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02|回复: 5

《业报迷踪-【1】》【毗卢性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06-2-10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5:05 编辑

<>《业报迷踪-【1】》【毗卢性海】<BR><BR>要探讨业报之前,咱们不得不盘古开篇,戏说从头。初学佛者最常思<BR>考的问题之一就是“这世界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也是当今科学家<BR>仍在摸索的问题。<BR><BR>遇到世尊说因果业报时又有疑问“这六道众生又怎么来的?业报的现<BR>象是如何形成的?”总总的众生生相问题初学者一时皆无法得到明确<BR>的概念。这一系列文章就是想要来探索一下,看看佛经里世尊如何为<BR>我们解说众生生相。<BR><BR>话说当年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时,如来相现,以般若光照三千大千世<BR>界,一时所有的十方世界的天众诸神菩萨皆来集会闻法,这个法会所<BR>集的经典就是大大有名的《华严经》。<BR><BR>佛经里,当世尊化为“光体”为天界乃至大千世界众生说法时,他的<BR>名号为【毗卢遮那如来】,就像他化为中阴身时名号为【妙觉如来】<BR>一样。《普贤观经》曰:「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BR><BR>佛名“毗卢遮那”也作“毗卢舍那、毗楼遮那、鞞嚧杜那,毗卢折那,<BR>吠嚧遮那、卢舍那等等很多的不同译名。意译为大日、遍照、光明遍<BR>照或净满、三业满、广博严净等也是多重意义。世尊在《杂阿含经》<BR>里就说明了“毗卢遮那”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BR>(T02n0099-p0155a15)<BR>┬┬┬┬┬┬┬┬┬┬┬┬┬┬┬┬┬┬┬┬┬┬┬┬┬┬┬┬┬┬<BR>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BR>  破坏诸暗冥  光明照虚空<BR>  今毗卢遮那  清净光明显<BR>┴┴┴┴┴┴┴┴┴┴┴┴┴┴┴┴┴┴┴┴┴┴┴┴┴┴┴┴┴┴<BR><BR>世尊证道那时的这场法会,与会众人以普贤菩萨为代表,他承佛的威<BR>神之力入了“毗卢遮那如来三昧”,因而了解了世尊所知道的一切。<BR>经上说:(T10n0279-p0032c25)<BR>┬┬┬┬┬┬┬┬┬┬┬┬┬┬┬┬┬┬┬┬┬┬┬┬┬┬┬┬┬┬<BR> 『【普贤三昧品第三】<BR>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BR>  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BR>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于法界。示众影像。广大无碍。同于<BR>  虚空。法界海漩。靡不随入。<BR>┴┴┴┴┴┴┴┴┴┴┴┴┴┴┴┴┴┴┴┴┴┴┴┴┴┴┴┴┴┴<BR>为何世尊不自己讲,而要普贤替他说呢?因为世尊所教的法是可印证<BR>的法,不是他说了算的无可对证法,佛经里就常记载佛弟子印证世尊<BR>教法的事件。所以普贤“承佛神力,入于三昧”。<BR><BR>普贤菩萨出了三昧后首先就是对会众讲说“世界的由来”,他说世界<BR>的数量太多,多到像海,因而名为【世界海】,他对会众说“关于世<BR>界海有十件事是诸佛过去、现在、未来所说的。哪十件事?”:<BR>(p0035a17起)<BR>┬┬┬┬┬┬┬┬┬┬┬┬┬┬┬┬┬┬┬┬┬┬┬┬┬┬┬┬┬┬<BR>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大众言。诸佛子。世界海有十种<BR>  事。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已说、现说、当说。何者为十?<BR>  所谓<BR>  (一)世界海 起具因缘。(如何形成)<BR>  (二)世界海 所依住。(存在哪里)<BR>  (三)世界海 形状。(外观)<BR>  (四)世界海 体性。(运作的特点)<BR>  (五)世界海 庄严。(组成、结构、排列)<BR>  (六)世界海 清净。(不受外来影响)<BR>  (七)世界海 佛出兴。(为何有佛)<BR>  (八)世界海 劫住。(多长的寿命)<BR>  (九)世界海 劫转变差别。(每次寿命之间的不同)<BR>  (十)世界海 无差别门。(共通的特性)<BR>  诸佛子。略说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广说者。与世界海微尘<BR>  数等。<BR>┴┴┴┴┴┴┴┴┴┴┴┴┴┴┴┴┴┴┴┴┴┴┴┴┴┴┴┴┴┴<BR><BR>接著普贤菩萨就开始说明第一项:世界是如何形成的。<BR>(p0035a25)<BR>┬┬┬┬┬┬┬┬┬┬┬┬┬┬┬┬┬┬┬┬┬┬┬┬┬┬┬┬┬┬<BR>  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已说、现说、当说。诸佛子。略说以<BR>  十种因缘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现成、当成。(世界海形<BR>  成的因缘有十大类)<BR>  何者为十。<BR>  (一)所谓如来神力故。(由如来故意化出的)<BR>  (二)法应如是故。(自然形成的)<BR>  (三)一切众生行业故。(由众生所作行为聚合形成的)<BR>  (四)一切菩萨。成一切智所得故。(菩萨悟道时形成)<BR>  (五)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故。(善根所集)<BR>  (六)一切菩萨。严净国土愿力故。(相同愿力所成)<BR>  (七)一切菩萨。成就不退行愿故。(一定可悟道时)<BR>  (八)一切菩萨。清净胜解自在故。(初步悟道时形成)<BR>  (九)一切如来。善根所流。及一切诸佛成道时。自在势<BR>     力故。(随同诸佛成道时所共同形成)<BR>  (十)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想求解脱道的愿力所形成。<BR>     这里的“普”(一切)贤(菩萨等义)是指一切菩<BR>     萨,不是指普贤菩萨他自己。)<BR>  诸佛子。是为略说十种因缘。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BR>┴┴┴┴┴┴┴┴┴┴┴┴┴┴┴┴┴┴┴┴┴┴┴┴┴┴┴┴┴┴<BR>诸位同学,上面第二类就是我们现代的天体物理学家所能观测的世界,<BR>都是自然形成的世界。现代天文学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照物理学上<BR>的“重力论”来推算,我们的宇宙应该有90%以上的物质是我们目<BR>前没法观测到的。<BR><BR>天文学家认为“除了可以看得见的部分,我们相信银河系有不少天体<BR>是无法观测的,统称为“暗黑物质(暗物质)”,虽然它们不能被侦<BR>见,但引力却暴露了它们的存在。天体的公转速度,取决于在它轨道<BR>内的物质的总质量,如果所有物质都是看得见的,那么绕著银河系旋<BR>转的天体轨道,理应比较慢,但是天文学家却发觉它们比想像中走得<BR>更快,这显示银河系的质量比所观测到的大得多。我们相信暗黑物质<BR>不仅存在于银河系中,并且充斥整个宇宙,这些物质究竟是甚么东西,<BR>可惜到目前仍然所知有限。”这个拿来和《华严经》对照,世尊的智<BR>慧确实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天然形成的世界是华严十事的其中之<BR>一而已。<BR><BR>我们这个世界(地球)是属于第二和第三项所集合的,由自然力形成<BR>地球,再由于众生的行业(或称业行)成了今日有多样生物的现象。<BR><BR>多样生物就是地球或其它星球的组成结构之一,世界海的结构可用自<BR>然结构和生物结构来分类,普贤菩萨说: (p0034b09起)<BR>┬┬┬┬┬┬┬┬┬┬┬┬┬┬┬┬┬┬┬┬┬┬┬┬┬┬┬┬┬┬<BR> 『【大方广佛华严经世界成就品第四】<BR>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BR>  庄严。<BR>┴┴┴┴┴┴┴┴┴┴┴┴┴┴┴┴┴┴┴┴┴┴┴┴┴┴┴┴┴┴<BR><BR>庄严是什么?我们来看看中华佛学百科上的说明:<BR>──────────────────────────────<BR>庄严(梵vyu^ha)装饰、排列之意。即布列众宝、杂华、宝盖、幢幡、<BR>璎珞等物,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BR>──────────────────────────────<BR><BR>换句话说也就是“装潢”啦,用科学一点的说法就是组成结构、呈现。<BR>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庄严:<BR>┬┬┬┬┬┬┬┬┬┬┬┬┬┬┬┬┬┬┬┬┬┬┬┬┬┬┬┬┬┬<BR>  所谓:<BR>  (一)或以一切庄严具中。出上妙云庄严。(用最美的云<BR>     状来庄严)<BR>  (二)或以说一切菩萨。功德庄严。(说,就是描述、表<BR>     现、呈现,表现一切菩萨的功德)<BR>  (三)或以说一切众生业报庄严。(由众生业报所表现)<BR>  (四)或以示现一切菩萨愿海庄严。<BR>  (五)或以表示一切三世佛。影像庄严。<BR>  (六)或以(三世佛)一念顷。示现无边劫神通境界庄严。<BR>  (七)或以出现一切佛身庄严。<BR>  (八)或以出现一切宝香云庄严。<BR>  (九)或以示现一切道场中。诸珍妙物。光明照耀庄严。<BR>  (十)或以示现一切普贤行愿庄严。<BR>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BR>┴┴┴┴┴┴┴┴┴┴┴┴┴┴┴┴┴┴┴┴┴┴┴┴┴┴┴┴┴┴<BR>注意到这些世界海的种种都是过去有过、现在还有、未来也会有的世<BR>界的情形。由佛经所说使我们知道咱们这个有六道众生的地方就是第<BR>三类的“由众生业报所成”的世界了。<BR><BR>《华严经》所写的宇宙名为“华藏世界”,由世尊所光照的世界海也<BR>名叫“毗卢性海”,意思是具光明性的世界海,所以我们在寺里挂单<BR>时和同学们一起作的早课诵曰:『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BR>途,共入毗卢性海』指的就是祝愿同学们同俱光明体性。<BR><BR>世界海有了,大家的问题又来了:“那咱们这个环境和六道众生如何<BR>来的呢?”,咱们下回来讲。<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5:06 编辑

