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主题

382

帖子

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南无阿弥陀佛

积分
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1:59 编辑

《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錄》文中關於魔現佛身的開示: <BR><BR>《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錄》 <BR>六、殊勝傳承 中觀正見 <BR><BR><BR>  (一) 巧遇喇嘛鄔瑪巴 <BR><BR>  庚午年(一三九〇,大師三十四歲)春天,大師打算遍學金剛乘的密續講授、灌頂、密傳、事相等法,並想再次親近結尊仁達瓦,因此自覺摩壟前往後藏達倉(stag-tshang,這地方又叫達倉宗喀,即舊地圖上的宗喀,今已改名吉隆)。 <BR><BR>  大師在往後藏的途中,路達容地(rong,羊卓雍湖西北容河河谷)拿卻壟(snubs—chos—lung)時,曾依止錯寺(tshogs)住持札巴歇寧大師(grags—pa <BR>  shes—bnyen)學習《五次第論》。 <BR><BR>  當時,有一位西寧來的喇嘛,名叫尊追僧格(brtson—grus seng—ge),住在容地卻壟第喬登寺(bde—mchog <BR>  steng)。這位喇嘛,因為精通中觀深義,所以一般人稱他為[喇嘛鄔瑪巴]。大師弟子中,有福稱三藏法師和慧稱善知識,前去向他請法。 <BR><BR>  喇嘛鄔瑪巴告訴他們兩位說:「宗喀巴大師,才華卓越,智能高深,具足種種殊勝功德,我對他心儀已久。如今正想前去拜謁他,並向他請求妙音天女的灌頂。」 <BR><BR>  後來,大師和喇嘛鄔瑪巴會面時,兩人相見甚歡,大師遂依他所求,為他傳授妙音天女灌頂。接著,兩人詳談法義,互證所學。喇嘛鄔瑪巴說:「我在童年時,文殊菩薩就常現身說法。但惟恐這只是幻相,或是魔障,所以曾用許多方法考察它,直到現在,我還不敢確定它的真假。大師深入佛法心藏洞徹幽微,因此祈求大師慈悲,為我釋疑。其實,這才是我今天請求灌頂的真正目的。」 <BR><BR>  大師以中觀之甚深法義,一一加以詳細妥善的考問,覺得喇嘛鄔瑪巴所現的境像是真實的,於是告訴他說:「關於境象的真假,今後你不須再疑慮了。但千萬不可因此而沾沾自喜,忘失密意,相反的,你更須慇勤地祈禱\。至於本尊的真實身語,並不是觀行者之眼、耳等根識所能見;真實身語,乃意識之境,必須觀行者深入三摩地後,方能見到的。目前我也正急須請求文殊菩薩的修法教授,因此我必須即刻前往達倉,與結尊仁達互會合。」 <BR><BR>  大師於是起身告別了喇嘛鄔瑪巴,率領眾弟子,疾疾趕往達倉。 <BR><BR>  (二)慈悲教化 <BR><BR>  修學佛法,從初發心到佛地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遭遇種種不同的障礙。如果不是發心正確,和通達佛理的人,是很難突破這種難關的。 <BR><BR>  這些障礙中,最可怕的是:魔現佛身,指導不正確的見解,設法引人誤入歧途;或是魔現本尊,講授不正確的經續、胡亂授記等。修學佛法的人,如果想正確的辨別出,這些到底是魔的化現,還是真實佛身,則必須精研本尊的經續、通達甚深的中觀見,以及具有真正傳承上師的指導。 <BR><BR>  目前有此學佛的人,由於業障深重,癡迷無智,既不精研顯教的教理,又不斷除五欲的貪愛,以致佛魔不分,整日隨魔轉。他們整日盼望見佛、見菩薩,所以一遇有幻相,或是魔境,全不以正理分別真假,就認為它是真實的;甚至著了魔,還誤以為是成就。這種纏妖崇的人,不但使自己沉淪為魔的眷屬,生生世世永不得超脫,而且更令跟他們互相往來、同游作伴,以及送接物品的人,也同樣遭受不可預測的魔難。 <BR><BR>  喇嘛鄔瑪巴看到不正確修學佛法的人,有如此可怕的惡果,所以他明知文殊菩薩確實現真實身攝受他,卻仍然前來與宗喀巴大師相互印證。其目的,在以現身說法警策後學,告訴初學佛法的人,務必精研教理,依止真正善知識,如此才不致求異反墮,害人害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主题

382

帖子

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南无阿弥陀佛

积分
15342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中的魔事問題 <BR><a href=\"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oth/oth_5.htm\" target=\"_blank\"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oth/oth_5.htm</A> <BR><BR>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BR><a href=\"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oth/oth_9.htm\" target=\"_blank\"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oth/oth_9.htm</A> <BR><BR>禪病療法 <BR><a href=\"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oth/oth_6.htm\" target=\"_blank\"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oth/oth_6.htm</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816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4461
发表于 2006-3-22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不用提了,实是伟大。印光大师的文钞也不错,很符合汉地观念。但就是时间上稍远了一点。毕竟此时非彼时,现在生活环境、生活状态都不一样了,尽管他们的智慧能洞彻古今,但现代人智慧却还难以体会理解啊。</P>
<>而南怀瑾老师还健在,了解现代人的种种学佛心态,所以他的著作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南老师说过“学佛之人不要弄得神经兮兮、佛里佛气,真正感应来了你也多是不知道的”。末学深为赞同,如果学佛搞得太神秘,太邪乎,那只会毁了他啊。</P>
<>幻由心生,学佛就是修心嘛。</P>
以前网上嬉笑怒骂,是未发菩提之心,不解众生之苦,在此忏悔。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主题

25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076
发表于 2006-3-22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平淡师兄功德!  大德教导,佛法修行本就象穿衣吃饭般平常,忌往神奇处走。即便临命终时见佛来接引,也作本该如此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新来同修

积分
93
发表于 2008-1-26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當代許多念佛非常精進的大法師最後也念佛著魔,弘揚某些邪見,真的是令人痛心,我剛剛得知,淨土宗內部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修行人,在前兩年念佛出偏入邪見了,放棄他原先對淨空法師的依止開始弘揚某種邪見.]放棄原先對淨空法師的依止,难道就不对吗?淨空难道是真理的化身吗?开玩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5 05:03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