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14|回复: 2

參禪的先決條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16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2198
发表于 2009-1-11 0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7-22 10:04 编辑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執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衹為你我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染污久了、不能當下頓脫妄相。實見本性、所以要參禪、因此參禪的先決條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釋迦牟尼佛說的很多、最簡單的莫如〔歇即菩提〕一個〔歇〕字,禪宗由達摩祖師傳來東土、到六祖後、禪風廣播、震爍古今、但達摩祖師和六祖開示學人最緊要的話莫如〔屏息諸緣,一念不生。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兩句話、實在是參禪的先決條件、這兩句話如果不做到、參禪不但是說沒有成功、就是入門都不可能、蓋萬緣纏繞念念生滅、你還談得上參禪嗎。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參禪的先決條件,我們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纔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絡索、其次則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來清淨、煩惱菩提、生死涅盤、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與山河大池、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漚一樣、隨起隨滅、無礙本體、不應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捨、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樣、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貧瞋癡爰泯滅、所有這身子的痛癢苦樂飢寒飽暖榮辱生死禍福吉凶毀譽得喪安危險夷、一概置之度外、這樣纔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萬緣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別不起、執著遠離、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體顯露、至是參禪的條件具備了、再用功真參實究、明心見性纔有分。

   
心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09-1-11 09: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用功?  如何真參實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3 10:1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6

    主题

    757

    帖子

    29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994
    发表于 2009-1-12 16: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7-22 10:04 编辑

         《菩提达摩大师入道四行观》
            [梁]菩提达摩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常安?了达此处,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知无求,真为道行,是名无所求行也。
      四称法行者:性净理体,目之为法,言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施舍,心无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感化众生,亦无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除妄修真,行于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2-25 21:4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