《业报迷踪-3》【天火大逃亡】<BR><BR>要探求“最初”的世界形成时间点,世尊说这是“不可得”的,因为<BR>三千大千世界是一时俱生、同时出现的,而三千大千世界还只是一个<BR>佛刹而已。别忘了宇宙有无量无数的佛刹啊。<BR><BR>这些问题是世尊说的有十四个【无记法】之一。所谓无记法就是非人<BR>类的思维所能够理解的事,因“无可记说”所以叫无记。哪十四个问<BR>题呢?我们来看《华严经》,在这部经里面世尊说当一个菩萨的第五<BR>个条件就是要“多闻”,也就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努力求法并为众生<BR>说法,但是有十四无记问题无法知道,不用去找答案:<BR>(T09n0278_p0476a13(02)<BR>┬┬┬┬┬┬┬┬┬┬┬┬┬┬┬┬┬┬┬┬┬┬┬┬┬┬┬┬┬┬<BR> 『(佛说)何等为无记法?<BR>  一、(问)所谓世间有边、世间无边?(答)世间有边(同<BR>    时也)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不是有边也不是无<BR>    边)。<BR>  二、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BR>  三、如来灭后如去不受?如来灭后不如去亦不受。如来灭后<BR>    如去不如去亦不受。如来灭后非如去、非不如去亦不受。<BR>  四、有我有众生?无我无众生。有我无我。有众生无众生。<BR>    非有我非无我。非有众生非无众生。<BR>  五、过去有几如来灭度?几声闻缘觉灭度。<BR>  六、未来有几如来几声闻缘觉几众生生。<BR>  七、现在有几佛几声闻缘觉?<BR>  八、何等如来最初出世?何等声闻缘觉最初出世?何等众生<BR>    最初生?<BR>  九、何等如来最后出世?何等声闻缘觉最后出世?何等众生<BR>    最后生?<BR>  十、何等诸法最在初?何等诸法最在后?<BR>  十一、世间从何处来去至何所?<BR>  十二、有几世界成?有几世界败?<BR>  十三、世界从何所来去至何所?<BR>  十四、何等为生死最初际?何等为生死最后际。<BR>  <BR>  是名无记法。<BR>┴┴┴┴┴┴┴┴┴┴┴┴┴┴┴┴┴┴┴┴┴┴┴┴┴┴┴┴┴┴<BR><BR>这问题里面有一个问题最常被问到,那就是第十三个“世界起源”的<BR>问题。也就是这三千大千世界情形是怎样来的?对于想要弄清楚三千<BR>大千世界情形的人来说,世尊说有四件事是无法搞清楚的,叫“四无<BR>量”:<BR>┬┬┬┬┬┬┬┬┬┬┬┬┬┬┬┬┬┬┬┬┬┬┬┬┬┬┬┬┬┬<BR>《起世经》【世住品第十一】(p0354b12)<BR> 『(佛说)诸比丘。于世界中。有四无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BR>  思议。若天若人。世中算数。欲取其量。经若干年。若干百<BR>  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BR>  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终不能得。<BR> 『诸比丘。若世界住。此不可得算计而知。(中略)<BR>  诸比丘。若世界坏已复起。此亦不可算计而知。(略)<BR>  诸比丘。若世界成已住。此亦不可算计而知。(略)<BR>  此等名为四种无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若天若人。无有<BR>  算计而能数知。若干百千万年。若干百千万俱致年者。<BR>┴┴┴┴┴┴┴┴┴┴┴┴┴┴┴┴┴┴┴┴┴┴┴┴┴┴┴┴┴┴<BR>俱致,也译作“俱胝”,是计数的单位,《华严经》经说:『有一无<BR>馀数(不能分割的数)始为一,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BR>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BR>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大阿庾多,十大阿<BR>庾多为那庾多。』<BR><BR>这四件事的年代数量无法得知:众生数量和世界的“成、住、坏”有<BR>多少。这四件事不但无法得知而且它们的发生顺序也是无始无终、没<BR>完没了,也就是没一个开头没一个结尾的现象。<BR><BR>这样的世界显然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所以叫作无记。那么有没有类<BR>似的情形可以比喻呢?现实里有什么东西是无始无终、无头无尾的呢<BR>?也许橡皮筋就是一例。想像我们是一只爬在橡皮筋上的小蚂蚁,要<BR>找到这条橡皮筋的头尾当然找不到。只有当我们跳离橡皮筋时才能看<BR>清它的界限。不幸地,会跳高的蚂蚁只有卡通片里头才有。<BR><BR>那要在这个无头无尾的橡皮筋世间找到一个起点是不可能,我们又如<BR>何能观察它呢?世尊的教导是找一个点作为起点来观察,因为每一个<BR>点都是起点,同时也是终点,只要观察一个完整的周期,那就大致上<BR>可以明白这橡皮筋世间是怎么回事了。<BR><BR>世尊强调一切世界的“成、住、坏”是一直在进行著的:(p0354c05)<BR>┬┬┬┬┬┬┬┬┬┬┬┬┬┬┬┬┬┬┬┬┬┬┬┬┬┬┬┬┬┬<BR> 『诸比丘。于此东方所有世界。转住转坏。无有间时。或有转<BR>  成。或有转坏。诸比丘。南西北方。所有世界。转成、转住、<BR>  转坏。亦复如是。<BR>┴┴┴┴┴┴┴┴┴┴┴┴┴┴┴┴┴┴┴┴┴┴┴┴┴┴┴┴┴┴<BR><BR>成住坏的原因为何?世尊说有三个主因:(p0354c12)<BR>┬┬┬┬┬┬┬┬┬┬┬┬┬┬┬┬┬┬┬┬┬┬┬┬┬┬┬┬┬┬<BR> 『诸比丘。于其中间。复有三灾。何等为三。<BR>  一者火灾。二者水灾。三者风灾。于火灾时。光音诸天。首<BR>  免其灾。水灾之时。遍净诸天。首免其灾。风灾之时。广果<BR>  诸天。首免其灾。<BR>┴┴┴┴┴┴┴┴┴┴┴┴┴┴┴┴┴┴┴┴┴┴┴┴┴┴┴┴┴┴<BR>这三灾我们可看成是太阳系的超大灾难,火灾时光音天没事,水灾时<BR>遍净天没事,风灾时广果天没事。为何没事?世尊在这部经理并没有<BR>进一步说明。或许等我们有了完整的概念之后就能理解也不一定。<BR><BR>光音天是色界第二禅之最高级天,音译作阿婆嘬罗遮、阿波罗、阿波<BR>绘、阿波会等。意思是“遍胜、极光净”。此一界众生不使用语言,<BR>只用发光互通心意,所叫光音天。<BR><BR>世尊讲天界时虽然都是用“拟人形”的比喻,其实我们由佛经里的描<BR>写可以明白那些天众并不一定具有“人形”或是实质的身体,而色界<BR>的光音天就是一例。<BR><BR>生物照佛经的分类来说是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其中具<BR>有实体的有很多很多种,但人类肉眼能看见却很有限,直到有了各种<BR>仪器的近代,人类才能扩展视野,看到以前人眼无知无觉的其它生物。<BR>虽然如此,我们所见的仍是极其、极其的少数。<BR><BR>依佛经所说,光音天的“人”是自身会发光的智慧体,而“遍胜”一<BR>词是“胜于一切”的意思,这种光胜于一切,那就是非常强的光,和<BR>另一个词“极光净”是同义词。我们可以想像是一种超强的“白色智<BR>慧光人”。我们看看其它较低层次的天,初级叫“少光天”(少量的<BR>光),第二级叫“无量光”(光更多),可见这光音天是最强光。<BR><BR>天文学家推测,太阳系里的太阳终有烧完的一天,在烧完的最后一段<BR>时候,太阳的热力会一直扩张,而现在已知的太阳系行星也全会被烧<BR>光。<BR><BR>也许这太阳系烧光的时候,就是世尊所说的“大火灾”的意思。世尊<BR>说当这个大火来的时候,那时的众生全都转生到光音天去了,世尊用<BR>了一词叫【世间转尽】,我们来看看经上如何说的:(p0354c16起)<BR>┬┬┬┬┬┬┬┬┬┬┬┬┬┬┬┬┬┬┬┬┬┬┬┬┬┬┬┬┬┬<BR> 『云何火灾。诸比丘,火灾起时,诸众生等。皆有善行。所说<BR>  如法,五见成就,无有颠倒,具足修行十善业道,无觉观禅。<BR>  不用功修,自然而得。』<BR> 『时彼众生。以神通力住于虚空,住诸仙道、住诸天道、住梵<BR>  行道、如是住已,受第二禅无觉观乐。如是证知。成就具足。<BR>  身坏即生光音天中。』<BR>┴┴┴┴┴┴┴┴┴┴┴┴┴┴┴┴┴┴┴┴┴┴┴┴┴┴┴┴┴┴<BR>“不用功修”就有神通力能“住于虚空”?神通力不必修行就有?可<BR>能吗?当然可能,人类飞行就是一例,电视电话,海陆交通,这些都<BR>是以前有神通力的人才能作到的,如今连青少年飙机车关老爷的赤兔<BR>马都赶不上咧。<BR><BR>以现在而言,太空站已经让少数人住于虚空了,目前的太空人要特别<BR>的训练,他们要“很用功修”才能被选上住在太空,将来会发展成为<BR>所有的人都能像塔班机一样直接住到太空去了。<BR><BR>世尊说那时候的人“皆有善行、所说如法”,看看咱们现在仍是处于<BR>鸡蛋大战的时代,显然咱们这一世是不太有可能住到虚空去了。[s:12]<BR><BR>世尊说那时的众生是享受第二禅的“无觉观乐”,什么是无觉观乐?<BR>《丁福保佛学词典》云:『二禅天,二禅已上,亦无眼耳身之三识,<BR>仅有意识之一,因而惟有喜舍二受,与意识相应,无眼等五识,故无<BR>乐受,又意识之怡悦粗大,故是喜受而非乐受。但无觉观二者,此地<BR>有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光音)之三天。』<BR><BR>显然那时的人已进步到不是肉身感官的快乐了,故名“无觉无观”,<BR>那时的怡悦是意识的,只有“喜舍”二种乐,喜什么?喜的是人人为<BR>我,舍的是什么?舍的是我为人人。因此世尊才说那时人人“皆有善<BR>行、所说如法”。这样的盛世实在是令人感动。<BR><BR>当然啦,我们现在也是住在一个喜舍感动的世间啦,只是喜的是“人<BR>人为我喜丢鸡蛋”,舍的是“我为人人舍丢鸡蛋”,而感的是“容易<BR>感到不爽”,动的是“容易动之以武”而鲁已。这一丈差九尺,大家<BR>多加油罗。<BR><BR>那时的人活在二禅的快乐里,死后就到光音天去了,世尊说:<BR>(p0354c20起)<BR>┬┬┬┬┬┬┬┬┬┬┬┬┬┬┬┬┬┬┬┬┬┬┬┬┬┬┬┬┬<BR> 『(那时)地狱众生、畜生众生、阎摩罗世、阿修罗世、四天<BR>  王世、三十三天、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自乐天、他化<BR>  自在天、及魔身天、乃至梵世、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BR>  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证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BR>  道皆悉断绝。此则名为世间转尽。』<BR>┴┴┴┴┴┴┴┴┴┴┴┴┴┴┴┴┴┴┴┴┴┴┴┴┴┴┴┴┴<BR>为何说“转尽”?因为“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意思是六道众生皆转<BR>生到人间了,也由于六道全部转生空了,故名转尽。我们也因此可以<BR>知道,地藏菩萨度尽人天六道的大愿到此是一个重大阶段的完成。<BR><BR>然而世间转尽并不是能令人快乐多久的事,因为宇宙大火要来了。世<BR>间一切众生一直好转的情形叫“世间转住”,人类为何越来越多?因<BR>为其它道的众生转到人间来了,等全部转完,就叫作“世间住已”,<BR>当然这“世间转住”的时间也是一串很长很长的天文数字,而最后宇<BR>宙大火来时,世尊用“世间【住已转坏】”来表示,<BR><BR>世间如何转坏?接著看下去:(p0354c29起)<BR>┬┬┬┬┬┬┬┬┬┬┬┬┬┬┬┬┬┬┬┬┬┬┬┬┬┬┬┬┬┬<BR> 『诸比丘,云何世间住已转坏?<BR>  诸比丘,当于彼时,无量时、长远时。天下亢旱,无复雨泽。<BR>  所有草木一切乾枯,无复遗馀。譬如苇荻乘青刈之,不得雨<BR>  水,乾枯朽坏,无复遗馀。如是如是。<BR>  诸比丘,天久不雨,一切草木,悉皆乾枯。亦复如是。』<BR>┴┴┴┴┴┴┴┴┴┴┴┴┴┴┴┴┴┴┴┴┴┴┴┴┴┴┴┴┴┴<BR><BR>原来是大旱来临,一切植物全没了。这是多无常的世间啊。世尊说到<BR>这里也叮咛道:『诸比丘,诸行亦尔,一切无常,不久住、不坚牢、<BR>不自在,破坏之法,应当厌离,速求解脱』。<BR><BR>为何会没雨呢?只要有海水就一定有雨的啊,世尊接著进一步说明:<BR>┬┬┬┬┬┬┬┬┬┬┬┬┬┬┬┬┬┬┬┬┬┬┬┬┬┬┬┬┬┬<BR> 『复次诸比丘。尔时有迦梨迦大风。吹八万四千由旬大海之水。<BR>  皆令四散。』<BR>┴┴┴┴┴┴┴┴┴┴┴┴┴┴┴┴┴┴┴┴┴┴┴┴┴┴┴┴┴┴<BR>哇,原来是海水被大风吹散了,有那么大风吗?海水都被吹离了地球,<BR>那众生不早就被吹得“不见企柳”?可是世尊说只有海水没啦,其它<BR>还有啊,这迦梨迦大风是何许风?<BR><BR>原来这“迦梨迦”梵音念“Kulika”又译作“俱利伽”,它的意思就<BR>是“不动的种类”,例如不动明王变出来的龙就叫“Kulika.ra”。自<BR>认为是“龙的传人”的,有时间一定要看看《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BR>陀罗尼经》这部。<BR><BR>同学们先别急著跑去看经,咱们先想想看,世尊说“一种不动的风把<BR>海水吹到不见了”,这是什么意思?风不动怎么吹?有不动的风吗?<BR>我相信当时那些还没证道的老老老师兄们一定和我们一样,头壳不但<BR>呛烟,还抱给它烧。<BR><BR>风,是一种有推力的东西,看不见但有推力的,古人只知道有风,在<BR>佛经里世尊用“风”的时候通常指的就是一般的、能感觉得到的风,<BR>因为那是古人可以了解的一种现象,风不动的话,我们就没感觉,那<BR>时是叫“无风”,无风不会吹任何东西,更不可能把海水吹到四下消<BR>散的程度。<BR><BR>无风水会消失,因为我们知道水有蒸发现象,但消失了又会变成雨再<BR>由天上下回来,现在水不回来了,世尊说那是因为“不动之风”所吹<BR>走的。用现代的物理观点来看就是地球引力变弱了,因为引力变弱所<BR>以水分子消失于太空中不再回来,久了当然没水。<BR><BR>科学家推测火星原本是有水的,但因为水分子(和大气层)跑掉了,<BR>所以火星就成了红色星球。或许火星大海就是因为迦梨迦风吹散所导<BR>致的也不一定。<BR><BR>世尊又说:(p0355a10)<BR>┬┬┬┬┬┬┬┬┬┬┬┬┬┬┬┬┬┬┬┬┬┬┬┬┬┬┬┬┬┬<BR> 『于下即有日大宫殿。便吹一日。出在海上。置于须弥山王半<BR>  腹之间。去地四万二千由旬。日行道中。诸比丘。此名世间<BR>  第二日出世间。诸小陂池沟河。一切乾竭。无复遗馀。』<BR>┴┴┴┴┴┴┴┴┴┴┴┴┴┴┴┴┴┴┴┴┴┴┴┴┴┴┴┴┴┴<BR>我们来把上面这一句解读一下,“于下即有日大宫殿”这是指当时人<BR>们看不见的海下,因日是由海下出现,世尊说“这大风把原本看不见<BR>的第二粒太阳给吹出在海上了”。<BR><BR>照目前的太阳系结构来看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以天文学的角度来看,<BR>确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现在的金星或水星由于太靠近太阳,当太阳开<BR>始胀大时这些较近的行星就被引燃成为一粒小太阳,另外一种情形就<BR>是也许有外太空丢过来的大石头被太阳的引力吸住,又因为经过太阳<BR>太近而被太阳引燃成了第二太阳。这些全是迦梨迦大风(引力变化)<BR>所造成的。<BR><BR>这情形有没可能?一个星捕捉住另一个小星?有的,1994年很多<BR>人就由电视看到过那个休梅克李威(Shoemaker Levy 9)彗星被木星捕<BR>捉住使得那粒倒霉的彗星裂成了好几块的镜头,木星的质量和太阳相<BR>比不到0.1%,所以如果有大石头经过太阳身旁那一定也是死来活去、<BR>凄惨落魄。<BR><BR>惨事不止一件,世尊说:(以下节引)<BR>┬┬┬┬┬┬┬┬┬┬┬┬┬┬┬┬┬┬┬┬┬┬┬┬┬┬┬┬┬┬<BR>1『迦梨迦风吹大海水。复出日宫殿。置日道中。是名世间第三<BR>  日出世间。所有大陂大池大沟大河。及恒河等。一切诸河。<BR>  悉皆乾竭。无复遗馀。』<BR>2『如是次第。世间复有第四日出。』<BR>3『诸比丘。五日出时。大海之水。渐复损减..彼大海中。于<BR>  一切处。乃至乾竭。无复馀水。』<BR>4『乃至六日出现世时。彼四大洲。及八万四千小洲。一切大山<BR>  乃至须弥山王。并皆烟起。起已复起。』<BR>5『七日出时。彼四大洲。及八万四千小洲。一切大山乃至须弥<BR>  山王。普皆洞然。地下水际。亦悉乾竭。水聚既尽。风聚亦<BR>  消。如是火焰炽盛之时。须弥山王顶际上分。七百由旬。一<BR>  时崩落。其火转炽。风吹上烧梵天宫殿。唯不能至光音天中。<BR>┴┴┴┴┴┴┴┴┴┴┴┴┴┴┴┴┴┴┴┴┴┴┴┴┴┴┴┴┴┴<BR>第1句的“置日道中”是第三个太阳,日道就是太阳经过的地方,由<BR>此可以推断这些新出现的太阳都是行星之一。只是它们是如何而来的<BR>是不得而知。<BR><BR>第3句五日出时地表的水份都没了,第六日出现时大地“起已复起”<BR>意思是燃了又燃。等到第七日出现时地下水也全没了,地表上“一切<BR>大山普皆洞然”,洞然就是“光了”。<BR><BR>惨惨惨惨,惨惨惨,七日连著烧光一切,这就是宇宙大火灾的景况,<BR>但是太阳的质量比起宇宙其它恒星来说只是小粒的而已,因此天文学<BR>家推测应该只有太阳系烧掉,不太可能会波及其它星系。<BR><BR>世尊说这大火把梵天也烧了,但是烧到光音天就没了,我们推测梵天<BR>是质很轻的初禅天,这一天界有质体,所以烧光,而光音天的另二天<BR>有少量质体(少光、无量光)当然也会烧掉,只有到光音天时没质体<BR>可烧,或者质体不燃,因而火势才没了。<BR><BR>这是众生的火灾大逃亡,或许有同学会问,那七粒太阳和地球这些又<BR>是如何形成的呢?咱们再喝点冰凉的。[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5:07 编辑

《业报迷踪-4》【阿那毗罗风】<BR><BR>当然天火大逃亡之后,一些当时还年轻的光音天小孩害怕极了,一直<BR>问“会不会天火把我们这里也烧了”。世尊说:<BR>┬┬┬┬┬┬┬┬┬┬┬┬┬┬┬┬┬┬┬┬┬┬┬┬┬┬┬┬┬┬<BR> 『尔时彼天所有后生光音天子,未知世间劫有转坏、转坏已成、<BR>  及转住故,皆生恐怖、惊愕颤悚。咸相谓言“将无火焰延来<BR>  烧此光音宫殿?”』<BR> 『是时彼中旧住光音诸天子辈,善知世间劫坏成住,慰喻后生<BR>  诸天子言“汝诸仁等,莫惊莫畏,汝诸仁等,莫惊莫畏。』<BR> 『所以者何。诸仁当知。昔有光焰亦至于此。时诸天众闻此语<BR>  已。即便忆念往昔火光。忆念彼光不离于心。故得此名。所<BR>  谓光天。』<BR>┴┴┴┴┴┴┴┴┴┴┴┴┴┴┴┴┴┴┴┴┴┴┴┴┴┴┴┴┴┴<BR>第二句的“旧住光音诸天子辈”就是光音天的老头子啦,原来老一辈<BR>的光音天人知道这种事以前也发生过(“昔有光焰亦至于此”),所<BR>以老神在在,对小小子们拍胸脯保证“小子们免惊啦”,而这光音天<BR>众也因为“忆念彼光不离于心”而名叫“光天”。<BR><BR>如果照老头子所说,这种事以前也有过,但是鸡生蛋、蛋生鸡,不是<BR>一切烧光光了吗?那前面的六粒太阳和地球又是怎么来的呢?世尊接<BR>著说明:<BR>┬┬┬┬┬┬┬┬┬┬┬┬┬┬┬┬┬┬┬┬┬┬┬┬┬┬┬┬┬┬<BR> 『诸比丘。云何世间坏已复成。诸比丘。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BR>  数日月时节。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BR> 『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杵。经历多<BR>  年。百千万年。彼雨水聚。渐渐增长。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BR>  遍满。』<BR> 『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BR>  三名不堕。四名牢主。时彼水聚雨断已后。还自退下。无量百千<BR>  万亿由旬。<BR>┴┴┴┴┴┴┴┴┴┴┴┴┴┴┴┴┴┴┴┴┴┴┴┴┴┴┴┴┴┴<BR>上面第一句是说,当时光音天以下的梵天范围内,都烧光光了,过了<BR>很久很久,这梵天以下生起了很大很厚的云。疑?太空中哪来的云?<BR>有的,太空不但有云,而且还真的很大很厚的云呢。最近几年太空望<BR>远镜传回许多星系照片,其中不但有云,而且真的很大很大,我们可<BR>以看看这个很有名的马头星云的哈伯太空照片,太空中的尘埃星云可<BR>能就是世尊说的“大重云”。<BR><BR>http://aeea.nmns.edu.tw/2001/0105/ap010518.html<BR><BR>第二句,当大重云遍满了梵天以下之后,就开始有水了,世尊说“水”<BR>应是一种比喻,我们猜想那应是液态物质的东西,因为水的比重比云<BR>大,照物理学上来看,原先烧光的物质应该没消失,只是变成细小的<BR>微细分子,久了又合成云状,现在又进一步合成水状,变作了超大的<BR>水池(“水聚”)。<BR><BR>第三句,有四个风轮来维持这水池,轮是会转的东西,我们知道一旦<BR>东西一直转,就会有应力产生,由转动的风所形成的力量维持水池不<BR>散开。它们分成四个时期,经过住、安住、不堕、牢主后,我们望文<BR>生义就知道这水池很坚固啦(“牢主”所维持)。这四种风我们推测<BR>也是重力引力之类的“风”。<BR><BR>这四种风轮把雨水聚合成水池,当水池完成,雨不再下,这四个风轮<BR>就“功成身退”了。世尊说那时又有一种风出现:<BR>┬┬┬┬┬┬┬┬┬┬┬┬┬┬┬┬┬┬┬┬┬┬┬┬┬┬┬┬┬┬<BR> 『当于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BR>  聚。波涛沸涌混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BR> 『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沫聚。掷置空中。从上造作诸梵宫殿。<BR>  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车磲玛瑙。诸<BR>  比丘。以此因缘。有斯上妙宫殿墙壁。』<BR>┴┴┴┴┴┴┴┴┴┴┴┴┴┴┴┴┴┴┴┴┴┴┴┴┴┴┴┴┴┴<BR>第一句风名“阿那毗罗”的“毗罗”也写作“毗罗”,也音译为“伐<BR>拏”,是比丘随身的物品,用来过滤饮水用的布袋子,“阿那”又音<BR>译为“喝腊”就是我们念大悲咒时的开头那句“南无【喝腊】怛那、<BR>哆罗夜耶”的喝腊,是“强力、重压、聚集”的意思。这风名的意思<BR>就是一种能“加压脱水”的风。<BR><BR>这个能作“加压脱水”的风把水池不断的加温并强力的搅拌(“波涛<BR>沸涌混乱不停”),好像炼油厂在制造各种塑胶聚合物一样,加温加<BR>压强力搅拌后自然就有了生成物(“大沬”意思就是“很大的水渣”)。<BR>当水份没了,留下的自然就形成了固态的物质,同学们如果在农村住<BR>过,也许就看过阿嬷作年糕的过程,把米浆用布袋装好困紧,再拿来<BR>一块大石头或麻绳将米浆袋紧紧困压在长条椅上,第二天就成了“生<BR>年糕”拿去蒸熟就可食了。<BR><BR>世间生成的过程也差不多,只是这年糕未免太大了些,当最后年糕完<BR>成时就是第二句的“造作宫殿”,所造的宫殿其中自然就有各种贵重<BR>金属和宝物了。“宫殿”是“很好、安全的住处”之意,外形可不一<BR>定指像人类的房屋。例如太空实验室,也是一种宫殿,地球对生物来<BR>说也是宫殿。<BR><BR>当超大年糕完成后,超大水自然消退了:<BR>┬┬┬┬┬┬┬┬┬┬┬┬┬┬┬┬┬┬┬┬┬┬┬┬┬┬┬┬┬┬<BR> 『梵身诸天。世间出生。诸比丘。如是作已。彼大水聚。复更<BR>  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略说如前。』<BR>┴┴┴┴┴┴┴┴┴┴┴┴┴┴┴┴┴┴┴┴┴┴┴┴┴┴┴┴┴┴<BR><BR>这水退了“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可见范围有多大。世尊说这只是造<BR>好梵天而已,这大风依照同样的程序,不断作年糕,我们节引来看:<BR>(p0356a08起)<BR>┬┬┬┬┬┬┬┬┬┬┬┬┬┬┬┬┬┬┬┬┬┬┬┬┬┬┬┬┬┬<BR> 『四方风起名阿那毗罗。由此大风。吹掷水沫。复成宫殿。名<BR>  魔身天。墙壁住处。如梵身天无有异也。唯有宝色粗细差降<BR>  少殊异耳。<BR> 『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化乐诸天宫殿。次后造作兜率<BR>  陀诸天宫殿。次造夜摩诸天宫殿。如是次第具足出生。皆如<BR>  梵身诸天宫殿。但其宝色渐少粗异。<BR> 『诸比丘。时彼水聚。转复减少。乃至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BR>  旬。湛然停住。』<BR>┴┴┴┴┴┴┴┴┴┴┴┴┴┴┴┴┴┴┴┴┴┴┴┴┴┴┴┴┴┴<BR>由上面三句可知,制作的手续过程是一样的,只是这年糕里头的好料<BR>(七宝)可越来越少、越来越不精致,成色也越来越不足,好像被偷<BR>工减料了。<BR><BR>天界的宫殿造完,还有一些大沫存在水池的表面上,经上说:<BR>(p0356a16)<BR>┬┬┬┬┬┬┬┬┬┬┬┬┬┬┬┬┬┬┬┬┬┬┬┬┬┬┬┬┬┬<BR> 『于水聚中。周匝四方。自然起沫。浮在水上。厚六十八亿由<BR>  旬。周阔无量。譬如泉池及陂泊中。普遍四方。皆有浮沫。<BR>  弥覆水上。凝然而住。如是如是。诸比丘。彼水聚中。普四<BR>  方面。浮沫在上。厚六十八亿由旬。周阔无量。亦复如是。<BR>┴┴┴┴┴┴┴┴┴┴┴┴┴┴┴┴┴┴┴┴┴┴┴┴┴┴┴┴┴┴<BR><BR>这大沫里头好料的含量虽然少了些,但仍有成色纯度高的四宝,加上<BR>其它各贵重金属仍是可爱,世尊称之为“杂色可爱”:(p0356a22起)<BR>┬┬┬┬┬┬┬┬┬┬┬┬┬┬┬┬┬┬┬┬┬┬┬┬┬┬┬┬┬┬<BR> 『诸比丘。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即复造作须弥山王。次<BR>  作城郭。杂色可爱。四宝所成。谓金、银、琉璃、颇梨等宝。<BR>  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须弥山王。出生显现。』<BR>┴┴┴┴┴┴┴┴┴┴┴┴┴┴┴┴┴┴┴┴┴┴┴┴┴┴┴┴┴┴<BR>这是须弥山王的出现,以下次第各山和各欲界天的造作:(节引)<BR>┬┬┬┬┬┬┬┬┬┬┬┬┬┬┬┬┬┬┬┬┬┬┬┬┬┬┬┬┬┬<BR> 『诸比丘。又于是时。毗罗大风吹彼水沫。于须弥山王上分四<BR>  方造作山峰。其峰各高七百由旬。杂色殊妙。七宝合成。所<BR>  谓金银乃至砗磲玛瑙。以是因缘。世间出生四大山峰。<BR> 『彼风如是次第。又吹水上浮沫。为三十三天。造作宫殿。<BR>  次复..为四大天王。..尔时彼风又吹水沫..为月天子。复吹<BR>  水沫。为日天子。..具足造作七大宫殿..以是因缘。世间便<BR>  有七日宫殿。安住现在。<BR>┴┴┴┴┴┴┴┴┴┴┴┴┴┴┴┴┴┴┴┴┴┴┴┴┴┴┴┴┴┴<BR>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第二句最后是说“先前造成天火大逃亡的七个太<BR>阳,原来是原本就由年糕师傅阿那毗罗所制好备用”的咧。“安住现<BR>在”就是现在有七个太阳啦。<BR><BR>造好七日,“阿罗师”仍努力劳动、加紧生产,继续打造其它的:<BR>┬┬┬┬┬┬┬┬┬┬┬┬┬┬┬┬┬┬┬┬┬┬┬┬┬┬┬┬┬┬<BR> 『又诸比丘。其风吹彼水聚沫。于须弥山上。更复造作三处城<BR>  郭。七宝庄严。杂色殊妙..如是城郭世间出生。』<BR> 『复次诸比丘。阿那毗罗大风。又吹此沫。于海水上..以此<BR>  因缘。世间便有空居夜叉宫殿城壁。具足出生。』<BR> 『复次诸比丘。时阿那毗罗大风又吹水沫。于须弥山王..大<BR>  海之下造作四面阿修罗城。』<BR>┴┴┴┴┴┴┴┴┴┴┴┴┴┴┴┴┴┴┴┴┴┴┴┴┴┴┴┴┴┴<BR>上面第一句是造出欲界天众的居处,第二句是造好夜叉宫、第三句是<BR>打造修罗宫,依次而下造好各宫接著再造各大山,我们节列山名:<BR>┬┬┬┬┬┬┬┬┬┬┬┬┬┬┬┬┬┬┬┬┬┬┬┬┬┬┬┬┬┬<BR>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世间复有佉提罗迦山..更<BR>  于彼处造作一山名曰伊沙陀罗、乾陀罗山、善现山、尼民陀<BR>  罗山、斫迦罗山。<BR>┴┴┴┴┴┴┴┴┴┴┴┴┴┴┴┴┴┴┴┴┴┴┴┴┴┴┴┴┴┴<BR><BR>以上是主要的大山,造好山再造陆地给生物住的:<BR>┬┬┬┬┬┬┬┬┬┬┬┬┬┬┬┬┬┬┬┬┬┬┬┬┬┬┬┬┬┬<BR>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散掷置斫迦罗山外。于四方<BR>  面作四大洲。及八万小洲。并馀大山。如是展转。造作成就。<BR>  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此四大洲八万小洲诸大山等。<BR>┴┴┴┴┴┴┴┴┴┴┴┴┴┴┴┴┴┴┴┴┴┴┴┴┴┴┴┴┴┴<BR><BR>年糕的好料金银宝物用完了,馀下所造的当然是质量不良的残馀:<BR>┬┬┬┬┬┬┬┬┬┬┬┬┬┬┬┬┬┬┬┬┬┬┬┬┬┬┬┬┬┬<BR>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以是因缘。大轮围山。世间<BR>  出现..以此因缘。于世间中复有大海。如是出生。<BR>┴┴┴┴┴┴┴┴┴┴┴┴┴┴┴┴┴┴┴┴┴┴┴┴┴┴┴┴┴┴<BR><BR>大海和鸟不下蛋的地方也有啦,这鸟不下蛋的地方没什用,后来就成<BR>了地狱。世尊这里顺便讲一下海水为何这么咸苦,他说:(p0357a04)<BR>┬┬┬┬┬┬┬┬┬┬┬┬┬┬┬┬┬┬┬┬┬┬┬┬┬┬┬┬┬┬<BR> 『复何因缘此大海水。如是咸苦不堪饮食。诸比丘当知此事有<BR>  三因缘。何等为三。一者从火灾后。经无量时长远时。起大<BR>  重云。弥覆凝住。乃至梵天。然后降雨。其滴甚大。广说如<BR>  前。彼大雨汁。洗梵身天一切宫殿。』<BR> 『次复遍洗魔天宫殿。他化自在天宫殿。化乐天宫殿。兜率陀<BR>  天宫殿。夜摩天宫殿。洗已复洗。次复遍洗须弥山王及四大<BR>  洲。八万小洲诸馀大山。轮围山等。如是洗时。浸渍流荡其<BR>  中所有咸辛苦味。一时并下入大海中。诸比丘。此第一因缘。<BR>  令大海水咸不堪食。<BR>┴┴┴┴┴┴┴┴┴┴┴┴┴┴┴┴┴┴┴┴┴┴┴┴┴┴┴┴┴┴<BR>原来这第一个原因是大水池根本就是清洗前次天火残灰后的浓汤,难<BR>怪不能喝。那第二原因呢?看看:<BR>┬┬┬┬┬┬┬┬┬┬┬┬┬┬┬┬┬┬┬┬┬┬┬┬┬┬┬┬┬┬<BR> 『复次此大海水。为诸大神大身众生之所居住。何者大身。所<BR>  谓鱼鳖虬獭鼋鼍虾蟆宫毗罗低摩耶低寐弥罗低寐兜罗兜罗祁<BR>  罗等。其中或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三四五六七百由旬。<BR>  有如是等大身众生。在其中住。彼之所有。屎尿流出。皆在<BR>  海中。以是因缘。其水咸苦。不堪饮食。诸比丘。此为第二<BR>  咸苦因缘。<BR>┴┴┴┴┴┴┴┴┴┴┴┴┴┴┴┴┴┴┴┴┴┴┴┴┴┴┴┴┴┴<BR>这应是指海中有生物后的情形,第三原因:<BR>┬┬┬┬┬┬┬┬┬┬┬┬┬┬┬┬┬┬┬┬┬┬┬┬┬┬┬┬┬┬<BR> 『复次此大海水。古昔诸仙曾所祝故。诸仙祝言。愿汝成盐味<BR>  不堪饮。愿汝成盐味不堪饮。诸比丘。此是第三盐苦因缘。<BR>  令大海水咸不堪饮。<BR>┴┴┴┴┴┴┴┴┴┴┴┴┴┴┴┴┴┴┴┴┴┴┴┴┴┴┴┴┴┴<BR><BR>古仙人希望海水不能饮用,原因为何?世尊在这里并没有多作说明,<BR>反正只要前二项水就够有味道了,有没有人为因素已经不重要了。世<BR>尊又再说明,原先多造的六个太阳怎不会把刚造的世界烧掉,却要等<BR>到那个不动的风把海水吹跑才烧呢?<BR><BR>世尊说:(p0357a28起)<BR>┬┬┬┬┬┬┬┬┬┬┬┬┬┬┬┬┬┬┬┬┬┬┬┬┬┬┬┬┬┬<BR> 『复次有何因缘。大热沃燋世间出也。诸比丘。当此世界劫初转时<BR>  始成就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日天六大宫殿。悉皆置于大海水下。<BR>  所安置处。其地分中。彼大水聚。并即消尽。不得流泛。诸比丘。<BR>  以此因缘。世间有是大热沃燋。示现出生。是名世间转坏已住<BR>┴┴┴┴┴┴┴┴┴┴┴┴┴┴┴┴┴┴┴┴┴┴┴┴┴┴┴┴┴┴<BR>上句中的“燋”字是火把,“大热沃燋”即是“又大、又热、又旺的<BR>火把”,指的是六个太阳,这大火把一开始造好时,阿那毗罗风就把<BR>六个太阳给藏到海水下去,只留一个太阳,其它的太阳由于受到海水<BR>所控制,所以“大火把”暂时不会烧掉刚刚造好的世间。到这时,世<BR>间又由破坏的状况重建完成,因此称为“转坏已住”。<BR><BR>关于世间如何有月亮和星辰,起世经另有详细说明,这里我们把重点<BR>放在光音天人的后续发展,他们的命运会如何呢?且等下回。<BR><BR>[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5:08 编辑

《业报迷踪-5》【给它吃到饱】<BR><BR>世间重新建造完成了,我们回顾一下,天火后众生皆在光音天居住,<BR>生活快乐的不得了,那时世界刚又造好,但“空无有物”,由于有新<BR>的地方可去,因而兴起一波移民热,《起世经》记载:(p0358b04起)<BR>┬┬┬┬┬┬┬┬┬┬┬┬┬┬┬┬┬┬┬┬┬┬┬┬┬┬┬┬┬┬<BR>【最胜品十二之一】<BR> 『(佛言)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BR>  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BR>  不从胎生忽然化出。』<BR>┴┴┴┴┴┴┴┴┴┴┴┴┴┴┴┴┴┴┴┴┴┴┴┴┴┴┴┴┴<BR><BR>这是光音天又转生诸梵天的开始,天界的人是由化生的,化生就是突<BR>然出现,像是老外来到我国一样,机门一开就来一票人了。我们知道<BR>光音天人是没有形体的一种“光人”,那么“梵天人”又是什么情况<BR>呢?<BR>─────────────────────────────┴<BR>《丁福保佛学词典》<BR>梵天:(界名)新作波罗贺么天Brahmadeva,色界之初禅天也。此天<BR>离欲界之婬欲,寂静清净,故云梵天。此中有三天:第一梵众天,第<BR>二梵辅天,第三大梵天Maha^brahman,但常称为梵天者,指大梵天王。<BR><BR>《中华佛学百科》<BR>又作鸠摩罗伽天、鸠摩罗伽天、拘摩罗天、俱摩罗天、矩摩罗天,<BR>意译童子天。护世二十天之一,即初禅天的梵王;因其容颜如童子<BR>而得名。<BR>──────────────────────────────<BR><BR>世尊说当时光音天的人命终后就有转生到此天界的:<BR>┬┬┬┬┬┬┬┬┬┬┬┬┬┬┬┬┬┬┬┬┬┬┬┬┬┬┬┬┬<BR> 『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娑诃者世界名波帝者主也)。为如是<BR>  故有此名生。诸比丘。尔时复有诸馀众生。福寿尽者。从<BR>  光音天。舍身命已亦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BR>  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BR> 『即于其间。长时久住。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BR>  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BR>┴┴┴┴┴┴┴┴┴┴┴┴┴┴┴┴┴┴┴┴┴┴┴┴┴┴┴┴┴<BR>这一段说明了我们这世界名叫“娑波”世界的意义,“娑波”也译<BR>作“娑婆”。原来“娑波”就是“众生”的意思,现在的众生包括<BR>了光音天和梵天二处了。梵天这一天界众生没有性别,也是以喜悦为<BR>食,虽有形体但清净无欲,自然光明,能腾空而行、具有神通力。也<BR>由于长得像小孩,所以又意译为“童子天”。<BR><BR>这是最初的具有“可见人形”的生物,光音天的人看不见身体,因为<BR>身光太强,无法看到有形体。由于古来各种族皆有“最初人”来到人<BR>间的传说,宗教出世后各教便有“造物初主”的看法,各教的教义中<BR>便常有“回到最初”的愿景作为教条之一,其中“梵我合一、天人合<BR>一、造物上帝、唯一真主、光明童子、矮人祖先、飞天羽人、光明人<BR>形、有翅类人”等等的思想大类依此。<BR><BR>在许多不明飞行物报告中,光体飞行的报告最多,如果是梵天,那是<BR>有形状的,若是光音天来去,那就是不明光球或不明光体了。<BR><BR>在佛法未传入中土前的古书记载里就有这类异象,例如《汉书·天文<BR>志》卷二十六·汉惠帝二年(B.C.193):『天开东北,广十馀丈,长<BR>二十馀丈』,同书【武帝纪】建元二年四月戊申(B.C.139.6月11日)<BR>『有如日夜出』。当然这一类的异象是夜晚才看得见,白天当然无法<BR>看到。目前这类异象在天文学上统统归纳为“(北)极光”之类。<BR><BR>依古书所记载的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时天人常来到地上人间,大家交往<BR>密切、和平相处,高层次的天众无法和人交谈,那些较低层的天人有<BR>些身无光,有人形,且随时能飞的,才能被人看见,古书也有不少记<BR>载。<BR><BR>这一类“能飞行、长相好看”的人,古人称之为“羽人”,后来引申<BR>为“仙人”。李白就遇到过一个羽人,长相大眼睛很好看,还送他一<BR>本看不懂的书:<BR>──────────────────────────────<BR>《游泰山六首》(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李白<BR>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BR>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BR>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BR>──────────────────────────────<BR>这是六首其中的一首。驯鹿古来是上山的交通工具之一,而泰山古来<BR>也就是神仙之地,以前皇帝老爷登泰山而小天下,怪了,泰山又不是<BR>最高山怎会小天下呢?据线民指出,其实古时统治者皆和天界人种有<BR>来往,现在有没来往不得而知,但是直到今日,大陆的朋友还不时回<BR>报在泰山上面看到不明飞行物在上空晃来晃去咧。<BR><BR>李白兄是由古御道上山的,御道是皇家专用道,可能天众以为他和皇<BR>上有交情,特来现身秀一秀、打打招呼呢。哇,咱们又岔题了,魂归<BR>来兮,回神回神,泰山诗文暂且不表,咱再往下看:(p0358b13)<BR>┬┬┬┬┬┬┬┬┬┬┬┬┬┬┬┬┬┬┬┬┬┬┬┬┬┬┬┬┬┬<BR> 『复次诸比丘。当于如是三摩耶时。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BR>  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BR>  停住水上。<BR>┴┴┴┴┴┴┴┴┴┴┴┴┴┴┴┴┴┴┴┴┴┴┴┴┴┴┴┴┴┴<BR>三摩耶又译作三昧耶,意思是“情况、情形、代表”,在真言部指的<BR>就是各种法器、手印、吉祥物等等,因为那是代表某一位菩萨或佛的<BR>形象,例如孔雀明王就是骑一只孔雀,要是哪天换骑了一只火鸡,呃,<BR>这个三昧耶就有点…了。<BR><BR>天界众生看到这世界空无有物,他们身有光,又能飞行,当然就到处<BR>乱逛,当时的地球上有一种物质叫“地肥”。我想这是世尊说给老老<BR>老师兄们容易理解的形容词。<BR><BR>这大地生出的“地肥”是一种营养物质,世尊是用熟煎乳汁比喻,同<BR>学们若喜欢喝豆浆的也会了解,当热豆浆放凉点时表面也会有一层皮<BR>留住,这皮营养多多,就是素食加工业最爱用的豆皮原料了。<BR><BR>顾名思义,可能这地肥的意思是“营养多、味道好,吃了会令人肥汁<BR>汁”,故名地“肥”?世尊又说:<BR>┬┬┬┬┬┬┬┬┬┬┬┬┬┬┬┬┬┬┬┬┬┬┬┬┬┬┬┬┬┬<BR> 『如是如是。诸比丘。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BR>  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BR>  犹如上蜜。』(还有很多种不同颜色样式呢)<BR> 『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BR>  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有人勇于尝鲜罗)<BR>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BR>┴┴┴┴┴┴┴┴┴┴┴┴┴┴┴┴┴┴┴┴┴┴┴┴┴┴┴┴┴┴<BR><BR>在这里世尊没说是哪一天人以指沾吮,但是在《增一阿含经》里则说<BR>是光音天人:(增一》(T02n0125_p0737起)<BR>┬┬┬┬┬┬┬┬┬┬┬┬┬┬┬┬┬┬┬┬┬┬┬┬┬┬┬┬┬┬<BR>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水灭地复还生。是时。地上自然有地<BR>  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欲知彼地肥气味。犹如甜蒲桃酒。<BR> 『比丘当知。或有此时。光音天自相谓言。我等欲至阎浮提。<BR>  观看彼地形还复之时。<BR> 『光音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著口中而取<BR>  食之。是时。天子食地肥多者。转无威神。又无光明。身体<BR>  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复能飞。』<BR>┴┴┴┴┴┴┴┴┴┴┴┴┴┴┴┴┴┴┴┴┴┴┴┴┴┴┴┴┴┴<BR>蒲桃酒应该就是葡萄酒,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水果酒,反正是味道不错<BR>又有营养的一种饮料,应是世尊和比丘所熟悉的饮料。(可见水果酒<BR>是比丘能喝的)由这一段我们知道光音天人本来无骨无肉,身质很轻,<BR>是吃了地肥后体重增加才飞不动。<BR><BR>经上续载:(稍注,后同)<BR>┬┬┬┬┬┬┬┬┬┬┬┬┬┬┬┬┬┬┬┬┬┬┬┬┬┬┬┬┬┬<BR> 『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身体不重。亦复不失神足。亦能在虚空<BR>  中飞行。』(现在也一样,空军飞行员也没有大胖子的)<BR>┴┴┴┴┴┴┴┴┴┴┴┴┴┴┴┴┴┴┴┴┴┴┴┴┴┴┴┴┴┴<BR><BR>《起世经》也有详说:<BR>┬┬┬┬┬┬┬┬┬┬┬┬┬┬┬┬┬┬┬┬┬┬┬┬┬┬┬┬┬┬<BR> 『(时彼众生)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BR>  三。即生贪著(喔喔…吃上瘾了)。次以手抄(单手铲起为<BR>  抄)。渐渐手掬(双手合捧为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BR>  (这可能是“吃到饱”老店的第一批客人)<BR> 『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馀诸人。见彼<BR>  众生如是食啖。亦即相学。竞取而食。(免费吃到饱,这等<BR>  好处当当然人人要去)<BR> 『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BR>  皮肤粗厚。颜色浊暗。形貌改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BR>  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诸比丘。如前所说。后亦如是。<BR>┴┴┴┴┴┴┴┴┴┴┴┴┴┴┴┴┴┴┴┴┴┴┴┴┴┴┴┴┴┴<BR><BR>原来贪著是始自口腹之欲,可是身为人类,不吃不行,难怪世尊一直<BR>强调吃是维生,只要不至饿死、可以修道即可,不可挑食、贪食。例<BR>如《金刚经》里头的开经:(T08n0236-p0752c10)<BR>┬┬┬┬┬┬┬┬┬┬┬┬┬┬┬┬┬┬┬┬┬┬┬┬┬┬┬┬┬┬<BR>《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BR>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BR>  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婆提大<BR>  城乞食。』<BR> 『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BR>  常敷座结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尔时诸比丘来诣佛<BR>  所。到已顶礼佛足。』<BR>┴┴┴┴┴┴┴┴┴┴┴┴┴┴┴┴┴┴┴┴┴┴┴┴┴┴┴┴┴┴<BR>舍婆提城就是舍卫城,是古代中印度五大城巿之一,也就是憍萨罗国<BR>的首城。又译作“舍婆提、室罗伐、室罗筏、尸罗跋提、舍罗婆悉帝<BR>、室罗伐悉底”等。又译为闻、闻物、闻者、无物不有、丰德、好道<BR>等名。是世尊说法时间最久的地方。<BR><BR>世尊是“次第乞食”不挑宅院,不挑宅院自然食物无食法挑选,有了<BR>食物拿回住处吃,吃完收好衣物,这才入坐。这一小段为何要放在这<BR>开经的地方?若照其它般若诸经则如是我闻之后就可以马上立正卧倒<BR>了,何必来此一段看来和般若风马牛不相干的情节?<BR><BR>话是不错,但若以本经后头世尊说诸法空相时再再强调『不应住色生<BR>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的叮嘱来回味,便知般若观空<BR>实由日常起居、饮食节度入手,同学都知道,心是圣法印的指标,当<BR>心无所住,对于色声香味触法不再念念不忘,也就是六入:“眼耳鼻<BR>舌身意”不再有漏洞时,就是观空的初步成就了。<BR><BR>若一个行者念念不忘昨天吃的素食好好吃,一直想著今天还要去吃,<BR>渴望明天也要去吃,心中一个原则不可破坏:非素食不吃。其金刚不<BR>坏的心,如何能空呢。<BR><BR>食欲是人的天性,这是因为由光音天转生人身时的“最初基因”所致,<BR>《起世经》世尊后续说道:<BR>┬┬┬┬┬┬┬┬┬┬┬┬┬┬┬┬┬┬┬┬┬┬┬┬┬┬┬┬┬┬<BR> 『是时。天子失神足者。皆共呼哭自相谓言。我等今日极为穷<BR>  厄(困住无处去了)。复失神足。即住世间。(这才住下来)<BR> 『不能复还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视颜色。』<BR>┴┴┴┴┴┴┴┴┴┴┴┴┴┴┴┴┴┴┴┴┴┴┴┴┴┴┴┴┴┴<BR>对照光音天人因贪图食欲而困厄,再思考般若空相的金刚经世尊的亲<BR>身示现,同学们自当警愓。<BR><BR>这里光音天人贪食地肥因而长出骨肉,有了肉身所以互相才看得见身<BR>体,本来光音天时大家的样子没什么分别(因为都是白光嘛),但是<BR>有了肉身之后就长得不太相同了,《增一阿含经》说:<BR>(T02n0125_p0737a19)<BR>┬┬┬┬┬┬┬┬┬┬┬┬┬┬┬┬┬┬┬┬┬┬┬┬┬┬┬┬┬┬<BR>  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是谓。<BR>  比丘。初世成时。有此婬法。流布世间。是旧常之法。女人<BR>  必出于世。亦复旧法非适今也。<BR>┴┴┴┴┴┴┴┴┴┴┴┴┴┴┴┴┴┴┴┴┴┴┴┴┴┴┴┴┴┴<BR>第一句的“欲意”指的是食欲,因为那时还无男女之相,食欲多的光<BR>音天人长出了较多的肉(吃得少的则还能飞),“女人”最初意思就<BR>肉多的光音天人。有了身体“各各相视颜色”那么肉多的自然引起别<BR>人好奇,于是互相触摩“共相娱乐”,有人喜欢摸起来滑溜的感觉,<BR>贪著的情欲因之而起。故世尊说这是古来就有的天性。<BR><BR>不过这时还没有真正的男女之分,真正男女之分是后来的事,我们会<BR>再下一回再讲,这里先行略过。其它光音天人见那些互相娱乐的人的<BR>怪样(以前没有的事情)便加呵责:<BR>┬┬┬┬┬┬┬┬┬┬┬┬┬┬┬┬┬┬┬┬┬┬┬┬┬┬┬┬┬┬<BR>  是时。馀光音天见此天子以堕落。皆来呵骂而告之曰。汝等<BR>  何为行此不净之行。是时。众生复作是念。我等当作方便。<BR>  宜共止宿。使人不见。转转作屋舍。自覆形体。是谓。比丘。<BR>  有此因缘。今有屋舍。<BR>┴┴┴┴┴┴┴┴┴┴┴┴┴┴┴┴┴┴┴┴┴┴┴┴┴┴┴┴┴┴<BR><BR>这是人间开始欲化的开端,也由于这些“新生”的人类没有了身光,<BR>因此大地不再有光明,只能依靠那一个留下来的太阳光照明活动,所<BR>以有了日夜之分。新生人类不能飞行又没有身光,但仍有地肥可以渡<BR>日,看来好像也不错,然而苦难的日子才要开始…。<BR><BR>[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2 15:10 编辑

《业报迷踪-6》【开始炒地皮】<BR><BR>上回世尊说到光音天人吃多了飞不起来,其实不但飞不起来,还会变<BR>丑:《起世经》(p0361c07)<BR>┬┬┬┬┬┬┬┬┬┬┬┬┬┬┬┬┬┬┬┬┬┬┬┬┬┬┬┬┬┬<BR> 『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BR>  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相便胜。<BR>┴┴┴┴┴┴┴┴┴┴┴┴┴┴┴┴┴┴┴┴┴┴┴┴┴┴┴┴┴┴<BR><BR>吃得少,身光较明亮,所以就有比较了:<BR>┬┬┬┬┬┬┬┬┬┬┬┬┬┬┬┬┬┬┬┬┬┬┬┬┬┬┬┬┬┬<BR> 『当于是时。形色现故。众各相欺。共诤胜劣。胜者生慢。以<BR>  我慢故。地味便没。<BR>┴┴┴┴┴┴┴┴┴┴┴┴┴┴┴┴┴┴┴┴┴┴┴┴┴┴┴┴┴┴<BR><BR>地味也就是地肥,这情形好像小时候兄弟姐妹争吃,结果大人不耐烦<BR>就吼道:“吵吵吵,统统都甭吃…”,地肥因人的心而消失,可见环<BR>境会因人心改变也是天然的现象,<BR><BR>这下子大事不妙,幸好那时又有“地皮”长出,滋味甜美,老祖宗的<BR>第一道料理“抄地皮”大概就是那时出现的:<BR>┬┬┬┬┬┬┬┬┬┬┬┬┬┬┬┬┬┬┬┬┬┬┬┬┬┬┬┬┬┬<BR> 『续生地皮。色味具足。譬如成就羯尼迦罗花。有如是色。又<BR>  如淳蜜煎除滓蜡。有如是味。(那时地肥没了的时候)彼诸<BR>  众生。皆共聚集。忧愁苦恼。推胸叫唤。迷闷困乏。作是唱<BR>  言。呜呼我地味。呜呼我地味。(呼天抢地十分沮丧)<BR> 『譬如今者。有诸胜味。既尝知已。唱言呜呼。此是我味。执<BR>  著旧名。不知真义。彼诸众生。亦复如是。(现在人也一样)<BR>┴┴┴┴┴┴┴┴┴┴┴┴┴┴┴┴┴┴┴┴┴┴┴┴┴┴┴┴┴┴<BR><BR>但是地皮也因为人的差别心而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林蔓”:<BR>┬┬┬┬┬┬┬┬┬┬┬┬┬┬┬┬┬┬┬┬┬┬┬┬┬┬┬┬┬┬<BR> 『时彼众生。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以<BR>  胜劣故。我慢相凌。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BR>  具足。譬如成就迦蓝婆迦花。有如是色。割之汁流。犹如淳<BR>  蜜。乃至如前。聚共愁恼。<BR> 『如是次第。林蔓没已。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BR>  芒无糠(原字=〔禾*会〕)。米粒清净。香味具足。<BR>┴┴┴┴┴┴┴┴┴┴┴┴┴┴┴┴┴┴┴┴┴┴┴┴┴┴┴┴┴┴<BR><BR>这米不用处理也是即时可吃的,吃了米后才长出男女相来:〔经上原注〕<BR>┬┬┬┬┬┬┬┬┬┬┬┬┬┬┬┬┬┬┬┬┬┬┬┬┬┬┬┬┬┬<BR> 『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脓血泉脉流布。<BR>  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BR>  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欲爱故。便于屏处。行非梵<BR>  行不净欲法。<BR><BR> 『是时复有诸馀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BR>  恶。云何如此。(因为是别人没见过的怪行为)时彼众生。<BR>  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名字〔波帝隋<BR>  言堕即是夫主〕。(老公叫堕)<BR><BR> 『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将饭食来。共饷遗<BR>  之。(堕觉得不好意思,就主动去拿米给女人吃)语彼女言。<BR>  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隋言饭食即是妇<BR>  也〕。(老婆叫有堕,意思是有了一个堕)<BR>┴┴┴┴┴┴┴┴┴┴┴┴┴┴┴┴┴┴┴┴┴┴┴┴┴┴┴┴┴┴<BR><BR>本来新生人类是共同生活的(穴居原始人好像也是一样?)但是其它<BR>看不惯那种怪异行为的众生,就把那对夫妻驱离,叫堕离远一点,别<BR>再让大家看见:<BR>┬┬┬┬┬┬┬┬┬┬┬┬┬┬┬┬┬┬┬┬┬┬┬┬┬┬┬┬┬┬<BR> 『诸比丘,以此因缘。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BR>  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BR>  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BR>  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别再回来让人看见)<BR>  因此现今嫁女身。(这就是嫁女的由来)<BR><BR> 『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闍〔罗闍<BR>  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爆米花)。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BR>  新妇。安隐(通稳字)快乐。』<BR>┴┴┴┴┴┴┴┴┴┴┴┴┴┴┴┴┴┴┴┴┴┴┴┴┴┴┴┴┴┴<BR><BR>这个习俗古早是恶意,到了今天反成了美意:『诸比丘。如是次第。<BR>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世尊接著说<BR>『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原先不好的事到后<BR>来却变成好的,所以时风日下是人类的劣根性。这种沉沦的趋势会导<BR>致人类趋于破败毁灭。当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看在有觉悟的人眼里<BR>更加忧心忡忡了。<BR><BR>人类的来源开始有了改变,因为地肥消失很久了,新生人类不再由光<BR>音天直接下来,而是光音天命终的人要下生人间时由人间女人受胎而<BR>生,人越生越多,恶事也就增多了:<BR>┬┬┬┬┬┬┬┬┬┬┬┬┬┬┬┬┬┬┬┬┬┬┬┬┬┬┬┬┬┬<BR> 『诸比丘。如是众生。更渐增长非法行时。有馀众生。福命业<BR>  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BR>  世人渐多。非法渐增。<BR>┴┴┴┴┴┴┴┴┴┴┴┴┴┴┴┴┴┴┴┴┴┴┴┴┴┴┴┴┴┴<BR><BR>本来粳米是因为先前来生的人的福力而自然生长,不必耕作管理的,<BR>早上取米,晚上又生,晚上取米,早上又生,如果不取也不会坏掉,<BR>经上记载著:<BR>┬┬┬┬┬┬┬┬┬┬┬┬┬┬┬┬┬┬┬┬┬┬┬┬┬┬┬┬┬┬<BR> 『诸比丘。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馀福力故。不须<BR>  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BR>  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BR>  旧常在。』<BR>┴┴┴┴┴┴┴┴┴┴┴┴┴┴┴┴┴┴┴┴┴┴┴┴┴┴┴┴┴┴<BR><BR>可是人们的劣根性生出贪念,福力渐渐消失:<BR>┬┬┬┬┬┬┬┬┬┬┬┬┬┬┬┬┬┬┬┬┬┬┬┬┬┬┬┬┬┬<BR> 『后时众生。福渐薄故。嬾堕(懒惰)懈怠。贪吝心生。作如<BR>  是念。今此粳米。非耕种得。何用辛苦。日初日后。时别往<BR>  取。徒自困乏。(一天要收两次嫌太累了)<BR><BR> 『我今宁可一时顿取。遂即并取二时粳米。有馀众生。唤彼人<BR>  言。食时方至。可共相随收粳米也。(取米时间到了一起去<BR>  取米)<BR><BR> 『彼人报言。我已顿取日初后分。一时将来。汝欲去者可自知<BR>  时。(我已拿一天的米了,时间要到了,你自己去拿吧)<BR>  彼作是念(那人想)。此人善作(好样的,手脚真快)。快<BR>  自安乐(自己享福)。日初后分一时顿取。我今亦可一时并<BR>  取两三日食(你拿一天我就拿三天)。即顿取之。<BR><BR> 『尔时更有诸馀众生。唤彼人言。我等可共收取粳米。彼即报<BR>  言。我前已取三日食分。汝自知时。彼人闻已。复作是念。<BR>  此人甚善。我今亦宜一时并取四五日分。以为贮积。』(有<BR>  样学样,各人越拿越多,屯积起米来了)<BR>┴┴┴┴┴┴┴┴┴┴┴┴┴┴┴┴┴┴┴┴┴┴┴┴┴┴┴┴┴┴<BR><BR>这样积米运动越来越流行,粳米来不及熟,就渐渐长出糠来保护米粒,<BR>有人干脘脆把米给拔了,但是拔了就没了,再也长不出来:<BR>┬┬┬┬┬┬┬┬┬┬┬┬┬┬┬┬┬┬┬┬┬┬┬┬┬┬┬┬┬┬<BR> 『以此因缘。尔时粳米渐生皮[米*会]。盛裹其米。又被刈者。<BR>  即更不生。未刈之处依旧犹在。于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BR>  生。』<BR>┴┴┴┴┴┴┴┴┴┴┴┴┴┴┴┴┴┴┴┴┴┴┴┴┴┴┴┴┴┴<BR><BR>这样一来有的地方有米,有的没有米,再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BR>┬┬┬┬┬┬┬┬┬┬┬┬┬┬┬┬┬┬┬┬┬┬┬┬┬┬┬┬┬┬<BR> 『是时众生方共聚集…。(中略)我等今者。宜应分境。结为<BR>  疆畔。彼是汝分。此是我分。并立要契。侵者罚之。』<BR>┴┴┴┴┴┴┴┴┴┴┴┴┴┴┴┴┴┴┴┴┴┴┴┴┴┴┴┴┴┴<BR><BR>世尊说:<BR>┬┬┬┬┬┬┬┬┬┬┬┬┬┬┬┬┬┬┬┬┬┬┬┬┬┬┬┬┬┬<BR> 『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界畔谪罚名字出生。(罚则出现)<BR>┴┴┴┴┴┴┴┴┴┴┴┴┴┴┴┴┴┴┴┴┴┴┴┴┴┴┴┴┴┴<BR><BR>当有了你我田地之分,就有了地域、社会等结构形成,有人惜取自家<BR>米粮先取他家,因而偷盗出生,《起世经》一一详说了整个社会的变<BR>化,以下就简略的介绍一下:<BR><BR>因为有偷盗纠纷,所以产生了仲裁保护者,众人就给保护者米粮,于<BR>是产生了【刹帝利】,许多的刹帝利之中自然产生了能力更强的【王<BR>】。众生为求米粮,互相各种交换是交易行为开端,但是因为交易纠<BR>纷日多,社会也乱象多多。又由于各有不服,所以争仗便开始出现。<BR><BR>当时有一些人看见那种混乱的现象,想起古人没有纷争的年代,认为<BR>为食而争是一种恶行,因而严格修行自身,远离偷盗,只行善事,成<BR>了受到尊敬的【婆罗门】,最后地位比刹帝利还高,又有一些人因为<BR>有特殊技能,因而成了各种工商专家,名为【毗舍】。这三种人各自<BR>形成一个阶级,当然其它的人就是第四种阶级的【首陀罗】。<BR><BR>这样,一个世间就形成了。在《起世经》第十卷世尊最后作了一总结:<BR>(p0364c28)<BR>┬┬┬┬┬┬┬┬┬┬┬┬┬┬┬┬┬┬┬┬┬┬┬┬┬┬┬┬┬┬<BR> 『诸比丘。如是次第。我所具说。世间转成。世间转坏。世间<BR>  转住。』<BR>┴┴┴┴┴┴┴┴┴┴┴┴┴┴┴┴┴┴┴┴┴┴┴┴┴┴┴┴┴┴<BR><BR>世间于是大功告成。世尊称之为“世间转住”。<BR>--<BR>[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5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16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业报迷踪-7》【人类大灭绝】<BR><BR>世间转住,地球成了有人类居住的世间了,而随著人类的代代传承,<BR>经过很久的岁月,那些在世间形成时期一起生成的天界和地界(河、<BR>川、水下、海下、地狱等),本来是空无有物的,就渐渐的有众生转<BR>生进驻了,也由于众生的转生各地而形成了各种生物圈,生物圈大概<BR>可分成六大类,那就是同学们都知道的【六道】,即是“天界、阿修<BR>罗界、人界、畜生界、(饿)鬼界、地狱界“。六道有时也只简说五<BR>道,因为阿修罗道实质上是归纳在鬼道和畜生道,而畜生道则分布各<BR>道内皆有。<BR><BR>就这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终于有一个佛由兜率天下生人间,在人世<BR>间出现了,这第一个佛虽然说是第一个,但这只是指和我们这一世界<BR>有关的过去七佛的第一个,这就是毗婆尸佛。当时人类的寿命大约八<BR>万多岁,由于天然的食物如地肥、地皮、林蔓、粳米…等最后也消失,<BR>就改吃稻、麦…等等质量越来越“浊重”的食物,慢慢的越吃越多,<BR>终于植物不足,改成了“加”吃其它的动物肉,直到今天,天上飞的、<BR>地上动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吃。<BR><BR>也由于体质越变越差,人类的寿命开始递减,到了第二位佛出世时,<BR>人寿只有七万岁,在上一个佛(第六位迦叶佛)时人寿还有二万岁,<BR>可是到了我们这时期世尊出世时,人寿快速缩减到只有一百岁不到。<BR>《长阿含经》卷一记载:(T01n0001_p0002a08(02)<BR>┬┬┬┬┬┬┬┬┬┬┬┬┬┬┬┬┬┬┬┬┬┬┬┬┬┬┬┬┬┬<BR> 『佛时颂曰:<BR>  毗婆尸时人  寿八万四千<BR>  尸弃佛时人  寿命七万岁<BR>  毗舍婆时人  寿命六万岁<BR>  拘楼孙时人  寿命四万岁<BR>  拘那含时人  寿命三万岁<BR>  迦叶佛时人  寿命二万岁<BR>  如我今时人  寿命不过百』<BR>┴┴┴┴┴┴┴┴┴┴┴┴┴┴┴┴┴┴┴┴┴┴┴┴┴┴┴┴┴┴<BR><BR>这样的减寿大约每一百年人寿减一岁,因此人寿从八万岁减到十岁时<BR>大约八百万年,这样八百万年是一个小段落,虽是小段但也够漫长的<BR>了,当人寿十岁时,会遭到大灭绝,灭绝幸存的人类寿命又会每一百<BR>年增加一岁,直到八万岁。这样一减一增的周期也叫作“一劫”或者<BR>分别算一劫。<BR><BR>每一劫有一个大灭绝,大灭绝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刀兵劫,饥馑劫,<BR>疫疾劫,合称三劫,三劫也叫小三劫或小三灾,人类大灭绝三次后那<BR>个天火大逃亡的大天灾事件又要重演,这回不是火灾了,而是水灾。<BR><BR>当人类经过刀兵劫和饥馑劫的时候,由于是恶心作用,因此大多数人<BR>都下了地狱,只有在疾疫劫时因为慈悲心又能转生到天界,就一直修<BR>到寿命八万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死后不转生光音天了,而是转生<BR>到更高层次的第三禅天的【遍净天】,同学应当还记得世尊之前说过<BR>的:《起世经》(p0354c)<BR>┬┬┬┬┬┬┬┬┬┬┬┬┬┬┬┬┬┬┬┬┬┬┬┬┬┬┬┬┬┬<BR> 『诸比丘。于其中间。复有三灾。何等为三。一者火灾。二者<BR>  水灾。三者风灾。于火灾时。光音诸天。首免其灾。水灾之<BR>  时。遍净诸天。首免其灾。风灾之时。广果诸天。首免其灾。』<BR>┴┴┴┴┴┴┴┴┴┴┴┴┴┴┴┴┴┴┴┴┴┴┴┴┴┴┴┴┴┴<BR><BR>这次就是来风灾了,那时人类行为又是相当的完美,因此六道众生全<BR>数转生到遍净天去了,当时又是一个盛世,可是乐极生悲,也是大灾<BR>难要来的时候。<BR><BR>世尊说:《起世经》(p0357b05)<BR>┬┬┬┬┬┬┬┬┬┬┬┬┬┬┬┬┬┬┬┬┬┬┬┬┬┬┬┬┬┬<BR> 『云何复有水灾出也。诸比丘。水灾劫时。一切人民。有如法<BR>  行。说如法语。正见成就。无有颠倒。持十善行。彼诸人等。<BR>  当得无喜第三禅处。不劳功力。无有疲倦。自然得之。』<BR> 『时彼众生得住虚空诸仙诸天梵行道中。得住中已离喜快乐。<BR>  即自称言。诸仁者。快乐快乐。此第三禅如是快乐。』<BR> 『尔时彼处一切众生皆共问此得禅众生。彼便答言。善哉仁者。<BR>  此是无喜第三禅道。应如是知。彼诸众生既得知已。便复成<BR>  就如是无喜第三禅道。成就已证。证已思惟。思惟已住。身<BR>  坏命终生遍净天。』<BR> 『如是下从地狱阎摩罗世阿修罗世四天王天。乃至梵世光音诸<BR>  天。自此已下一切众生。一切处一切有皆悉断尽。诸比丘。<BR>  是名世转(世间转已)。<BR>┴┴┴┴┴┴┴┴┴┴┴┴┴┴┴┴┴┴┴┴┴┴┴┴┴┴┴┴┴┴<BR><BR>上面第一段说明当时有一些人很轻松的就可以得到第三禅了。第二段<BR>是说那些得第三禅的人很快乐,常常对其它人说“快乐、快乐,真快<BR>乐,黑皮、黑皮、真黑皮”。黑皮者,也是快乐也。<BR><BR>第三段是其它人就问黑皮是什么,那个黑皮人就教别人如何得到第三<BR>禅的快乐法,于是人人命终生遍净天。第四段就是光音天以下一直到<BR>到地狱就空了。故曰“一切众生皆悉断尽”。<BR><BR>水灾的起因是云,因为云因风而起,云聚而水生,于是光音天以下被<BR>大水冲得清洁溜溜:(p0357b19)<BR>┬┬┬┬┬┬┬┬┬┬┬┬┬┬┬┬┬┬┬┬┬┬┬┬┬┬┬┬┬┬<BR> 『复次云何世间转已而坏。诸比丘。经无量久远三摩耶时。大<BR>  云遍覆。乃至充满光音诸天。自是已下雨沸灰水。无量多年。<BR>  略说乃至百千亿年。』<BR> 『诸比丘。彼沸灰水雨下之时。消光音天所有宫殿。悉皆灭尽<BR>  无有形相、微尘、影像可得识知。。』<BR>┴┴┴┴┴┴┴┴┴┴┴┴┴┴┴┴┴┴┴┴┴┴┴┴┴┴┴┴┴┴<BR><BR>这样子一切消失后,过很久很久,那个会加压滤水的风又来了,于是<BR>创造世间的运动又开始,一切过程和火灾那时一样:(p0357c09<BR>┬┬┬┬┬┬┬┬┬┬┬┬┬┬┬┬┬┬┬┬┬┬┬┬┬┬┬┬┬┬<BR> 『…尔时起云注大水雨。经历多年。起风吹沫。上作天宫。广<BR>  说乃至如火灾事(详细情过程和火灾那个一样)。是为水灾。』<BR>┴┴┴┴┴┴┴┴┴┴┴┴┴┴┴┴┴┴┴┴┴┴┴┴┴┴┴┴┴┴<BR><BR>就这样,遍净天的人又开始下生地上,又形成另一个世间,又经过三<BR>劫,那时人类又已经转生到比遍净天更高层的广果天了,可是同样的<BR>恶事再度发生,第三灾的风灾来了。<BR><BR>这次的怪风是一种类似龙卷风的风,它能聚集、撕裂万物,名叫“僧<BR>伽多”:<BR>┬┬┬┬┬┬┬┬┬┬┬┬┬┬┬┬┬┬┬┬┬┬┬┬┬┬┬┬┬┬<BR> 『诸比丘。经于无量久远三摩耶时。有大风起。其风名曰僧伽<BR>  多。诸比丘。彼风先吹遍净诸天一切宫殿。令相揩磨。遂至<BR>  坏灭。无有馀残而可记识。<BR>┴┴┴┴┴┴┴┴┴┴┴┴┴┴┴┴┴┴┴┴┴┴┴┴┴┴┴┴┴┴<BR><BR>当然经过大风后一样起大黑云,来了大水,再来那个阿那毗罗加压泸<BR>水风又造了世间。等下次人类又回到八万岁时,又回到第一个火灾的<BR>情况了。天地间就这样的周而复始,来来回回、没完没了。<BR><BR>上面三个天灾也叫“大三灾”,而刀兵劫的三个人祸称为小三灾,大<BR>三灾的一次周期有的学者称为一劫,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三次火灾之后<BR>才有一次水灾,再三次火灾之后才是水灾,这样一劫的周期就是八次<BR>大天灾了,这世间真的不是人呆的地方咧。<BR><BR>大三灾中间都是人类由八万岁到十岁或增或减的间隔,有的经或论是<BR>把一增一减的期间称作一小劫,这样就是二小劫有一灾,三灾就是六<BR>小劫。也有把一增和一减合称为一小劫,或者增减各十次称为一小劫<BR>,这个我们当然无法去作真正的量度了。通常简化为一增一减合称一<BR>小劫。十进位,以十小劫(增减二十返)为一中劫。而一大劫则更众<BR>说纷纭,有说六十四小劫是一大劫或四十小劫或六十小劫不等。<BR><BR>另外一种说法是大三灾一周有六十四大劫,包括火灾五十六次、水灾<BR>七次,风灾一次。当然这种算法也有道理,因为风灾来时才连第四禅<BR>天都给消除掉了,那时才算真正减绝,反正这世间是火灾连连,难怪<BR>世尊在《法华经》里要说咱们住的地方是“火宅”,可真是一点都不<BR>夸张。<BR><BR>各劫又各有名词,过去久远劫称为庄严劫,现在称为贤劫,未来称为<BR>星宿劫。三劫各有千佛出现。我们这世界只有七佛加上未来的弥勒佛<BR>一共八佛,都是贤劫佛。庄严、贤、星宿三劫也称为三劫或三大劫。<BR>和人间刀兵疾疫的三小劫名称相同,故人间小劫以小三灾加以分别。<BR>因此现在通称大三劫为三劫,指的是庄严劫、贤劫、星宿劫,大三灾<BR>是宇宙大火灾、水灾、风灾,小三灾就是刀兵灾、饥馑灾、疾疫灾。<BR><BR>关于“劫”的年数,如果以一减一增来作单位,那么人类由八万岁到<BR>十岁,再回到八万岁,这样一次是一千六百万年左右算一小劫,以人<BR>类化石而言大约是20万年(有智慧),地球上最古的生物化石约五亿<BR>三千多万,约三百多小劫,地球的岩石年龄大约在四十亿年,约一小<BR>劫的二千五百倍,岩石是地表形成时期的产物,而地球是阿那毗罗大<BR>风最后完成的世间。由光音天人最初并不具人形来看,转成人体肉身<BR>的过程,最初的“人类”很可能就是“光和水(中养份)”合成的简<BR>单细胞生物。不过真相如何当然只有同学们修习多修习,等悟道时自<BR>然明白。<BR><BR>不管大劫小劫如何计算,世尊说三大灾的每一次发生后,地球的大块<BR>物质全都荡然无存,因此可以推知每一灾间隔一定大于四十亿年,一<BR>般认为未来佛弥勒约在五十亿年后下生,这是错误的,若依《弥勒下<BR>生经》记载,弥勒将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下生人间。<BR><BR>弥勒下生时人寿是八万岁,合乎创世全盛期的条件,那时六道也几乎<BR>空了,而世尊又要老迦叶住世见证弥勒下生,由此可见这当中地球不<BR>会遭遇三灾,而且绝不是风灾后。否则连天界全都毁了,老迦叶等几<BR>位老老老师兄们不可能住世。我们推测弥勒佛是在我们这一世间的下<BR>半个八百万年的最后出现的,那时六道差不多空了,弥勒龙华三会度<BR>了最后一批人类后地球就没了。<BR><BR>前八百万年有七佛,而后八百万年却只有一佛,而且是最后几年才出<BR>现的,难怪世尊称后面的这些年是“无佛世间”,世尊不忍众生但也<BR>无法,地藏菩萨因而含泪接下重担。地藏菩萨想尽办法,只要于佛法<BR>有一点滴的善行者,皆给度走,因而才能地狱度空、六道度尽,这六<BR>道的胎卵湿化、蜎飞蠕动是如何度走的?当然是要配合阿弥陀佛来度,<BR>众生于中阴时期由诸菩萨接引西方去了,这个法门的秘密非同小可,<BR>这也是世尊赞叹阿弥陀佛是“一切如来大秘密王”的原因。<BR><BR>弥勒佛出世时当时的人都是在世尊此世有受过五戒、三皈或称过一句<BR>“南摩佛(陀)”的人,因此世尊说那些人皆是世尊的弟子,那些人<BR>的人数约三百亿人,分成三批,将会随弥勒佛三次法会而得菩提道。<BR><BR>故此有好事者打油赞曰:<BR><BR>  六道皆空菩萨度,<BR>  无佛世间苦无诉,<BR>  谁人识得三龙华,<BR>  南摩佛陀一声处。<BR><BR>先不管弥勒三会得道之事,我们回顾世间的成住坏空过程如此,那众<BR>生如何分布六道中的呢?且待后回六道众生相自然分解。<BR>--<BR>[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3 20:5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